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哪个版本草房子适合小学生看(我读草房子之一)

哪个版本草房子适合小学生看(我读草房子之一)《草房子》自1997年面世之后,畅销不衰。各个版本累计印次已接近300次,被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草房子》出版后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并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同样引起轰动,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还有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等。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网上说初中课文《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草房子》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网上文章说《草房子》适合10岁以上孩子阅读我们小时候没有,不如这两日读读试试

一、小说背景

我很好奇,那些推荐给孩子看的儿童读物到底写了些什么。趁着几天假期,我自己打开久闻大名的《草房子》,看看到底写了些什么。

作者得过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

《草房子》得过一堆国家大奖,初中教材中就有选自《草房子》的篇目《孤独之旅》

《草房子》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网上文章说《草房子》适合10岁以上孩子阅读

我们小时候没有,不如这两日读读试试

网上说初中课文《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草房子》自1997年面世之后,畅销不衰。各个版本累计印次已接近300次,被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草房子》出版后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并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同样引起轰动,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还有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等。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网上说《草房子》适合10岁以上的孩子阅读,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动情的童年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搏的悲怆与优雅,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哪个版本草房子适合小学生看(我读草房子之一)(1)

《草房子》封面

哪个版本草房子适合小学生看(我读草房子之一)(2)

《草房子》章节

二、第一章 秃鹤

要想知道鸡蛋好不好吃,就是自己试吃一下,第一天我读了四章。

如果不知道文章是写60年代以前的虚构农村小说,还真是看不下去。上个世纪60年代,距离现在已经过去60年了,两代人了,这文章得写了多么深刻的内涵,才能穿越长长的60年代,被现代孩子接受呀。

草房子就是学校,写的就是学校生活。小说开篇写的就是一个没有头发的陆鹤,起了个外号秃鹤,写了他在学校里被欺负。他怎么自卑,怎么被捉弄,怎么被取笑,怎么被排挤。例如帽子被同学扔来扔去,最后挂到旗杆上,泪水哭得湿了一片土地。

写了汇操事件,这是学校的名誉,校长很热衷于此,班主任极其明显地歧视秃鹤,不让他参加汇操,就是因为他秃头,最后秃鹤在汇操中报复了班主任后,被集体抵制。

写了汇演事件,找了个剧本,小人演大人,其中一个秃子连长,最帅的那个同学不愿意演,秃鹤为了不被排挤,主动要求演那个秃子连长。秃鹤把那个角色演得淋漓尽致。

一个长期被同学排挤的孩子,靠自己的秃头形象演了一个秃子连长,凭啥演得淋漓精致?是靠形象多一点,而不是表演吧,就叫淋漓精致?

这个确定是现在10岁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这传达的是啥内涵,能穿越60年?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秃鹤和纸月两个同学: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这就是所谓的动人童年教育?

开篇第一章,学校里没有学习,除了校园欺负、校园汇操、校园汇演,就没有啥和学校有关的事情。

草房子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道具,这些场面,放在哪个单位也可以,放在哪个剧团也可以,放在哪个街道也可以,和学校有一毛钱关系吗?这些是孩子们日常接触到的生活吗?

桑桑用蚊帐制成渔网捉虾那段描写,描写和语言倒是不错,是小学生的调皮日常。

三、第二章 纸月

第二个写了一个叫纸月的女孩。孩子的的妈妈是长得最漂亮的女子,未婚先孕,生下了纸月,然后自己自杀了。也不知道这是一个啥梗,让这个妈妈活着不好吗,为啥搞这么一出。这是我们中小学生的日常吗?

接着就是原来那个小学的同学老是欺负纸月,纸月奶奶就托校长到油麻地小学上学。被校长家的小子桑桑看中了,拜托才五六年级的小孩,开始像青春期一样爱慕,这个确定是给中小学生看的?

这是啥歌谣,整个都是倒了。这颠倒的歌词,也不美,到底起啥作用,很突兀。

姐姐十五我十六,

妈生姐姐我煮粥了,

爸爸睡在摇篮里,

没有奶吃向我哭。

记得外公娶外婆,

我在轿前放爆竹。

桑桑一边抹眼泪,一边跺着脚,向母亲大叫:“我没有欺负她!我没有欺负她!我哪儿欺负她了?!……”

这是男女之间的情愫吧?中小学生?

四、第三章 白雀(一)

白雀这一章,更加和小学生一点关系没有。这里的桑桑就是一个工具人,在蒋一轮班主任和白雀之间传递爱慕信件的工具人,制造在一起机会的工具人。

本章一开始又是从汇演开始,中小学学习难道是剧团吗?怎么总是做这些事?排着排着,女主角白雀和伴奏蒋一轮互生爱慕,然后女主角他爸阻止他们来往,很像言情小说的套路。

和学校有点关系的,就是检查作业本的桥段,然后,班主任老师因为失恋,两周多没有批改作业,也没有后继整改,就这么一个桥段,就是为了恋爱而设置的,和学校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事放在现在怎么可能?

“蒋老师!”

“桑桑,有事吗?”

“你快起来!”

“起来干吗?”

“去河边!”

“去河边干吗?”

“她在河边上。”

“谁在河边上?”

“白雀!”

蒋一轮将身体侧过去,把脸冲着墙:“小桑桑,你也敢和你的老师开玩笑!”接着,用手一拍木床,学老戏里的腔调,大声道:“大胆!”

“白雀真的在河边上!”

这是现在学生和老师该有的关系吗?60年前也不见得就是这样吧?

白三现在坚决反对白雀与蒋一轮来往。

白三瞧不上蒋一轮。白三就白雀这么一个女儿,他要把她交给一个他看得上的人。

但白雀看得上的人就是蒋一轮。白雀走到哪儿,眼睛里都有蒋一轮,总能听见他的笛音。

白三说:“那个蒋一轮,一个穷教书的,有什么好的!”

白雀不理白三,梳她的头,照她的镜子。

白三很恼火,就把她的镜子扔在地上:“他老子是个大地主,他是小老婆养的!”

白雀哭起来:“小老婆养的又怎么啦?小老婆也是老婆。有老婆总比没老婆的强。”

这个对话真的有意思吗?是要强调真爱无敌吗?

但事实上,白雀最后见异思迁,轻轻松松把蒋老师给甩了。

蒋老师就是秃鹤的班主任,在第一章中明目张胆地歧视秃鹤的那个人。

这要传达的是什么内涵呀?

五、第四章 艾地

艾地这一章写得还相对来说比较正常。讲秦大奶奶的土地被油麻地小学占用,秦大奶奶在学校旁边小房子里面住,然后种上了一点艾草,养了一些鸡鸭,和学校里面学生和老师发生的一些事情。秦大奶奶坚持这块地是她的,她的土地被学校占去了,最后她也释怀了,搬离了学校,最终滑入水中,没有活过来。

这一章还算比较正常吧,文章中传达了老人的善意。

但和学校生活也没啥关系,草房子只是一个象征符号而已。

墓地是桑乔选的,是一块好地。他说:“老人生前喜欢地。”

墓前,是一大片艾,都是从原先的艾地移来的,由于孩子们天天来浇水,竟然没有一棵死去。它们笔直地挺着,在从田野上吹来的风中摇响着叶子,终日散发着它特有的香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