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
皇帝墓被盗后发现的8个字:1972年 承乾太子重葬陵被挖掘 揭开他的沉浮一生太宗李世民不仅重视李承乾的学问,更是注重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学习。每每在面对李纲授课的时候,“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在李纲去世之后,太子李承乾还亲自立碑纪念了自己的老师。李承乾的敏而好学、尊师重道都深受太宗李世民的喜爱。在夫妻两人的浓情蜜意之时,拥有了爱情的结晶,两人的嫡长子李承乾于唐武德二年出生,这时的李世民还只是秦王。李承乾出生后很得父母宠爱,更是一度被李世民寄予厚望。因此,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兵变”夺取皇位之后,就将年仅8岁的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并倾尽全力细心教养。而年幼的太子承乾也属实没有辜负众望。自古名师才能出高徒,太宗李世民对于太子老师的挑选也十分用心,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都先后做过李承乾的老师。年幼的李承乾对待老师更是十分的敬重,史料中详尽记载过李纲给太子承乾授课时,太子听得入迷甚至不知困倦。
剧照
眼前这座衣冠冢因建制问题,被经年的雨水冲刷,已经多有损毁。但从多处史料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太宗李世民即使因为谋反大罪处罚了承乾太子,单就因长子病逝就罢朝,这显然与太宗勤勤恳恳的为君形象明显不符,其慈父之心可见一斑。
1972年10月12日,昭陵文物馆对承前太子的重葬陵进行了保护性发掘。重葬陵有明显的盗洞和损坏痕迹,但是陪葬品依旧齐全,虽与“葬礼甚盛”的记载有所出入,但也揭开了太子承乾的一生沉浮。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感情甚笃,相携走过了一场又一场的腥风血雨,长孙皇后堪称太宗完美的“贤内助”。
在夫妻两人的浓情蜜意之时,拥有了爱情的结晶,两人的嫡长子李承乾于唐武德二年出生,这时的李世民还只是秦王。李承乾出生后很得父母宠爱,更是一度被李世民寄予厚望。
因此,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兵变”夺取皇位之后,就将年仅8岁的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并倾尽全力细心教养。而年幼的太子承乾也属实没有辜负众望。
自古名师才能出高徒,太宗李世民对于太子老师的挑选也十分用心,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都先后做过李承乾的老师。年幼的李承乾对待老师更是十分的敬重,史料中详尽记载过李纲给太子承乾授课时,太子听得入迷甚至不知困倦。
每每在面对李纲授课的时候,“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在李纲去世之后,太子李承乾还亲自立碑纪念了自己的老师。李承乾的敏而好学、尊师重道都深受太宗李世民的喜爱。
太宗李世民不仅重视李承乾的学问,更是注重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学习。
在李承乾12岁的时候,太宗李世民就让承乾太子在尚书省听讼,更是让他尝试着处理一些政务。由此可见,太宗李世民不仅喜爱自己的这个嫡长子,更是十分的放心他。
要知道,唐太宗能让太子提前参知政事不仅能够锻炼太子的能力,更是相信了太子的人品。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去世时,李世民更是放手让李承乾独自理政,之后每逢李世民出巡,承乾太子都是监国的不二人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称颂、父母满意的皇太子,在贞观十年竟似毫无征兆般的性情大变。
如今翻看史书记载,那些密密麻麻关于太子的负面事情,处处体现了太子李承乾从一个皇室的“好孩子”、“模范太子”,不知何故变成了行事乖张、任性癫狂的疯子。我们先来看几个史书中列举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