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惑之年的幸福(不惑的记忆九十六)

不惑之年的幸福(不惑的记忆九十六)去了《华商报》,又回归了记者的老本行,要出去采访。可是刚开始真的没新闻,那几个月纠结死了。有时候来一些热线,大都是矛盾纠纷,不是很好的新闻素材。《华商报》最要命的是有半年实习期,待遇低得要命,记得每月只有一千元。但那时候只想去这个大的平台发展,想着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后来,《周刊》来了一位叫羽毛的小伙子,比我小两三岁,米脂人。这小子家境很好,自己开车。我那时候没车没驾照,看到会开车的很羡慕,所以经常和他一起出去。羽毛很能跑,所以新闻产量也挺高,我和他算是搭档。大概是腊月过年前不久,《华商报》榆林记者站招聘记者,我们看到这个消息都有点兴奋。羽毛早有离开《周刊》之意,所以就去应聘,当然没问题成功了。《华商报》在陕西可以说是媒体老大,就像河南的《大河报》,所以很具诱惑力。羽毛让我也去,我犹豫了很久,但还是想去更高的平台,想着凤尾也比鸡头强。所以就背着丁总,偷偷跑去应聘,也成功了。得知我们要离

虽然在《榆林周刊》过着比较舒心的生活,周围的同事也都很好相处,经常一起吃喝玩乐。但是总觉得我们这个平台不够大,而且待遇也没有招聘启事上说得那么丰厚。

不惑之年的幸福(不惑的记忆九十六)(1)

中心广场

单位开会,大家畅所欲言,老罗和杰昀讲话很有水平,丁总给予很高的评价。一份报纸,最终还要看广告效益。

过了国庆节,老罗便离开《周刊》,去了成都一家全国知名媒体,这个小池确实容不下太大的船。

后来,《周刊》来了一位叫羽毛的小伙子,比我小两三岁,米脂人。这小子家境很好,自己开车。我那时候没车没驾照,看到会开车的很羡慕,所以经常和他一起出去。羽毛很能跑,所以新闻产量也挺高,我和他算是搭档。

不惑之年的幸福(不惑的记忆九十六)(2)

大概是腊月过年前不久,《华商报》榆林记者站招聘记者,我们看到这个消息都有点兴奋。羽毛早有离开《周刊》之意,所以就去应聘,当然没问题成功了。《华商报》在陕西可以说是媒体老大,就像河南的《大河报》,所以很具诱惑力。羽毛让我也去,我犹豫了很久,但还是想去更高的平台,想着凤尾也比鸡头强。所以就背着丁总,偷偷跑去应聘,也成功了。

得知我们要离开《周刊》,解老师(周刊老总)晚上专门把我叫出来,聊了好多。但我心意已决,最后竟不辞而别,来到了《华商报》榆林记者站。听说丁总后来在会议上狠狠地批判了我们,我也实在觉得对不起《周刊》对我的关爱。那时候年轻不会处理事情,弄得大家都有些难堪。

《华商报》最要命的是有半年实习期,待遇低得要命,记得每月只有一千元。但那时候只想去这个大的平台发展,想着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

去了《华商报》,又回归了记者的老本行,要出去采访。可是刚开始真的没新闻,那几个月纠结死了。有时候来一些热线,大都是矛盾纠纷,不是很好的新闻素材。

不惑之年的幸福(不惑的记忆九十六)(3)

采访榆林两会

在《华商报》大概半年时间,遇到了经济的极大拮据。那时候榆林的媒体圈有点乱,省级甚至中央级各类媒体在榆林都有记者站,假记者横行,到处坑蒙拐骗,严重污染了记者行业。一方面《华商报》管理严格,另一方面我自己又是老实人,根本不会依靠记者职业出去瞎搞。所以,虽然在《华商报》,收入却低得可怜。那几个月是我回榆林最困难的时期,正好是冬天,榆林很冷,我住在朋友租的房子里,阿锋和阿帝时常给我接济,还办了张信用卡开支。

不惑之年的幸福(不惑的记忆九十六)(4)

记者站同事和外国友人

真正是表面的风光,内心的煎熬。什么时候能度过这漫长的实习期啊,好歹有了绩效,让工资正常了,痛苦的等待。为了进《华商报》,我付出了半年的宝贵时光。可能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媒体圈的同行。《榆林周刊》毕竟相对封闭,出来结识朋友的机会很少。

这年,也就是2010年腊月二十四,弟弟结婚了。

我那年26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