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5章的智慧(当抛弃智慧的时候)
道德经第35章的智慧(当抛弃智慧的时候)曾经有人就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在远古时期,当我们人类是和其他的动物和谐相处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状态。吃的用的都是取大自然的东西,那个时候人类的头脑并不发达,也并没有比其它的生物高明和聪明。好像有这么一个道理,叫做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在这句话里面,和我们所说的智慧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人,拥有了文化的时候是好事,但是他如果把文化用多坏的途径就是坏事了。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老子强调的这一个特点是一样的道理,当拥有智慧的时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智慧和聪明才智,能言善辩,这些优点发挥在一个坏的事情上面,这就是十分可怕了。很多人看到这里就特别不明白,很多人就产生这样一个疑惑,聪明,睿智,巧言,善辩,这些优点是很多人都向往都期望拥有的东西,为什么要杜绝和抛弃呢?的确,智慧和巧言善变,这都是好东西,不可否认。但是好的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这样一种思想体现出了两点,第一点就是与物极必反:好的东西,如果
《道德经》:当拥有智慧的时候,也该反思自己的错误。对于很多人而言,智慧和能言善辩这些东西都是一些优点,拥有智慧和能言善辩的人,在社会上能够如鱼得水,混出一个好的结果。这两样东西也成为很多人追求的一个期望,很多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聪明而又能言善辩。
但是在《道德经》之中,老子的一个态度,却和这一个期望恰好相反,老子认为当一个人杜绝智慧和抛却巧言善辩的时候,民众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一种利益。
这句话叫做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就这么三句话,体现出的是老子的一种态度,老子认为当杜绝智慧,抛开巧言善辩的时候,民众获得利益有百倍之多。杜绝仁慈,抛弃道义的时候,民众才能恢复慈孝的状态。杜绝机巧之心,抛去私心利益的时候,道德也就没有了。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特别不明白,很多人就产生这样一个疑惑,聪明,睿智,巧言,善辩,这些优点是很多人都向往都期望拥有的东西,为什么要杜绝和抛弃呢?
的确,智慧和巧言善变,这都是好东西,不可否认。但是好的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这样一种思想体现出了两点,第一点就是与物极必反:好的东西,如果说不用在适当的地方,从一个不好的方向慢慢的发展之后,到达顶峰的时候就会发生坏的效果。
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两面性,好的东西,所带来直接好的结果的背后也会有坏的事情出现。如果把聪明才智用于服务别人,用于积善积德,那无疑就是最好的大力提倡。如果很多人把聪明才智和巧言善辩,用在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上面,这是非常可怕的,还不如没有智慧呢。
好像有这么一个道理,叫做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在这句话里面,和我们所说的智慧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人,拥有了文化的时候是好事,但是他如果把文化用多坏的途径就是坏事了。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老子强调的这一个特点是一样的道理,当拥有智慧的时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智慧和聪明才智,能言善辩,这些优点发挥在一个坏的事情上面,这就是十分可怕了。
曾经有人就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在远古时期,当我们人类是和其他的动物和谐相处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状态。吃的用的都是取大自然的东西,那个时候人类的头脑并不发达,也并没有比其它的生物高明和聪明。
但是久而久之,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于是很多人就自高自大,认为自己就是万物的主宰,于是开始猎杀其他的动物,露出了不可一世的丑恶嘴脸。虚伪,奸诈,狡猾和丑陋,慢慢的发展之后,拥有了智慧,这些只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拥有智慧之后,便是阶级的出现。人类凌驾于动物之上,去猎杀其他的动物,造成了生态的一些不平衡的状态,导致某一些生物濒临灭绝。
所举的这样一个例子,也就证明了智慧的另外一面,也并不是一个好的结果。所以说,我们从这一句话中要明白的事情就是,当你拥有了智慧和聪明才智的时候,就要用到一个正常的一个途径上面,这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本文由国学人生原创,您对这句话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