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眼中的喜剧(骨子里透着现实)

你眼中的喜剧(骨子里透着现实)考上了北影配音系,只能靠着晚上跑夜店挣学费;其实转行做演员后,他很长时间内也没有走出困境。适婚年龄后回过老家青岛,和朋友一起开了造鞋的小微工厂,生活有结余没理想。这种三线城市民企小老板的生活有2年多。他有过挣扎,始终没能走出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怪圈。2000年,老友高虎把他推荐给管虎的剧组《上车走吧》,饰演小巴车司机。电影拿到了金鸡百花奖的最佳电视电影奖,也给了黄渤和巩俐、周星驰等人同台就坐的机会。

你眼中的喜剧(骨子里透着现实)(1)

“真的很奇妙,我唱歌唱了那么多年,东撞西撞都没有什么结果,但刚演了一部电影,就在颁奖嘉宾席上坐着了,和巩俐、周星驰坐一块儿了,这对我刺激极大。”

2006年《疯狂的石头》成为大黑马后,黄渤讲过自己转行做演员前的真实人生困境。

少年时代就开始迷恋歌舞,参加过一大堆的比赛,开过舞蹈班。曾是广漂,做过全国巡演。最惨的时候,被演出商骗,他们一群人漂泊异地缴完房费,身上仅剩10块钱。这种生活有7年。

青年时代去做了北漂,住在郊区地下室,每天晚上蹬自行车去酒吧里唱歌,看不到未来也没什么积蓄。这种北漂生活他第一次就过了3年。

适婚年龄后回过老家青岛,和朋友一起开了造鞋的小微工厂,生活有结余没理想。这种三线城市民企小老板的生活有2年多。

他有过挣扎,始终没能走出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怪圈。

2000年,老友高虎把他推荐给管虎的剧组《上车走吧》,饰演小巴车司机。电影拿到了金鸡百花奖的最佳电视电影奖,也给了黄渤和巩俐、周星驰等人同台就坐的机会。

其实转行做演员后,他很长时间内也没有走出困境。

考上了北影配音系,只能靠着晚上跑夜店挣学费;

配过音的影视剧不少,少有正式的,几乎都不带台词,多是“啊?哈!哇!嘿嘿……哟?”之类的声音;

还在出演影视剧,试镜却少有成功的,多是龙套级的配角。

不过《上车走吧》成了改变黄渤困境的契机,让他结识了管虎等人入了圈,又促使他转型演员,并考上了中戏。

在管虎的剧组,黄渤又饰演过不少小人物,《黑洞》里的实习警员汤文军,《生存之民工》里民工薛六等等。

导演宁浩看过《上车走吧》,和管虎等人相熟,这才有了他和黄渤合作《疯狂的石头》的缘分。有了黄渤的一夜成名。

1

宁浩导演的电影很有意思,除了早年的《香火》和《绿草地》,剩余的几乎都是套着喜剧的外壳讲现实主义的故事。

虽然做喜剧这点他不认同,“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我是在做喜剧,因为我自己本人也不是一个喜剧的人,我也不太会用喜剧的方式拍电影,或者喜剧的方式处理。”

他坚持自己所有的电影,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办法来处理,写实地去处理每个人现在处境的感受。

公认的喜剧黑马《疯狂的石头》,笑点满满,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拆解开来,现实的露骨。

徐峥饰演的房地产商为了拿到地皮不择手段;国企厂长勾结地产商贱卖国有资产;厂长的儿子整天想法骗老子的钱泡妞;郭涛饰演的保安科科长包世宏,中年男人一事无成压力大,还患上前列腺炎;保卫科的三宝,家里有病号穷得叮当响,天天抱着,梦想着一夜暴富;黄渤饰演的黑皮,所在底层低智商犯罪团伙,有善念无出路,就靠着扮物流公司偷盗,合伙搞抽奖诈骗等低劣手法挣钱……

只是宁浩以一个荒诞的故事,将现实中的人物串联在了一起。用小人物的挣扎制造了强烈的对比,形成一种高级的幽默方式。《疯狂的赛车》故事线和人物特性如出一辙。

《疯狂的石头》时,除了徐峥,其他的演员在演艺圈均是小人物。包括导演宁浩。

徐峥看到剧本说不要钱出演,宁浩也只给了他一个戏份很轻的房地产商角色。其他的角色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从小泡在话剧院的徐峥,城市成功人士的精英气质压根不符合。

几天前,宁浩在知乎上说过这事:

“其实徐峥在我的电影里,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符号,是很城市人的形象,不土。中国的很多演员,包括我自己,其实都是有乡土气息的,我们身上残存了很多农耕文明的影子。但是上海、香港这种地方培养出来的演员,是非常城市化的,非常有城市气息。徐峥就是这么个人。”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和《疯狂的外星人》疯狂系三部曲,都是在讲小人物的挣扎故事。

生活有过多年困顿,脸上带着苦难印记的黄渤是宁浩式电影天然的主角。《石头》里是蠢笨的蟊贼黑皮,《赛车》里时穷困潦倒的赛车手耿浩,《心花路放》里是落魄的失婚男耿浩。

今天上映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里,黄渤是即将中年失业的耍猴人耿浩。

另外一位主角沈腾,在电影圈也是以演底层小人物著称,《夏洛特烦恼》里的窝囊废夏洛和《西虹市首富》里业余守门员王多鱼,都是这个社会底层的loser。

外星人则是捕捉徐峥的表情制作完成的,笑果显著。

2

现实主义的题材和独特的荒诞视角,以及极富喜感的故事讲述方式,是炮爷挚爱宁导作品的原因。

《疯狂的外星人》中现实的部分是耍猴为生的耿浩与一心想发大财的好兄弟大飞,经营着各自惨淡不如意的事业。荒诞的是,外星人的意外降临,连同西方搜索外星人的神秘团队,打破二人的生活常态。围绕外星人发生的一段故事。

炮爷看完之后整体的评价:导演很聪明。

黄渤加上满脸褶子的市井味十足的沈腾,这样的双男主加上外星人的荒诞情节,确实让这部电影很喜剧。

作为贺岁档重磅,《疯狂的外星人》相比前两部将喜剧和荒诞比重更进一步,现实和悲凉埋得更深。适合各年龄阶段,尤其适合全家春节档观影,没有少儿不宜的笑话,也没有出位的镜头。看完有感慨和回味。

相比疯狂系列前两部,这部的故事线减少了,变成了一条主线,一条辅线。主线围绕耿浩、大飞和外星人之间的趣事,辅线是西方力量全球寻找外星人。理解难度降低。

宁浩作品里惯常出现的小人物的困境和挣扎仍旧在。

不影响大家观影的前提下,仅说说黄渤演的耿浩:

游乐场里以耍猴为业的耿浩,拒绝改变,不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不愿意接受耍猴之外的生活技能,既不想开火锅店,也不想转行做生意。

像极了现实中被体制化,逐渐在社会中落伍的困顿的小人物。

体制化这个词,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过一个角色老囚犯布鲁克斯因杀人罪被关了几十年后,保释出狱。保释前,为了留下继续服刑,他试图拿刀刺向老友Heywood。留下失败、保释后,他适应不了也不愿去适应新的环境,选择自杀。

影片中用了影帝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说出了这句话: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疯狂的外星人》中,即便耿浩发现外星人之后,也只是想着将其训练成可表演的猴。宁浩和编剧们也并没有赋予耿浩和猴子之间温情的情节,刻画得更现实:耿浩养猴训猴都是为了赚钱,猴子受伤之后,他最关心的是生计,而不是猴子本身。

荒诞的归荒诞,现实的归现实。

不禁细想,外星人离开后,耿浩和大飞的生活即将回归到日常,可有谁来拯救这两个被时代和社会落下的弃儿。

你眼中的喜剧(骨子里透着现实)(2)

如果不愿多想,这部电影的喜剧包袱密集到足以笑满全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