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他出生不久便成了孤儿,身边的叔叔实在可怜他,便带他在身边,保他一顿温饱。1901年,钟世藩出生在厦门。回首两人从相识到相爱,再到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虽然时代动荡,但小家的温馨时常令钟世藩分外珍惜和感动。廖月琴死后,钟世藩将她的骨灰摆放在睡房内,整整21年,他等待着自己驾鹤归西的那天,与她再厮守。1987年,钟世藩辞世。他终于去寻他的月琴去了,21年,他孤独地等了21年。

点击“关注”,读更多名人故事

今天的故事,要从钟南山母亲廖月琴自杀讲起。

1966年7月,廖月琴饱受大字报羞辱,以自杀来终结自己的生命,留下丈夫钟世藩和刚满30岁的儿子钟南山、小女儿钟黔君。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1)

妻子的自杀,是钟世藩后半生的最痛。

回首两人从相识到相爱,再到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虽然时代动荡,但小家的温馨时常令钟世藩分外珍惜和感动。

廖月琴死后,钟世藩将她的骨灰摆放在睡房内,整整21年,他等待着自己驾鹤归西的那天,与她再厮守。

1987年,钟世藩辞世。他终于去寻他的月琴去了,21年,他孤独地等了21年。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2)


【01】穷苦小子熬出头

1901年,钟世藩出生在厦门。

他出生不久便成了孤儿,身边的叔叔实在可怜他,便带他在身边,保他一顿温饱。

9岁那年,他被带到一户大户人家里面当起了仆人,打扫干活,只要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寄人篱下,他别无选择,唯有趁机多学习,争取用知识改变命运。

令人高兴的是,没日没夜的努力后,他真的成功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协和医学院是美国人参与创办的,奉行严格的淘汰制,当年考上的有40人,最终成功毕业的只有8人,残酷!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3)

钟世藩就是8人里面的其中之一,足见他的优秀!但也从他的毕业照中,我们见到了那个“形如枯草”的高瘦小伙(右二),没有怨天尤人,只有默默探索知识的实在,不得不令人心生佩服!

1930年毕业的钟世藩,仍旧没有停止求学的步伐,他继续深造,去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还拿到了医学博士的学位,成为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医学博士之一。

1934年,钟世藩与廖月琴结婚,两年后诞下钟南山。

1946年,钟世藩举家来到广州,并在此扎了根。抗战胜利后,钟世藩出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还是岭南大学医学院的儿科教授。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4)

对于建设祖国儿科医疗科研的初心,如同钟世藩内心一颗无比璀璨的明星,不断引领着他积极探索专业领域的知识,更让他愈发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他身上有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这个故事,始终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孙后代们。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署长来到广州,命令当时任职中央医院院长的钟世藩携款13万元美金连夜撤往台湾。殊不知,钟世藩狠狠地回绝了署长的命令,并说:“是中国人就得待在这里,而不是离开!”

得到他如此硬核的回复,是卫生署长万万没想到的。更让署长万万没想到的是,钟世藩丝毫不贪财,在解放军入城后他就把这13万美元,原封不动地上交给了当时的军管会。

曾经那个穷到没钱吃饭,靠给人做仆赚钱养家的穷小子,已经长大成栋梁之才,给当时少年的钟南山和钟黔君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奠定了他们往后的人生底色。


【02】儿女眼中两幅模样

在小女儿钟黔君的眼里,钟世藩是个不折不扣的慈父。

据钟黔君后来回忆,她和父亲钟世藩相处的点滴,既温馨又多了几分孩子气。

那些年,交响曲《梁祝》唱尽了多少情思和曲折,钟世藩深深被吸引,也许是想起与廖月琴之间过往相处的点滴,或是觉得自己与妻子就似乎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影子,她化蝶,他悲痛欲绝,时刻有与之纷飞的想法。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5)

当得知《梁祝》来广州的第一场演出就定在了中山纪念堂,钟世藩很是兴奋,他带上钟黔君就往纪念堂赶,听过一遍以后,钟世藩还意犹未尽,他对钟黔君说:“我太喜欢了,下次我一定还要来!”

结果,就像他说的那样,他们父女俩第二天又去了。

而钟黔君就像个贴心的小棉袄,时刻陪伴在钟世藩身边,父慈女孝,好温馨!

可是,钟世藩对待儿子钟南山却不是这般温柔。

在外人看来,钟南山和钟世藩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可在钟世藩心中,钟南山却是个“不成气候”的顽皮小孩。

那时,小学三年级的钟南山为了骗伙食费零花,他瞒着母亲廖月琴偷偷没有将钱上缴给学校,而是自己留下来买别的东西吃。这事被钟世藩知道以后,他语重心长地跟钟南山说:“南山,你好好想一想,你这样骗我们,你到底做得对不对。”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6)

一向严厉的父亲,对待钟南山的犯错,不是棍棒相加,而是给孩子足够的反思空间,引导他自我觉悟和成长,这令钟南山内心充满了羞愧。

帮助孩子找回正确的道路,一直延续在钟世藩和钟南山的日常相处中。

大学毕业的钟南山,因为当时时势问题,被遣派下乡到车间当学徒,中断了医学之路。直到1971年,他36岁的时候,才迎来转机。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7)

有一次,父子俩在一起吃饭时,钟世藩突然问道:“南山,你今年几岁了?”

钟南山一头雾水,但也很快回答:“36了。”

钟世藩淡淡地吐了一句:“哎,你都36岁了……”

父亲的这一句感叹,在钟南山心中如同一根刺,时刻针扎着他稍有怠慢的心。他知道,父亲这户里面的意思,对比父亲32岁已经是儿科主任的辉煌成绩,钟南山的36岁就显得特别“一无是处”,所以他更加奋发图强,全身心向更高的医学世界进攻。

后来,钟南山也向外界感慨:“我的医学事业,其实是开始在36岁那一年。”

在钟南山心中,父亲是个寡言而严肃的人,他一般不说话,只要说话,一定会有理有据。这是钟南山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的话语,言语之间全是对父亲的崇拜。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8)

1979年,钟南山迎来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转折。当时他所在的医院有个公派留学的名额,钟南山顺利考取超过及格线的高分,成为了唯一一个成功远渡重洋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学者。

当时国际,对中国的医学水平很是不认可,像钟南山这样的留学生,可以说到了那边就等于“举步维艰”。

但在英国求学的两年,钟南山完成了7项重要成果,奉献了8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在海外权威医学刊物上发表,这是非常厉害的学术认可。

后来,钟南山拒英国的专家挽留,坚持回国,因为在他心里,始终将建设祖国医疗事业放在首位,国家有需要,必须义无反顾投奔到祖国建设中,这跟父亲钟世藩的想法是极度相似的。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9)

“虎父无犬子”,钟南山在英国学术界激起的涟漪,后来传到父亲钟世藩的耳中,钟世藩也丝毫未放松对钟南山的严格要求。

这么多年,钟南山时常无法从父亲口中获得一句夸赞的话,多少有些遗憾。也许,在当了父亲很多年后,钟南山才渐渐明白父亲的做法。严格肃己几乎是融进钟世藩血液里的顽固因子,即使是他的晚年,依然如此。


【03】不愿默默“等死”

辛苦了一辈子的钟世藩,晚年过得并十分不如意。

1970年左右,钟世藩接到医院的退休通知书,年迈的他感到非常失望。人在时间面前,无法选择的事情太多,但他不甘心自己数十年的儿科生涯就此终止,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我的印象很深,75岁时候他想写一本书”,钟南山回忆起关于父亲的点滴,眼神里充满对往事的追忆之情。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10)

其实那时候,钟世藩的眼睛已经患有严重的疾病,几乎双目失明,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要坚持写书,在钟南山眼里,全是心疼和无奈。

“爸,您不要写了吧!”

“不写干什么?等死吗?”

钟世藩的语气里依旧是对钟南山的严厉。他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丝毫听不进钟南山的劝解。

无奈之下,钟南山只好任由父亲。只是钟南山把钟世藩的辛苦,全然记在心上。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11)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12)

罹患眼疾的钟世藩,时常无法两只眼睛同时用于写作,所以没有办法只好捂着一只眼睛用来休息,等休息好了,换另一只用累了的眼睛,经常这样交替着伏案作业。

为了查阅典籍,75岁的钟世藩还时常一个人去到图书馆里,一呆就是一天地翻翻写写。后期,他的眼球辐辏功能严重失调,视力显著减退,身体十分衰弱,但他仍默默坚持创作。

好不容易,终于完成了40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这距离他决心开启写书起,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这本书,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对儿科病症的发现及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也时刻鞭策着钟南山,令他在行医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严谨求真。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13)

在漫长的半个世纪岁月中,钟世藩陆陆续续地为我国培养了许许多多儿科专业人才,经他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不仅质量高,而且许多已经在儿科方面有诸多建树。

毫无疑问,钟南山就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

在钟世藩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式老父亲的经典形象:沉默寡言、固执倔强,形象高大伟岸,对子女和家人的爱却似春雨润物,细无声。

如果,你想要了解钟世藩和廖月琴的爱情细节,可以进主页看《她的自杀,令钟南山心痛了半生》文章。

妻子被儿子气跳江(妻子自杀儿子36岁仍)(14)

—END—

(文/百万杨多余,文章原创,图片侵删)

关注作者,进首页看更多情感故事:

她的自杀,令钟南山心痛了半生

83岁王德民:曾被抄家3次,妻子发病,一句话怼得外国人无话可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