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

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且不论太宗李世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魏王的不知收敛、恃宠而骄,父皇的厚此薄彼,母亲的离世,都使得当初集万千钟爱于一身的太子感觉到了危机。正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失去母亲,这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另一方面,此时的太宗李世民对魏王的宠爱已经隐隐有越过太子的势头。其二,太子李承乾一改此前尊师重道的态度,性格变得乖戾异常。幼时太子李承乾每遇老师授课劝谏总是耐心听取,可此时,在老师张玄素直言犯谏之后,李承乾居然恼羞成怒,还试图遣人刺杀张玄素,如此行径骇人听闻。不仅如此,此时的太子李承乾还在宫中模仿突厥人的行为,自称为突厥可汗,更是扬言“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活脱脱的暴君形象,与之前的模范太子大相径庭。就在太子李承乾发生变化之时,皇家的内部结构和人员关系也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最重大的变化要数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

其一,已有太子妃的李承乾竟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同性恋。其实,当时皇室或贵族之中不乏娈童,但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所以基本上不会被大肆宣扬或认同,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但是,太子李承乾却大张旗鼓的与一名“太常乐人”谈起了“恋爱”。那个男孩子叫“称心”,是李承乾叔叔汉王李元昌送给他的一名太常乐人,生得很是妩媚风流,很得承乾太子的青眼。

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1)

因此,李承乾在有太子妃的同时,对太子妃不闻不问,却与称心同起同卧、出双入对、如胶似漆。太宗李世民闻听后大发雷霆,遂下令赐死了称心,可李承乾不但不知悔改,反倒在宫中大肆祭奠称心。

史书中记载,太子李承乾“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并赠官树碑,以申哀悼”,甚至以此称病,几个月都不上朝参政。

其二,太子李承乾一改此前尊师重道的态度,性格变得乖戾异常。幼时太子李承乾每遇老师授课劝谏总是耐心听取,可此时,在老师张玄素直言犯谏之后,李承乾居然恼羞成怒,还试图遣人刺杀张玄素,如此行径骇人听闻。

不仅如此,此时的太子李承乾还在宫中模仿突厥人的行为,自称为突厥可汗,更是扬言“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活脱脱的暴君形象,与之前的模范太子大相径庭。

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2)

就在太子李承乾发生变化之时,皇家的内部结构和人员关系也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最重大的变化要数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

正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失去母亲,这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另一方面,此时的太宗李世民对魏王的宠爱已经隐隐有越过太子的势头。

且不论太宗李世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魏王的不知收敛、恃宠而骄,父皇的厚此薄彼,母亲的离世,都使得当初集万千钟爱于一身的太子感觉到了危机。

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3)

李承乾造反未遂,流放黔州病逝

面对如此多重大的变故,太子李承乾感觉到自己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他做出了更加疯狂的举动。

于贞观十七年,刺杀魏王李泰不成,遂集结一班大臣起兵逼宫造反。太子造反,惊天大闻,但是叛军很快就被太宗李世民举兵镇压,太子李承乾被贬成素人发配黔洲,一干参与叛乱的大臣全部被李世民诛杀。

这场叛乱被太宗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此后,他对太子李承乾也心灰意冷,李承乾也在流放的第二年病逝于黔洲。

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4)

然而,太子李承乾的改变真的无迹可寻吗?真的只是因为年幼丧母等变故?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幼年失恃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李承乾的变化由来已久,这恐怕要追溯到太宗李世民并不优秀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初唐时期满朝人心动荡因害怕朝不保夕而时刻居安思危、剑拔弩张的气氛吧!

我们后人虽自豪的称唐朝为“大唐盛世”,但初唐时期君臣却颇有危机感。因为,东汉王朝瓦解后,中华土地上开始了长达400年的割据动乱时代。此期间,虽然各地时有政权统一,但依旧是更迭频繁,难以长久。

而放眼全中国,虽然西晋和隋朝有过大一统的局面,但这两个王朝统一时间却十分短暂。

以李世民为首的中央政府上下励精图治和远大抱负使得他们想要让自己的统一更长久,想真正地如尧舜般福延子孙。

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