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桃之名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以桃之名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文》:「夭,屈也。从大,象形。凡夭之属皆从夭。」按《说文》小篆字形未必正确,可能与「夨」字相混,许慎释为「屈也」应非本义。上面是古人对夭这个字做出的解释,简单的说,《楚帛书》认为夭是人或者花木死亡的意思,而《说文》的作者认为【夭】的意思是屈。而且凡是凡是带有【夭】的字都有屈的意思。谓【凡夭之属皆从夭】。而对其注释的人认为可能跟「夨」字相混了。认为屈并不是【夭】字的本意。那么哪个说法更加合理呢?我个人更加认同《说文》作者许慎的说法。也就是【屈或弯曲之意】,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些带【夭】的字,比如【笑】字,人们是怎么笑的,把嘴巴弯起来就是笑。当然,笑的意思不单指人,也可以指其他东西,比如把竹子裂开了,叫做笑。火呼呼的响,叫做笑。以前农村人认为,火笑了。就会有客人来。这个确实试过,还挺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有农村有一种用米粉和糖做成圆形,然后用来煎炸的东西,叫做笑枣。经常是过年的时候做的
今天来讲一个夭字,讲到这个字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到夭折,夭亡,早夭,就是早死的意思。或者想到我们初中时候学的诗经中的句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么它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大部分教材或者词典,网络对其的注释是茂盛美丽或者妖艳的样子。同时我们先列举一些古人或者书籍对夭这个字的解释
《楚帛书》字上从箭头形,下从人奔跑形,构形初义不明,用作夭亡之义。
《楚帛书》乙2:「卉木亡(无)尚(常)是谓夭」,指花木不长久就是夭亡。
《说文》:「夭,屈也。从大,象形。凡夭之属皆从夭。」按《说文》小篆字形未必正确,可能与「夨」字相混,许慎释为「屈也」应非本义。
上面是古人对夭这个字做出的解释,简单的说,《楚帛书》认为夭是人或者花木死亡的意思,而《说文》的作者认为【夭】的意思是屈。而且凡是凡是带有【夭】的字都有屈的意思。谓【凡夭之属皆从夭】。而对其注释的人认为可能跟「夨」字相混了。认为屈并不是【夭】字的本意。
那么哪个说法更加合理呢?我个人更加认同《说文》作者许慎的说法。也就是【屈或弯曲之意】,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些带【夭】的字,比如【笑】字,人们是怎么笑的,把嘴巴弯起来就是笑。当然,笑的意思不单指人,也可以指其他东西,比如把竹子裂开了,叫做笑。火呼呼的响,叫做笑。以前农村人认为,火笑了。就会有客人来。这个确实试过,还挺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有农村有一种用米粉和糖做成圆形,然后用来煎炸的东西,叫做笑枣。经常是过年的时候做的。反正以前客家人很流行这个,一起的还有糖环,油果等等。再看【妖】字,在《说文》中妖,读作yāo,从女从芺(ao),芺,异草,亦称钩芺。一曰女子笑貌。从女芺声。我认为妖其实指的是婀娜多姿的女性,指的身材的曲线美,现在不都流行什么前凸后翘吗?这个身材美也是女性美的一种,而男性常常被这种妖艳的女性所迷惑,所以称之为【妖】,现代的称呼中也类似的叫法,比如叫做什么【小妖精】。所以带【夭】的妖字也有弯曲的意思。再看【桥】字,古时候做的桥都是怎么样的?都是弯弯的,下面有一个或者几个桥洞的。桥的繁体字是【橋】,它的右边是一个【喬】字,很多人认为它里面包含了一个【高】字,而且有乔木一说,乔木指高大的树木。这种说法似乎也是说的过去,但我认为【喬】字的下半部分可以指只是一个或者多个桥洞。因为有【呙】这个字,这个字的繁体字是【咼】,这个字的下半部分跟【喬】字一样,这个字表示的是旋涡状的或者多个圆的东西。比如我们的【锅】,锅是圆形的有点凹陷的。蜗牛也是一圈一圈的,旋涡也是圆的一圈一圈的。鸟窝狗窝也是圆形的,有点凹陷下去的。祸指的是像漩涡一样的,会使人陷入其中的事情。是一个抽象的旋涡或者说概念。而女娲,传说女娲人首蛇身,蛇卷起来的样子就是圆形的一圈一圈的。他们有个共同的象,都是圆的,有点凹陷,一圈圈的。桥洞也是这样,不过与【咼】字比较,少了上面部分,所以桥洞也没那么多数量了。再者【高】字最上面有一点,那个点是指向性的,表示最高处。就同上字在上面一点,下字在下面一点一样。所以我认为它指的并不是高,因为桥并不一定要高的才叫桥,至于乔木古意可能和今意不同。当然,从读音上来讲,【高】和桥的读音又是同韵母。所以说带高字其实也有道理。因为在汉字在音方面有相同,他们的意也常常相同。一些古代书籍中【乔】也会通【高】。所以很有可能他们是双关。这个字造真妙。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带【夭】的字,【矫正】是把弯的压回去,【沃】是什么意思呢?组词我们知道,肥沃,沃野千里。意思是土壤营养丰富。怎么样的土壤才营养丰富呢?一定要弯弯的地形。泥土有点凸起来的才肥沃。所以沃其实也有弯曲的意思,再看【岙】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字典的解释是,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多用于地名)。或者河湾可以泊船处。这两种解释我认为是不对的,只解释了它的行,没有解释它的象。汉字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象,形可以千变万化,而象只有一种。【夭】是弯曲或屈,那么【岙】就是【弯形的山】,什么叫【弯形的山】呢?通常是山峰和山峰之前的交界口,也就是凹形那个地方,只不过【凹】不表示弯,而【岙】表示的是弯的。这个地方通常会有一条小路从那里经过,翻到山的另外一边。并且,这个地方通常是风很大的地方,通常是风口,所以就有了【大风岙】这个词。这一些方言中,依然有【岙背】这个词,也就是从这个【山岙】走过去之后的山的另外一面,就叫做【岙背】。然后我们再看这个字【扷】,这个字在字典中有两个读音,一个是ba第一声,一个是ao第四声,这两个读音应该都是错的,应该是ao第三声。在客家方言中,经常这样形容把棍子弄断,就是【扷断】,注意扷断不是折断,折经常是用来形容把干的树枝或者棍子折断,而【扷】经常用来形容把生的或者不容易折的弄断,在这个过程中,折形容是树枝几乎不会弯曲而直接折掉,而【扷】形容的是树枝或棍子会弯曲然后才慢慢折断。所以【扷】也有弯曲的意思。而弯曲是快速走向死亡的一个过程。所以【夭】的本意是弯屈,引申义才是死亡。所以【笑】最初的本意是弯起嘴巴的意思。在中医中,笑是和心,和夏天,和生长收藏的长相对应的。笑是一个跟夏天的植物一样,长大释放的过程是一个抒发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不能太猛。否则就会提前走向死亡,从某些方面来讲,笑带夭字是很合理的,是把能量燃烧掉的一个状态。人生就像一盏灯,如果灯燃烧的过于猛烈,那么灯就容易烧干。所以笑的太猛烈也是不好的。《三国演义》中的师马昭就是笑死的。所以中医提倡不要大笑。大笑必定早夭。再回过头来看【夭】字,那么它就有了两层意思,一个是弯曲,一个是夭亡。那么《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的意思就不是茂盛美丽或者妖艳的样子。而是弯弯的样子。说桃花刚开的时候茂盛其实是没有常识的,桃花开的时候其实叶子是很少很少的,几乎没有,又如何形容其茂盛了,再者,桃农还需要修剪桃枝,所以说桃树刚开花的时候是比较稀疏的。弯弯而小小的桃鞭才是对其恰如其分的解释。灼灼其华,是说它的花像火一样。看起来非常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