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917年中秋聚会激辩也许,毛泽东早已淡忘了这个相识的日子,而李立三却一辈子记住了这年的中秋节。青年毛泽东1916年(有文献说是1917年,李立三根据自身经历纠正了这一说法)的中秋节,在长沙南城门看到征友启事的李立三,很拘谨地在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相约,在他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个“怪人”,所以就没有敢同他谈话,只是看了看,但这却是他第一次与这位伟人相识。后来,毛泽东闲谈这段往事说:“原来是你呀!当时我跟你讲话,你没有回答。”他又说:“那次征友活动,只交了三个朋友,现在再加上你,当时我们没有对话,只见了一面,那就算半个朋友吧!”

编者按:今天是中秋佳节,1976年的9月8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中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是在病榻上度过的。这一天刚刚过去,9月9日凌晨,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每逢佳节倍感恩,最是感恩毛主席!今天,我们特意采撷十一个毛主席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缅怀伟大领袖丰富多彩的壮丽人生,表达我们永远的缅怀、敬仰和感恩!

1916年中秋征友结义

中秋节,对毛泽东来说有太多的不解情缘。他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征友结义的故事,早已人人皆知,而当年所征到的三个半朋友中的半个朋友李立三,就是在中秋节认识的。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

青年毛泽东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2)

1916年(有文献说是1917年,李立三根据自身经历纠正了这一说法)的中秋节,在长沙南城门看到征友启事的李立三,很拘谨地在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相约,在他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个“怪人”,所以就没有敢同他谈话,只是看了看,但这却是他第一次与这位伟人相识。

后来,毛泽东闲谈这段往事说:“原来是你呀!当时我跟你讲话,你没有回答。”他又说:“那次征友活动,只交了三个朋友,现在再加上你,当时我们没有对话,只见了一面,那就算半个朋友吧!”

也许,毛泽东早已淡忘了这个相识的日子,而李立三却一辈子记住了这年的中秋节。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3)

1917年中秋聚会激辩

1917年的中秋节,血气方刚的毛泽东和同学聚集在湖南第一师范后面的山上,群情激昂地辩论“救国之道”。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4)

毛泽东(四排右起第二)就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时的同学合影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5)

当时有人主张从政,有人提出从教,毛泽东认为,前者需要金钱与关系,后者耗时太久。别人问他的办法,他径直回答:“学梁山泊好汉。”在封建社会的枷锁下,奋起战斗才是救国的唯一出路。

这次和同学之间的中秋激辩,为他后来的革命事业确立了方向。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6)

1919年中秋回乡祭母

1919年的中秋节,本是家人的团圆节,不想却变成了毛泽东的别母节。

这一年10月5日,一直在毛泽东心目中占有崇高位置的母亲文七妹,因积劳成疾,身患瘰疬,年仅52岁就不幸辞世。噩耗传到长沙,正在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毛泽东,悲痛欲绝。

三天后,也就是1919年的中秋节,他才从长沙星夜兼程赶回韶山,当时母亲已入棺,他禁不住放声恸哭。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7)

年轻的毛泽东和母亲文七妹、弟弟等的合影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8)

毛泽东跪守在母亲灵前,以泪和墨写下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母文》,赞扬了母亲敦厚诚实、勤劳俭朴的美德,抒发了毛泽东对母亲的爱戴和追思之情。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故乡时,想起当年中秋的一幕,他向父母的墓地深深鞠躬,说:前人辛苦,后人享福。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9)

1925年赋诗言志忆中秋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到广州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篇不朽诗作。

诗中的最后一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其实并非写意当时的实境。据陈赓回忆,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所说的“中流击水”,发生在1914年中秋节。毛泽东等几个青年泛舟湘江,明月朗照之下,心情舒畅,有人提议游泳,陈赓第一个跳下水,激起一片浪花。众人纷纷跳水,毛泽东在水中喊:“莫把我的布鞋打湿了!”当时他刚买了一双新布鞋。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0)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1)

毛泽东曾提过“诗言志”三个字,他在写《沁园春·长沙》时提及10余年前童年趣事,既是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更是抒发了准备投身伟大革命洪流的坚毅和豪情。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2)

1927年中秋宣誓暴动

中秋节曾充满战斗豪情,销烟中曾悠闲饮酒赏月,乐观诗意和家庭欢笑也曾弥漫战斗岁月中的中秋节。

1927的中秋节,肖家祠堂的天井上空挂着一轮皓月。时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青年毛泽东,由安源到达湘赣边陲山城铜鼓。

毛泽东指着一轮圆月对与会的人员说:“今天是中秋节,我没有给同志们带来月饼,但我带来了比月饼更好的东西,这就是党的‘八七’会议的精神。”

他宣布了举行秋收暴动的决定,把二十军独立团的番号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三团,毛泽东的动员使人们明显感觉到临战空气。

当天,他激情豪吟《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沉,霹雳一声暴动。

1940年中秋团聚之宴

1940年6月,毛泽东年届半百喜得小女李讷,十分高兴。女儿满月后的中秋节,毛泽东特意以他和江青的名义邀请中央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到他家里做客。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3)

毛泽东、江青与李讷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4)

因为当天请来的客人多,除平时的厨师外,毛泽东还让机要秘书叶子龙及其夫人江英过来帮厨,弄出一顿在当时的延安来说绝对算得上高规格的丰盛午餐。

看着女儿咧嘴甜甜地笑,毛泽东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度守了一个气氛热闹而欢快的中秋节。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5)

1947年中秋《喜闻捷报》

1947年的中秋节,毛泽东是在胜利欢庆中度过的,刚刚结束的沙家店战役改变了西北战局。在陕西朱官寨的一个院子里,毛泽东与战士们席地而坐,就着辣椒喝酒、赏月、谈天,山居过节,他们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和几串葡萄,小院里传来开心的欢笑。

夜深人静时,一轮皓月挂在天空,毛泽东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逸光遄飞,诗兴大发,挥毫赋诗《喜闻捷报》: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诗曰: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1948年战火中的中秋

1948年的中秋节,毛泽东则是在济南战役的炮声中度过的。他在对许世友全面作出战斗部署后,静静地等待着胜利的消息。

1948年9月16日正值阴历中秋节,月明星稀,秋高气爽。根据攻城指挥部的命令,进攻济南的战斗从午夜时分开始,“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经过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在徐州之敌尚未来得及北援的情况下,全歼守敌10.4万余人,济南宣告解放。

1957年中秋畅游湘江

1957年,65岁的毛泽东已步入晚年,他从内心感受到了光阴的无情。也许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强健的体魄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迈誓言,这一年的中秋节,他选择了畅游长江和湘江。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6)

毛泽东在游泳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7)

在品尝彬州梨的同时,他在长江和湘江的激流中展示了自由泳、侧泳、蛙泳、仰泳等各种泳姿,但他最拿手的是自由泳和侧泳。他可以在水上急速前进,又可以仰身躺在水上,两手反过去当枕头,两脚在水面上长时间不动,任水漂流。他还可以“站立”在水中,表演“立正”。

之后,他又去了杭州,观看钱塘江大潮,并在钱塘江游泳,从此留下了“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分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的美丽诗篇。

1976年中秋伟人辞世

1974年7月至1975年4月,80多岁高龄的毛泽东离开北京,先后在武汉、长沙、南昌、杭州停留270天,特别在长沙停留了114天。

有历史学者认为,这期间的中秋节,毛泽东是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度过的,因为这期间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重新选择邓小平接班。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8)

毛泽东与邓小平

中秋节 感恩(中秋佳节感恩伟大领袖)(19)

1975年的中秋节,陆定一的子女请复出后的邓小平转交毛泽东一封信,转达了陆定一被关押之前对毛泽东所表达的坚定信念,并期望毛泽东再次挽救他们的父亲。

中秋节过后四天的9月28日,毛泽东批示:请小平同志商有关同志,研究一下,提出意见告我。然而,病入膏肓的毛泽东再也无力过问这一问题。

1976年的中秋,毛泽东已是弥留之际。进入八月十六凌晨时分,他就永远离开人世。

毛泽东的一生,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在革命的战斗生涯中,毛泽东所经历的付出、痛苦和离别远远大于给予、欢喜和团圆。中秋佳节之际,仰望星空,追思伟人,缅怀先驱,愿天晴月更高,万里共婵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