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因为没给流浪地球高分)
流浪地球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因为没给流浪地球高分)豆瓣App在各大应用商店的评分也在迅速降低,大量网友给豆瓣App打了一星,在部分安卓应用商店里,豆瓣的评分仅有1.8分。“报复”很快就来了——另外,电影在上映6天就已经拿下了20亿票房,也侧面应证了其过硬的品质。叫好又叫座,《流浪地球》成了2019年第一部现象级大片。然而,相比之下,随着票房的增长,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却从9分一路跌至7.9分,其中有超过7成的网友选择4星或5星,但也有2.2%选择了1星,电影最终稳定在4颗星(满分5星)。点燃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左丘失明 的一篇豆瓣影评《流浪地球,不及格》,直指科学设定、剧本、导演与表演以及价值观4大方面不及格。这一篇影评被@新浪财经 等媒体转载之后,引发了轩然大波。
一场评分的较量,撕开了豆瓣和《流浪地球》粉丝们的“战争”。
1
豆瓣App降至1.8分
《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一炮而红,好评如潮,网上“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用四年时间重建中国科幻片的信心”等溢美之词不绝如缕。
另外,电影在上映6天就已经拿下了20亿票房,也侧面应证了其过硬的品质。叫好又叫座,《流浪地球》成了2019年第一部现象级大片。
然而,相比之下,随着票房的增长,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却从9分一路跌至7.9分,其中有超过7成的网友选择4星或5星,但也有2.2%选择了1星,电影最终稳定在4颗星(满分5星)。
点燃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左丘失明 的一篇豆瓣影评《流浪地球,不及格》,直指科学设定、剧本、导演与表演以及价值观4大方面不及格。这一篇影评被@新浪财经 等媒体转载之后,引发了轩然大波。
“报复”很快就来了——
豆瓣App在各大应用商店的评分也在迅速降低,大量网友给豆瓣App打了一星,在部分安卓应用商店里,豆瓣的评分仅有1.8分。
2
水军诋毁?
在“攻陷”豆瓣评分的评论中,“汉奸”“水军”等字眼尤为显眼。
细心的读者恐怕还记得,几年前的贺岁档,豆瓣曾因恶评国产电影被@人民日报 点名批评。彼时,3部国产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在豆瓣上均得低分。文章称,个别大V、公众号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在这些低评分的引导下,不少观众对贺岁档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
这一次,豆瓣同样面临着类似的指摘,尤其是那些“一星”,更是被认定为“水军诋毁国产电影的铁证”。有网友爆料称,个别豆瓣用户存在对《流浪地球》进行不正当改分的嫌疑,即将原本已获得高赞的好评改至差评。
根据豆瓣最新的回复,“有传言有用户将《流浪地球》的四星打分改成一星,昨天确实有一例,后来该用户删除了评分。经查,并不存在‘高赞好评被收买改为差评’的情况。豆瓣电影工程师统计了目前《流浪地球》的前500个热评(高赞评论),仅有4位用户有过跨分数(非相邻分数)修改评分的行为,我们也在优化产品功能,修改评分后,修改前的‘有用’(点赞)数据将被清零。”
3
“4星”评分不堪?
抛开水军这一因素不说,豆瓣的“4星”评分真的不堪吗?
事实上,大多数电影在评分平台上都有过数值波动,这是正常行为。经过横向对比,《流浪地球》在豆瓣上7.9分和“4星”的评分并不低。拿IMDb(国外著名影评网站)来说,《流浪地球》评分也是8分,其中打出5分、6分的不在少数。
“4星”足以意味着,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不可否认的是,《流浪地球》硬伤和不足也有不少。
作为一部科幻片,科学上的bug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例举,看过的读者很容易发现。作为科幻片最重要的想象力,在业界人士看来,略显不足。@影评人耳尔 认为《流浪地球》对于太空场面的展示太单薄:“磅礴无垠的宇宙,被化简为‘地球、木星、空间站’三个点,实在太偷懒,也证明了导演的想象力匮乏。”
往深度来说,如@新京报 所言,近年来科幻电影的发展,被融入了更多的哲学思考,不再着迷于地球毁灭与末日灾难,而更多借助科幻载体来探讨人性与情感的复杂,成为科幻片导演追求的创作精神。《流浪地球》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一高度。
4
要捧,但不要捧杀
我们之所以如此高捧《流浪地球》,背后“国产”的标签功不可没……
曾几何时,观众心中的“国产特效”几乎等同于“五毛特效”,《流浪地球》在特效方面做出的努力,算是打了一场翻身仗。
导演郭帆介绍,电影前后共制作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使用10000件道具,进行了100000延展平米实景搭建,整个电影制作团队达到7000人。因此,在特效方面可比肩好莱坞。
更重要的是,《流浪地球》自带的中国IP,拉近了观众的距离。主场不再是纽约、洛杉矶,而是济宁、杭州;父子之间那一层捅不破的隔阂……这些都是中国人真正的日常,一旦投射在电影中,当然是自带“宽容滤镜”的。
说到底,《流浪地球》的成功,寄托的其实是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期望。
然而,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一份期望,不应该成为批评的阻力,相反,更应是鞭策前进的动力。
如@长江日报 所说,放在世界优秀科幻电影作品的行列,电影中不少的情节和镜头,都让观众容易联想到《后天》《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等经典作品,但在制作上依旧有一定差距。
这种差距,通过个别观众的“4星”乃至“1星”来表达,并不能抹杀当下国产电影的魅力,更不值得恶意去给豆瓣App打低分。
“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意气之争、多一些理性之言。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是捧杀也不是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人民日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和漏洞,不是用来贬低作品,而是更好地让优秀电影能成为公共话题、激发公共讨论,这样才能一起去迎接中国科幻电影真正的春天。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刘璐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