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不知道的书法小常识(最全的书法常识)
你绝对不知道的书法小常识(最全的书法常识)7.扇面:尺寸如扇形 有纨扇与折扇 亦可装裱或轴成册。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 写成一组作品 依诗文长短。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5.匾额:又称横披 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呕心沥血整理出来的,史上最全的书法常识大全。
书法作品格式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 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 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 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
5.匾额:又称横披 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 写成一组作品 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 有纨扇与折扇 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 合之成册 展开成册故名册页 其内容或相互连贯 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 不便悬挂 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 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相关知识
楹联
楹联是刻在木柱上 古代房屋两旁门柱上多有对联 今之庙宇中最常见。作法 写法皆相同 只是质料与位置不同而称楹联。
横披
又称横幅。宋人米芾 又称门楣 是因多悬於门上之空位。近代因不便於悬挂 皆改装成镜片式 可以防潮。
匾额
又称匾头。多刻在木板上 悬挂在门之正面 但亦可挂在墙上。
独屏
可单独成一系统 亦可单独悬挂断(成立轴)但内容上有先後次序 如写四季春 夏 秋 冬 则应按次序悬挂之有写四体亦可不按固定次序悬挂。
通屏
是不可分开悬挂 因第一幅到最後一幅是相联贯的 因之多称通景 皆相通 必须依顺序一幅接一幅的挂起 才算完整的一幅。
团扇
其种类很多 有圆形 椭圆形 长方圆角形及葫芦形等。
摺扇
因便於收藏 携带方便 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尤其面上可书可画 为酬答最好工具 为古人留下不朽作品。
长卷
又称手卷 书画长幅 可以卷起 以便收藏或携带者。
册页
因卷轴或长卷阅读不便。在唐时有人将长卷切割装成单幅叶子 再将连接成册页 多为台萱四开以下 以八至十六开为多。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 二尺高二尺宽 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 称为“小品斗方” 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 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 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款字一般小于正文 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 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 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 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 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 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 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 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 同是三开 尺寸大小不同 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 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 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 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 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 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 两边分挂“字对” 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 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 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 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 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 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 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 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 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 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盖在款字的下方 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中堂不能单独悬挂 必定配有对联 多悬於正厅中央 所以称为中堂 在裱褙上它在下垂两边要加轴头。
⒌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 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 精心构思 立意要新。在创作时 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 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 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 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 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 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① 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 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 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 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 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 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 款字应短于正文 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② 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 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 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 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 一般以两方为宜 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 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 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 若是赠送作品 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 称谓及雅正、惠存 清赏等字样。
补充:条幅 又称条山 长条 直幅等 可以单独悬挂 在裱褙时下垂两边是平齐 不加轴头。比中堂小 窄 一般是使用四尺整张直叠对开。
对联 又称楹联。分为上下两联 右边的为上联 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 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 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 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 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 也有少到三字一联 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 在安排章法时 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 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 上联从右向左 下联则从左向右。落双款 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 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 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 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上下款 上款写在上联右边 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 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 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 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 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 称谓外加上“嘱书”等字样。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 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 一般以两方为宜 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⒎扇面
这里专指折扇扇面 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 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 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 做出恰当地安排。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充分利用上端 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 从右至左 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 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 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 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 横排书写二至四字 要收放有度 落款可写数行小字 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 下端隔行书写 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 而下端拥挤的情形 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 先写长行 以五字左右为宜 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 一般写在正文后面 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书法传统创作
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 以示亲切 如果是单名 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 一般称“同志”、“先生” 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 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 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 可略下些 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 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 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 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 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 写几行 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 四周要留有空白。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 天头留白十厘米 地头可留白七厘米 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横幅留空左右相当 但要大于天地 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 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 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 落款竖写 可写两行 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根据留空多寡落款 可写内容出处 还可写年代 最后写姓名 “某某人书”。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 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
最后盖章。
钤印 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 即字是凸出的 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 即字是凹陷的 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从印章的内容来分 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 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 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可盖一方姓印 一方名印 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 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 又称引首印 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 印亦大 小幅书作落款字小 印亦小。
用印的忌讳
书画上落款盖印 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 小幅盖小印 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 直下底角 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 左下角可盖闲章 左上落款 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 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 左右两头角边 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 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左下落款 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 而勉强盖上 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 圆形 长圆形闲章 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 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 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 字行末行末字 与他行字长短 不可整齐 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 一方形 一圆形 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 一大一小 匚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 一长方形 一椭圆形 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 上阳文 下阴文 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 上阳文 下阳文 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 上阴文 下阴文 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 不可再题字 。印章上下有字掣肘 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 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 就失敬了。
花头 鸟尾 树枝 山顶上 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 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 不可用於书画上 需用艺术篆刻家 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 不适用於书画上 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 距离不可太远太近 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 印文 章法 刀法各异 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 一来识者奚 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 压在人名头上 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 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 不可太小 宣纸四开 用方形石印 大约叁公分 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 不可盖二方上 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 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 脱离字行 而成画外物 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 不可盖上劈头大印 即成巨印炸弹 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 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 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 不可连盖叁印以上 应盖二印 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 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 不如少盖 印章印泥不佳 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 不可东倒西歪 如何盖法 用力轻重 印章印泥保养 一切要潜心研究 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 致影响画面美感 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 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 其馀不可盖 如统统盖上 行气就破坏了。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谓
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⒌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⒈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⒉绘画题款用:敬、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⒊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四、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⒈一月:孟春、初春、上春、端月、初阳、端春、孟陬、春阳、首阳、肇春;
⒉二月:仲春、仲阳、仲钟;
⒊三月;季春、暮春、契月、花月、晚春、嘉月、蚕月;
⒋四月:孟夏、初夏、首夏、维夏、槐夏、余月、清和月;
⒌五月;仲夏、超夏、榴月、蒲月;
⒍六月:季夏、晚夏、杪夏、暑月、荷月、极暑、且月;
⒎七月:孟秋、初秋、少秋、新秋、肇秋、初商、兰月、凉月、相月;
⒏八月:仲秋、仲商、桂月、壮月;
⒐九月:季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季商、季白、菊月、咏月、玄月、穷秋;
⒑十月:孟冬、初冬、上冬、阳月、坤月、吉月、良月;
⒒十一月:仲冬、子月、葭月、畅月;
⒓十二月:季冬、暮冬、杪冬、穷冬、严冬、严月、嘉平月、腊月、除月。
中国书画宣纸尺寸
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
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
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 宽度为二尺)
⒊三尺加长:136×50
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
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 宽度1/2)
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 宽度1/2)
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 宽度不变)
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
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
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
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 宽度1/2)
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 宽度1/2)
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 宽度不变)
⒍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 宽度不变)
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 宽度1/2)
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 宽度1/2)
⒐四尺 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 宽度1/2)
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
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
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
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 宽度1/2)
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 宽度1/2)
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 宽度不变)
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
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
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 宽度不变)
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 宽度1/2)
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 宽度不变)
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
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
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
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
⒉八尺屏:234×53
⒊八尺斗方:124(cm)×124(cm)
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
⒈一丈二尺:367(cm)×144(cm)
⒉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
⒊小一丈二:360(cm)×96(cm)
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
⒈一丈六尺:503×193
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
⒈一丈八尺:600×248
中国字画论尺卖
大中小这里的说的“尺”是指平方尺 一尺等于33.3厘米。为什么不叫平方尺而叫“尺”?这和宣纸的规格有关。宣纸的规格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比如:四尺纸的规格是长四尺宽二尺 面积为八平方尺。把四尺纸对裁 就叫斗方 是四平方尺。都知道买布卖布论尺 不知从何年何月始 卖字画也这样计算了。
双羊京楂毛笔尺寸
大号京楂 笔头直径:33.0MM 笔头出锋:114.0MM
二号京楂 笔头直径:30.0MM 笔头出锋:109.0MM
三号京楂 笔头直径:27.2MM 笔头出锋:103.0MM
四号京楂 笔头直径:24.2MM 笔头出锋:97.00MM
五号京楂 笔头直径:22.0MM 笔头出锋:92.00MM
六号京楂 笔头直径:20.0MM 笔头出锋:87.00MM
怎样保管家藏书画
书画的保管是书画收藏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倘若我们不惜重金千辛万苦收藏的名家书画因为保管不当而使其价值大打折扣 那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故笔者建议收藏书画的朋友需从如下几个方面注意书画的保管。
1、暂不装裱的书画片不可随便折叠摞起 否则存放时间一久就会从折叠处折断 或在折处留下黑色折痕 以至装裱后影响美观。如果要临时欣赏 切不可用图钉钉于墙上或用浆糊粘于墙上 否则会直接损坏书画片。正确保存书画片的方法是:可将书画片下面衬一层幅面相当的薄宣纸或皮纸 以纸卷为轴将书画片卷起 并用白纸或塑料膜包装 放在画盒内或书橱内。
2、书画装裱后更应妥善保存 存放在地方首先要考虑防潮、防蛀、防鼠、防霉烂、防玷污等。可将每件书画装入一个塑料袋或布袋 也可用白纸包好 存放时要平放 切勿竖置 更不要在书画上面放置重物使书画受压。如果有条件 可根据书画规格配制画盒 并在盒内放些樟脑和吸潮剂。
3、书画裱件存放时不宜卷得过紧或过松 更不可反卷。如果卷得过紧 天地头两侧就会留下画心与边料接缝的压痕 影响书画的美观 还可能导致裱件的变形或出现脱落;如果卷的过松 容易折毁书画;如果反卷 会使书画出现一道道折痕 特别是古旧书画损害更大。
4、悬挂和展示书画时要谨慎从事。悬挂书画时要一手持画钗挑住画绳 一手托住书画未展开的部分 然后慢慢放开来将书画挂起 取下画钗。展示书画时要一人牵引画绳 另一人两手持轴头将书画展开 切忌两手向上持书画中间部分 否则手5指会将书画划出折痕。对于无轴头的书画作品 展示时要用两指夹住 使画件从指缝中通过。此外 还应注意 书画不宜长期悬挂 挂一段时期后要卷起收藏一段时间;对久存的书画要定期挂出来通风。
5、展示手卷、册页更要加倍注意 因手卷、册页的装裱较其他书画的装裱复杂。手卷在展示时要放置平整的案头或桌子上 注意案面或桌面不应有水点或脏物。手卷展开时不宜展得过长 要边展边卷。册页展开时最好不用手指翻 可用一个光滑而无毛刺的竹条插进册页夹页之间翻页。册页一般较厚 开始翻页或翻到最后几页会出现两面簿厚不均 两页之间悬空 此时如果不注意压住幅面中间的悬空处 则易造成折断现象。
6、保管已经破损的古旧书画更要谨慎 一时不能修复的不要随意展示 以避免书画再度破损。如果是已破碎的书画则更要防止散片丢失 以免给将来修复带来困难。无论是新旧书画 只要原裱尚能悬挂 画心尚无破损 一般不要急于揭裱修复 因揭裱一次就会对书画的纸素损伤一次。如果原裱书画脱落或画心破损严重 则应及时进行揭裱修复。
书法作品章法与格式
格式与章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格式与章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 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 是在书法历经实用、雅玩(宋代手卷是其典型的反映)、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书法格式与文体有关 受载体形状所限 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已被固定。章法与格式有关 但不等于格式。一定的格式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书体书写 所表现的章法会各不一样。章法通常也在进行创作之前被确定 却常常又在瞬息的运动过程中无意识。
章法又称布白 是指在书法创作中 对一幅作品如何进行整体安排 对每一个局部如何进行整体处理的方法。它涉及到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关系。在书法创作中 一笔之误 一字之差 都会影响全篇的效果。所谓“增之一分则长 减之一分则短” 不仅对一个字的结构来说是如此 就是对整幅作品来说也是一样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 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 作《西园雅集图记》 是纨扇 其直为弦 此必非有他道 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 章法为古今第一 其字皆映带而生 或小或大 随手所如 皆入法则 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法的重要性。
一幅书法作品犹如一幅画 有色之处是画 无色之处也是画;同理 有字处有结构 无字处也有结构。有字之处 谓之“黑” 无字之处 谓之“白” 处理好通篇黑白关系 是章法之要旨。清包世臣《艺舟双揖·邓石如传》云:“疏处可以走马 密处不使透风 常计白以当黑 奇趣乃出” 道出了对一幅书法作品的黑与白 虚与实的艺术处理方法。如果不懂得处理“黑白”关系 不懂得“集众字而成篇” 即使单个字处理得很好 但通篇观之 也会杂乱无章 缺乏韵味。
作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 通常由正文、落款、钤印构成 三者合一 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对具体的要求分述如下:
(一)正文
正文 是一幅书法作品的主体部分 也是章法处理的关键部分 即创作者对所选择的文字内容的书写 是作品的主体部分 按照一般的习惯 欣赏书法要读 这就要求书法创作过程的书写符合识读序列 于是行、列随之建立。行列布白方法大致有三种形式:
有行有列法:通篇竖成行、横成列 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 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 给人一种整齐美。它几乎像阅兵式行进的方阵 前后左右都必须保持在纵横的直线上 步伐整齐 精神抖擞 书写时 每个字的中心要对正 不能偏高偏低 偏左偏右。写楷书、隶书、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性文字 适合这种形式。这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高度秩序感 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 因而摆布、安排、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初学分布的人 需要从规矩入手 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但在习作中要努力排除“匠气” 一刻也不放松自然法则的投入 以及情感、思绪的宣泄。自然和严整在有行有列法则的布局中 不是矛盾地存在着 而是相依的整体 即严整要在自然的和谐中建立 自然的和谐要从严整的秩序中表现出来。如果矛盾地、孤立地认识二者的关系 将导致“状如算子” 便不是书。
有行无列法:简单地说 就是竖成行、横无列的布局形式。这种分布注意的是行气的贯通而有活力。书写时应遵循文字结构和运笔的规律 根据笔性自然地向中心左右偏离 使行的垂直中心左右偏离 在运动中求得重心的统一 构成这样的行气才是散列的行气应守的原则。一篇数行 每行的波动不但要考虑本行的偃仰向背 而且要照顾与它行的关系 尤其注意与相邻行的错落 力求做到左右顾盼、避让有致。有行无列法整齐而有变化 使人轻松愉快 适合各种书体 行、草书尤为多用。这种分布是古今书法创作的主要形式。
无行无列法:就是指作品的分间布白纵不成行 横不成列 上下左右 错落有致 浑然天成。这种形式主要出现于古代一些书法遗迹中 因为先秦以前的文字 其形态直接取材于自然 颇具天趣 尚没有注意到纵横的排列。后来在草书的创作中 也有采用这种形式的。
其实 真正意义上的无行无列是视觉的错觉 如果按照识读序列 或竖成行 或横成列 纵横关系呈现一片迷乱 神秘得令人难以捉摸 有如乱石铺街 字形大小参差错落 变化多姿 浑然一体。这种形式不是事先可以用尺寸观念来度量 而是修养有素的人在即兴状态下来进行的。书写时通常精神兴奋 甚至得意忘形 无拘无束 可以尽情挥洒 唯求自然的契合 所以 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只宜观赏 实用价值不大 初学者更是难以把握。象郑板桥的许多作品都是这种分布 另外 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也是这种分布。
(二)落款
落款是中国书画的一个特点 又称款识和题款。最初为了实用的需要而产生 意在说明正文的出处、馈赠的对象 作者的姓名、籍贯 创作的地点、时间 以及抒发创作感受等等。经过长期的发展 已经成为书法作品艺术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整幅章法中起着补充、协调、映衬的作用。落款虽然不是作品的主要部分 但款识安排合宜于否 直接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古人谓之:“妙款一字抵千金。”款字往往又能反映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所以在书法创作中 不仅讲究作品的正文布局 落款方面也要下工夫。
落款可分为单款、双款、穷款三种。
“单款”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 或再加上正文的出处 书写的时间、地点以至原因等。
“双款”包括上下款 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呼 常常带上谦词 谦词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关系而有所区别: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雅正、法正、教正、正之、正腕、雅属、惠存”之类 下级则可以用“勉、雅属、存念”等等;下款则落上自己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点等等。
如只落姓名 则叫“穷款” 如果作品所剩空间有限 甚至不落款 盖印即可 也叫“穷款”。
一幅作品究竟是用单款、双款还是穷款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没有固定格式。如创作对联时。可落穷款 可落单款也可落双款;如是长联 应落双款 上下款应落于形成龙门式的上下联末行。如果是条幅、中堂、斗方、扇面的上下款 一般都应落于正文之后 款字少应接在正文之下 款字多则另行落之 少则一行 多则数行。这根据不同的幅式来选择落款的位置 可使整幅作品增色不少。此外 落款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l.落款的字体必须与正文协调。款字与正文字体书法可以完全一致 可以有所区别 也可以完全不同 需要根据正文字体来定。一般是隶不用篆 楷不用隶 草不用楷。传统的作法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动不挈静”、“今不越古”。若以大小篆为正文 就用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落款;若以隶、魏、楷为正文 就用楷、行、草书落款;实际上 通常以行书落款较多 这样既易识别 又避免了呆板。
2.落款的字体大小必须与正文协调。一般情况下 款字应小于正文的字体。具体落款的时候 款字还应该根据留白大小而定。如果留白大而款字太小 则无法稳住作品重心;如果留白小而款字太大甚至大过正文 则轻重失调 喧宾夺主。也有这种情况 即在正文写完以后仍然留有较大的空间 作者可以顺着正文的笔意就势而下 所落的款字与正文浑然一体 字体同等大小也是允许的。
3.上款不能与正文齐头 一般应低于正文一字为宜 下款 与正文另起一行的单款(除匾额) 包括款后的印章 均不能与正文齐平 应留有一定的空白 否则 会给人以呆板及闷塞之感。
4.如果作品末行的正文较少而后面的留白较多 则应增加款字填补余白;如作品本身正文较少而后面出现大块空白 款字可少则数字、数十字 多则上百字 但款文尺幅不得超过正文尺幅。
5.落款与正文如果同行 二者之间应留有间隙 不得挤得太紧。其间隙一般为一个款字左右。
6.如果作品写的是现代诗词或现代文稿 则落款中的时间可用公元纪年法 这样会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 也更有利于体现时代气息。如果作品写的是古诗词或古代文稿 则落款的时间可用干支纪年法。纪月方式为:一年四季中 每季的第一个月称孟 第二个月称仲 第三个月称季 如孟春、仲春、季春等。但是千万不能将于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混用。另外 纪月方式也可以用下面的农历月令、季令别称:
月令:
一月:正月、春正、孟春、端月、嘉月、早春、初春、首岁、开岁、芳岁、上春、新正。
二月:仲春、中春、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花朝、花月。
三月:季春、晚春、暮春、末春、杪春、蚕月、花月、桃月、桃浪、莺时。
四月:孟夏、首夏、初夏、维夏、槐月、仲月、梅月、麦月、清和月、纯阳、正阳、麦候、麦序。
五月:仲夏、超夏、中夏、榴月、蒲月、端阳、午月、天中。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溽暑、极暑、暑月、荷月、伏月、焦月、精阳。
七月:孟秋、初秋、新秋、上秋、兰秋、肇秋、首秋、早秋、瓜时、凉月、兰月、瓜月、巧月。
八月:仲秋、中秋、正秋、桂秋、桂月、爽月、壮月、大清明、仲商。
九月:季秋、晚秋、暮秋、杪秋、菊秋、凉秋、三秋、菊月、咏月、朽月、玄月、季商、暮商、霜序。
十月:孟冬、初冬、上冬、开冬、良月、吉月、阳月、小春月。
十一月:仲月、中冬、仲冬、畅月、子月、雪月、寒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严冬、残冬、末冬、穷冬、暮冬、杪冬、腊月、冰月、除月、严月、暮岁、暮节、穷捻、穷纪、嘉平。
季令:
春季: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季: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季: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季: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此外 更具体的日期 可以用农历的节气和农历的日期 用旬也可以 每月的三旬分别称做:上浣、中浣与下浣。
7.值得一提的是 在落款中出现的地点不要用俗称 而要用雅称 才能与书法这一高雅艺术相匹配 雅称可以是人们都熟悉的古地名、可以是闻名遐迩的别称 例如:合肥曾经叫庐州 南京曾经叫金陵 广州的别称叫花城 这些都是可以落款的。特别是那些非常具体的街道名称、不太雅的村庄名称 是不能出现在落款中的。
(三)钤印
钤印是书法创作的最后一道环节。印章在书法作品中除了作为作者凭信之外 还是内容上的配合 更重要的是 它不但具有装饰和衬托的作用 白纸、黑字与红印章 相得益彰 而且对作品的章法分布起着调整节奏、稳定重心、破除呆板、加强均衡等作用。钤印恰到好处 有如锦上添花 画龙点睛。
印有朱文和白文之分 朱文又称阳文 即字是红色的 沾色少 分量轻;白文称阴文 即字是白的 沾色多 分量重。根据钤印位置 印章大致分为名章和闲章两大类。
l.名章。
主要是用照应线条气势流贯以及章法的总体布局。它又分为姓名印和款尾印两种。
姓名印是姓氏印与名称印的总称 常见的形式为正方形 也有圆形的 通常铃在款文之下。书法作品既可采用姓名合印 也可采用姓名分印 应视其作品需要而定。姓氏印和名称印同时采用时 应先姓氏后名称 也以一朱一白为宜 前者略小于后者。在铃盖时两印不得靠得太近 一般应隔一印的空位。印与款字也应有一定的距离 上下成垂直线。
款尾印主要是用来使书法章法形式更为完善 一般为创作者的字、号或崇尚的语句、成语 一般为正方形 视其情况铃在款末或姓名印后 使作品红黑相间 阴阳互变 起到收气敛势、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中 名章不能缺少 缺少了就会给人美中不足之憾。
2.闲章。
闲章的内容较为广泛 虽叫“闲章” 其实不闲 古人所谓“闲章不闲” 它对调整书法作品的布局 完美书法作品的章法起着重要作用。闲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起首印 又称随形印。它适用于从右至左竖行书写的书法作品 一般铃在首行一、二字间右侧的虚疏处或第一字右上方 以起引首开头、补白说明作用。形式有长方形、椭圆形、葫芦形、自然形等 一般不用正方形。印文常用朱文 以一至四字居多 其内容多为明志、自勉等隽语、格言、成语、诗词摘句或斋馆名、籍贯地名、年号、斋句等。不得与落款内容重复。起首印一般不得大于名章 以免头重脚轻。
拦腰印 它主要是用来调整款式与字势、点画与结体的整体效果 使一些不尽人意的点画。结体得到补救 使章法具有节奏感。拉腰印多用于条幅 铃在第一行右边中间或中间上下处 内容多为作者的籍贯、属性的肖形等 应比起首印和姓名印小。一般为小圆、小长、小方形 多用于行、草书作品中。
肖形印 是十二生肖或作者尤为喜爱的与书作内容有关的各种动植物形象之印。此印使用较为灵活 视作品情况 既可作为起首印用 也可作为拦腰印用。作为起首印时 一般与方形的名章配合使用。
用闲章 其内容都应与正文自然切题 用好了饶有情趣。它既可拓展题意 抒发见解 又能深化作品意境 给人以无穷的还想 从而极大地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钤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在一幅书法作品中 用印一般以一、二方为宜 最多不得超过三方 谓之“印不过三”。铃多了满纸发红 反而会给人喧宾夺主之嫌。
2.书法作品的用印大小要与款字匹配 一般而言 印章不能大过款字。用一方印时 白文居多 因为红色多 镇得住。如朱、白文印章同用时 在一般情况下 朱文印在上 白文印在下 因为白文红多分量重 红文红少分量轻。上面的朱文印应略小于下面的白文印 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平稳 反之则显得头重脚轻。
3.钤印时位置要正 要高低适宜。太高 会使作品上部重而下部轻 且有悬空欲坠之感;若太低 则又缺少空灵感 显得压抑。同时 位置要正。竖式书写的作品 印章要盖在款文下面或左侧 印章下端要稍高于正文 不能低于或齐平于正文底部;在横写的作品中 印章盖在款文右侧 但不要和正文右侧平齐或超过正文右侧。此外 印章要盖正 不歪不斜 不偏不倚 否则有草率之嫌。
4.在钤名章时 落款为名 印一般为字;落款为字 印不般为姓名。款有姓 则印用名印;款无姓 或用道号、别号者 则应视其情况采用姓名印或姓名分印 这样才会使欣赏者明了书者为谁。
5.印文宜现范 一般以大、小篆为主 间用古隶。不能用工作生活中用的楷书、行书和草书。
篆刻闲章内容大全
闲章 是印章的一脉 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广义地讲 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从狭义上区分 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 粗略归纳 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由于印面大仅枣栗 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当然 也有以全文人印者 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 字若芝麻 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文士也多撷以人印 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 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 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此类印非用者道出 每不可释解其心结。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 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 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此类印或为人 或为艺 多有座右铭的意味。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八、诫谏类。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 也似自诲了。
九、纪年类。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 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 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十、履历类。其中也包括里籍等。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 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 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一、生肖类。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 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十二、鉴赏收藏类。一般以斋馆名、姓氏附以“藏书”、“藏画”、“珍藏”、“赏玩”、暂得”、“过目”等。
十三、世系类。由传统的家谱世系引申而来 若明汪关刻有“弥勒后身”印 清黄均刻有“大痴后人”印。
十四、自嘲自谱类。若清赵之谦刻有“为五斗米折腰” 清陈鸿寿刻有“我书意造本无法” 清黄易刻有“画梅乞米” 齐白石刻有“老夫也在皮毛类” 李可染的“白发学童” 皆可玩味。
十五、若清吴让之刻有“人因见懒误称高”。齐白石衰年 每为屑小所作伪品所扰 无奈之余 刻有一印 文日“吾画遍天下伪造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