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春暖回家乡(春回雄安暖)
待到春暖回家乡(春回雄安暖)新冠肺炎疫情下,雄安集团仍有6个未停工项目持续施工中,马上还有一大批项目要开复工,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不能耽搁建设进程,这两座大山,沉甸甸压在了新区建设者们的肩头上。心太焦灼,像有团火在里面烧。一农历大年初三,于俊红便自驾车赶回了雄安新区。作为雄安集团安全质量部副部长,今年52岁的于俊红也想在家多待几天,多陪陪亲人。但是,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像飞机的两只机翼,嗡嗡作响地盘桓在他的脑海中,令于俊红只好暂时放下亲情的羁绊。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正在施工中。马梦迪摄
雄安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雄安新区宣传中心供图
□尚 未
这个春天,雄安新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春风迅速染绿这片热土,各项建设如火如荼。
一
农历大年初三,于俊红便自驾车赶回了雄安新区。
作为雄安集团安全质量部副部长,今年52岁的于俊红也想在家多待几天,多陪陪亲人。但是,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像飞机的两只机翼,嗡嗡作响地盘桓在他的脑海中,令于俊红只好暂时放下亲情的羁绊。
心太焦灼,像有团火在里面烧。
新冠肺炎疫情下,雄安集团仍有6个未停工项目持续施工中,马上还有一大批项目要开复工,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不能耽搁建设进程,这两座大山,沉甸甸压在了新区建设者们的肩头上。
如何加强人员进场前的疫情防控?
怎样确保施工现场不出纰漏?
万一遇到疑似病例如何处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有迎难而上,只有群策群力,只有群防群控。
很快,“红黄绿”分区管理制度,在雄安新区各建设项目工地铺展开来,成为保障人员安全顺利复工复产的“防护服”“隔离衣”。
进场未满14天,乘公共交通工具返回的人,红区。
进场未满14天,自驾或乘坐专车返回的人,黄区。
春节期间,未离开工地以及来自当地的劳务人员,绿区。
各区工人分区管理,分时分餐。此外,每个房间内都配有消杀物资,房间和公共区域每天有专人进行至少2次消毒。
面对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必须付出更艰辛的努力,才能保证各项制度落到细微之处。
一眨眼,就到了农历正月十五。
于俊红忙了一整天,午饭都忘了吃,直到晚上,在安全质量部业务经理安松松的提醒下,他才抓起桌上的盒饭填饱了肚子。再看表,已是晚上八时多。
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两天后,2月10日,集团很多项目就要复工,这两件大事,像一把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于俊红的头顶,他怎么也放心不下。
“安经理,咱俩还要出去一趟。”他对安松松说。安松松二话不说,站起了身。
顶着漆黑夜色,两人驱车前往新区高质量建设实验区的项目部。
抵达,下车,门口体温检测,手部消毒,裹着寒气走进项目部会议室,明亮的灯光下,这里的人们也正在制定防疫与复工方案,一道道目光中,同样闪烁着紧张与焦灼。
根据集团的方案,项目部正在逐一细化,分解落实。
经过一番分析讨论,于俊红和安松松还是发现项目部制定的方案中,有疏忽遗漏的地方。和于俊红简短商议后,1987年出生的安松松,捏了捏口罩上方的鼻夹,稳了稳情绪,代表安全质量部向大家提出了补充意见。
“大家都很辛苦,但目前这个方案,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灯光下,安松松的双眼亮亮的,像两盏警示灯。“我们要警惕的是细节,细节,细节!”
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比如现场消毒,什么时候消毒?谁去消毒?怎么消毒?谁去监督?有没有检查签字……”
一连串的问号,像一把把无形的钩子,将大伙的目光勾向了桌面。
“方案是具体实施的依据,我们要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才行!”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只剩下电脑风扇在唰唰转动。
这一屋子人,安松松的职务不是最高,更不是最年长的人,但此时此刻,在这间会议室里,没有谁论资排辈,每个人都清楚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每个人都知道新冠病毒的凶恶,每个人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大家需要的,是严密的防控措施,是严格的制度保障,是确保万无一失。
这天,于俊红和安松松陪着项目部的同事们,一直忙到深夜。直到各项预案制定完备了,他们才双眼干涩、浑身疲惫地返回了集团。
二
2月14日清晨,中建八局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管廊RDSG-4标段的项目部外,一排整齐的白色隔离室静悄悄地伫立在那里,门前的褐色土地上,覆盖着绿色的防尘遮盖网,远看像长满了刚萌发的小草……似乎没有任何先兆,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一片两片,三片四片,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很快将遮盖网上铺了白白的一层。
纷扬的雪花中,位于“黄区”的一间隔离室被推开了房门,工班长陈杰从里面走出来,看清眼前的世界后,愣住了。
“昨天才放的线,今天就下雪了?”他有些恼火,脚用力跺了跺地面。大地硬邦邦的,像铁板。
旁边,又有几扇门打开了,工友陈宽、董华辉等人的身影出现在陈杰的视线中。大家才吃过项目部统一配送的早饭,正打算去同样为“黄区”的工地上。
“班长,今天还能干活啊?”陈宽站在原地喊道。有风,有雪,他的声音显得很遥远。
“干!”陈杰望了望天空,坚定地说。受疫情影响,本来返场的人就少,工期又紧张,不能再因天气浪费时间了。
2月10日,雄安集团各建设项目陆续复工,远在河南老家自我隔离了两周的陈杰,接到项目部的通知后,翌日一大早,就和老乡自驾800多公里返回了新区——集团有规定,非疫区外地人员返场,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赶到项目部,经过健康筛查,签订了“三无”承诺书,陈杰和工友们分别住进了“黄区”的隔离观察室。从那一刻起,他们的生活就成了两点一线。人,只出现在隔离室和对应的工地上。
这一切防控工作,陈杰是极为配合的,也让他本来悬着的心,落回了肚里。可现在,复工已经开始,“红区”的十几位工友还隔离着,不能离开隔离室,即便加上他们,工地也很缺人手。这样下去,能按期完成施工吗?
新区建设可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啊!
雪,依旧纷纷扬扬地飘落着。
看了看站在远处的几位工友,陈杰大声说:“今天,先把小型机械保养、维修好,准备明天进场!”接着,他又强调了一下疫情防控的事,提醒工友们做好自身防护。
大家迅速分开,按分工到了各自岗位。
人在忙,心绪也没能闲着。关于疫情的各类信息,比天上的雪花还密集,在工友们的心头飘啊飘,飘得每个人都不安生。陈杰安排个什么事,只能远远地喊,不是他不想跟工友们接近,而是每个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谁也不想太靠近谁。
这还不是让人最着急的。仍在各自老家未能返场的工友们,才最让陈杰放心不下。
不知忙了多久,手头的工作做完了,陈杰抬起头望望天,发现雪花飘得少了,顿感心中踏实了些。擦擦手,站在原地愣了片刻,他掏出了手机,拨通了远在河南老家的一位工友的电话。
“啥时候能回来啊?”陈杰问。
“这疫情,能出门啊?”
“当然可以,你自己开车来不就行了?”
“雄安那里的情况如何?”工友仍很担心。
“这里没疫情,你放心吧。”陈杰急忙安慰道。
“工地里人来人往的,能安全吗?”
陈杰干脆打开视频,拿着手机四下照起来。
“你看啊,咱们现在都是分区作业,人跟人间隔这么远。”一片雪花落到了陈杰的脑门上,凉凉的,痒痒的,他整了整口罩,接着说:“项目部的防疫措施很到位,方方面面都替咱们想好了,也安排好了,你就放心地来吧!”
“好,我再想想啊……”工友挂断了电话。
半空中,雪花似乎又密了。
三
复工之初,容东片区管廊RDSG-4标段的工地上,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着。然而,望着人影稀疏的施工现场,35岁的项目经理高保转却心急如焚,比他年长十几岁的项目部书记王志成更是坐立不安。
“高经理,这么下去可不行啊?”王志成摘下眼镜,在风中吹了吹。由于戴着口罩,他的眼镜经常起雾。平时尚未觉得有什么,此刻却显得格外烦人。
“是啊,肯定不行,咱们还得想办法让更多的工人进场才行。”高保转长出了一口气,“6月底,管廊主体必须全部完成,按眼下的进度,显然不行……”
二人的焦虑,就像呼呼而至的西北风,在项目部内,在项目工地上,在每个角角落落盘旋着,冲撞着——偌大的工地,仅有几十个人在忙碌,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怎能不让人着急呢。
复工复产,工人们返岗至关重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同样不能小觑。
尤其是急需的混凝土。
早在农历正月初七,雄安新区容西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键,就已经带领少数管理人员返回了岗位。他们组织在岗员工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按照新区和雄安集团的要求,开始安排复工计划。
公司主要为容东片区综合管廊项目和容易线一期工程提供混凝土及水泥稳定土。春节期间,为保障雄安集团未停工项目的施工材料供应,公司的搅拌站并未停工,但随着新区各个建设项目的陆续复工,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肯定会迅速攀升。
目前的产能,显然满足不了需求。
潘键感到了压力。
大部分员工依旧分散在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地,短时间内返回的可能性不大,仅有的11名管理人员,32名工人,既要抓防疫,又要促生产,这人手哪儿够用啊?
潘键立即向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的主管领导汇报了本公司的现实状况。很快,集团调拨的防疫物资到位。
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的劳务人员无法及时返回的情况,潘键在申请更换和调整其他队伍赶来顶岗的同时,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及时召开了公司管理层会议。
在与众人商讨对策的过程中,潘键的焦虑也成了大家的焦虑。
“年前,好在咱们将拌合站内所有料仓都储满了原材料,周边空场也外储了40多万吨的砂石骨料。”常务副总经理于东磊说到这里,脸上并未显得轻松,他知道,公司返岗的工人不够,产量也上不来啊!
“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回不来,我们不能坐等,”潘键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了一遍,接着说,“找其他员工顶岗。”“疫情防控也需要人手。”有同事接茬道,还有现场整理,隔离区域的日常消毒,以及一些其他辅助性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那就多聘请本地人员,既能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还能提高本地劳务人员的就业率。”潘键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复产的员工呢?”有人又问。“我已经报请了集团,既然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无法及时返回,我们就调内蒙古、河北等疫情不严重地区的队伍来。接下来大家都要铆足了劲儿才行!”潘键坚定的目光,透过眼镜片迸射出来,烁烁灼人。
众人眼前的迷雾渐渐散去。
在新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下,容西混凝土有限公司迅速招录了一批本地员工,经过短期培训后,补充到了各个岗位。
复产的工人们,也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
四
2月14日的那场雪,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人们火热的复工情绪给融化了。第二天,艳阳高照,当陈杰又一次来到“黄区”工地时,脚下的大地正在逐渐复苏,午后踩上去,已经有了软软的感觉。这个变化,让他心里舒坦了许多。
令人更加欣慰的是,昨晚,不仅陈杰在给未返场的工友们打电话,其他人也在打。
文字,语音,视频……只要能跟在家的工友们介绍清楚项目部疫情防控的严格,只要能让大家清楚工地施工的现状,该想的办法都想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电波承载着一份份期盼,在空中疾速穿梭着,渐渐打消了工友们的顾虑,答应尽快返回的人员越来越多。
接下来的几天,陈杰和先期赶来的15名工友一边施工,一边期待着援军的陆续到来。
有的工友自驾,带着几位同乡赶回来了。
有的工友们干脆包车返场,路上车都没敢停,就那么几百公里一路飞奔回来了。
回来后,该隔离的隔离,该施工的施工,各在各的分区,只要人群不交叉,大家心里都挺踏实。
工地上的身影一天比一天多,进出工地的运输车持续增加,各项目建设也在按计划展开,新区管理者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站在一派忙碌景象的施工现场,陈杰还会想起当初自己的焦虑与担忧,却又感觉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如今,眼看着土方作业面上一台台挖掘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或高昂铁臂或低垂“头颅”,一刻也不停歇,那轰隆隆的声响,那热腾腾的场面,那一双双口罩上方执着而热烈的眼睛,让他浑身充满了力量。
春天来了,万物要复苏了。
一刹那,陈杰发现,竟然有诗人的情绪在自己体内流淌。
人可以休息,机器不能停,他们开始八小时轮班作战。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为尽早完成项目建设,大家都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在陈杰的心中,即将建成的安置区,已经矗立在了脚下的大地上,新区的父老乡亲们,已经喜滋滋住了进去,正从明亮的窗口眺望着美丽、绿色、智慧的雄安新区。
3月下旬,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于俊红和安松松也来到了容东片区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现场,在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同时,他们更多的是在欣赏此刻的施工场景。
一辆辆运输车,一辆辆混凝土搅拌罐车,在各个工地往来穿梭。
一个个矫捷的身影,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着,奋进着。
人和机械都很忙,却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于俊红轻轻拍了拍安松松的肩膀,长出了一口气,说:“安经理呀,新区3万多工人复工复产,还实现了确诊和疑似病例均为零……”
“我很骄傲!”安松松笑着接茬道。
“我更骄傲!”于俊红也被逗笑了,随即又故意问:“凭你的感觉,照目前这种状态,咱们能按时完工吗?”
“何止按时啊,完全可以提前嘛!”安松松说罢,掏出手机来,以专业摄像师的姿势,拍起视频来。
此刻,在春风的吹拂下,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本就生机勃勃的雄安新区,迸射出愈加夺目的光彩。瞧,路边的柳树萌发出了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树下已有娇艳的花朵悄然绽放,有鸟儿从天空飞过,看到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人们虽然还戴着口罩,眸子里却闪烁出喜悦与希望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