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戴口罩是装腔作势:口 罩 碎碎念
以前戴口罩是装腔作势:口 罩 碎碎念巧的是西方用于卫生防护的类似口罩的东西也是跟“鸟”有关,是一种鸟嘴面具。向内守护,对外阻隔,口罩成为疫情期间重要防护。“罩”字是个会意字,从“网”从“卓”,上半部分就是一个网字,下半部分是一个“卓”字,“卓”的甲骨文大概写作这样:是一个长柄的网在捕鸟。所以合起来看,“罩”字就是扣盖、覆盖之意。
国内疫情终于基本趋稳了,各行业渐次复工。
国外却又风起云涌,每天的新增数字更是惊心。
而一个小小的物品,口罩,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第三十篇,看一下这个“罩”字。
“罩”字是个会意字,从“网”从“卓”,上半部分就是一个网字,下半部分是一个“卓”字,“卓”的甲骨文大概写作这样:
是一个长柄的网在捕鸟。
所以合起来看,“罩”字就是扣盖、覆盖之意。
向内守护,对外阻隔,口罩成为疫情期间重要防护。
巧的是西方用于卫生防护的类似口罩的东西也是跟“鸟”有关,是一种鸟嘴面具。
这是17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肆虐时,治疗瘟疫的医生的装扮,当时认为病毒是通过恶臭的空气传播,所以戴上了鸟嘴面具,里面塞满了香料。
19世纪德国一名外科医生发现飞沫也可以传播病菌,开始推广一种可以遮住口鼻的纱布消毒面罩,被称为米库里兹氏口罩,是现代有记载的第一款医用口罩。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细铁丝、挂耳绳等,终于形成了现代口罩的雏形。
而口罩的大众普及,类似今天的新冠疫情一样,主要借力大规模的流行疫情,比如中国口罩的普及,就是从1910年的东北鼠疫开始。世界范围的口罩普及 ,则是由于1918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当时全球累计有10亿人被感染。为了对抗疫情,人们被强制要求戴口罩,口罩走向全民化。
上个世纪50年代伦敦的烟雾事件,被认为是英国史上最严重的公害事件,导致了计有四千人的死亡,并有十万人以上受到呼吸道疾病影响,口罩功能被扩展到了防尘防霾领域。
中国的雾霾,无疑也催生了国内的口罩消费,以及口罩产业的崛起。
当然口罩的功能也不完全是局限在卫生领域。
比如现在的很多明星出行都会戴口罩,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无独有偶,在欧洲早间的医生戴口罩也主要为了遮掩面目,是因为当时治疗病人是巫师的地盘,所以要防备被巫师骚扰和威胁。
古代的拜火教祭司在宗教仪式上,要用布包住脸,因为他们认为俗人的气息是不干净的,容易“冲撞”神灵,这种“口罩”是具备敬神的功能了。
《马可波罗游记》里写道:“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而这种绢布,据记载是用蚕丝和金丝制成,应该造价高昂,感觉这种“口罩”更具有展示意义了。
不过在这疫情期间,口罩生产与销售也趋于疯狂,已经不亚于蚕丝和金丝的编织了。
几个口罩的主要产地,如河南、安徽等地,通宵开工,资本闻风而动,各种产业都纷纷转型上马生产线,熙熙攘攘。
又一波狂热的造富神话。
“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
感觉新冠这只黑天鹅,也有不少人是要拜一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