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成都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永虹就专项治理重点作介绍:“我们在治理开展过程中,重点针对公办养老机构(含农村敬老院)运营管理情况、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情况、社会化养老机构服务性床位补贴发放情况和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奖励类资金项目发放情况开展了治理。”以“聚焦养老领域群众关心关切,转作风改作风更好服务人民”为主题,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带队走进“成都面对面”直播间,在“濯锦·监督时刻”,现场回应,接受阳光监督。濯锦清风,监督护航。围绕“十大领域”专项治理,由成都市纪委监委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濯锦·监督时刻”融媒体直播活动,聚焦成都市级部门单位。针对养老领域专项治理,我市民政部门如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整改、针对群众所需所盼办实事?

“看了暗访短片,确实有一些触目惊心”

“我们基层确实存在整改不力、落实不力情况”

“这样的整改,存不存在走形式、走过场,是不是虚假整改呢?怎样保障治理务实不走过场,让群众切实‘可视’‘有感’?”

……

濯锦清风,监督护航。

围绕“十大领域”专项治理,由成都市纪委监委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濯锦·监督时刻”融媒体直播活动,聚焦成都市级部门单位。

针对养老领域专项治理,我市民政部门如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整改、针对群众所需所盼办实事?

“聚焦养老领域群众关心关切,转作风改作风更好服务人民”为主题,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带队走进“成都面对面”直播间,在“濯锦·监督时刻”,现场回应,接受阳光监督。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1)

成都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永虹就专项治理重点作介绍:“我们在治理开展过程中,重点针对公办养老机构(含农村敬老院)运营管理情况、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情况、社会化养老机构服务性床位补贴发放情况和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奖励类资金项目发放情况开展了治理。”

截至目前,通过专项治理,民政部门重点梳理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膳食供应不规范,日间照料中心功能设置不合规,低保待遇未及时清退,低保档案不规范等方面。

那针对群众关心的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的规范运营管理问题,又是否存在问题短板?相关部门单位作风作为如何?

“濯锦·监督时刻”,记者暗访出击,现场曝光。

接受群众投诉 承诺“督促整改”记者暗访发现“一直在督促”并未真整改
  • 群众投诉“已整改”,时至现在“在督促”,是“敷衍应付”还是“走过场”?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2)

今年7月,有市民投诉反映:“新都区新繁街道英才路金地小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原本应该是福利机构,可投入一开始就被作为盈利性的麻将馆持续至今,希望相关部门能处理。”

新都区新繁街道回复:立即组织人员对金地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了检查,发现麻将桌超过规定的4桌,随即要求撤除超额麻将桌。并表示整个问题整改在7月25日前完成,下一步街道也会加大巡访力度,督促整改。

三个月后的10月20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看到的情景却是:超过200平米的日间照料中心里,十多张麻将桌椅前坐满了老年人,其中不乏中青年人身影,热闹喧哗。而另一侧的洗发室、厨房等堆放杂物,洗浴室、放映室、健身室等区域内的器材上,蒙着厚厚的灰尘。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3)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4)

​暗访现场记者与工作人员的对话是这样的:“你们去做过整改没有啊?去做过,确实去做过,真的做过。““ 整改做到位了吗?目前还在整改,还在整改阶段。”“对于他的整改结果我们有再去看过吗?整改结果督促了,去看过,结果的话也是……有些没有达到,真是,正在一直督促整改。“

随后,记者又来到新都区新繁街道北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金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类似现象依然存在:大大小小的房间被麻将桌占满,棋牌娱乐几乎成为养老服务唯一选项。洗浴室、洗头室、康复室等一眼看出长期未用,设施损坏。

工作人员直言,“基本上烂了,放不出水来了,遇到检查还要修它。在上面有检查的时候会来收拾一下。”

对身体护理、家电维修、按摩、陪同就诊等明确上墙的服务内容,开展得怎么样,工作人员拿不出任何记录,解释说“因为人手经费等限制,目前的服务是只能‘按需供给’。”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5)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日照中心除了享受有建设补贴外,也一直领取着运营补贴。

  • 部门现场反思剖析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6)

“看了记者暗访短片,确实有一些触目惊心。”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高丽平现场表示。

“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的治理,我们主要是以小切口形式开展专项治理。在前期摸底排查中,确实发现全市有近三分之一的日照中心存在经营困难,近五分之一的存在暂时关停,少数日照中心不同程度存在变相经营,沦为棋牌室等现象。”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7)

群众投诉反映,部门表示整改,但结果仍是维持原样,基层民政部门回应也是一直在整改中,这样的整改存不存在走形式、走过场?又是不是虚假整改呢?

……

主持人现场追问。

我们基层确实存在整改不力、落实不力情况。高丽平回应说,“这个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功能严重弱化了。我们在专项治理方案中也多次要求日间照料中心应是具备多种服务功能,发现我们基层确实存在整改不力、落实不力的情况。”

主持人:对问题没有整改到位,基层的民政部门是知情的、是掌握的。但为什么不督促整改?更谈不上举一反三。民政部门自身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没有?

监管责任是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的。高丽平表示:“这个整改是治标不治本,经营主体服务能力不足,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专业的养老服务,只能流于一些简单的棋牌服务,所以经营会出现乱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问题排查,各区(市)县民政部门对辖区内所有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拉网式摸排,对排查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并建立问题台账。”

我们有那么多制度,怎么来落实是关键!节目监督员:成都市政协委员彭浩轩现场质询:“记者走访发现的问题,究竟是个案,还是普遍问题呢?整改是否是‘形式’多于‘实事’?督查也是督于形式?民政部门要善于分析,问需于民。”

主持人接连发问:我们的治理成效如何让群众可视和有感呢?群众会给我们的工作做出怎样的评价呢?我们的日常监督检查有没有深入到有问题的这些点位去?又该如何落实真整改真到位呢?

“现在老年大学那么拥挤,我们的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是不是结合养老知识,将一些膳食疗养、保健讲座等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元素融入进去……”彭浩轩提出质疑和建议。

记者暗访调查的现象,确实是我们工作中的短板,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高永虹表示,“麻将不是唯一愉悦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途径,我们也在思考,群众多元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们要问需于民,看他们有什么需求。对普遍问题,从政策层面予以解决,对个别点位因选址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问题,采取“一中心一策”的方式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落实。同时建立日照中心经营退出机制,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各区(市)县民政部门要对连续停止运营3个月以上(由于疫情中断运营的除外)的日间照料中心开展清理整顿,如无法恢复运营,要启动退出程序。”

如何以整改促治理促发展,重塑全市日间照料中心发展格局?全面梳理全市2748家日间照料中心,按照“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这一总体思路做转型升级方案。

针对日间照料中心监管责任主体不清、违规经营乱象、管理制度缺失、人员培训不够、存在安全隐患和补贴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建立日照中心基础信息台账,明确民政、街道(镇)及社区(村)的监管内容,落实各部门、单位的监管责任。

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日间照料中心实时运营情况,提高监管效率。再次要求区(市)县民政部门落实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质量日常检查制度,联动镇(街道)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台账管理,建立问题台账,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并建立整改台账。

市民政局加强对区(市)县民政部门开展日照中心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建立“明查暗访、整改通知、暗查回访、查处监督、考核台账”制度。

养老是重要的基本民生保障。高丽平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正是我们正在做和下一步需要持续努力推进的工作目标。”

一系列重点目标看过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点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骨干网络建设。

目前,成都全部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稳步提升持续进行,着力完善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到2025年,实现全市每个街道及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成运营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95%以上,有条件的居住区按照5分钟生活圈设立养老服务站点。今年,在街道层面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全市共支持167个综合体建设,现已建成并运营39家。

聚焦群众身边“可视”“有感”确保专项治理务实有效

针对治理瞄准的重点监管环节,坚持开门搞治理。成都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永虹表示:在市民政局和区县民政部门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绿色通道”。

全覆盖搞治理,对照治理重点,对全市461家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开展全面检查,利用全市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和“一卡通”发放系统对现有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核查,不留死角杜绝盲区。

完善政策搞治理,对反复出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深入分析原因,从政策层面补齐短板。制定《成都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办法》《成都市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成都市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细则》等,清除监管盲点。

问效于民搞治理,采取坝坝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走访低保对象家庭、养老机构,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确保群众“可视”“有感”。

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怎么让整改不走形式)(8)

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成都市纪委监委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国毅在直播最后表示:“驻局纪检组将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严肃问责,从思想作风、制度机制、工作程序、历史沿革等各个层面分析查找问题症结,做到工作建议言之有物,整改措施有的放矢 增强‘以案三促’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纪法意识和‘红线’意识。确保专项治理持续走深走实,取得预期效果。”

据介绍,自专项治理开展以来,针对发现的问题,市民政局已通过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村(社区)、养老机构、日照中心立行立改;对当事民政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提醒谈话等方式,抓整改实效。目前共计提醒谈话4人,诫勉谈话6人,约谈22人次,给予党内警告处分5人。


审稿:陆晗、张琳、李岚

编辑:王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