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挑战赛(挑战赛让新生和博士同台打擂)
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挑战赛(挑战赛让新生和博士同台打擂)作为清羊原项目的创始人,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所博士张丹凤想得更远,“我从山东的农村走出,摆脱了在家种地的命运,但每次回到家乡都想为家乡做些什么”。她决定以鲁西南特有的青山羊为载体,打造育、养、屠、售一体化的羊IP生态链。今年年初,她在北京落地了第一家线下体验店,顾客既可以在现场品尝一碗羊肉汤,也可以将生鲜羊肉直接打包带走,“因为口味好,线下顾客复购达到了60%”。为了带着项目走得更远,张丹凤找到了烹饪专家和餐饮管理专家,共同推动项目走专业化路线。与优秀团队在“校长杯”同台竞技的过程中,她觉得,“每个人的项目设计思路各不一样,从别人讲述的项目痛点细化解决的过程中,反过来会帮助我对项目未来规划得更加清晰”。和佘淋等新生从创意出发有所不同,已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罗屹东、王鼎毅想得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们想把自己在新材料、传感器等方向的科研成果,与滑雪装备相结合,打造高性能滑雪板和专属滑雪爱好者的智
“X博物馆”作品。受访者供图
滑雪爱好者进行新款产品测试。受访者供图
“看着参赛选手们展示自己成熟的项目,我备受震撼,也备受打击。”这段时间,正在参加第九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的佘淋说,同“高手”过招,带给他的是颠覆性的认知。
这是一场由清华x-lab发起主办的“不设限”挑战赛,旨在评选出清华大学真实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大一新生、研究生、博士、教授、院士和毕业多年的校友,跨年龄、跨学科地同台打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何平认为,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院系融合、学科交叉,才能更好地激发校园创新活力,“帮助学生补短板,帮助教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终极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业多元化:00后有创意,80后、90后有技术有情怀
佘淋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一新生。四处寻找设计灵感的他在学校标本馆中被生物标本体现的自然之美吸引,开始尝试将动植物标本再创作成特别艺术品。他的第一批标本艺术品得到了标本馆馆长的肯定。于是,佘淋开始着手创办“X博物馆”,组建团队专注标本艺术品创作。
给螃蟹的外壳“穿上”机械外衣,为甲虫标本装上齿轮、弹簧等机械零件,它们就化身动物界的“变形金刚”,再加以装裱,一份独特的艺术品就诞生了,“大家甚至会选择我们的作品当作特殊礼物送给特别的人”。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些大学生喜欢养甲虫、守宫等“新型宠物”,但它们的生命有限,“同学们知道‘X博物馆’后,就会来找我们,把去世的宠物制作成标本艺术品。我们为每一个小生命的陨落按下暂停键,让它们成为永恒。”
和佘淋等新生从创意出发有所不同,已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罗屹东、王鼎毅想得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们想把自己在新材料、传感器等方向的科研成果,与滑雪装备相结合,打造高性能滑雪板和专属滑雪爱好者的智能穿戴装备。罗屹东说:“我们的愿景是把实验室中的技术带入市场,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希望我国运动员在今后能用上更多自主研发的高端体育器材。”
作为清羊原项目的创始人,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所博士张丹凤想得更远,“我从山东的农村走出,摆脱了在家种地的命运,但每次回到家乡都想为家乡做些什么”。她决定以鲁西南特有的青山羊为载体,打造育、养、屠、售一体化的羊IP生态链。今年年初,她在北京落地了第一家线下体验店,顾客既可以在现场品尝一碗羊肉汤,也可以将生鲜羊肉直接打包带走,“因为口味好,线下顾客复购达到了60%”。为了带着项目走得更远,张丹凤找到了烹饪专家和餐饮管理专家,共同推动项目走专业化路线。与优秀团队在“校长杯”同台竞技的过程中,她觉得,“每个人的项目设计思路各不一样,从别人讲述的项目痛点细化解决的过程中,反过来会帮助我对项目未来规划得更加清晰”。
在何平看来,多元化的创业项目同时展示,将是互相切磋交流、互相启发成长的过程。“年轻学生和校友、博士、教授等的项目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年轻学生更容易发现社会上的新潮流,他们一般胆子比较大,更容易突破边界,敢想敢做;博士、校友、教授则更加专注技术挖掘,他们对于商业模式的设计往往更加清晰有逻辑”。他认为,创新创业不应设任何限制,应当去整合年轻人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在未来产生更多可能。
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
清华博士、希济生物创始人兼CEO鲁薪安是第二次站上“校长杯”的舞台。7年前,鲁薪安和同学凭借艺妙神州项目,获得第三届“校长杯”冠军。那年,即将博士毕业的鲁薪安,在手握哈佛大学等几所国外知名大学的博士后录取通知书时,也想过“是要去国外做学术,还是在国内的产业市场中拼一拼”。尝试创办艺妙神州,他希望把自己在基础科学上的研究转化成进行免疫细胞治疗的新药或新技术,改善晚期癌症医疗的状况。这一次尝试,让他们看到“在国内完全可以将想法变为现实”。今年年初,他成立了新项目希济生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刚提出时,清华校园里的创业项目比较少,都是处于萌芽阶段的想法,老师和同学们多是走学术路线或去成熟企业就业,校园里的孵化平台更是少之又少。”鲁薪安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如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创业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不仅创业项目更加精细化、市场化,孵化平台的扶持更包括了招聘、融资、知识产权搭建、法务咨询、场地租赁等方方面面。
佘淋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X博物馆”项目最早是在清华标本馆立项,“大家觉得项目很有意思,就推荐我参加各种比赛,项目还得到了学校里诸如清华创客空间协会、iCenter、清华x-lab等不同方向的辅导支持”。为了让团队更加专业化,他不仅召集了美术学院的同学共同进行艺术创作,还特意在生命学院的同学中寻找擅长标本专业制作的成员。他坦言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成立公司,但“从艺术设计慢慢扩展到公司财务、团队管理,需要学习的和锻炼的内容还有很多”。
何平认为,清华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正在孵化孕育许多硬科技创业项目,“但是硬科技向市场转化,不仅需要懂技术的人全力以赴,更需要不同领域的人一起配合完成”。在与学校的科研机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一些院系的学位项目交流中,他发现,对师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方向各有特点,共同组成了清华大学的包容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以经管学院为例,我们将重点放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团队组建、领导力培养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针对这些方面提供课程和培训,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经济与管理学科的优势。创新创业离不开融资,我们必须把技术和资本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大学里的创新创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在何平看来,作为清华大学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帮助团队从创意到创新,再到最终创业,形成完整的科创孵化链条,需要的是校内各方的合作,“比如,我们和拥有车间的iCenter进行合作,需要动手进行产品、零部件制作的,我们会推荐到那里进行制造实践;反之,他们认为有意思的创新产品团队,也会推荐到我们这里,实现从产品研发到市场的转化,互相引流”。更重要的一点,“服务创新创业,还要走出校园,对接市场和企业、政府进行通力合作。找到市场真正的需求,反馈回校园,由校园里的创业团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市场当中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得创新创业活动和国家的需求、经济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更加完美地结合,实现更多有价值的创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许革 勾春蕾 邹艳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