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前任一直让他去读博(他本是留美博士)
他的前任一直让他去读博(他本是留美博士)经过初步调查,警方发现,凶手是一个名叫朱海洋的中国留学生,当时25岁,来自中国宁波,于2008年秋季进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农业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即使是处理过很多凶杀案的警察们,也对此感到震惊。很少有人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实施如此可怕的暴力行为,甚至在杀了人之后还将受害者的头颅拎在手里,得意地笑了出来,脸上毫无忏悔或恐惧。事发突然,那个女生显然被吓坏了,还没来得及反抗,就已经被刺中了好几刀,鲜血从她身体里不断涌出,周围的地板上很快沾上了血污。目睹了这一情景的路人们也吓得不清,很快就尖叫着跑出了食堂。慌乱中,有人报了警,然而,4分钟后,当警察赶到时,那个可怜的女生竟然已经被丧心病狂的男人砍下了脑袋!图2
美国作家香奈儿·米勒曾写道,“难以想象的暴力和平凡生活之间的界限薄如蝉翼”。这句话对2009年1月21日那天,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内的食堂内用餐的人们来说,显得非常贴切。
原本,那是一个普通的傍晚,同学们下课后匆匆前往食堂就餐,突然,一声刺耳的尖叫划破了喧闹声。
图1
在场的人们纷纷转向发出声音的地点,却看到一个中国留学生正疯狂地挥舞着刀子,刺向他面前那个无辜的女孩。
事发突然,那个女生显然被吓坏了,还没来得及反抗,就已经被刺中了好几刀,鲜血从她身体里不断涌出,周围的地板上很快沾上了血污。
目睹了这一情景的路人们也吓得不清,很快就尖叫着跑出了食堂。慌乱中,有人报了警,然而,4分钟后,当警察赶到时,那个可怜的女生竟然已经被丧心病狂的男人砍下了脑袋!
图2
即使是处理过很多凶杀案的警察们,也对此感到震惊。很少有人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实施如此可怕的暴力行为,甚至在杀了人之后还将受害者的头颅拎在手里,得意地笑了出来,脸上毫无忏悔或恐惧。
心理扭曲的高材生经过初步调查,警方发现,凶手是一个名叫朱海洋的中国留学生,当时25岁,来自中国宁波,于2008年秋季进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农业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
图3
他的人生看起来几乎一帆风顺,只要顺利毕业,就能拥有高薪的工作和完满的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在此时对一名无辜的女生痛下杀手?
1984年,朱海洋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父母都受过良好教育,温和儒雅,算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书香门第”。
朱海洋出生后,父母花费了很多心思,对这个宝贝儿子进行了精心的培养,力求为他提供父母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教育条件。也许是家庭氛围极好,朱海洋从小到大都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喜爱。
图4
长大后,朱海洋也不负众望。2001年,他轻松考入上海海洋大学。2003年时,他参加了托福考试,获得了663分的好成绩,连难度较高的GRE考试也获得了1370 5的高分。
在校期间,朱海洋还获得过“侯朝海”奖学金,毕业后更是直接保研,继续在上海海洋大学深造。父母每每说起儿子,都是一脸骄傲,认为自己成功地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
图5
研究生毕业后,朱海洋决定前往美国,进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异国他乡,他仍旧保持着极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仍旧拔尖,和同学、老师相处起来也很友善,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很不错。
不过,在学校之外,朱海洋展现出来的样子似乎有些古怪。据他的房东威尔·西格所说:“朱海洋十分粗鲁和好斗”,行为举止显得“十分古怪,异乎寻常”。
图6
房东还告诉警方,朱海洋常常在地毯上放一些火柴,起初,房东以为他是不小心,还善意地提醒过他。但后来,房东发现他常常故意为之,便警告他要注意这个问题,以免引发火灾。
但朱海洋油盐不进,完全不听劝说,还是常常把火柴放到地摊上。房东忍无可忍,和他发生了一场争吵,很快演变成了肢体冲突。
事后,朱海洋和房东的关系便一直不太好,房东甚至向校方投诉过他,之后便常常被朱海洋满怀恨意地盯着,眼神非常渗人,令人后背发凉。
图7
通过这样一件小事,可以窥见朱海洋性格中一些扭曲的部分。尽管,他在学校里伪装地很好,但在私下里却似乎不能和别人好好沟通,并且有些偏执,故意制造混乱,试图破坏一些东西,以此来满足内心的某种欲望。
但在那个案件发生之前,他的同学、老师们都没发现这个彬彬有礼的“好学生”背后的恶魔面孔。
一见钟情,却遭到拒绝2009年1月8日,22岁的杨欣来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她毕业于加拿大芬兰纪念大学,在顺利拿到研究生学位以后,决定前往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继续进修会计学。
图8
由于刚到弗吉尼亚州,杨欣人生地不熟的,急需租房和熟悉周围环境。她和朱海洋同为中国人,身在异乡自然显得更加亲近,朱海洋在她到来后,主动带她去找房东租房,并介绍学校周围的各种场所,整个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健谈。
很快,杨欣找到了合适的房子,也对同校的学长朱海洋放下了戒心。他们偶尔会一同吃饭,偶尔闲聊,就像普通朋友一样相处。
图9
谁知,单身多年的朱海洋却对杨欣一见钟情了,他并不知道杨欣只是将自己当作朋友,在他心里,他们很快就会成为恋人。甚至,在没有向杨欣表白的时候,朱海洋就张扬地和朋友声称自己“找到女朋友了”,并偷偷谋划着表白。
原本,一见钟情是很幸运的事,即使表白被拒也是一种难得的情感体验,但很显然,朱海洋并不这么想。
他一路走来都太过顺畅,很少被人拒绝,没有得到过良好的“挫折教育”,一旦得到负面的反馈,就会变得偏执、暴力。
图10
于是,在相处了短短几天后,朱海洋便向杨欣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令他没想到的是,杨欣听完后,礼貌地拒绝了。
这一拒绝,让朱海洋恼羞成怒,连连追问她原因。杨欣耐心地解释道:“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感情稳定,也许过几年就会结婚。”
没想到,朱海洋并不相信这个理由。在他的认知里,自己非常优秀,性格可靠,毕业后一定能出人头地,因此女孩们都会喜欢自己,自己单身这么多年,只不过是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而已。
图11
但朱海洋也许是被父母和老师捧得太高了,并不明白什么是感情,什么是真正的爱。要知道,恋爱这事,是勉强不来的,并不会因为他自身条件优越,就能吸引所有女孩的目光。
普通人如果被心仪的女生拒绝,也许会沮丧,也许会借酒消愁,但等时间久了,也就能想通了,不会长久地纠结于这一次的失败。但朱海洋不同,这无疑被他视为人生里的一次重大失败。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里,朱海洋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反复回想着自己被拒绝的场景,再也走不出来。他的思想走进了死胡同,似乎追求不到杨欣,生活便失去了意义,自己的学术成就再也无法得到认可,只有暴力和毁灭,能让他心里好受一些。
图12
于是,他拿起了电话,约杨欣见一面,说自己想要当面了结这件事情。杨欣并不知道朱海洋此时已经钻了牛角尖,只是认为当面沟通对两人都好,便按时来到了校园食堂内的咖啡馆。
没想到,两人坐下后,聊了没几句,朱海洋就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刀,毫不犹豫地刺向了杨欣。
当“爱”成为杀人的借口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际中心的凯恩·贝塞克后来回忆对杨欣、朱海洋的印象时说:“杨欣长相非常甜美,朱海洋则很有礼貌,两人此前并没有发生过矛盾的迹象。”
图13
在同学们眼里,朱海洋和杨欣只是普通朋友,并没有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但是,朱海洋却告诉警察,自己深深地爱着杨欣,爱到“恨不得把自己的命都给她”,却屡屡遭到拒绝,无法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痛苦之余,自己内心便萌生出了“毁掉她”的想法。
可是,爱不应该伴随着暴力和毁灭,而应该是成全和祝福。更何况,朱海洋所谓的“爱”,不过就是给杨欣带一些廉价的小礼物,偶尔一起喝咖啡,这和对待普通同学的态度并没有太大区别,并不像他口中所说的那样“深爱”。
图14
两人认识不过短短几周,如何产生浓烈的爱情?即使杨欣没有男朋友,恐怕也未必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答应别人的追求。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朱海洋认为杨欣应该接受自己的表白,理由却不是因为自己的一片真心,而是因为自己“高学历”,足够配得上她。
可人和人相爱,也许会考虑学历、家境等因素,但绝不会仅仅因为对方的学历,而狂热地爱上他。朱海洋不明白这一点,也不愿意反省自己的偏执,只是一味地责怪女生不理解自己、不回应自己,最终将爱酿成了恨,挥刀刺向一个手无寸铁的姑娘。
图15
警方逮捕了朱海洋后,却没能很快侦破案件。因为,朱海洋的证词反反复复,有时还自相矛盾。
起初,朱海洋对警察控诉杨欣的冷漠无情,夸大自己的付出,企图博取警方的同情。发现这一番说辞没什么效果后,他又开始污蔑受害者,声称杨欣根本没有男朋友,为人水性杨花,自己气不过,才杀了她。
甚至,在杨欣的合租舍友出面证实她有男友,随后警方在她房间里找到一封写给男友的信件后,朱海洋仍旧不愿意相信杨欣拒绝他的理由是真实的。
朱海洋似乎活在自己编造的世界里,任何违背他的意愿的人,都会遭受骇人的攻击。尽管如此,警方还是继续推进着调查进程。
图16
2009年12月21,弗吉尼亚州举行了一场听证会,朱海洋被控一级谋杀罪名,当庭认罪,弗吉尼亚州蒙哥马利郡巡回法庭随后接受了朱海洋的认罪。
2010年4月19日,朱海洋被弗吉尼亚州的法院判定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其实,被告朱海洋此前曾向死者的亲人和当地社区道歉,以争取从轻判决。他入狱后,仍然坚持自己之所以杀了受害者,是因为“太过爱她”。可是,爱本是美好的情感,何时成为了杀人的理由?
“得不到的,就该毁掉”本案中,朱海洋曾扬言“得不到杨欣,就想毁掉她”。如此阴暗的话语从一个博士生口中说出,令人胆战心惊。但以此作为杀人理由的,并不只有朱海洋一个。
2021年4月,山东省泰安市的一名男子刘某,就因为对同事表白被拒而失去理智,残忍地杀害了她。
图17
受害者周某刚刚入职不久,她的同事刘某明明已有家室,却常常骚扰周某,这令周某感到非常苦恼。屡屡被拒后,刘某却并不甘心,反而变本加厉,以电话骚扰、威胁周某的方式,试图得到周某的倾心。
不知是什么原因,刘某对周某死缠烂打,到了可怕的地步,几次向她表示:“如果你离开我,我只能选择一种最惨的死法”。此外,他还保证自己会为了周某而离婚,勇敢追求真爱。
当时,面对这样恐怖的追求者,周某十分害怕,无法安心地工作和休息,但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周某也很喜欢,因此不愿意草率地离职,只是在工作时尽可能地避开刘某。
图18
谁知某天,刘某竟然持刀将周某从公司挟持到他“精心准备”的住处,紧接着非法拘禁了周某两天!周某的父母得知女儿失踪后,迅速发动了自己的关系网来寻找她的下落,终于在刘某的房屋中找到了女儿。
获救后,周某惊惧交加,无法正常工作。单位领导了解到刘某的一系列违法行为后,对周某表示了同情,并允许她回家休息一阵子。
周某的父亲也明白女儿的处境,但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因此,他想以自己的方式永绝后患。后来,他把刘某单独叫过来谈话,语气严厉地警告他远离自己的女儿,并要求他签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伤害女儿,看刘某认错的态度良好,应该不会再犯,这才放过了他。
图19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似乎有了一个平和的结局。
一个月后,周某顺利地返岗上班。然而,就在周某回来工作的第二天,2021年4月8日,刘某突然发疯一般地冲进单位,拦住了周某。周某惊恐地停了下来,谁知刘某迅速地用腰包打了她的头部,将她打倒在地后,又马上用挥刀刺向她的头部、腹部等,导致周某流血不止,当场死亡。
图20
案发后,周某的家人们十分气愤和痛心,表示绝不接受和解,要求法院严惩凶手。
2021年12月18日,该案一审法院作出宣判,刘某犯故意杀人罪、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依法判处死刑。
在得知判决结果后,受害者的弟弟社交平台表示:“姐姐,明天我们会把判决书拿给你看。姐姐,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你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我们爱你。”
尽管两个案件的凶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受害者的生命已经被永久地剥夺了,受害者家属所受的伤害也再也无法复原。
我们无法理解,这些有着体面的工作和学历的凶手们,为何要以爱为名,夺走他人的性命?
也许,学校里不能仅仅教授专业知识,还该开设情感课程,帮助学生们建立更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出现更多赞同“得不到,就毁掉”的恐怖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