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大院旁家属院的老人说,下午16时许,有多辆车开进稻谷粮库的胡同,其中两辆面包车装满了鲜花、松柏,另一辆车装满了黑布和白布,“来了很多警察和士兵。今晚他们要做花圈装饰灵堂。”卓琳去世那天,院门紧闭。时有邻居路过,但并不离开,而是在门口驻足悼念。从大门往里看,两棵松树在黑暗中依偎在一起。胡同里的张大妈说,卓琳在这里住了20多年。当大家知道卓琳老人去世的消息时,米粮库胡同的邻居都自发停在院前悼念。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卓琳与她的丈夫邓小平同样是农历牛年逝世,逝世时同样是九十三岁……卓琳在北京景山后街的稻谷仓库胡同里,有一个方方正正灰色砖瓦的普通庭院,院子里到处是花草树木,这里是邓小平一家自1977年后居住的地方。

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邓小平同志夫人卓琳同志在北京逝世,隔天清晨几辆载着花圈的汽车停在巷口,院子门口摆满了添加着挽联的花圈。

翻开卓琳的履历,头衔只有秘书二字。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离不开她的执手相随。

因为爱,她甘愿如影相随,陪伴他熬过严酷的寒冬,和他一起等待春暖花开;因为爱,她不离不弃,即使爱人已经远走,也一样要完成他的心愿;因为爱,她终生铭记他“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嘱托,将忠诚和挚爱献给自己的父老乡亲……

她用自己的人格力量,诠释着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在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穷魅力。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卓琳与她的丈夫邓小平同样是农历牛年逝世,逝世时同样是九十三岁……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1)

卓琳

一、斯人已逝,哀思如潮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稻谷仓库胡同里,有一个方方正正灰色砖瓦的普通庭院,院子里到处是花草树木,这里是邓小平一家自1977年后居住的地方。

卓琳去世那天,院门紧闭。时有邻居路过,但并不离开,而是在门口驻足悼念。从大门往里看,两棵松树在黑暗中依偎在一起。胡同里的张大妈说,卓琳在这里住了20多年。当大家知道卓琳老人去世的消息时,米粮库胡同的邻居都自发停在院前悼念。

大院旁家属院的老人说,下午16时许,有多辆车开进稻谷粮库的胡同,其中两辆面包车装满了鲜花、松柏,另一辆车装满了黑布和白布,“来了很多警察和士兵。今晚他们要做花圈装饰灵堂。”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

当车开进去时,透过敞开的铁门,我们可以看到院子里有两排花圈和花篮。每当有人走进院子,院子里的卫兵就上前去将花圈接下来放在院子里。

一位老邻居说,他在这条巷子里住了50年,去年出去散步时遇到了卓琳。

说起刚刚过世的卓琳夫人,米梁库胡同里许多居住的时间很长的老人说,卓琳老人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很平和,很普通的老太太”。

“已经住在一条胡同里30多年了”,在胡同里住了50多年的居民老徐显得很沉默,略带感伤。他住得离卓琳家很近,因此有机会在大院里“闲逛”。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3)

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看到卓琳夫人一个人出来看武警战士在隔壁院子里打篮球。通常我溜达时总能见到卓琳夫人。在她的儿孙们的帮助下,她也在胡同里悠闲地散步。

遇到熟悉的邻居,她会微笑着主动打招呼。他说,当得知夫人的死讯后,一大早就和家人自发地守在院门前了,不能去院子里给老人鞠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老人表达了哀悼之情。

第二天早上7时许,胡同东端有警察在警戒,也有记者前来报道。当他们看到记者拍照时,会上前查看记者证。除了胡同里的居民,外面的居民需要告知进入胡同的原因。

此外,大批交警手持对讲机在门口指挥交通,吊唁车辆行驶到胡同东口时,需将车号送达院门口守护人告知才能进入;更多车辆只能停在胡同入口处的空地上,悼念群众先下车搬出花圈或花篮,再走进胡同。

从早上8点到9点半,大多数人都来悼念卓琳女士。

几乎每隔15分钟,就有人走进胡同。来人大都手捧鲜花,百合或是白菊。一位女士说,白色象征高贵和纯洁,就像卓琳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花环上的纸条上写着:“卓妈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上午11时,在卓琳的家乡宣威市,市人民政府组织集体哀悼活动,无数市民自发前往表达哀思。悬挂着白色灯笼的卓琳老人的故居里,她的遗像被端端正正地摆放在鲜花簇拥的会场中央;而故居的墙上悬挂着写着大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卓琳同志。

据悉,宣威市政府接到卓琳逝世的消息后,决定组织卓琳集体追悼会,市委领导小组也将出席。宣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贤奎告诉记者,卓琳同志是国家干部,是宣威人民的骄傲。由于前来参加追悼活动的群众较多,相关部门出动大量交警维持周边交通秩序。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4)

二、北大才女,立志报国

卓琳1916年生于云南省宣威县,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的父亲是一个精明的民族工商业主,最早将著名的宣威火腿制成罐头,销往全国乃至海外,被誉为“火腿大王”。同时,他也是孙中山先生的朋友,在南洋军阀起义时,他挺身而出,帮助孙中山先生打败了起义军,有力地支持了这个年轻的共和国。

卓琳姐妹小时候在宣威铺公馆住了好几年。这是一个封建家庭,和爷爷、叔叔伯伯们住在一起。小时候,卓琳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被父亲宠爱,生活似乎无忧无虑。然而,她的姐妹们仍然清楚地看到了封建压迫下妇女的痛苦和悲伤,她们的生活处于一片水深火热当中。

然而她们在当时的环境中也可以说是幸运的,开明的父亲把她们送到昆明读现代中学,读进步的书刊,进而有机会接触和听革命宣传。1926年,卓琳跟随父母在昆明定居,开始接受新的教育和新的思想。卓琳的四哥浦成旭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回国后,带回了大量革命书籍。

卓琳被书中的进步思想深深吸引。但她的音乐老师赵琴仙对她影响最大。这位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宣讲革命和共产主义,在被带到刑场时,这位戴着手铐和脚镣的女教师慷慨悲歌,英勇就义。自此,这位大义凛然的共产党人形象在卓琳心中深深扎根了。从那时起,她便决心为妇女解放而斗争。

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2009年 邓小平夫人卓琳在京逝世 隔天清晨邓家大院门口摆满花圈(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