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宁死不事倭寇(二哥宁死不事倭寇)
二哥宁死不事倭寇(二哥宁死不事倭寇)张之洞懵逼了。因为他捣鼓的这批军舰主要为鱼雷艇和浅水炮舰,根本不具备出海航行的能力,要是让它们依靠自身的航行从广州开到天津,那无异于痴人说梦!硬要上路的话很有可能全部在半道上喂鱼。张之洞只好硬着头皮上折子坦白:称广东军舰“只能行内河及浅洋近岸,曾到汕头,因遇风行驶,已甚勉强,闽洋、北洋自更难往”。请求中枢免去调两广军舰去北洋受阅的任务。张之洞的报告很漂亮,吏部给出的考评成绩也十分优秀,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军机大臣们高兴得过了头,认为广东既然新增了那么一大批军舰,那么干脆通过李鸿章向张之洞发出指令:调“广元”等新式军舰参加1886年在天津举办的水师大会操,正好让朝廷大员们检阅两广海防建设的新成果。面对裴荫森的奏折,此时已经为“台澎防御”掏钱买了四艘巡洋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和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的朝廷此时已经没有了“船价户部有款可拨”的豪情,恢复了抠唆的本性。一
在为国产近海防御铁甲舰项目上成功争取到了户部直接拨款后欢欣鼓舞、准备再接再厉大上大干的船政大臣裴荫森于1886年11月3日再次提交了一份新舰建造申请。遵循一艘铁甲舰搭配数艘巡洋舰的模式申请再建造三艘穹甲巡洋舰以便和准备开工建造的国产近海防御铁甲舰(日后的“平远”舰)搭配使用。
广乙级巡洋舰的设计者、船政工程师魏瀚
船政工程师、前学堂第一期毕业生魏瀚借出国购买为建造近海防御铁甲舰所需的钢材、轮机、炮械等材料的机会去欧洲考察了一圈欧洲当时流行的穹甲巡洋舰式样下来,没有看上英式和德式穹甲巡洋舰,毕竟自己是法国人教出来的(船政前学堂采用法文教学,教授的是法式军舰的建造),他还是对法式军舰情有独钟,结合中国的财力和实际情况,魏瀚选择了1886年开工建造的满载排水量仅有1935吨的法国“福尔班”级防护巡洋舰,根据魏瀚估算,单舰不含武备鱼雷的价格为45万两,能比法国原厂建造价格便宜11万两。并且魏瀚信誓旦旦的立下军令状:“如制不合法,瀚与在工学生甘任其咎”。
但即便是这么“便宜”的价格船政靠自身运营经费根本无力建造(船政每年额定经费为40万两,还常年不足额),只能指望南洋北洋或者广东向船政协款建造。1886年船政大臣裴荫森专程跑了一趟江宁,拜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荃,希望已经向船政协款建造过“开济”、“镜清”、“寰泰”三艘巡洋舰的南洋继续向船政协款。曾国荃两手一摊表示南洋没钱,但建议裴荫森向朝廷要钱,并且表示:你要上这个折子,我曾国荃可以在后面署名,帮你站台,替你摇旗呐喊。
面对裴荫森的奏折,此时已经为“台澎防御”掏钱买了四艘巡洋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和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的朝廷此时已经没有了“船价户部有款可拨”的豪情,恢复了抠唆的本性。一脚把皮球踢给了海军事务衙门,“交由海署讨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机出在近半年后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一次装逼失败上。
《中法新约》墨迹未干之际,张之洞就开始着手粤省舰队的谋划,鉴于两广财力并不丰厚,短时间内无力购买大型出海军舰。因此张之洞的第一个举措是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分两批订购了3艘二级鱼雷艇和8艘守口鱼雷艇,全部都以“雷”字加八卦中的某一字命名,希望鱼雷艇这一当时新锐的海战兵器能够承担保卫广东沿海各口的任务。此外,张之洞又从香港雇佣工程师,在新买下的广州黄埔船坞订造了“广元”、“广利”、“广亨”、“广贞”四艘浅水炮舰,用于省城广州附近的珠江水系巡缉。有了这一批数量可观的舰艇的加入,广东水师一时间风生水起。
张之洞的报告很漂亮,吏部给出的考评成绩也十分优秀,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军机大臣们高兴得过了头,认为广东既然新增了那么一大批军舰,那么干脆通过李鸿章向张之洞发出指令:调“广元”等新式军舰参加1886年在天津举办的水师大会操,正好让朝廷大员们检阅两广海防建设的新成果。
张之洞懵逼了。因为他捣鼓的这批军舰主要为鱼雷艇和浅水炮舰,根本不具备出海航行的能力,要是让它们依靠自身的航行从广州开到天津,那无异于痴人说梦!硬要上路的话很有可能全部在半道上喂鱼。张之洞只好硬着头皮上折子坦白:称广东军舰“只能行内河及浅洋近岸,曾到汕头,因遇风行驶,已甚勉强,闽洋、北洋自更难往”。请求中枢免去调两广军舰去北洋受阅的任务。
接到张之洞的坦白折子后的中枢对这种浪费白银的面子工程表示非常不满。1887年5月28日,一封由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发出、李鸿章转发的电报送到了张之洞手中,电报中首先对张之洞就广东军舰未能北上参加检阅的理由表示接受,但接下来就开始摆起架子教训起张之洞了:“四新轮只行浅洋,自难调阅,闻粤轮五十余号大抵皆然,现复筹款续造,设仍如是,遇事止可守而不能战,虽多何益?”还嫌话说得不够重,电报最后还附上了一段慈禧太后对广东水师装备建设的指导性指令:“酌裁小轮,以数只并一大轮,庶海战有资,不必专恃外援。希即酌复!”
张之洞的协款使广乙级巡洋舰的得以开工建造
张之洞很没面子,慈禧太后一辈子没有见过大海,居然还得让一个对近代海军一知半解的太后来教他如何建设海防,这个面子丢大了。但是电报末尾跟着“希即酌复”,这是“即刻回复”的严令,张之洞不敢怠慢,立刻上奏表示完全服从。就这样,在内河沿海转悠了几十年的广东水师,终于在慈禧太后指示的推动下向外海迈出了步伐。
指示是有了,但是两广两省的财力无从筹集造出海大舰所需的巨款,而中枢朝廷此时正投入巨款向英德两国购买新式巡洋舰,张之洞决定拿两广的“大户”们开刀,号召粤省官绅捐输集资,并通过盐运使“劝谕盐埠各商竭力襄助”,一圈摊派下来,张之洞收到了一份较为满意的成果。根据各地商绅认捐的款项汇总,到1888年秋季就可筹措到80余万两白银的造舰款项。张之洞命人根据国外各船厂的一般报价一核算,这笔款项要是购买2500吨级的巡洋舰(与“致远”级类似)的话最多只能购买两艘,而两艘巡洋舰断断不能撑起广东外海水师的门面。反复比较斟酌后,张之洞把目光投向了福建船政。希望以贴补材料费的“协款”方式为广东海军造一批军舰。
面对来自广东的协款造舰请求,正苦于船政经费不敷,无法继续建造军舰的船政大臣裴荫森大喜过望,更何况裴荫森也是同治二年癸亥恩科的同科进士,当年同学的垂询在此时的裴荫森的眼中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不敢怠慢的裴荫森当即将船政之前建造过的全部军舰图纸连同报价打包寄往广州供张之洞参考。经反复商议后,决定由参照船政为两江协款建造巡洋舰“开济”、“镜清”、“寰泰”三舰的模式,为两广建造四艘千吨级的小型巡洋舰,两广为每艘军舰贴补材料协款9万两(不包括军舰所装武器的费用),剩下的人工和材料费则由船政每年的固定经费承担。除这四艘巡洋舰外,利用船政空闲船台见缝插针的再为两广建造四艘浅水炮舰,两广为每艘浅水炮舰协款3万两。协款总价为48万两,正好占到张之洞募捐摊派所得款数总额的六成。相比动辄50万两一艘的巡洋舰外购报价,协款船政建造巡洋舰的价格被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广乙级的母型老鹰级鱼雷巡洋舰
由于两广方面对军舰的需求十分紧迫,经过裴荫森的安排,将船政全款建造的、已经下水正在舾装的一艘“威远”级铁肋木壳无防护巡洋舰直接拨付给广东使用,该舰后来被张之洞命名为“广甲”。而另外三艘排水量刚好满1000吨的巡洋舰正好让裴荫森重新捡起了之前的提交的鱼雷巡洋舰方案,只是母型变更为法国“老鹰”级鱼雷巡洋舰,只是吨位被进一步的“缩水”成1000吨,分别被张之洞命名为“广乙”、“广丙”、“广丁”。
正当这批订单正处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过程中时,翁同龢把持的户部突然横插一杠,以两广造舰协款来自各界捐款,不能援引两江用官款协造军舰的旧例为由,拒绝为这批军舰协款以外的款项报销。要求“造船价银,该大臣(裴荫森)既与粤省自行议定,将来由该大臣与粤省自行清算,不得于官款内先行垫付”。
差点让三艘广乙级军舰胎死腹中的户部尚书翁同龢
这下裴荫森慌了,张之洞也慌了。户部不认账,那除了协款以外剩下的钱从哪里去弄?船政经费本身就紧张,两广手中也没有“余粮”,难道这笔买卖要半途而废不成么?裴荫森当即上奏抗辩:“粤省协造兵轮八艘,原与外洋购买合同订价者不同,虽曰捐款而成,船均为公家海防之用,与通商口岸鸠资造船、装货贸易者更自有别,既于闽厂可资周转,复于粤洋有裨巡防,事属一家,计为两得”。
话都说到这地步了,翁同龢依旧不为所动。无非是因为手执“南清流”牛耳的翁同龢与北清流魁首李鸿藻素有矛盾,南北两派清流多年来分歧巨大、不可调和,而张之洞正是出自李鸿藻的门下。其背后的玄机被此时闲居于福州,曾经的“清流四谏”之一的陈宝琛一眼看穿,称翁同龢此举看似是在刁难船政,其实是在与张之洞为难,进而恶心李鸿藻。
正当张之洞和裴荫森这对同学和翁同龢把持的户部相持不下的时候,慈禧太后的强势介入使得僵局顿时被打破。太后支持了船政的报销申请,在1888年6月17日于裴荫森的奏折上批下了“依议,钦此”四字的懿旨朱批,以此强行压服了翁同龢,解决了这批国造军舰建造款项的报销问题(不得不说是慈禧太后一手推动了“广乙”级军舰的诞生,如果没有她对张之洞更新广东水师的指导性意见就不会有张之洞协款向船政造舰,如果不是她强压户部掏钱,广乙级的经费就不会有着落,当然她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招致翁同龢极大的不满,这种情绪将在她给“归正”后集中爆发在北洋海军头上)。
慈禧太后在关键时刻的强力介入,强压翁同龢低头,解决了广乙级军舰的建造费用问题
当然,两广也做了一些让步,张之洞同意将协款总额由48万两提高至53万两,“广庚”级炮舰除已经铺设龙骨的首舰“广庚”号外的剩下三艘暂缓建造(最终因为经费不敷而被取消),好歹从户部要来了资金,使得这批广东军舰得以继续建造。
当张之洞、裴荫森和翁同龢还在为报销问题上扯皮的时候,1000吨级的防护巡洋舰首舰“广乙”号已经与1888年1月2日开工建造,舰材和近海防御铁甲舰一样大多由魏瀚从法国购买。二号舰“广丙”和三号舰“广丁”分别于1888年7月7日和1889年11月4日起工兴建。
刚竣工时的广乙舰,此时后主炮为150毫米克虏伯炮
“广乙”舰的建造过程一切顺利,1889年8月28日由裴荫森主持仪式,“致祭天后、江神、土神、船神、乘潮推送”,修长的舰体顺利下水;“广丙”舰由于受舰材采购的耽搁一直到1891年4月11日才下水;这时裴荫森已经病退,接任兼任船政大臣的为闽浙总督卞宝第安排船政提调杨传庭代表他主持下水仪式。至于“广丁”舰则因为两广方面无力再为该舰协款,只能由船政自己接盘,从自身已经紧张得一塌糊涂的经费中百般挪腾继续已经建造了大半工程的该舰,一直磨蹭到1893年1月20日才告下水。此时主持仪式的船政大臣已经换成了兼任船政大臣的闽浙总督谭仲麟(民国大佬谭延闿的爹),而此时船政已决定留用该舰,因此该舰的舰名也从“广丁”改为“福靖”。
“广乙”(管带林国祥)和“广丙”(管带程璧光)交付给广东水师的时候,两广总督已经从张之洞换成了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有了这一层关系,广东水师从制度上还是关系上急速向北洋海军靠拢,不仅大量的从北洋海军借调基层军官,更是在1894年北洋会操的时候将“广乙”、“广丙”两舰派到北方去会同北洋海军一同会操,俨然成了北洋海军的编外军舰。
全部换成120毫米克虏伯速射炮后的广乙舰
1894年7月25日,原本在牙山湾看护运兵船的“广乙”舰在跟随“济远”舰回航威海的路上在丰岛海域遭到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的突袭。相比稍作抵抗就临阵脱逃的“济远”,“广乙”舰在管带林国祥的指挥下勇敢的先后向第一游击队“吉野”、“秋津洲”和“浪速”三艘强大的防护巡洋舰发起冲击,意图抵近到鱼雷有效射程发射鱼雷。居然成功的打乱了第一游击队的队形,但最终因为实力差距过于巨大,该舰最终在“秋津洲”舰和“浪速”两舰的集火攻击下遭受重创,被迫转舵撤退,挣扎的航行到朝鲜西海岸十八家岛附近抢滩搁浅,管带林国祥和幸存官兵破坏蒸汽机、锅炉,同时点燃弹药库自毁军舰后,该舰幸存的81名官兵分三路回国归队。
自毁后的广乙舰残骸
日方人员在检查广乙的残骸
“广丙”舰在程璧光的管带下于1894年9月16日凌晨跟随北洋海军主力护送刘盛休部铭军前往大东沟登陆,北洋海军主力十艘军舰在外海警戒,“广丙”舰则跟随“平远”舰以及鱼雷艇队和两艘蚊子船配置在登陆场就近照料守卫。当中午大东沟海战爆发后,该舰随“平远”起锚直扑战场。在进入战场后该舰跟随“平远”舰直接向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舰发起攻击。当“平远”被重创被迫转舵撤退后,该舰依然勇敢的继续冲锋,在遭到联合舰队本队的集火攻击,该舰无法逼近到鱼雷有效射程内。“广丙”在被迫中止对本队的攻击后又转而对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西京丸”号发起过攻击,却也因为敌舰机关炮火力过于炽烈而被迫作罢。
大东沟海战时的广丙舰
广丙舰彩色侧视图
“广丙”随后又跟随北洋海军余部参加了刘公岛保卫战。在战斗末期该舰曾遵照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将令向已经重创半沉的“靖远”舰发射鱼雷将其彻底击沉。随后管带程璧光作为军使与日方接洽投降,该舰随后被日本海军俘虏。程璧光以“广丙”属于广东军舰为由恳请伊东祐亨归还“广丙”舰让他带回广东交差。伊东祐亨将“康济”舰解除武装归还后写了一封推荐程璧光为“康济”管带的推荐信让其能将该舰带回广东交差。1895年2月17日午后,日方人员登上了空无一人的“广丙”正式接管该舰。
刚被日方接管的广丙舰
1895年2月26日上午10时,“广丙”舰在日方官兵的驾驶下离开威海湾,于3月6日中午12时25分到达吴港下锚。1895年3月16日正式编入日本海军,仍然保留“广丙”舰名。5月3日送入吴工厂入坞维护、更换除了鱼雷发射管以外的全部武备,大修锅炉。9月23日完成维护。随后该舰被派往台湾担任警戒舰任务。
日本接收后换装英式舰炮的广丙舰
编入日本海军后的广丙舰,主炮已经换成英式速射炮
1895年12月21日中午11时53分该舰突然在仓岛附近海域时触礁,急于脱险的舰长藤田幸右卫门采取了最无脑的措施:下令全速倒车,加速了该舰的进水,中午12时后舰长下令弃舰,下午2时17分该舰向右侧翻沉没。似乎是广丙宁死不做倭奴的一种映证。
已经改名“福靖”的“广丁”舰在竣工后一直忙于整备和配备人员而一直留驻在福建,甲午战争后北洋海防被一扫而空,清政府便命令“福靖”舰北上驻防北洋,1895年12月21日,也就是广丙触礁翻沉的同一天,关庆祥管带着该舰离开马尾北上,在上海会同南洋水师“镜清”、“南瑞”一起北上,至1896年1月8日抵达旅顺口。
福靖舰彩色侧视图
1898年俄国强租旅顺后该舰依然往返于烟台和旅顺。6月初的某日,该舰从烟台驶往旅顺,旅顺的俄方人员预告当日会有台风,要求该舰从速进港,该舰管带关庆祥见港内早就停满了船只,担心进港后台风一来会引发碰撞事故。遂决定当夜不进港,而是停泊在旅顺口外下双锚驻泊,等第二天天明后再进港。
第二天天亮该舰冒着台风起锚准备进港,不料刚收起尾锚后该舰舰身就被狂浪拍向旅顺口外的海滩,在风浪不断的拍击下,该舰单薄的舰体被拍断成三截。全舰一共270人无一生还,称为清末海军史上最惨重的海难(没有之一)。
排 水 量:1000吨
主 尺 度:71.63米×8.23米×3.96米(全长、型宽、吃水)
动 力:2台3胀往复式蒸汽机,1座汽车式锅炉,双轴推进,2400匹马力
航 速:16.5节(设计)14节(试航)
武 备:(建成时)德制克虏伯150毫米后膛炮1门,克虏伯120毫米速射炮2门,哈奇开斯57毫米速射炮4门,哈奇开斯37毫米5管机关炮4座,14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
(1894年时)德制克虏伯120毫米速射炮3门,哈奇开斯57毫米速射炮4门,哈奇开斯37毫米5管机关炮4座,14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
(1895年日本重新武装后)英制阿姆斯特朗120毫米速射炮3门,哈奇开斯47毫米速射炮4门,诺登费尔德11毫米4管机枪4座,14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