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敖说离去时你们会想我到发疯(李敖曾说等我死后)

李敖说离去时你们会想我到发疯(李敖曾说等我死后)2017年3月,李敖曾发微博谈及病情,称已做了28次放射治疗,天天吃标靶药、类固醇、止痛药,“我会笑给中国人看,看李大师多么从容。阎王老爷敢要我吗?”据悉,李敖自2017年1月确诊罹患脑瘤后,身体状况便一直备受关注。2017年2月,李敖曾称,医生说他只剩3年时间,他最大目标是在3年内出齐《李敖大全集》85册。最后一封公开信:“跟家人、友人、仇人好好告别”李敖1935年4月25日生于哈尔滨,吉林省扶余县人,1937年迁到北京,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曾先后在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就读。李敖除了研究、写作、教学外,还积极从事公开演讲、时事评论等,并曾当选台湾民意代表。

据新华社台北3月18日电,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李敖于18日上午10时59分在台北“荣总”医院去世,享年83岁。

李敖说离去时你们会想我到发疯(李敖曾说等我死后)(1)

台北“荣总”医院当日上午代家属发出说明稿表示,李敖于2015年7月因步态不稳至医院求诊,经诊断为脑干肿瘤,在医疗团队的努力下,接连度过难关。2017年10月1日,李敖因肺炎入院,治疗后感染病况稳定。今年1月底起,李敖病况急速恶化,于2018年3月18日10时59分离世。

“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李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引用宋朝诗人陆游的这句诗自比,他说:“我李敖也是,等我死后,你们会想我想得发疯。”

李敖说离去时你们会想我到发疯(李敖曾说等我死后)(2)

18日中午,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李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自传的责编付如初,以及与他相交超过20年、为其编过10多本书的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回忆交往故事。

最后一封公开信:

“跟家人、友人、仇人好好告别”

李敖1935年4月25日生于哈尔滨,吉林省扶余县人,1937年迁到北京,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曾先后在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就读。李敖除了研究、写作、教学外,还积极从事公开演讲、时事评论等,并曾当选台湾民意代表。

据悉,李敖自2017年1月确诊罹患脑瘤后,身体状况便一直备受关注。2017年2月,李敖曾称,医生说他只剩3年时间,他最大目标是在3年内出齐《李敖大全集》85册。

2017年3月,李敖曾发微博谈及病情,称已做了28次放射治疗,天天吃标靶药、类固醇、止痛药,“我会笑给中国人看,看李大师多么从容。阎王老爷敢要我吗?”

去年6月,李敖发布了一封公开亲笔信,希望“跟家人、友人、仇人好好告别”,公开信中写道:“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2017年年底,李敖的好友陈文茜曾在微博披露李敖近况,“如今,他说不了话,写不出字”,还称“一切都在倒数。折一个日子,算一个日子,看一次月亮,算一夜。”

生命的最后时光,李敖一直在医院进行标靶药物治疗,为安心静养,只有特别护士、妻子与儿子李戡陪伴,谢绝其他访客探病。

最后一本自传:

“八十总是一个关卡,不失为一定局”

今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李敖自传》简体版,回顾其一生经历,这是李敖在80岁时写的自传。2月1日傍晚,李敖在微博公布新书《李敖自传》简体版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条微博。

李敖说离去时你们会想我到发疯(李敖曾说等我死后)(3)

为什么要在八十岁写自传?在“一百岁前的八十感言”一段中,李敖提到写这部自传的原因。他说:“因为我立志要活到一百岁,所以在八十岁时写这本书,好像太早了一点。但是八十总是一个关卡,要定性、定位,总不失为一定局。八十以后,所作所为无非就此定局,锦上添花而已。所以,一百岁以前的二十年,只是花团照眼,其为锦簇,八十以前早定之矣。于是,几经犹豫后,我还是决定写这本书,给我一生做一前瞻和总结。”

18日中午,记者联系到《李敖自传》的责编付如初,“前几天跟助理商讨《李敖自传》后续营销的时候,我们还在默默期待春天可以给先生带来生机。没想到今天噩耗传来。”付如初说。

付如初回忆,在出版李敖先生自传的过程中,她和李敖的家人、助理和版权代理人进行了密切的沟通。2017年9月12日,双方签订合同时,李敖先生尚能说话写字。“他还给我签了一本书,他写的《第73烈士》,里面写着‘如初一见,一见如初’。”拿到书时,付如初异常欣喜,也深感李敖作为男士、作为作者的风雅有趣。

李敖说离去时你们会想我到发疯(李敖曾说等我死后)(4)

《李敖自传》既是李敖80年的人生总结,也堪称他对自己的盖棺论定。在自传中,他历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经历,也不断给自己的学术、情感和人生做新的定位。付如初感慨,李敖在自传里曾放言,过了八十要往脑门儿上写“八百”才过瘾,但终究是“人生不满百”。

李敖一生做战士,两度因言获罪坐牢六年有余。“作为他的编辑,非敌非友,置身事外,体会的是先生为文的豪放和旷达,为人的胆识和风骨,以及追求真理、特立独行的风范。”付如初说。

“吹牛”的争议:

李敖的张狂背后另有其意

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自1989年始和李敖先生合作、交往,作为编辑,他为李敖编过10多本书,包括《独白下的传统》《北京法源寺》《李敖自传与回忆》等。

“我们建立联系有20多年了。总的来说,我的感觉是,和李敖合作,如果双方不了解,很难,他不是一个容易打交道的人,有时你会觉得他太多计较;但是一旦双方了解了,合作很容易,你又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大气,非常通达的人。”李昕说,双方有过愉快合作,也有争吵和恩怨,但在他眼中,李敖有情有义,不仅是一位学问家、编辑家、文化学者,更是思想家。

2016年,李昕撰写的《李敖登陆记:出版背后的故事》出版,该书重新勾画一个被“狂狷”等词所遮蔽的李敖。“我写这本书只是希望保持基本史实的准确,我书里也讲了很多李敖的缺点,但李敖比较大气,看了我的文章,也没认为有什么不好。”李昕说。

李敖曾放言自己包揽“五百年来白话文前三名”。部分人士把他与鲁迅相提并论,但他却以为:“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不错,不过他情绪太多,把情绪语言抽走以后就没料了,你看我的文章,我也骂人,但把情绪语言抽掉后下面是资料”。亦表示过只佩服自己。

“从李敖的角度考虑,他的张狂有合乎逻辑的成分。”李昕表示,李敖生前屡屡被台湾当局打压和排斥,人被关,书被禁,舆论被封杀,他渐渐落到自己不说狠话,别人便不理不睬的境地。他必须发表些振聋发聩的言论,才能引起社会关注。久而久之,以狂傲不羁的态度做惊人之语,渐渐成了他的语言风格,“有时候他是为了推销自己,让你对他的著作引起重视而已。他心里并不认为他就是鲁迅、胡适后面排第三名的学者。”

“对于李敖吹牛的大话,需要听懂背后的意思。”李昕还举了一个例子,2013年他带着三联书店的两位年轻编辑去李敖家中看望他,李敖问两位年轻人:“去没去过台北故宫?”两人回答:“昨天去过了。”李敖笑着说:“那你们明天可以打道回府。因为台湾一共两件宝贝,一件是台北故宫,另一件就是我。你们现在都看到了,可以回家了。”李昕认为,根据这样的话,并不能说李敖狂妄,这就是一个玩笑,表露他的顽童性格。

【记者】陶明霞

【校对】杨远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