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协会爱心点燃希望之光(义工十年路温暖一座城)
义工协会爱心点燃希望之光(义工十年路温暖一座城)采耳2018年12月3日临安慈善项目培育基地落户2013年5月市慈善总会新闻网义工分会党支部成立2017年8月24日杭州市临安区临网公益服务中心成立2018年10月22日杭州市临安区临网公益服务中心工会成立
来源:临安新闻网
临网公益服务中心(临网义工)10周岁了
发展历程
2009年9月30日临安市慈善总会新闻网义工分会成立
2013年5月市慈善总会新闻网义工分会党支部成立
2017年8月24日杭州市临安区临网公益服务中心成立
2018年10月22日杭州市临安区临网公益服务中心工会成立
2018年12月3日临安慈善项目培育基地落户
采耳
技能提升
义工党支部邀请义工党员参观党群服务中心
爱心剪
修脚
昌化服务队在倡导文明出行
旧衣转赠
导医
於潜服务队在为老人包饺子
爱心储蓄罐
义工工会在做礼仪服务
磨刀
助力“最多跑一次”
书香传递
助学
五水共治
义诊
灾区清淤
看望老人
杭州市临安区临网公益服务中心(临网义工)的前身是新闻网义工分会,成立于2007年;2009年登记为临安市慈善总会新闻网义工分会;2017年8月24日注册为杭州市临安区临网公益服务中心。注册义工1167人,2019年服务次数1758次,服务人次9155,服务时长28714.5小时。
临网义工组织机构为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和秘书处,以项目形式开展工作。义工活动项目涵盖爱心剪、爱心磨刀、公益宣传、义务献血、导医、助困、助老、助残、文明劝导、卫生创建等方面,服务群体也涵盖了普通市民、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各个群体。通过几年的运行,临网义工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了敬老院服务、爱心剪、爱心磨刀、爱心储蓄罐、旧衣转赠、医院导医、五水共治、爱心助学等八个常态化项目。这些项目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纷纷加入了义工行列。
目前,临网义工已经成为我区最为活跃的民间社会公益组织之一,成为推动当地建设精神文明和美丽幸福新临安的一支重要力量。
金志红(荆儿飞):母子携手做义工
在临网义工队伍有一对母子义工,母亲叫金志红,儿子叫陆金城。2010年,通过一次关爱留守困难儿童的亲子活动,金志红和当时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一起,加入了临网义工队伍。一晃已经第十个年头,如今,金志红和已经上大学的儿子,依旧活跃在义工队伍。
“我也没有想过,我们母子能够坚持这么久。当时孩子小,但也需要参加实践活动。我觉得他可以胜任,就报了名。第一次活动,我是以队医的身份陪同孩子一起参加的,活动很有意义。”回忆起第一次义工活动,金志红说,母子俩都有收获。后来,只要有时间,金志红母子都会参加志愿服务,去敬老院陪老人,到河边捡垃圾,在服务的过程中,母子俩还经常充当摄影师的角色,记录下活动的点滴。
金志红说,刚开始义工还没多少人,除了城区范围,他们经常会下乡。基本上是哪有有需要,就往哪里跑。后来义工队伍不断壮大,许多镇街都有了自己的服务队,她的活动范围就大多集中在城区。在金志红开展义工服务的同时,儿子陆金城也追随母亲的脚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渐渐成长。
“最让我欣慰的是,儿子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有责任心和担当。虽然高中因为学习压力中断过,但高考结束后主动要求继续做义工服务。现在,除了临网义工的活动,学校的志愿服务他也积极参与,作为母亲,我为他感到骄傲。”金志红说,以前是儿子跟着她做义工,如今,上大学的儿子会自主报名,参加相应的志愿服务。尤其是“利奇马”期间,儿子主动要求进灾区参与支援,让她甚感欣慰。
徐君燕(飘逸):当义工的15个月
15个月,服务102次,服务时长297小时。作为一名新进义工,徐君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义工的形象。徐君燕于2018年9月加入临网义工这一队伍,她说,成为义工之后的第一次活动,就是在老同学的带领下到锦溪开展巡河。“以前没想过,自己也能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参与五水共治工作。大家一起检查排污口,劝导非法捕鱼的市民,清理河两岸的垃圾等等,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环境。”
之所以加入义工队伍,徐君燕说,一方面是因为退休后闲着没事,想找点事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她老同学程芸的影响。“程芸是一位老义工,他们一家都是义工。平时我们聚一起经常会听她说起义工的事,比如说五水共治、城中村改造、文明劝导等等,我觉得很有意义。于是想跟她一样,以义工的身份来做一些事情。”
加入义工队伍后,徐君燕参加了到敬老院送关怀,到医院当医导,以及到市民中心当志愿者等活动。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做的很开心。她说,作为义工,参加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做点滴贡献,另一方面也因此结识了一群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
徐君燕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医院和市民中心服务时,有许多老年人对看病和办事的流程不清楚,自己无法处理,需要有人引导。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我们的价值,能够帮助他们,我们感到很开心。”
王菊青(青儿):认真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务
2009年加入义工队伍,2016年成为五水共治昌化服务队队长,王菊青是义工昌化服务队的一个代表,也是临网义工服务队的一个缩影。成为一名义工后,只要有时间,王菊青就会参加志愿服务。尤其是成为五水共治昌化服务队队长后,每周都会开展一次巡河活动。
“昌化溪两岸,沿着滨河路巡查,清理垃圾,劝导放笼捕鱼,检查排污口等等。这几年,昌化溪的水质越来越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保护,加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河两岸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提起昌化溪,王菊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然,作为一名义工,王菊青的活动范围远不止巡河。“我们每个月都会到敬老院去开展义剪、磨刀等志愿服务。虽然这是常规服务,却都是我们坚持了十来年的‘老底子’,不仅要坚持,还得做得更好。”
五水共治昌化服务队是临网义工团队相对活跃的一支队伍,目前有100多名义工。王菊青说,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很积极,因为每次活动通知一发布,大家都第一时间报名。在昌化镇,无论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还是美丽城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都有义工的身影。
当义工的这些年,王菊青所在队伍的每一个义工,都很遵守规则。每一次志愿服务,没有人迟到早退,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完成每一次志愿服务。“付出总是有回报的,我们在医院当医导的时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心里很高兴。”
今年“利奇马”期间,王菊青和队伍里的其他成员一起,奔赴灾区参与抢险工作。连续四天时间,没有人喊苦喊累,好几个义工因为清扫泥沙手上有了水泡,还是坚持奔赴抢险一线。王菊青说:“我们的队伍很强大,很温暖,作为其中一员,我很骄傲。”
黄法明(老黄):年纪最大的“剪刀手”
今年66岁的黄法明是临网义工爱心剪项目当中年纪最大的“剪刀手”。虽然年纪最大,但精气神很好,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黄法明说,自从加入义工队伍,经常和年轻人在一起,见识了很多新鲜事物,心情也更加舒畅。“月中刚刚到星港九月小区给一帮老朋友理发,半个月不见面,相互都很挂念。”黄法明笑着说,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和很多服务对象成为了朋友。如果有个月没过去,就会打电话问候。
黄法明是太湖源镇青云桥射干村人,因为他所参加的大部分义工活动都在城区范围,因此他每次都会从老家赶出来。之前,黄法明还在村里的厂里干活,每当有义工活动,他的老伴就会到厂里代班,他出来参加志愿服务。
对于爱心剪,黄法明说,他年轻的时候学过理发,后来中断了三十年,55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又开始理发。“有底子在,学起来也快。当时也是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临网义工这一组织,加入组织后发现,真的很有意义。”
参加的活动多了,认识的朋友也多了。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在服务的医院,大家都亲切地称呼黄法明为“老黄师傅”。这位老黄师傅不仅和蔼亲切,还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对于老黄师傅的义工身份,家人都很支持。黄法明说:“我们家除了我,还有我女儿也是义工。平时我们各自参加志愿服务,回到家相互交流。我的老伴虽然没有加入我们的队伍,但经常会帮我。为的就是让我能够准时参加每一次志愿服务。”
杨彬(木易):我们的队伍越来越专业
“2009年到2019年,十年时间,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越来越细化,管理水平也越来越规范。”作为临网义工秘书长,杨彬对于这一组织,有着深厚的感情。杨彬说,临网义工的发展之路,就是她的义工路。
“刚开始我们是通过临安新闻网天目论坛版块互相交流沟通,这也是我们义工活动的主阵地。每次活动的报名、总结、经验分享,都是通过这一版块完成的。后来我们有了QQ群,再到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我们通过微信这样一种方式,扩大我们义工活动的影响力。”杨彬介绍,目前临网义工有各个类别的微信群,例如管理群、服务类群、信息发布和项目群等,工作越来越精细化,义工的业务水平也越来越高。
为了让整个义工队伍越来越专业,这两年来,临网义工特别重视对义工的专业化培训。“做公益就是做好事,如何把这一好事做得更好,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杨彬说,这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临网义工制定了更加规范的管理运行标准,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公益服务的理念更加明确。很多人想加入我们的队伍,但他对这支队伍不够了解,对自己加入队伍后要做的工作不够了解。因此,专业培训很有必要。”
经过十年的发展,临网义工的队伍已经从城区延伸到各个镇街,如今昌化义工服务队、於潜义工服务队、新世纪服务分队、博士凯亲子义工服务队、高虹七彩阳光亲子义工服务队、城南小学亲子义工服务队等都活跃在义工活动一线。
俞迅:“爱心剪”发源地的义工书记
作为社区书记,俞迅的工作就是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临网义工爱心义剪就是在帮居民解决实际诉求的背景下诞生的。2009年下半年,因为社区居民有需求,俞迅向临网义工求助。
“我们文昌阁社区有两位卧病在床的老人,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有理发的需求,但不方便出门。之前也跟理发店联系过,但没有人上门服务,因此我们想到了临网义工。”俞迅说,最初他们是想通过临网义工这一组织,找一个合适的人员,能够上门为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等生活存在困难的老人理发。
当时,临网义工还没有爱心义剪这个项目。在了解到文昌阁社区的这一需求后,义工队伍里有成员说,自己有个亲戚有这门手艺,可以帮忙。这个会理发的志愿者叫胡晓亚,后来也是临网义工的成员之一。
胡晓亚得到消息后立马带上工具到文昌阁社区,为2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理发。老人感动的同时又生出顾虑,这次的理发有着落,那下次怎么办。听到老人的顾虑,胡晓亚当场就说,“阿姨放心,以后我每个月都来。”一句朴实的承诺,有了爱心义剪项目。此后,每个月16日,成为文昌阁社区的爱心义剪日。
作为社区书记,俞迅说,自己做的所有工作都是本职工作。“我们从晓亚身上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她作为一名义工的奉献精神。在她的影响下,我和社区其他两位工作人员也学习理发,一方面可以帮晓亚打下手,另一方面在她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也能独自完成。”如今,文昌阁社区的两位义工已成为临网义工爱心剪的骨干成员,而对居民的承诺,十余年来始终未中断。
杨香根(白马飞飞):一家三口都是党员义工
在临网义工这一大家庭,除了母子义工,还有党员义工家庭,杨香根和爱人还有女儿,三个人都是党员,也都是义工。杨香根回忆说,夫妻俩第一次带女儿参加义工活动,是去敬老院,当时就觉得,类似的活动能够给女儿更好的教育。因为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让女儿更加懂得尊重和感恩。
作为党员义工之家,大部分活动,杨香根一家三口都是一起参加的。此前,杨香根是五水共治服务队锦溪组组长,因为锦溪的排污口比较多,巡河排查的频率也较高。杨香根说,以前老百姓看到锦溪都是绕着走,因为水质不好,有气味。但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进,锦溪的水质得以改善。“我们很高兴,也很荣幸,因为我们都有出一份力。”杨香根笑着说。
今年开始,杨香根接手爱心助学项目,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为了做好这一项目,杨香根和妻子一起,通过走访问候和信息查询,对爱心助学对象的所有信息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他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爱心助学项目有资助对象10余人,针对这些困难学生家庭。他们通过爱心助学这一项目,尽力帮助他们。
开学之前,临网义工会把助学金和学习用品送到困难学生手中,平时也会和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给予相应的帮助。“我们的助学资金全部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助学项目,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们自己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我们会尽力把项目做好。”
董霖(左岸):“五水共治”一起见证家乡美
今年是董霖加入义工队伍的第7个年头,作为临网义工五水共治服务队的成员,自服务队成立以来,董霖和服务队的其他成员的身影,出现在全区每一条溪河,18个镇街的小微水体也都有他们的足迹。
临网义工五水共治服务队成立于2015年7月5日,经过4年多的发展,我区各乡镇街道,都有了临网义工五水共治服务队的下属小队,如今成员数量超过1000人。每天,服务队的成员都会分组到各条河道巡查河道水质,查看是否有偷拍排污水行为的同时,检查河道游步道是否干净。
董霖说,他们在巡河的过程中见证了全区“五水共治”的成果。无论是城区的苕溪、马溪、锦溪,还是18个镇街的各条溪流以及小微水体,经过整治和保护,水质越来越好,河道越来越美。“巡河的过程也是见证家乡变化发展的过程,看到家乡越来越好,打心底高兴。”
据了解,临网义工五水共治服务队成立初期,成员们发现,每当夜间来临,都有不少市民在河道里电鱼、网鱼,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第一时间把捕鱼工具拆除,并通知辖区民警、渔政工作人员,协同处理。也有市民会把捕鱼工具放在河中央,他们就自制三角吊钩,把地笼、渔网给捞上来。对于网里的小鱼小虾,放生处理。
四年来,临网义工五水共治服务队连续四次获得“杭州市五水共治优秀团队”称号,成为我区“五水共治”工作的城市金名片。董霖说:“‘五水共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全力做好治水护水工作。保护好青山绿水,一起见证家乡美。”
白洁(蓝色):志愿服务让我的生活更充实
2007年10月,听到有到玲珑山捡拾垃圾的志愿服务,白洁找到活动组织方,报名参加。从此以后,白洁走上了义工之路,一服务就是十余年。“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活动后才知道,我们临安还有这样一支队伍。当时我就想,我要加入这支队伍。”
“当时我们的队伍叫义工同盟,当时一共有志愿者二三十人。我当时40多岁,相较于队伍中的其他成员,算年纪大了。”白洁笑着说,刚开始志愿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每个月去一趟敬老院,陪老人们聊聊天,帮他们理理头发,剪剪指甲。虽然活动相对单一,但做得开心。
“2009年我们的队伍更名了,因为有了临安新闻网这个平台,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更加丰富了。除了常规的志愿服务,我们还参与五水共治、爱心储蓄罐、医院导医、三改一拆等志愿服务工作。参加活动的同时,见证了家乡的变化。”白洁说,从事志愿服务的这十几年,不仅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她的家人还有朋友们,也受她影响,加入到志愿者队伍。
虽然如今的白洁是一名老义工,做起事来游刃有余,但在前几年,也遭遇过尴尬。她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早几年在新大陆养老院帮一位老爷爷剪指甲,那天忘了带老花镜,加上老人家指甲确实坚硬,一不小心出血了。为此白洁感到很内疚,但老人家不仅没生气,还反过来安慰她。“后来有人跟我说,给老年人剪指甲有一套专门的工具,我们自己带的剪刀确实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这次的事,我也深刻感受到,做志愿服务,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
小梅:义工帮扶让我安心上学
小梅(化名)目前就读于於潜中学,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三学生。她说,感谢多年来临网义工对她的资助,让她可以安心学习。小梅是最早受临网义工爱心助学项目资助的孩子。多年来,临网义工都会在开学前,把助学金及时送到小梅手中,另外每年都会安排小梅参加夏令营等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
据了解,小梅从小学二年级时成了一名孤儿,自此由其姑姑抚养。小梅的姑姑说,小梅的父亲因病去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小时候性格有点内向,现在开朗很多。她学习很刻苦,成绩很好,老师和她的同学都很喜欢她,作为孩子的姑姑我很高兴,很欣慰。”小梅的班主任也说,小梅是一个懂事的优等生。学习用心、人际关系好懂得感恩,是一位让老师和家长省心的孩子。
爱心助学项目是临网义工的常规项目之一,延续至今,帮助很多困难学生圆了上学梦。2012年,临网义工“爱心储蓄罐”项目上线,每个储蓄罐完成编号后由爱心人士认领,承诺期到后储蓄罐和里面的零钱一并送还。针对这些爱心款,临网义工统一收集记录,资助给有需要的困难学生。临网义工有关负责人介绍,爱心储蓄罐的认领人大多是孩子,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参与这一项目,一方面可以培养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爱心的传递。
据了解,除了爱心储蓄罐,临网义工还与企业合作开展爱心助学项目。例如,临安农商银行在全区各网点放置了爱心助学项目的募捐箱,向广大市民发出参与爱心助学项目的倡议。临网义工负责人说:“我们爱心助学项目的初衷就是把一滴水变成一捧水,最后实现海纳百川。一个个小小的善举,汇聚成爱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