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荐书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

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荐书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史部只有一个属字“事”,云:“职也。从史,之省声。卜辞中史、事、吏无别。王国维说:“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王说可从。(78.史)言部有属字二百四十四个,重文三十三个。“言”部字多与言语有关,其中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动词,表示各种言语行为,如“语、许、诺、诛、谏、谤、议、论”等;一类是形容词,多与人的品德有关,如“谨、诚、谅、诈、谦、讷、谬、误”等;还有一类是与语言有关的名词,如“诗、谚”等。(56.言),已与今天写法相同了。徐灏《注笺》:“果实未有称丁者,疑丁即今之钉字,象铁弋形。”古文字形证明徐灏之说可信,“丁”是“钉”的初文。陆宗达、王宁两位先生则进一步说明丁之本义为箭的头儿,箭头锐利,中物即入,故

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荐书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1)

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荐书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2)

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荐书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3)

。睡虎地秦简作

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荐书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4)

,已与今天写法相同了。徐灏《注笺》:“果实未有称丁者,疑丁即今之钉字,象铁弋形。”古文字形证明徐灏之说可信,“丁”是“钉”的初文。陆宗达、王宁两位先生则进一步说明丁之本义为箭的头儿,箭头锐利,中物即入,故丁有撞击、刺杀之义。又箭头刺进目的物就实实定住,因而又有丁实、成熟之义。

四、分析属字,揭示关联。部首与部中所属字的关系有些比较简单,有些则比较复杂,或隐晦不明,《通解》对部属字大都做了研索辨析工作,将部首与属字在意义上的关联予以揭示。例如:

句部有三个属字“拘、笱、鉤”。从“句”得声的字多有“曲”义,它们应是同源词,这种编排体现了以声系联的尝试。(51.句)

言部有属字二百四十四个,重文三十三个。“言”部字多与言语有关,其中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动词,表示各种言语行为,如“语、许、诺、诛、谏、谤、议、论”等;一类是形容词,多与人的品德有关,如“谨、诚、谅、诈、谦、讷、谬、误”等;还有一类是与语言有关的名词,如“诗、谚”等。(56.言)

史部只有一个属字“事”,云:“职也。从史,之省声。卜辞中史、事、吏无别。王国维说:“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王说可从。(78.史)

匸部有六个属字。除“匹”字外,其他字的本义都与隐藏或装盛东西有关。如“區”字下云:“踦區,藏匿也。从品在匸中。品,众也。又如“匿”字下云:“亡也。从匸,若声。读如羊驺箠。”又如“匽”字下云:“匿也。从匸,妟声。”……又如“医”字下云:“盛弓弩矢器也。从匸,从矢。《国语》曰:‘兵不解医。’”今《国语·齐语》作“翳”,为假借字。今之医生之“医”实为“醫”字之简化,与“医”字本义无关。(458. 匸)

五、考察流变,指说存废。部首有文字学部首与检字法部首之分,许慎所立540部根据字义归纳而成,是所谓文字学部首,文字学部首不论检字,唯在取义;明人梅膺祚根据检字需要将540部始并为214部,是所谓检字法部首,检字法部首不别意义,重在检字。《通解》的解说既着眼于部首与部中字的联系,亦注意指说部首的流变及存废情况。例如:

王部只有“闰”、“皇”两个字。因为该部字少,后来的《康熙字典》、《辞源》、《新华字典》均没有列“王”部,1979年新版《辞海》立“王”部,是将部首“王(玉)”归并为“王”部。(5.王)

京部只有一个属字“就”,云:“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荐书赵学清说文部首通解(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