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2. 霍去病已经打通了河西走廊汉武帝时期,虽然是人才济济,但是缺少了解西域的外交家。汉武帝手中的卫青和霍去病是武将,主父偃和董仲舒是儒学大家,桑弘羊是理财高手。这些人虽各有所长,但说到对西域的了解,谁都不如张骞。张骞第一次出使是,在匈奴待了十多年,在大月氏也待了一年左右。可以说他是汉武帝手下,最了解西域风土人情,并有过出使经验的大臣就是张骞了。因此张骞就成了执行此次任务的不二人选。张骞罢官后,也被闲置了一段时间,直到元狩四年,霍去病彻底打通河西走廊,汉武帝再次启用张骞,令他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的目的劝说乌孙跟汉朝合作,共同对付匈奴。但是由于乌孙国内乱,张骞有没有达成目的。于是张骞自己继续留在乌孙,派自己的副使们带着礼物去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波斯、郡伮和于田等国家。这次出使,也标志着西汉与西域各国正式建立了外贸关系。从此以后,汉朝的丝绸源源不断的输出到西域,中亚甚至欧洲各国。而

前言

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即位之后,打击朝廷内的外戚势力,削弱地方的藩王势力。在文化上推行察举制和新儒学,军事上打击匈奴,开疆拓土。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多年里,堪称是西汉王朝最精彩的五十年。武帝一朝,文有主父偃、桑弘羊,武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可谓人才济济。但要说谁是汉武帝手下第一外交家,那绝对是开通西域的张骞。张骞一生曾两次出使西域,特别是第二次出使西域时,直接开通了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贸易关系的"丝绸之路"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已年过半百,且刚刚被汉武帝免官,汉武帝为何一定要在这个时候重新启用张骞呢?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1)

一、一波三折的出使之路

起初,汉武帝令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贸易往来,而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国,一起夹击匈奴。西汉初年,由于国力不足,北部地区时常被匈奴骚扰。大汉朝廷无奈,只能通过和亲的方式来换取边疆的和平。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历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国力空前提高。汉武帝认为此时汉朝已经具备了击败匈奴的能力,于是他谋划准备对匈之战,彻底解除这个一直威胁汉朝的敌人。而汉武帝对付匈奴的第一步就是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大月氏"。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2)

大月氏原本是生活在今甘肃敦煌一带的一个游牧民族,后来被匈奴击败,逃出了西域。汉武帝认为汉朝和大月氏都和匈奴有仇,可以作为夹击匈奴的盟友。因此便派张骞穿越匈奴,远赴西域出使大月氏,商议夹击匈奴之事。然而这场张骞的出使并不顺利,在他刚刚出抵达匈奴边境,就被匈奴发现并扣押,这一扣押就是十年。后来张骞趁着匈奴看守不注意,偷偷逃到了大宛国,并在大宛国的帮助下来到了大月氏。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3)

到了大月氏后,张骞说明了来意,但是大月氏国王表示自己不愿意卷入匈奴人和汉朝人的战争中去。张骞在大月氏待了一段时间后,便原路返回,但不想又被匈奴人扣押了,一年之后趁着匈奴人内乱才逃回了大汉。虽然张骞这次出使并没有促成西汉和大月氏的联合,但是他带回西域和匈奴的风土人情,因此汉武帝并没有怪罪,反而让他和卫青等人一起参加对匈奴的战争。但是由于指挥大军作战并非张骞之所长,因此张骞总是败多胜少。其中有一次飞将军李广被围,张骞因救援不利导致李广部损失惨重,张骞因此也被贬为庶人。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4)

二、再入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张骞罢官后,也被闲置了一段时间,直到元狩四年,霍去病彻底打通河西走廊,汉武帝再次启用张骞,令他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的目的劝说乌孙跟汉朝合作,共同对付匈奴。但是由于乌孙国内乱,张骞有没有达成目的。于是张骞自己继续留在乌孙,派自己的副使们带着礼物去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波斯、郡伮和于田等国家。这次出使,也标志着西汉与西域各国正式建立了外贸关系。从此以后,汉朝的丝绸源源不断的输出到西域,中亚甚至欧洲各国。而西域马匹和水果也不断的输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有葡萄和被称为天马的汗血宝马。但是这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足足相差了二十年,且张骞刚在不久前因为兵败被罢官了,那汉武帝为何在十多年后突然心血来潮一定要启用张骞,让他二次出使西域呢?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5)

3、 汉武帝为何会在十多年后在此启用张骞

1. 张骞是最佳人选

汉武帝时期,虽然是人才济济,但是缺少了解西域的外交家。汉武帝手中的卫青和霍去病是武将,主父偃和董仲舒是儒学大家,桑弘羊是理财高手。这些人虽各有所长,但说到对西域的了解,谁都不如张骞。张骞第一次出使是,在匈奴待了十多年,在大月氏也待了一年左右。可以说他是汉武帝手下,最了解西域风土人情,并有过出使经验的大臣就是张骞了。因此张骞就成了执行此次任务的不二人选。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6)

2. 霍去病已经打通了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秋,驻守河西走廊的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图王自知不是霍去病和汉军的对手,于是和霍去病取得联系,选择了投降汉军。至此连接汉朝和西域的河西走廊彻底被霍去病打通,匈奴在西域诸国中的威望也因为此败而大大减弱。因此汉武帝决定趁热打铁,派张骞二入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之所以延误十多年,就是因为当时的河西走廊是匈奴人的地盘。现在河西走廊以通,一路在无阻碍,正好趁热打铁,联合乌孙国,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7)

3. 为了战马

河西之战不仅彻底打通了河西走廊,还直接打的漠南无王庭。汉武帝怕匈奴有一天会卷土重来,因此决定令卫青和霍去病远征漠北。但是要想远征漠北,就必须有足够的战马。但此时的汉朝的战马远远不足以供应汉军渡过炎热的沙漠,汉武帝在这时启用张骞令他再去出使西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能从西域购买到大量的战马,为远征漠北做物质准备。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8)

4.给张骞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汉武帝之所以在此启用张骞,应该还是想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汉武帝时期之所以能彻底击败匈奴,除了汉朝强大的国力和卫青等人的努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严格的军令。只要是打了败仗的,就必须治罪。李广,公孙敖,苏建等名将都因为战败而被贬为庶人过。张骞吃了败仗,也必须如此。但张骞对大汉帝国的忠心和功劳汉武帝是看在眼里的。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时,由于很多人都对西域不了解,因此都不愿意接这个任务,但只有张骞毛遂自荐,这份勇气就很值得肯定。其次张骞第一次通西域,虽然没有完成汉武帝的任务,但他带回了西域和的风土人情以及具体情况,为汉武帝未来攻打匈奴,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加上他被困匈奴十多年不改初心,这份忠诚绝对让汉武帝感到,因此汉武帝才会重启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9)

四、 两次出使西域的影响

1. 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往来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和西域诸国达成夹击匈奴的战略目的,但是却开辟了"丝绸之路",为汉朝提供了一条对外经济贸易的良好渠道。我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可以贩卖到其他国家,同样的世界各国的特色产品像琉璃、香料以及各色水果也相继传入了我国。丝绸之路的出现改变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汉朝墨守陈规的生活,促进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朝贡提供了稳定的渠道。并且因为丝绸之路的出现,使汉朝最稀缺的马匹也大量流入汉朝,为汉武帝远征漠北打下物质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10)

2. 促进了文化交流

随着汉朝与西域诸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交流,各国之间的文化也开始相互碰撞甚至融合。随着贸易的往来,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思想开始逐渐传入我国,为我国后来掺入了外来元素的手工业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我国的四大发明也在后来也相继传入西方,丝绸之路的出现甚至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11)

3. 为汉朝带来了不必要的战争

不过由于在丝绸之路刚刚开辟后没多久,张骞便病逝了。没有了张骞的指挥,加上大汉王朝的强大武力的震慑,使后来前往西域的出使的很多使团成员在出使时极度自以为是,对西域各国颇不尊重,从容导致西域各国对汉朝颇为不满。渐渐地很多国家故意不卖给汉朝使者食物,甚至发兵劫掠汉使。汉武帝和张骞开拓丝绸之路的本意是结盟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河西之战后西域各国不是臣服于汉,就是成为了汉朝的盟友。没想到最后因为汉朝使者的劣性,西域各国最终站到了汉武帝的对立面,汉朝和西域诸国间甚至发动了战争。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12)

总结

汉武帝为了和匈奴曾经的敌人大月氏国联合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大月氏。但由于大月氏国王不愿意再次卷入战争,并没有答应汉朝的提议。张骞回去后将西域的情况和风土人情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于是让他协助卫青攻打匈奴。但由于张骞对军事指挥的事并不擅长,因此和匈奴作战时吃了大亏,因此被汉武帝贬为庶民。不久之后,骠骑将军霍去病占领河西走廊,汉武帝为提高汉朝的影响力,加上要为远征漠北做准备,于是令张骞以中郎将的身份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令自己的副使们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波斯、郡伮等国家,无形之间开辟了一条连接中西的贸易和文化的"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凿空者)(13)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影响力,更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虽然在张骞死后,由于后续使者的劣性给汉朝带来了不必要的战争,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融合的历史功绩,却是无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