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6月5日(再见了华商报)
华商报6月5日(再见了华商报)当年的风靡程度,可以从老百姓的口头禅看出。“安全套、羊肉泡、狗皮膏药华商报”。从发行方式上,华商报开创了“上门征订,投递到户”的方式,自己组建发行队伍,挨家挨户上门征订,送报上门,订全年还有大礼包。这使得华商报发行量大增。记得华商报当年的改革,各方面几乎是大刀阔斧式的。从内容上,开始贴近老百姓生活,注重服务性和实用性,大力报道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从版面和出版频次上,由8个版面,变为60个版面,由每周一刊变为每天一刊。
提起华商报,在西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常年稳居西北报业龙头 ,日均销售60万份,广告年收入就有10个亿的西安报业巨头,近年来却过得着实有些恓惶。
先是被海南华闻传媒收购,后又被西安曲江金控收购,最终成了彻头彻尾的国企,悲哉!
在我的记忆中,20年前的西安,西凤酒、冰峰、汉斯啤酒、华商报,似乎这就是西安本地品牌的代表。遥想当年,华商报是何等的辉煌。
要说华商报的雄起,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张富汉。张富汉是西安户县人,在兰州军区当过新闻干事,喜欢摄影。从1997年张富汉辞去《三秦都市报》副主编,出任华商报总编辑后,仅用2年时间,把一个因经营不善,发行只有四千份,连年亏损、即将停办的小报一举转变为称霸一方的报业巨头。此役,张富汉背水一战,功不可没。
记得华商报当年的改革,各方面几乎是大刀阔斧式的。
从内容上,开始贴近老百姓生活,注重服务性和实用性,大力报道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
从版面和出版频次上,由8个版面,变为60个版面,由每周一刊变为每天一刊。
从发行方式上,华商报开创了“上门征订,投递到户”的方式,自己组建发行队伍,挨家挨户上门征订,送报上门,订全年还有大礼包。这使得华商报发行量大增。
当年的风靡程度,可以从老百姓的口头禅看出。“安全套、羊肉泡、狗皮膏药华商报”。
依托强大的发行队伍,黄马甲不断扩展业务,开始送牛奶、订机票、回收旧书报等。逐步地,黄马甲队伍发展成为西安最早一家非常有影响力的物流配送企业。
曾几何时,还记得那句“黄马甲,方便千万家”。当年那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有钱了,报纸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就更近一步,通过持续报道热点,名人访谈等方式,报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除了报纸,华商集团还向网络发展,华商论坛、电子版、华商app等纷纷上线。但后来随着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个人媒体的快速发展,华商集团的数字化进程显然有些捉襟见肘。
一是观念意识的落后,二是跟进的速度上滞后,三就是新媒体业务的人才缺乏,造成了被其他新媒体超越的被动局面。这些年新媒体发展的势头之猛,令传统纸质媒体大佬们是始料未及。在改革和改变赛道上显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就造成了华商报由鼎盛时期的年入几十亿,到如今的年入几千万的衰落状态。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富汉对于现状已改变乏术,无力回天。在用尽一切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贱卖资产,明哲保身。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张富汉个人,这一生跌宕起伏,数度辉煌。达到了非常人所及的高度。
再见了,华商报。再见了,一个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