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不久,在延安杨家岭一个窑洞前,战友们用简单的方式为邓小平夫妇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几天后,卓琳跟着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婚后,在相处的过程中卓琳逐渐理解了丈夫,默默地支持丈夫。许多年后,卓琳平淡而深情地回忆描述了战争年代的浪漫爱情。正如邓蓉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最终,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对生活的追求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她进步很快,从一个单纯追求进步的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卓琳由于文化程度高又聪明活泼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她能适应复杂的情况,便把她调到保安部专班接受训练,准备派她到日本占领区搞地下工作。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邓小平。“从前线回来的时候,他经常来公安部玩,有时我们去他们的车站玩。当时他大概对我有意,后来他来找过我两次。听他讲了形势和理想,我觉得他也是一个知识分子。我想我们迟早要结婚……”

15岁时,她向妇女解放和自由迈出了第一步。1931年,她作为云南代表团的50米短跑运动员来到南京,参加即将举行的全国运动会。然而,突如其来的九一八事件使得运动会不得不取消了。

当时,云南代表团决定要回家乡,但卓琳决定不回去。相反,她去了北平继续学习。经父亲同意,她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到达北平,1932年进入女子中学。

1936,卓琳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并且成绩优异。怀揣着实业救国的大志向,她成为云南省第一个进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北京大学,她积极参加了学校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的对华战争。

卓琳无法再继续学习了。那时的延安像一座灯塔,召唤着所有决心抗日、建设新中国的年轻人,卓琳也是其中一员。几经周折,走了七天七夜,她和她的一个姐姐终于来到延安,开始在陕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妇女解放理论和群众工作理论等等。

她进步很快,从一个单纯追求进步的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卓琳由于文化程度高又聪明活泼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她能适应复杂的情况,便把她调到保安部专班接受训练,准备派她到日本占领区搞地下工作。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1)

三、相濡以沫,共度余生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邓小平。

“从前线回来的时候,他经常来公安部玩,有时我们去他们的车站玩。当时他大概对我有意,后来他来找过我两次。听他讲了形势和理想,我觉得他也是一个知识分子。我想我们迟早要结婚……”

许多年后,卓琳平淡而深情地回忆描述了战争年代的浪漫爱情。正如邓蓉《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最终,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对生活的追求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

不久,在延安杨家岭一个窑洞前,战友们用简单的方式为邓小平夫妇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几天后,卓琳跟着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婚后,在相处的过程中卓琳逐渐理解了丈夫,默默地支持丈夫。

几天后,新婚夫妇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在那里,邓小平、刘伯承指挥八路军第129师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继续并肩作战,为1949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卓琳曾任重庆市小学校长。1952年,邓小平调任中央政府,并且希望卓琳不要在外面工作,卓琳成了邓小平的秘书。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人身自由丧失了,工作停止了,生活非常艰难,卓琳在无休止的批评下被惩罚打扫卫生。1969年10月,邓小平被调到江西省劳动。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卓琳选择毫不犹豫地陪同邓小平来到江西,这对夫妇在一起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3)

在那段拮据的日子里,卓琳从身边的女工那里学到了酿酒的要领,酿出了邓小平非常喜爱的好米酒。他们还做出了对四川人来说最下饭的豆瓣酱。他们还在那里开垦菜地,

“他挖的时候,我拿了一张小板凳坐在那里采石。我们把石头捡起来,弄得像一亩地之后,就向老百姓要些种子,种一些容易种的东西。”卓琳生前回忆说,“他总是照顾我”。

在江西的三年零四个月时间里,他们一起翻土、一起拔草、一起种菜、一起施肥。虽然空间有限,空气压抑,但他们却乐在其中。

十年磨难,两次跌宕起伏,世界冷清多变,但是卓琳从未放弃对党、对国家、对爱人的深情,她一直追随邓小平。就算是在批评和折磨当中,她也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大爱以及对丈夫的深情。

“她一直认为邓小平是对的,包括他被打败的时候”,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副主任刘金田因工作原因与邓家有过多次接触。在他眼里,卓琳坚定地支持丈夫,对亲友和蔼可亲,对孩子也很严格,“卓琳和邓小平都是相依为命直到去世。他们非常好。”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4)

[5].唐亚钧 卓琳:小平同志半个世纪的“拐杖”[Q].中国人才 20091015

卓琳曾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但是日本侵华使她的学习中断,科学救国的理想破灭。在和平年代,卓琳把对科学的追求融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后来,她的孩子邓朴方,邓楠和邓志方,都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邓小平和卓琳合作默契。邓小平从不关心教育孩子的具体问题,他相信他的妻子有能力教育每个孩子。大女儿邓林曾说:“爸爸觉得妈妈做的每件事都很适合。如果不合适,爸爸只稍微指出来,妈妈会马上理解。”

在儿孙眼里,卓琳不仅仅是一位忠贞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她首先是一位革命家。她纯真慷慨、向往自由并且永远充满正义感,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人,无论是后辈还是同事。因为她的纯真和坦诚,她的生活充满了味道;因为她的天真和坦率,她的生活很幸福,她同时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