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唐顿庄园里面的仆人都好闲(唐顿庄园的贵族气是一种精神长相)
感觉唐顿庄园里面的仆人都好闲(唐顿庄园的贵族气是一种精神长相)唐顿庄园就处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末日中。不得不说,英国贵族真能苟延残喘,硬是撑到了20世纪初,原因不得而知。估计是没有土改、公私合营之类摧枯拉朽的革命,任其自然而然寿终正寝之故吧。这部电视剧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近百年前英国最后的贵族或没落消失、或适应转型的处境和抉择。主题音乐即此文配乐,我总听出一种莫名的不安和焦虑。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虽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而1688年“光荣革命”,颁布制约王权的法案,便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原以为英国贵族早已山穷水尽销声匿迹。法国大革命后波旁王朝复辟,延续到1830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就刻画了贵族的没落窘境。此时,英国君主统治玩完近150年了。
本文作者:秋叶飘零
一度,贵族在国人的概念中,属于罪该万死的剥削阶级。时下,摇身一变,是财富、时尚、甚至品味的代名词。
恍如隔世。
闻听国内有土豪羡慕此剧贵族生活方式,管家仆人打理家政成了新的高大上标准。看完全剧,不禁莞尔。且听分解。
这部电视剧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近百年前英国最后的贵族或没落消失、或适应转型的处境和抉择。主题音乐即此文配乐,我总听出一种莫名的不安和焦虑。
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虽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而1688年“光荣革命”,颁布制约王权的法案,便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原以为英国贵族早已山穷水尽销声匿迹。法国大革命后波旁王朝复辟,延续到1830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就刻画了贵族的没落窘境。此时,英国君主统治玩完近150年了。
不得不说,英国贵族真能苟延残喘,硬是撑到了20世纪初,原因不得而知。估计是没有土改、公私合营之类摧枯拉朽的革命,任其自然而然寿终正寝之故吧。
唐顿庄园就处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末日中。
好在庄园主人罗伯特.格兰瑟姆伯爵娶了美国富商女儿柯拉,靠其不菲的嫁妆坐吃山空维持着。眼看不济了,又因生了仨闺女,按继承法招来远亲克劳利母子。劝说撮合几经周折,大女儿玛丽嫁给了马修.克劳利,肥水才没流外人田。
接着,靠马修前女友遗嘱所赠资产,加上具有创业和实干精神的马修的倡议引导,唐顿主人们开始有了改革转型搞活经济的观念。因此跟上了时代步伐,没有破产拍卖,树倒猢狲散,而是脱胎换骨蒸蒸日上地保住了大宅子和产业。年青人还进城经商。可以预见,前途是光明的。
更多的世袭贵族庄园,通过剧中人物的交谈和活动,尽显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凋蔽衰落。
要转型的不仅是主人,还有面临失掉饭碗的仆人。
片头先是草坪上向维多利亚风格的楼宇走去的双腿及欢跑的小狗——罗伯特和他的宠物,然后是仆人的一连串活动身影或特写。一排铃铛中某个被拉动,匆匆上楼的脚步,将要沸腾的水壶,鸡毛掸轻拂水晶吊灯,一片白花瓣从花瓶上飘落……
这出剧的独特之处,是将唐顿庄园分为两个相隔又相连的区域——楼上和地下室,给予相同的关注表现,形象地喻示社会变革时期,不同地位的人群中引发的震荡忧虑、发奋挣扎,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全息缩影。
老管家卡森是个重要角色。说来难以置信,最不愿接受改变、一切按老规矩、容不得丁点凑合将就的,是这个整天穿着燕尾服、一本正经煞有介事、架势比伯爵老爷还要牛的仆人头儿。
他比主人更在乎庄园的讲究排场和名声尊严等堂皇门面,却不睁眼看看新旧交替的世界,不想想贵族前景与自己的差事已是日薄西山。起初对想离开唐顿另谋出路的想法做法,他难以理解,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过,剧终时他总算说了句时代变化我们也要跟上之类,否则真是一个花岗岩脑袋和骨子里的前世遗孑。
年青人活络。一个女仆私下学会使用打字机,在伯爵女儿的支持帮助下,谋了份文秘工作,走人。男仆莫斯利好学多识,被聘为村里的小学教师。帮厨黛西原是个傻丫头,捧起书本后,通过学校考试,日后即便从事厨艺,也不会只为某个家族服务。
楼上的年青一代危机感更强,厌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贵族活法。大女儿作为继承人,经营农庄,养猪盖房,种种规划。二女儿伊迪丝写作投稿,后来接手办刊,学会开车。三女儿打破习俗,一战期间当了护士。最后一集,两个爱车的女婿到伦敦开办车行。下一代逐渐转换社会身份,成为曾被贵族嗤之以鼻的经营者、实业家。
除了谋生之道,三个女儿的婚姻选择也反映出等级观念的日益淡薄和消弭。
老三西珀尔爱上了自家车夫汤姆,准备私奔,被姐姐们拦下,父母无奈允诺。后来难产早逝。
西珀尔
老大玛丽先是嫁给马修。对方继承了唐顿,外表俊朗,颇具才干魅力,虽属中产阶级,也算般配。丈夫车祸身亡后,孀居多年,追求者不断,都不入眼。
后来爱上一个赛车手,情投意合但不够体面,纠结不已。经过旁人一再开导,终于放下身段,再嫁。
老二伊迪丝的情感历程最为曲折。才貌双全,却没桃花运,逮个老头想嫁都没戏。因投稿与办杂志的绅士结识相爱,谈婚论嫁,有了一夜情,这男人为婚事去德国办理身份,离奇失踪。在姑妈的帮助下,怀着身孕到国外呆了几个月,生下孩子,寄养,又收养。
本来全家都以为是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聚会中与一个给亲戚当管家的男人生情,想着也是下嫁,殊料转而高攀为侯爵夫人——那男的继承了表兄的家产和爵位。
玛丽
伊迪丝
该剧给我的第一观感,即上述在社会转型和科技进步的时代,如汽车电话等新生事物一个个出现,贵族及其依附的下层,如何面对封建等级秩序的塌陷和痛楚。
其二,等级社会中,上下、贫富、尊卑绝对有别。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了贵族恶霸的残暴直接催生了革命。而此剧中,主仆关系温馨亲切,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比如玛丽和贴身女仆安娜,比起和死对头的老二之间,不知亲密多少倍。土耳其使馆的帅哥摸到闺房偷情,半夜暴毙的惊骇之际,她头一个找来抬尸的是安娜。
安娜
安娜的丈夫贝茨,先是涉嫌谋害歹毒的前妻,后被怀疑杀了强暴安娜的恶棍。玛丽无意中拿到疑似证据,犹豫不决时,作为贴身男仆的贝茨又一次保护了老爷(之前在战场上作为勤务兵救过一回),于是,毅然将火车票扔进壁炉。
大结局的平安夜,安娜正在侍奉大小姐,提前分娩,在玛丽不由分说的坚持下,孩子生在主人的床上。
相对于小姐们的相互嫉妒、拆台,例如伊迪丝给土耳其使馆写信,不惜令家族蒙羞;玛丽当众说出私生女,差点儿毁了妹妹好不容易撞上的大运。仆人之间显得更友爱和睦,过年过节或主人大宴宾客的劳累时分,相互扶持,帮忙协力。除了人民公敌巴罗。
当然,对去面试、考试、应聘的年青仆人,主人们提供便利并祝其成功,不仅出于宽容,也是今不如昔。唐顿实在雇不起一大群人。一切从简,自己动手,努力适应平民化的社会潮流。
我想,现实中或许有这样的主仆关系,即便在等级社会;或许多少有些美化,人们追忆往事时美好的东西总是更加清晰。
也合乎情理。主人心眼态度好点儿,才会得到忠诚的回报。哪怕一点误会,也会招来暗中的绊子。柯拉头一个贴身女仆疑心自己会被炒掉,在浴盆下放了块香皀,致使女主人流产,老来得子的美梦破灭。当然这女仆不是什么好鸟,与巴罗沆瀣一气。后来知是误会,良心发现,又被人影射,惴惴不安离去。
也许,我的生疑与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对立的阶级之间,剥削压迫,血海深仇。看到罗伯特带着患眼疾的厨娘去伦敦就医,安排手颤不已的卡森退休并给予养老年金,玛丽想当然地要在豪华大厅为卡森和休斯太太举办婚礼,主仆共同为蒙冤入狱的贝茨夫妇揪心、奔走、作证甚至探视……尽管有了社会历史并非阶级斗争史的新认识,还是相当讶异错愕。
这种长期的、温和的、顺其自然的社会渐变,没有诉诸于暴力手段,没有颠覆社会伦理秩序和人际和谐关系,民主平等自由逐步深入人心,植根于基督教的博爱仁慈不会消失殆尽,而是作为传统文化根基传承下来。
眼下国内有钱人想找卡森、贝茨、安娜这样忠诚可靠的仆人,可能吗?那是延续千年的等级社会道德观念下的主仆关系,一荣倶荣,一损俱损。仆人们以出入唐顿而自豪敬业,主人错怪下人须当面道歉。现在除了经济雇佣关系,哪有一生为仆安之若素并以此为荣的人?个个都想成为吆三喝四的主子。
第三,此剧开篇不久,一战爆发。无论贵族平民,适龄者必须应征作战。贵族为军官,百姓是大头兵。大女婿马修和男仆威廉共赴前线。威廉为救主殒命,马修差点瘫了。罗伯特穿着红色军服,急得团团转,超龄。仆人巴罗装病耍赖,躲不过去,要求派到卫生队,以为安全。面临枪林弹雨,夜里举个烟头举臂中弹,“光荣”退役,保住性命。
女人们也没闲着。西珀尔到医院护理伤员。马修的母亲伊泽贝尔原本懂医,此时全力投入。病房不够,一番游说,将唐顿一楼大厅辟为临时病房。仆人们嘀咕,主人却欣然同意。
这里不仅表现了全民族在国难当头时的担当奉献精神,更着力强调了身为贵族者,注重个人荣誉,富于牺牲精神。比起底层民众的混沌无知,更加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这,是从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沿袭而来的吧,令人动容。
马修
由此,也对贵族之“贵”,有了更多的展现。不光在物质生活上养尊处优,高人一等。在荣誉道德的追求、言行举止的优雅、艺术修养的品味(柯拉藏画、玛丽擅歌、伊迪丝弹琴、罗伯特擅骑射)等精神层面,优于芸芸众生。绝不是当下国内某些人所追求的物质肉体的穷奢极欲。
不过,在生活行为中,楼上楼下,彼此彼此,饮食男女,七情六欲。偷情、私奔、出轨……难免苟且之事。楼上三个青春靓丽的女儿就够呛,还来个花枝招展的远房侄女罗丝,闹出一桩桩要费尽周章加以掩饰的风流韵事。罗伯特本人也昏了头,与一女仆关系日渐亲密,赶紧打发走了。
人性,在日常的平淡庸碌里,差不多。
三姐妹
第四,人物及表演。
以唐顿庄园为中心,通过聚会、狩猎、比赛、展览、探访、郊游、婚丧、战争等日常活动和重大事件,辐射到社会多个方面,涉及人物就不止庄园主仆二三十个,各有千秋。
比起三个女儿,柯拉更妩媚。低首斜睨,眉眼弯弯,风情万种,咋看都不象三个倔丫头的妈。
罗伯特脸型周正五官匀停,有贵族相。但表演上不及面庞肉肉的贝茨,细腻内敛,深不可测。
罗伯特
柯拉
主人里,我最喜欢祖母维奥莱特。从脸上的皱纹看,怕有七十多了,骨灰级演员的功底。阅历丰富,言辞尖刻机智,典型的英国式冷幽默。有点老小孩的任性率真,又有饱经世故的通透狡黠,角色性格和表演都很有戏。
有时替孙女出点子释怀或遮丑,有时拄拐打上门去帮人出气,有时跟儿子儿媳龃龉夺风头,有时宽洪大量撒手一笑。对心直口快、有点二百五的女伴伊泽贝尔,则不动声色、四两拨千斤地忽悠其行动转向或回心转意。
总之,性格立体,层次丰富,展示了复杂多面的立体感。靓丽的年青演员们,望其项背。颜值的分量,不似国内影视。
仆人中,我想说说巴罗。
这个年青人外形帅气,但心理阴暗变态。脑瓜灵活,诡计多端,不择手段地勾结或要挟女仆,刺探主人一家隐私,必要时用以自保。对朝夕相处的同伴们,冷嘲热讽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实属天使外表下的魔鬼心肠。
年纪轻轻,为何这般老道毒辣?剧作给了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客观理由:同性恋。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备受歧视,没有亲情、爱情(社会不齿)和友情(易被误解),于是,处处与人为敌。从今天的宽容度来看,这个小伙子是被逼成了一头独狼。
天长地久,唐顿上上下下的友好、友善、友情,终于感化教育了他。聪明手段用在正道上,帮主人对付外敌,游刃有余,人尽其才。因此,这座庄园又象是一所感化院,坏人进来,洗心革面。
巴罗
全剧跨度十来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到1925年),四个婚礼、三次圣诞,主仆共同出席见证,共度平安良宵。大结局中,每个人得其所愿,爱情、生活、前途,花好月圆,皆大欢喜。有点象中国戏曲套路,也合乎英国人四平八稳不喜极端的民族性格。
一句话,此剧表现了爱的主旨。做人要有良心,知恩图报,而非简单地以阶级划分敌友。就象人之善恶,岂能以性别、年龄、民族、信仰等单一元素来一分为二?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