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倪匡的作品:曾以一人之力撑起七十年代香港影坛
如何评价倪匡的作品:曾以一人之力撑起七十年代香港影坛《独臂刀》就是这样拍出来的。再一划,第二个镜头也出来了。灵感来自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断臂。不过,张彻倒也真的是天才,坐在导演椅上,看着小说,拿笔随手一划,就是第一个镜头,
《独臂刀》是倪匡编剧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倪匡回忆此事时,笑道,
自己当时哪里会写剧本。
张彻找来时,交给他的只是一部中篇武侠小说。
灵感来自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断臂。
不过,张彻倒也真的是天才,坐在导演椅上,
看着小说,拿笔随手一划,就是第一个镜头,
再一划,第二个镜头也出来了。
《独臂刀》就是这样拍出来的。
今天回看这部杰作,阵容令人叹服。
倪匡编剧,“武侠片鼻祖”张彻执导,华语影坛武侠巨星王羽主演。
不过,在当时的影坛,这几人却都是籍籍无名。
王羽那会儿还是邵氏实验班的学员,
张彻当时在邵氏都不敢拍电影,怕被老板烧掉,
跟演员开会,都要借用倪匡的家。
倪匡还算是最有名气,已出版过不少小说。
《独臂刀》上映后,票房破百万,轰动一时。
李翰祥的黄梅调,顿时被比了下去。
张彻自此一飞冲天,
成为香港影坛首部票房过百万的导演。
一时被称为“张百万”。
而倪匡,也凭此挤进电影圈。
为以后创作出三百多部武侠电影剧本,提供了必要条件。
《独臂刀》的成功,不仅改变了香港“阴盛阳衰”的影坛面貌,
也开启了影响至今的香港武侠片的先河。
是倪匡的编剧生涯,不得不谈的一部作品。
04、《报仇》
1970年,倪匡编剧的《报仇》,仍由张彻导演。
此时,王羽已离开邵氏,加盟嘉禾。
张彻手下已没有了红星,捧新人迫在眉睫。
这时,有两个人,进入张彻的视野。
一位是故人之子:姜大卫。
另一位就是狄龙。
当时这两人并不被看好,
甚至有一位朋友对张彻讲:“如果姜大卫能红,我从邵氏爬到尖沙咀!”
张彻正处创作巅峰,意气风发,自然不服。
为争一口气,张彻找到倪匡,让其为两人量身定做一个剧本。
于是就有了这个以“报仇”为主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