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我国在1998年选拔的第一批14名航天员(含两名教练),2010年的第二批7名航天员均为航天驾驶员,对各项素质要求最高,因此都是从大量空军飞行员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第一批航天员选拔的范围多达1506人),大部分为歼击机或强击机驾驶员,少部分为运输机飞行员,例如王亚平。航天员可分为三类:航天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驾驶员承担着驾驶载人航天器的任务,随船工程师负责释放、维修卫星,载荷专家则开展各类太空实验。通俗来讲,第一类航天员是司机,而第二、三类则更像是带着任务的乘客。这4个人其实并不是唯一一批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就在10月5日,俄罗斯用联盟MS-19飞船将一位女影星和一位导演送上了国际空间站,目的是拍摄人类第一部真正的太空电影。另外今年还有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和杰夫·贝索斯,他俩分别乘坐自家的飞船来了个亚轨道飞行。但这些人都是外国人,假如我们在国内想实现这个愿望

神舟13号的3名航天员,都是空军飞行员出身,两位男航天员是开战斗机的,而美女航天员王亚平是开运输机的,个个都是万里挑一。不光是这次,迄今为止我国历次载人发射的所有航天员,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而来,标准非常严苛。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在羡慕和祝福航天员之余,想必会有不少人在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去太空逛一圈,并且登上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呢?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1)

神舟13号航天员

普通人上太空,听上去有点儿不可思议,但却已经有不少先例。2021年9月16日,美国SpaceX公司的龙飞船就执行了“灵感4”任务,带了4个非专业航天员进入了轨道,3天后成功返回,在大西洋上降落。这4个人的身份分别是富商、退役军人(兼数据工程师)、地球科学家、医师助理。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2)

“灵感4”任务飞船溅落

这4个人其实并不是唯一一批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就在10月5日,俄罗斯用联盟MS-19飞船将一位女影星和一位导演送上了国际空间站,目的是拍摄人类第一部真正的太空电影。另外今年还有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和杰夫·贝索斯,他俩分别乘坐自家的飞船来了个亚轨道飞行。

但这些人都是外国人,假如我们在国内想实现这个愿望,该怎么做呢?有几种途径,第一种当然是通过自身的实力和努力,当上航天员,就像王亚平那样,但这条路注定只属于极少数的佼佼者和幸运儿。由于载人航天存在较大的危险性,而且在第一、二批航天员选拔时,我国载人航天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选择标准非常高。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3)

贝索斯成功进行亚轨道飞行

航天员可分为三类:航天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驾驶员承担着驾驶载人航天器的任务,随船工程师负责释放、维修卫星,载荷专家则开展各类太空实验。通俗来讲,第一类航天员是司机,而第二、三类则更像是带着任务的乘客。

我国在1998年选拔的第一批14名航天员(含两名教练),2010年的第二批7名航天员均为航天驾驶员,对各项素质要求最高,因此都是从大量空军飞行员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第一批航天员选拔的范围多达1506人),大部分为歼击机或强击机驾驶员,少部分为运输机飞行员,例如王亚平。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4)

美女航天员王亚平

为什么非得从飞行员里挑呢?道理很简单:航天和航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驾驶的都是飞行器。如果一个不会驾驶飞机的小白想成为航天员,还得先学会开飞机,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更多。另外航天员在发射、在轨、返回时有可能承受比较大的过载,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而空军在招飞行员时已经对身体素质进行了严格的考核,从这批人里再选就会事半功倍。

空军飞行员在心理素质和技能方面更是无可挑剔,他们对飞行过程中的失重、超重和气压变化已经比较熟悉和适应。飞机里有着密密麻麻的开关、按钮和仪表,与飞船类似。同时在空中还有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经常需要在紧急状态下冷静地排除故障,险象环生的航天活动更是需要这种能力。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5)

战斗机飞行员是航天员选拔的理想群体

但即便如此,一名合格的空军飞行员却未必能成为一名航天驾驶员,首先他/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太高了不利于在狭小的舱内活动,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因为航天员的重量也是重量,每公斤重量用火箭打上太空都是非常昂贵的。

我国第一批航天员选拔的身高标准为1.62~1.72米,体重标准为50~70公斤,第二批的男航天员放宽为1.62~1.75米,50~74公斤,女航天员1.60~1.75米,48~74公斤。在选拔过程中,对这些优秀的飞行员又进行了超重、缺氧耐力、抗晕、抗噪声振动等多项测试,并排除了身体里哪怕一丁点儿小毛病的候选者,最后才找到这两批共21人(目前还有16人)。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6)

航天员训练用的离心机

相信这些苛刻的标准已经让许多人打了退堂鼓,因为想当上空军飞行员已经是难之又难,再进一步成为航天员,用“万里挑一”都不足以形容。不过大家不要气馁,因为从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开始,范围已经不再限于空军飞行员,而是包含了科研院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以及科研单位的专家。

这一批航天员共选出了18人,主要面向空间站的运营阶段。显然,这18个人里不全是航天驾驶员,其中也包含了类似随船工程师、载荷专家角色的其他类型航天员,因此不必非得从飞行员里挑选,更看中专业能力,要在空间站里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对于这些人来说,身高、体重等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肯定有,但不会像航天驾驶员那样严苛。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7)

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

看到这里,大家又可以重燃希望了:原来当航天员并不一定要会开飞机,还有另外一条路:只要专业搞得好,以科学家身份同样可以上太空!但是,想必还是会有人问:我既不是飞行员,也不想当科研专家,就想以游客的身份到太空一游,登上空间站逛一逛,图个新鲜,这个有可能吗?

其实也并非不可能,起码在国外是如此。随着航天技术越来越成熟,飞船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操作都可以自动完成,并不完全需要人工驾驶,这就为“太空旅游”提供了可能。况且现代载人飞船可以装好几个人,除了专业的航天员之外,再塞上一两个不干活的游客也是完全可以的。

考虑到发射、返回过程中的过载和风险,即便是游客也需要经过一段过程的训练,但强度和对素质的要求与正牌航天员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要想实现到太空一游,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再是身体和技术上的局限,更是钱的问题!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8)

灵感4任务中的4名非专业航天员

这个很好理解:以现在的火箭发射成本,就是单单发射一个70公斤重的铁疙瘩上天,花费也得达到几十万美元,更何况一个要吃要喝要喘气的大活人,而且还得把他安全的送回地面。这一趟的价格可不是“欧洲十日游”所能比拟的,一定会高出天际。但现在的有钱人相当多,能拿出这些钱的并不在少数。

实际上从2001年起,就陆续有超级富豪一掷千金,买“船票”上太空了。当时由于俄罗斯缺钱,想通过“太空旅游”项目来获利。头一个游客是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当时的票价据说是2000万美元。后来又有好几位,其中还包括“word之父”查尔斯·西蒙尼。他们都是乘坐联盟飞船登上国际空间站,待上9~15天后返回地球。

前不久SpaceX的“灵感4”任务,其首要乘客贾里德·艾萨克曼也是花了大价钱才成行。还有更出格的,例如日本富豪前泽友作,就打算在未来乘坐马斯克的星舰,来一次为期10天的“绕月之旅”,会抵达距离月球表面仅200公里的地方,花费据估计在1亿至5亿美元之间,手笔之大,令人惊叹。有预测称,未来这种商业航天活动有可能越来越多,甚至成为稀松平常的事。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什么要待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万里挑一)(9)

前泽友作计划搭乘星舰绕月旅行

那么我国将来会不会搞商业太空旅游呢?人马君认为,起码在技术上没什么问题,还能创收一笔。但我国空间站还处在建设初期,首要目标是科研任务,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这种超级富豪砸钱上太空的方式,未必符合我国国情。更靠谱的,应该是从普通民众中海选出“体验大使”,到我国空间站上体验和科普一下太空生活,相信这样的机会未来一定会有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