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晨起测一深一浅准吗(你测过晨脉吗)

晨起测一深一浅准吗(你测过晨脉吗)# 晨脉的意义特别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在竞技状态最佳的时候,晨脉会比正常人慢不少。比如当前中国最好的两位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董国建的晨脉43次/分左右;彭建华的晨脉39次/分左右;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米冠军邢慧娜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晨脉只有35次/分左右。被动测量:用支持测晨脉的运动手表自测脉搏1分钟,但是不如主动测量的准确性高。# 晨脉的次数通常,在没有心脏等先天疾病的情况下,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晨脉为:60~80次/分左右。当然,晨脉受诸多因素影响也会阶段性地发生变化。比如:儿童的晨脉较快,老人的晨脉较慢,专业中长跑运动员的晨脉更慢。

晨起测一深一浅准吗(你测过晨脉吗)(1)

晨脉指人体在清晨比较清醒的状态下,测出的每分钟心率或脉搏数。晨脉反映的是人体在清醒状况下,在没有多余的运动消耗,又没有神经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代谢所需要的心率。

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晨脉是反映运动员心脏机能的一项简单有效的指标,也是教练员评估运动员竞技状态(特别是身体疲劳程度)的重要数据。按时测晨脉也是专业运动员每天早上起床前必须要完成的训练内容。

# 晨脉测试手段

晨起测一深一浅准吗(你测过晨脉吗)(2)

主动测量:早上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平躺在床上,拿出秒表或手机自测脉搏1分钟。

被动测量:用支持测晨脉的运动手表自测脉搏1分钟,但是不如主动测量的准确性高。

# 晨脉的次数

晨起测一深一浅准吗(你测过晨脉吗)(3)

通常,在没有心脏等先天疾病的情况下,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晨脉为:60~80次/分左右。当然,晨脉受诸多因素影响也会阶段性地发生变化。比如:儿童的晨脉较快,老人的晨脉较慢,专业中长跑运动员的晨脉更慢。

特别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在竞技状态最佳的时候,晨脉会比正常人慢不少。比如当前中国最好的两位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董国建的晨脉43次/分左右;彭建华的晨脉39次/分左右;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米冠军邢慧娜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晨脉只有35次/分左右。

# 晨脉的意义

晨起测一深一浅准吗(你测过晨脉吗)(4)

在专业马拉松队,教练员重视运动员晨脉监测是因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对判断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着科学的依据。

关注晨脉一是可以监测运动员耐力水平的高低。比如:对于跑步人群,如果没有心脏等疾病,晨脉(安静心率)次数由高逐渐降低的过程,意味着有氧耐力水平在提升。当然,并不代表晨脉“低”的人,就一定比晨脉“高”的人跑得快。毕竟还有少部分的人,先天晨脉就很低。

二是可以监测运动员身体疲劳情况。比如:在完成一堂大强度训练课后,如果出现连续两天以上晨脉显著升高(波动幅度大于>3次以上/分)的现象,就要考虑运动员的身体是否出现,或已经接近过度训练状态。

# 晨脉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晨起测一深一浅准吗(你测过晨脉吗)(5)

通常,基于大众马拉松跑者与专业运动员在综合运动能力上的差距,我们会把大众马拉松跑者运动时心率,按照运动强度分为三种:

极限强度心率(175次/分左右):可以理解为无氧训练心率区间。常用训练手段:间歇训练、速度训练以及短距离专项(无氧)训练等。心率175次/分左右的训练强度,对于大众马拉松跑者的挑战还是很大的,高强度会促进专项能力的提升。同样,如果运动强度过高,或运动负荷控制不当,也容易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

通常,当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或者身体已经出现过度疲劳现象之后,再去完成与以往相同的运动负荷,和追求同样的心率时,运动员主观用力感觉会增加,跑起来会很吃力。如果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晨脉心率连续2天以上高于平时心率3次以上/分时,就要及时降低运动负荷,避免身体出现过度疲劳。

次极限强度心率(165次/分左右):可以理解为混氧训练心率区间。常用训练手段:混氧训练、中长距离混氧变速训练。心率165次/分左右的训练强度,对于提高大众马拉松跑者专项(比赛)强度非常重要,也是大众马拉松跑者提升训练强度的最佳训练手段。

通常,混氧训练的选择时机主要是建立在有氧训练储备的比较扎实后,旨在通过中等强度的混氧训练来提升训练强度。相对于高强度的无氧训练,只要科学选择好混氧训练时机(一定是处在系统训练过程中,且竞技状态良好),合理安排混氧训练频率(6~9天/次),每次混氧训练后,再进行1~2次低配速慢跑训练,那么混氧训练不会给身体带来深度疲劳。

一般强度心率(150次/分左右):可以理解为有氧训练心率区间。常用训练手段:中距离有氧训练,长距离有氧耐力训练。心率150次/分左右的训练强度,对于提高和巩固大众马拉松跑者耐力水平非常重要。有氧耐力强,有利于促进混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提升。俗话说:“得耐力者,赢天下”。

通常,心率150次/分左右的训练强度,体感还是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这样的训练强度可以保证运动员持续跑得很久,从而促进运动员机体能够承受更大运动负荷的能力。与无氧训练和混氧训练相比,有氧训练的训练强度不容易出现乳酸堆积,对心肺的刺激也没有无氧训练那么大。

晨起测一深一浅准吗(你测过晨脉吗)(6)

所以,只要在增加跑量的时候,做到循序渐进、适量递增训练原则,以及阶段性(系统训练4~6周)进行身体调整,是可以避免过度疲劳现象的发生。

当然,晨脉的高低,除了和运动负荷之间的关系,与日常生活也有一些关系。比如:熬夜、酗酒、长期睡眠不佳,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大等也都会导致晨脉升高,一旦因为以上现象导致晨脉过高,我们首先要降低或停止运动负荷,并针对现象问题进行身体调理。

总之,强化有氧训练是马拉松训练的根本,也是马拉松训练的重点(占比80%以上)。而且,系统训练情况下,心率150次左右/分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度疲劳。相反,频繁冲击心率165次以上/分的高强度训练,更容易让身体产生过度疲劳现象。

因此,大众马拉松跑者应该坚持并坚信有氧训练的重要性,还是要多进行有氧训练。除此之外,每当混氧(无氧)训练后的第一次训练,建议采取低负荷、低强度(心率140次/分)训练内容,保证身体能够及时恢复,从而使得周期训练更加系统与连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