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抱怨包惠僧 你跑到哪里去了:周恩来抱怨包惠僧 你跑到哪里去了
周恩来抱怨包惠僧 你跑到哪里去了:周恩来抱怨包惠僧 你跑到哪里去了包惠僧给毛泽东写了一份信,又给周恩来和董必武分别发了电文。信和电文发出去后,包惠僧心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是否还能接纳他。他苦苦等待了20多天,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度日如年。在澳门没有生活来源的包惠僧,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难找到生存的道路。他开始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回忆录,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上赌场。可他每次看到大陆解放军的消息时,他都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振奋。就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时,他再也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他决定要回归。过了几年,包惠僧调任到户政司任司长,在他的任职期间,修订了户籍法,拟定了户政5种计划,把静态调查和动态登记的业务进行了改进。从1944年起,每年都将新登记的人口统计进行公布。他在国民政府中提出了人口普查的建议,在经过反复的争论后,他的意见才被采纳。后来国民政府成立了人口局,包惠僧任人口局局长。当抗战胜利后,包惠僧和许多民主人士一样,期盼着国共合
1937年8月,被国民党关押了5年之久的陈独秀在南京获释出狱,包惠僧第一时间前去看望了陈独秀。陈独秀回武汉前,包惠僧特意给湖北省政府主席寄了一封信,请求其多关照陈独秀。12月包惠僧再次前往看望陈独秀,并给其200元生活补贴。
张国焘叛变后,曾看望陈独秀,包惠僧在陈独秀家再次见到了这个昔日的冤家。可此时的张国焘已经褪去了革命初期那种激情,对包惠僧也是带着几分歉意,并诚恳地提出想再成立一个共产党,他想拉陈独秀和包惠僧加入。
陈独秀对张国焘的想法没有做出回应,包惠僧至始至终对张国焘的为人处世不敢恭维,对于他提出重新建党一事,更是毫无兴趣。后来陈独秀离开武汉转迁到了重庆江津,从此包惠僧就再也没有见到陈独秀。但两个人彼此书信一直没有断,直到陈独秀去世,包惠僧专程赶到江津为陈独秀送行。
包惠僧一生将陈独秀视为自己的老师,从他开始参加革命开始,就一直追随着陈独秀的脚步。大革命失败,陈独秀入狱,包惠僧仿佛找不到了前进的路标,随着老师的被开除党籍,包惠僧也随波逐流,脱离了共产党。如今老师离去,包惠僧在国民党内也只是为了混一口饭而已。
过了几年,包惠僧调任到户政司任司长,在他的任职期间,修订了户籍法,拟定了户政5种计划,把静态调查和动态登记的业务进行了改进。从1944年起,每年都将新登记的人口统计进行公布。他在国民政府中提出了人口普查的建议,在经过反复的争论后,他的意见才被采纳。后来国民政府成立了人口局,包惠僧任人口局局长。
当抗战胜利后,包惠僧和许多民主人士一样,期盼着国共合作,期盼着和平。他的愿望是好的,他的头脑也是清醒的。他虽然身在国民党政府内就职,但他从不看好国民党的执政能力。他一度想归党,但很多的顾虑,一次次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1949年解放军以摧枯拉朽态势吹响了解放的号角,包惠僧再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国民政府要求他去台湾,他也将前往台湾的证件办好,可心里总怀有一种对共产党的依恋,下不了决心,最后他选择携家眷到了澳门。
在澳门没有生活来源的包惠僧,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难找到生存的道路。他开始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回忆录,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上赌场。可他每次看到大陆解放军的消息时,他都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振奋。就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时,他再也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他决定要回归。
包惠僧给毛泽东写了一份信,又给周恩来和董必武分别发了电文。信和电文发出去后,包惠僧心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是否还能接纳他。他苦苦等待了20多天,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度日如年。
这天当他拿到一份电文,上写到:“欢迎北上”的字样,他欣喜万分,以最快的速度由香港辗转到了北京。多少年过去了,当他再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时,解放后的社会新气象,让他感慨万分,共产党终于实现了让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目标。兴奋的同时,自己也难免感到一些惭愧。
董必武宴请了包惠僧一家,并转告他,他的北上,是:“党中央决定的”。这时的包惠僧除了激动就是感激。几天后,周恩来宴请了海外归来的民族人士,在宴席散后,周恩来将包惠僧留了下来。周恩来第一句话就是:“你跑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好久都没有找到?”
周恩来的话里带着几分的埋怨,但更多的是一种真诚的关心。包惠僧听了总理的话,心情异乎寻常的复杂,既有强烈的震撼,又有发自内心的感激,同时还怀有深深的愧疚感。此时,听到总理的话,他憋屈了22年郁积在心中的委屈,恨不得一口气都倒了出来。
包惠僧与周恩来谈了近两小时的话,周恩来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就安排他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班学习。在学习班中,包惠僧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共产党的标准太远了。毕业后的包惠僧先是在内务部当研究员,后毛泽东又派他到上海,帮助完成上海革命纪念馆的模型设计和资料的收集整理。
为了查找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曾抽调专人进行查找,最终是包惠僧进行了认定,才使中共一大会址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包惠僧后为国务院参事,动乱年代,因受周恩来的庇护,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1979年7月在北京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历程。
包惠僧的一生坎坷曲折,有过辉煌,有过迷茫,曾经是舍生忘死的革命者,也曾是随波逐流的迷茫者。当共和国成立的炮声响起的时候,惊醒了这个梦中人,他将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新中国,献给了他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