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报活动(第16个记者节重庆晨报大丰收)
重庆商报活动(第16个记者节重庆晨报大丰收)去年,重庆日报和重庆晨报联合推出了《“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之路》系列报道,重庆日报记者和重庆晨报3名记者鞠芝勤、郎清湘、范永松,半个月时间跑了湖北、重庆两地1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走4000多公里探寻“君从何处来”本报中国新闻奖摄影奖实现零突破2014年8月3日,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重庆晨报记者鞠芝勤、胡杰徒步十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冲进重灾区,通手中的相机镜头记录下地震灾区受灾、求灾第一现场。此次参评的《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组照展现了参加救援的解放军部队、消防官兵和专业搜救队伍徒步穿越塌方地带奔赴龙头山镇,展开一场从地面到空中的生死大营救。鞠芝勤、胡杰拍摄,张小驹编辑的《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组照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摄影类三等奖。这也是十余年后重庆新闻界再次获得该奖项,重庆晨报在这一奖项上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重庆晨报记者王珊接过获奖证书 重庆晨网记者 雷健 摄
获奖记者合影 重庆晨网记者 雷健 摄
(重庆晨网记者 刘敏 11月8日16:36报道)8日,重庆市庆祝第十六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通报了第三届重庆市“十佳田坎记者”“十佳巷子记者”“‘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采播群体特别奖”名单和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重庆市获奖情况。
本报记者王珊获得第三届重庆市“十家巷子记者”荣誉称号,本报新闻作品《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组照、《“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之路》系列报道分别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系列报道类三等奖
本报中国新闻奖摄影奖实现零突破
2014年8月3日,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重庆晨报记者鞠芝勤、胡杰徒步十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冲进重灾区,通手中的相机镜头记录下地震灾区受灾、求灾第一现场。此次参评的《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组照展现了参加救援的解放军部队、消防官兵和专业搜救队伍徒步穿越塌方地带奔赴龙头山镇,展开一场从地面到空中的生死大营救。
鞠芝勤、胡杰拍摄,张小驹编辑的《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组照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摄影类三等奖。这也是十余年后重庆新闻界再次获得该奖项,重庆晨报在这一奖项上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走4000多公里探寻“君从何处来”
去年,重庆日报和重庆晨报联合推出了《“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之路》系列报道,重庆日报记者和重庆晨报3名记者鞠芝勤、郎清湘、范永松,半个月时间跑了湖北、重庆两地1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
2014年6月4日-17日,重庆晨报以每天一个整版的体量,连续推出“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6月18日重庆直辖纪念日当天,推出8个版的新闻特刊。今年4月,集纳系列报道精品的图书《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出版。
这一组系列报道,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系列报道类三等奖。
今年唯一的女性获“十佳巷子记者”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市委宣传部还向第三届重庆市“十佳巷子记者”和“十佳田坎记者”获得者颁发奖状。本报记者王珊获评“十佳巷子记者”,她也是今年唯一获得“十佳巷子记者”的女性。
从事新闻工作12年,重庆晨报记者王珊曾参与了芦山地震、击毙周克华等重大题材新闻报道。她曾6进酉阳深山,完成了《脊背为桥 乡村教师22年背学生渡河上学》系列报道,为酉阳少数民族偏远山村架起求学桥;她采写的《可以蘑菇谁来检测》监督报道,最终促成菇类产品荧光增白剂在重庆监管盲区得以扫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