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熊愤怒的雪球(想对你说第二期)
熊本熊愤怒的雪球(想对你说第二期)IP电影、IP剧,IP熊......就是风靡全球的熊本熊。搞丢腮红还报了案,参加冰桶挑战赛,这只丑萌界网红,
《“总”想对你说》是在《CEO说》的基础上,由《CEO说》创始人段传敏和蔚观文化创始人胡夏、北京盛世紫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李翼共同发起,由青岛蔚观新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外管理杂志》主办,由景芝集团协办的互联网社群财经类直播访谈节目。礼品合作支持:美容健康电器领导者SKG、“汇聚全球23国营养”的汤臣倍健,金正户外智能移动音响、多木文化传播、青岛小桔灯网络科技(全息梦幻立体针织画卷)、乐居者家纺、香港雨虹艺术中心、湖南嗨萌娱乐(熊本熊公仔)。
社群互动直播主持嘉宾-吕盼(中国培训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原海尔集团东南亚区域项目总监)
在县政府当公务员,
在大阪玩失踪,
搞丢腮红还报了案,
参加冰桶挑战赛,
这只丑萌界网红,
就是风靡全球的熊本熊。
IP电影、IP剧,IP熊......
这种如日中天的IP文化,
日益呈现出不可估量的粉丝经济,
将成功的偶然变成必然,
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资深IP运营家,
湖南嗨萌娱乐文化传媒CEO,
曾任石榴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智创视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CEO/合伙人,
——刘颉,
带你打通熊本熊的IP世界。
主要从5个方面来讲,第一是从形象设计上,熊本熊的表情是很中性的,很呆萌富有亲和力。体态上又软又圆,大多数人都会偏好没有这种从视觉上来看没有攻击性的萌宠。最重要的一点是熊本熊是一只有思想有性格的熊,是一个拟人化的卡通明星。
从宣传策略上来讲,首先最重要的是有政府背书,互动活动很频繁。这些活动国家媒体都会报道,比如参加日本春晚和综艺节目。它的宣传地点,跳出农业县,到大城市大阪做推广吸引游客。他还会出国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力,参加世博会,哈佛大学演讲等。另外最有名的几次事件营销,在场的很多人可能都听过,比如熊本熊寻找腮红,失踪事件等来炒作知名度。它们做这些事情成本控制力很强,会选择利用网络社交媒体代替常规媒体广告。
从运营设计上,他又几个特点,一是不说话,二是不露扮演者真身,三是不同时出现两个人偶,四是有基础动作和标准尺寸。五是有标准的团队来对熊本熊出现的活动场景来设计,有自己的要求。六是熊本熊它会做文化输出,有自己的人设,他经常会在社交网络上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价值观。七是熊本熊有自己的话语表达体系,他经常怼人,说话是那种贱贱的。
从品牌联动上,熊本团队会采取公共品策略打造公众明星,比如说推广大阪农业产品。除此以外,熊本的团队做衍生产品上是很强悍的,熊本熊的商标注册是开放的,目前由熊本县一个6人团队来审核商标,现在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申请汇总到那边。它这样一个开放注册策略,让熊本熊衍生品销售实现高增长。
从产品衍生上来讲,以用户消费价值链为轴心构建IP衍生消费生态圈。每一个衍生品是消费触点,多维度,多频次,多场景,多触点黏住用户,根植于用户世界的角角落落。比如,熊本熊表情包,熊本熊视频,熊本熊雨伞,熊本熊杯子........
熊本熊这类国际IP进入中国市场,有没有出现水土不服问题呢?
其实不管是熊本还是任何一个国际IP,当你进入一个国外的市场后,那对IP来说都是一片陌生的土壤,有国情差异,用户的差异(不同国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还有IP的基因变异,市场重组,本土化的语言、泛娱乐的内容,这些元素我们都要考虑进去。在做内容运营的时候,对这些大环境小细节的细微观察和及时的调整,就是我们克服水土不服的有效方法。水土不服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如何迅速去适应,找到共存共生的方式让你的IP活下去。
在美国,迪士尼动漫IP化运营和好莱坞续集大片模式是最典型的代表;在日本,动漫IP全产业链运营成就动漫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那么现在在国内,我们拥有哪些类似的IP吗?
有啊,孙悟空、小猪佩奇、喜羊羊与灰太狼、故宫淘宝的“朕”系列、十二栋的草原团子这些都是比较不错的IP。
近两年IP成了一个高频词,IP在各行各业似乎都很火,各种IP层出不穷,那到底什么是IP呢?IP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卡通,一场晚会?但是可能还有很多人不太清楚到底什么是IP,您能帮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当每个人都在谈IP的时候,那IP到底是什么呢?IP最早是知识产权,而互联网时代的“IP”被标记成独有的、美好的、富于特质化的东西。一个标准的IP,有着独立人格魅力,能够靠着有温度、有态度的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并形成一个拥有相同兴趣或价值观的社群。社群会激活用户的参与感,并最终转化为消费”。IP可以是一个人、一部电影、一个游戏、一本小说等等;延伸方式具有无限可能,例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游戏等等。所以我常常说,一草一木皆IP,一切IP皆内容,一切内容可变现。
处在IP的风口上,很多大平台、投资人、创业者都开始投入IP这个领域,腾讯是以授权为核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开展电影、音乐、动漫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阿里是以资本为纽带整合IP资源,同时依靠优酷土豆、新浪微博等内容分发平台和手机、电视盒子等终端平台,围绕电商核心优势,打造泛娱乐全产业链生态圈。 层出不穷的玩法,刘总您觉得IP怎么玩呢?
首先,品牌要使用拟人化的表达,与他的消费者进行沟通互动,这样就有利于拉近消费者跟品牌的距离感。
第2点是产品的IP化升级,举个大家都熟悉的案例,张君雅品牌,它就创造了一个自己的IP形象,这个IP形象他不是凭空设计的,而是基于品牌的大数据提炼出来的品牌粉丝心目中的那个形象。
第3点是IP的情绪化营销,这两年喜茶很火,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第4点是IP的圈层化细分,比如像Bilibili、豆瓣、抖音和博物馆,这些产品他们锁定的都是一个固定的小圈子,有自己专属的亚文化。
第5点是虚拟IP要具像化,场景化。去年我们就在广州国金做了一场熊本熊的主题巡展,你走进去商场,就是进入了一个熊本的世界,各种以熊本为主题的游戏设计,美陈展示、周边衍生都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场景,当用户在这个场景里面的时候,销售转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第6点是IP与智能化结合。就像AI的智能机器人。
第7点就是IP 品牌跨界营销,比如OFO和小黄人的联名合作。
第8点明星IP二次元化,像黄渤的黄逗菌。
第9点是传统文化的IP的挖掘。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敦煌版智慧锦囊》。
我在故宫修文物
敦煌版智慧锦囊
问题:您可以给我们举两个成功案例吗?
一个是海尔兄弟:
1.组织解构重组,个人合伙模式,激活个体创造力,细胞裂变式创业。(宗毅案例)
2.供应链优化,最短供应链。
3.媒体传播,从传统媒体转向互联网媒体。内容即广告,广告即产品。
4.自媒体矩阵构建,在各大流量平台建立流量池。(自建矩阵 大v联盟 活动联动)
5.新媒体社群化圈层。社会化事件营销,情绪共鸣,内容共创。(搞事!搞大事)
6.企业舆论阵地构建,传统媒体树公信力。知名大咖背书,企业影响力构建。
7.借KOL,打造用户沟通链。
8.自制深度内容,综艺IP植入。
9.场景营销,品牌背书,产品引领,用户口碑,事件炒作,内容矩阵架构搭建。
10.资源置换,联合背书,内容生态构建完毕。
另一个是小猪佩奇:
1.IP带入感。
2.爆款 联名。
3.LOGO演化。
4.社交工具 品牌狂欢。
5.用户情绪G点 贴标签 高密度。
6.人格化 低姿态 互撩 自黑。
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觉得品牌就是IP、IP就是品牌,这两者不过是将番茄说成西红柿、土豆说成马铃薯,只是换了个看起来更新潮的名词而已,但事实证明两者不是同一个事物。那么品牌和IP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品牌为什么要做IP?
首先讲“同”:品牌和IP都讲理念、内涵、情感共鸣,两个都需要长时间的运营。再就是它们的差别,最大的不同是,品牌对一个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的依赖性很强,然后在此基础上讲理念、情怀;而IP是讲价值观和人格,IP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价值和文化的认同,它是可以跨形态跨时代跨行业的。品牌是企业的角度,IP是用户的角度。
另外他们的打造方式也不一样。设定人格的三观、形象、背景、故事,这是我们在接到一个IP的时候最先要思考的事情;但品牌不一样,产品先满足顾客的利益点,先说要做什么产品,基于什么样的用户痛点,做什么样的服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发展出品牌理念和品牌精神。
拿我们的熊本熊来说,如果设计者当初只是以熊本熊周边作为产品售卖,那么无论销量有多少,熊本熊依然只是作为一个品牌的产品而存在,跟IP没什么关系。但是目前熊本熊从只讲故事再衍生到玩偶、萌贱表情包等,还是熊本县的一个公务员,熊本熊是日本文化的IP代表之一。
那品牌为什么要做IP?现在品牌有很多的困境,碎片化的媒介环境,多元化的消费场景,非原创性内容在市场上传播是很难的,你的内容不够新奇特,难以被消费者记住,难以形成品牌的记忆点。而IP的加入,就给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自制IP或携手成熟IP等IP营销也因此被更多的品牌所青睐。
问题:那品牌IP化应该如何操作呢?
品牌IP是企业一系列原创、持续、人格化的价值内容,是无形品牌资产的内容载体。品牌的IP化运营,倒逼品牌思考传播的延续性,重新审视一次又一次割裂的营销以及风格各异、精神分裂的“人格化”沟通语言。
首先是要建构品牌IP化模型;
再者要有品牌IP化的场景体系。
问题:当IP呈现出他的价值和影响力之后,大家才会慢慢把它定义为IP。从我们找到有潜力的IP到内容的运营再到最后内容的衍生,变现才是最终的目的,那IP如何变现呢?
从三个方面来讲,流量(从产品、用户、技术来做)、产品(精神消费、兴趣消费、功能消费)、内容(从属性、媒介、平台来做)。
为了吸引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各大品牌争相推出各种营销活动,比如熊本熊在广州国金的巡展、奥克斯推出的自家形象表情包,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形式,IP的营销活动应该怎么做。
未来不是品牌之争,二是品牌IP化的生态竞争。而生态竞争则由IP生态的整合力,配置力,演化力决定的。
品牌都应该有自己的IP。IP营销就是对品牌进行原创 持续 人格化的赋能。
IP营销=内容营销 病毒营销 事件营销 场景营销 社群营销 整合营销。
IP营销的四个要素。内容即广告,传播即销售,看到即得到,场景即营销。
问题:刚刚刘总跟我们分享这么多,那嗨萌娱乐针对品牌IP化打造有哪些服务呢?
我们主要有三大板块的服务:
IP运营:根据作品的类型,特点和用户属性,不断进行更多的运营手段尝试,使得IP在创作阶段就拥有大量的忠实粉丝。 而当IP成熟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开始进行授权等商业化探索,通过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综艺节目等娱乐形式,发展出更多更广泛的付费用户,验证IP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吸引更多领域的粉丝。
IP变现:IP运营一般分为培育和变现两个阶段,前期培育需要漫长的时间,以建立用户联系,培养用户情感,形成粉丝效应,为后续运营打基础。当IP粉丝效应已经形成,便可以开始转化变现的运营。目前的转化形式以影视与游戏为主,其他还包含动漫、衍生品等。
IP授权:借力IP元素授权、联动全媒介传播,借力IP元素授权营销与单纯内容植入、借势营销有很大不同。根据产品的品牌定位、理念和营销诉求等找到匹配的电影元素,把元素融入到品牌中,让电影和品牌相互映衬相互传播,这样能够将电影的热度与话题引流到产品,为品牌赢得海量曝光和舆论关注。
问题:品牌Ip 化,它的服务流程是什么呢?
问题:什么时候是你最孤独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做什么?
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去深夜徒步,会思考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本质,以及人这一生在时空里该划出怎样的生命轨迹。
问题:作为职业经理人,您在商业上最关心的三件事是什么?
战略、人才和模式。
问题:从豆干大王到互联网大卡,这样的华丽转身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事实上我是从康师傅饮料等传统行业开始转型,是做产品做品牌部分。因为做营销普遍的互联网焦虑症,2012年时销售下滑,也不停地有人讲互联网如何牛,所以我一定了解互联网世界。所以转身投入互联网行业。
做产品跟做IP,其实是一件事。产品讲销售,IP讲传播。IP是用户的角度,品牌是一个产品的角度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其实具有同构性。虚实结合,IP属于虚的层面,产品属于实的层面,这是一套虚实结合的打法,有内在逻辑和结构和系统,所以。我没有跨界,只是跨业。
问题:互联网焦虑症,也就是说您担心不做互联网就会被时代丢下吗?
就是感觉在互联网时代,不去了解互联网,我会不知所措,会被时代抛弃,所以有这种互联网焦虑症,所以就毅然决然放弃,放弃之前的一些东西,然后转身进入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