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的原作者(对话11年心理学爱好者Tracy)
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的原作者(对话11年心理学爱好者Tracy)整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对话 /不仅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报读了复旦大学EMAP心理学高阶课程。当你近距离接触Tracy,你会发现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你轻易就被她柔软而平和、外向而直率、果敢而自信的性格所打动。更令小助手大受触动的是,她那些关于心理学与整理收纳有意思且新奇的想法。如果说心理学是她一直以来坚持学习的课题,那么会整理则是她与生俱来的特质。
很多人接触整理后,通过清理杂物,感受到内在的变化,身心的浸润,让人生变得轻盈而丰富。
通过整理收纳可以窥视内心,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前段时间,小助手有幸采访了一位专研心理学领域十几年的Tracy,收获了一些新的启示。
Tracy自2010年开始涉猎心理学身心灵领域,十余年来她一直为自己的热爱奔赴向前。
不仅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报读了复旦大学EMAP心理学高阶课程。
当你近距离接触Tracy,你会发现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你轻易就被她柔软而平和、外向而直率、果敢而自信的性格所打动。更令小助手大受触动的是,她那些关于心理学与整理收纳有意思且新奇的想法。
如果说心理学是她一直以来坚持学习的课题,那么会整理则是她与生俱来的特质。
/ 对话 /
整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整理收纳?
Tracy: 我从小就爱整理收纳,这可以说是我的天性。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大概4、5岁的时候,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扫地。回家之后,爸爸很爱干净,经常带着我去打扫卫生、整理物品,当时觉得非常开心,整理和打扫都是一件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
以前小时候常去大舅妈家做客,她家房子很小但很整洁。客厅很小,大舅妈会在一个角落,用几块木板,搭成一个架子用来收纳鞋子,鞋子一双双地摆放整齐。还用竹竿搭了一个挂衣区,衣服都是整齐地挂着,不会随便乱放。或许是这些成长中的影响,耳濡目染地让我在无形之中变成了一个爱整理的人。
真正接触整理,是2013年《断舍离》这本书刚发行不久之时,那时候虽然行动上已经做着类似的事情,例如带着感恩之心,与物品好好告别,但内心没有明显的察觉:断是如何断、舍是如何舍、离是如何离的。于是看了书后,又按照书中的思路重新把东西清理了一遍,当时还写了读书心得。
图源:ppfocus.com
Q:“断舍离” 是您比较欣赏的理念吗?
Tracy: 生活需要很多种开放性的理念,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理念之一。
要说自己比较欣赏的整理派系和理念,是最近看的《清洁的力量》,作者琳达·托马斯被称为瑞士的清洁女王。
图源:www.wala.world
Tracy: 当时书本还未出刊,由于朋友的关系,拿到了一本影印版来阅读。作者受人之学的影响很深,其清洁的理念就是:清洁与人的身心灵是紧密结合的,如果你带着爱和觉察从事清洁活动,其实是会变成对物品空间的用心照料,是会让一个人自身的灵性获得成长的。
▲琳达·托马斯已出刊的其中一本书
Tracy: 为什么觉得作者是真正的高手?
她在清洁整理的时候,能感知这个空间的元素水土风火、能感知道这个空间里的能量、能感知到这个房间的灰尘和别的房间的灰尘有什么不一样、能感知房间灰尘的能量是什么以及对人的影响是什么。提升了实践的厚度,是真正厉害的大师,很令人佩服。
整理收纳是表象
心理学是更深层次的体现
Q:整理收纳与心理学结合,
它们的共通之处是什么?
Tracy: 整理收纳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只作为一项事务性劳动去看待,那么会让这部分生活显得重复和枯燥,但如果能将生命、情感、创造力等投入进去,你就会发现生活有了灵动性,也有了诗意。
那如何才能让整理收纳与我们的内心产生联结呢?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
借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在整理时融入对物、空间、人的观察和感受,慢慢地可以觉察到物品、物质空间与我们内心的关系,也可以发现自己因为什么样的内心状态而打造了外在的家。
整理让家变得整洁有序,当我们更进一步地带着爱和觉察,真正地用“心”做整理时,它可能会带领我们进入更广阔的内在世界。
Q: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涉猎心理学?
为什么可以一直坚持下来?
Tracy: 心理学这是我从2010年开始坚持到现在最热爱的事情,一直没有断过。
十多年前开始接触心理学身心灵这个领域,接触这个领域才开始真正的自我认知,以前我所认识的自己是大家认识的自己,或者是有些小秘密的自己。
心理学上的周哈利窗模型将人分为:
● 公开我:别人知道我的样子,以及我也知道我的样子;
● 背脊我:是别人知道的,我自己是不知道的我的样子,是自己的一些盲区;
● 秘密我:我深藏在自己的内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
● 潜能我: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自己;
接触心理学之后,你会更细致地看自己,慢慢地探索出更多的了解。
例如通过有一些方式,知道自己的盲区,了解自己更深的无意识;“秘密我”的时候活得不自在,有自己认为不能呈现的一部分,或者觉得自己不能理直气壮去展现的部分;“潜能我”则需要用一些方式才能触碰到自己的潜意识,要挖掘自己的部分还有很多。
Q:生活或职场中有让您觉得深刻,
或带来变化的事情吗?
Tracy: 分享一个近期的故事,例如说跑步,我不喜欢跑步,锻炼身体有很多方式,为什么要选择跑步?后来在职场上遇见一个女孩子,特别不一样,跟她聊天,同一个话题她的观点很不一样,非常积极乐观,感觉到她很善于帮助他人、成就他人。
后来我去问她,你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跑步的原因吗?(之前听别人说她去全世界各地跑马拉松,但是她跑马拉松也不是特意的,是偶然有一次机会朋友叫她参加马拉松就去了。结果发现自己还挺能跑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跑马拉松了。)
她说一个人去香港跑山,跑24小时,晚上要带着头灯一个人在山里面跑,就是要忍受寂寞、战胜恐惧、战胜重复性无聊的动作的心态。这给我很大的冲击,自此之后我开始练习跑步,发现这一年跑步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除了锻炼身体之外,我的心性和意志力等有了很大的突破。
一个人身体的部分跟心理的部分是非常紧密相连的,当你身体有足够的力量,或者身体柔软、放松,你的心也可以坚强、柔软和放松。
不要让心理学
只是去解决“有问题”的人
Q:为什么想将心理学与整理
两者结合起来给大家分享呢?
Tracy:很多人觉得学心理学或找心理咨询师,都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的,但如果日常生活中有学心理学的朋友或是自己多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能让我们更容易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所以我想把心理学和身心灵结合到生活中去,不要让心理学和身心灵只是去解决有问题的人,而是能够融入到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带着精神、心灵和情感的部分,与人相处、与物品相处,或是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候,能真正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世界联结。
在中国,看到生活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忙碌和奋斗的情况特别严重,哪怕有些人已经可以慢下来,但他还在不断地打拼,很少人能够真正去体验、享受生活。
所谓的生活理念,是所有的节奏、韵律和生活本身能够给到我们的一种滋养。所以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将用心理学慢慢融入生活,让人能带着精神性的方式去生活。
Q:您是如何度过日常的一天?
Tracy:一般在早餐后会整理家居,例如清洁卫生、整理衣物,下午有时候听线上直播课学习、看书,或是和朋友去店里喝咖啡,有时候3点去接孩子回家,晚上的时间就是陪伴家人比较多。
整理收纳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平时空闲时间会在网上学习一些整理收纳和提升家居审美的技巧,有时候用装饰品点缀家里,在地上铺个地毯,按照季节、心情变换,沙发周围放置植物,这让人感到放松和自然。
▲Tracy家的客厅
不要只看一个“点”
要具备“全局思维”
Q:平时家里会有凌乱的时候吗?
是持续性的乱还是间歇性的乱呢?
Tracy: 日常生活不会很乱,但是一家人生活了一天、孩子玩乐了一天,总会有乱的时候。一般利用早餐后或晚餐后的间隙把家整理收拾一下。有时候朋友晚上来做客,喝茶聊天到比较晚,就会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整理。
家里一定会有乱的过程,不乱就意味着你不去动物品,但是人生活在里面是活动的,东西也是不断被使用的,生活的过程一定是要不断地去整理,是个持续性的过程。
▲Tracy家的蜡烛使用痕迹
所谓的乱,其实是物品被使用之后,或者人在空间里活动之后,空间所呈现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要求生活每时每刻都是整齐划一的,那就不是生活。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从乱到整齐,从整理到乱”的过程,是呈现创造性活动的一个过程,例如说一群孩子在玩,那场面一定是乱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最后的现场”,而是要看到在这个空间里面发生的所有事情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这些物品、这个空间为孩子提供了快乐的时光,才呈现出凌乱的状态,这才是生活。
▲Tracy家精致的装饰物
所以无论是整理还是其他事情,看到一件事的时候,要看到它的完整性,不要只看到最后一个“点”。哪怕觉得最后一个“点”带来了很多麻烦,但在这个“点”前面的过程,你的孩子今天被滋养了、自己或家人与朋友进行了一场非常好的沟通,这些都是我们的收获,都是我们生活非常重要的部分。
其实我们家里所有的物品都为家里的人提供了一种滋养,一个植物在你家长的样子可能跟别人家里不一样,因为它在你家所受到的滋养可能跟在别的家庭所受到的不一样。
Q:您觉得整理收纳,
可以让您实现自我价值吗?
Tracy: 这个问题可能是基于一个假设:很多人觉得整理收纳是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
其实一件事情能否带来价值,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取决于这个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你看父辈或者过去的人,很多人觉得整理收纳是在做家务,没有什么价值感,大部分人眼里觉得只有创造经济价值才是有价值的,比如说在公司上班,有高收入、有好的头衔、有荣誉等。
现在很多人改变了对整理收纳的看法,原因在于整理收纳这件事情也变成了具有商业价值的事情,所以现在很多人的观点和看法都在慢慢转变了。当然这个人如果能看到整理收纳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对家人带来的转变,那更觉得做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
按照四象限来说,有些人觉得整理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在她看来不需要花时间去做,那么家里就会很乱。如果你认为家里整洁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日常中很紧急的事情,但凡在“重要”或“紧急”中占一个,这都能成为一个动力让你去做整理。
有的人觉得整理完之后家变得整洁了,很有价值感与成就感,所以家的整洁在她心目中很重要;有的人觉得整不整洁都不重要,那这件事情她不会去做,她也不会觉得别人做了就很有价值,所以这件事要取决于这个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模式。
▲Tracy家的花瓶装饰
Q:您觉得女性如何兼顾事业和家庭?
Tracy: 一个人不管男性和女性都应该修炼多面性,我们通常把自己变成一个角色,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很多个角色。
举个例子,没有工作的人,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但是她以家庭主妇的角色既扮演母亲,又扮演爱人、朋友、闺蜜,很难去做好每个角色。
所以我们衣橱里需要多准备几件“衣服”,例如扮演爱人角色的时候,就会选择穿上美丽动人的“衣服”;扮演母亲角色的时候,就选择羊毛衫这样柔软的“衣服”,代表着满满的爱;当你跟朋友一起时,就选择那种可以参加法式下午茶的“衣服”。一个人既能理性,又能感性;既会讲道理,又会讲故事。这个不容易,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成长和修炼的。
荣格心理学者托尼·沃尔夫将女性的原型分为4大类:爱人、母亲、女战士、女祭司。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部分,但这4类是生活中最普遍的。家庭与职场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内在的这4个角色如何平衡,需要自己不断地修炼与觉察。
有些人在职场上很干练,女战士的部分多了,母亲的部分少了;有些人当了妈妈之后,妈妈的部分多了,爱人的部分少了。这些要自己觉察和调整,有意识地去做这件事情。
跟整理是一样的,当你为爱人整理衣服时是什么心态,为孩子整理衣服时是什么心态,其实内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就是一个人如何平衡自己内在的角色,活出外在的平衡来,需要生活和时间去慢慢体会。
Tracy老师一直以来有关注学院的视频号,其中有一期是悦诗老师分享的“养宠家庭必备”的视频。
当时Tracy老师觉得方法很实用,更巧合的是,她的家人在同一天也提到了这个方法,这瞬间让她产生了心理学“共时性”的这个感受。
之后Tracy老师就加入到学院平台一起做视频知识的分享,将“心理学和整理两者结合”的观点传播给更多的人。
*版权说明: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与Tracy,版权均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