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普通人可以再次上职校吗(在中职校启能三年)

普通人可以再次上职校吗(在中职校启能三年)9月7日,离开就读三年的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启能班,芳宇正式到肯德基实习。一个月后,她拿到第一个月实习工资1500元。“我要存起来,以后养爸爸妈妈,还要跟他们一起去旅行。”单纯的她对金钱没有太多概念,只晓得打工赚到钱很开心。身穿红色圣诞T恤、头戴肯德基的工作帽,18岁的林芳宇在工作时快乐得像只小燕子,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收获首笔实习工资1500元林芳宇(肯德基餐厅实习员工)

普通人可以再次上职校吗(在中职校启能三年)(1)

工作时的林芳宇快乐得像只燕子。

普通人可以再次上职校吗(在中职校启能三年)(2)

21岁的倪卓君看上去有几分孩子气,妈妈觉得从中职毕业的她的未来有很多可能。

普通人可以再次上职校吗(在中职校启能三年)(3)

从小在少年宫习画的肖癸汶,在画展现场选择与《杜伊勒里宫的花园》合影。

有人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如同“初恋”,未必很好,必定难忘。而对林芳宇、倪卓君和肖癸汶来说,他们的第一份工更值得纪念。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班级的特殊学生,是广州最早的中职校特教班毕业生。今年,他们都已揾到工进入社会。这份工,就像一个印记,记录着他们长大成人过程中的别样故事,也记录着社会对他们更大程度的接纳。

收获首笔实习工资1500元

林芳宇

(肯德基餐厅实习员工)

身穿红色圣诞T恤、头戴肯德基的工作帽,18岁的林芳宇在工作时快乐得像只小燕子,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

9月7日,离开就读三年的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启能班,芳宇正式到肯德基实习。一个月后,她拿到第一个月实习工资1500元。“我要存起来,以后养爸爸妈妈,还要跟他们一起去旅行。”单纯的她对金钱没有太多概念,只晓得打工赚到钱很开心。

上午10点,餐厅顾客不多。“芳宇,你很棒哦,加油!”关照她的同事照例给她打气。如今,芳宇在餐厅3个多月了,从洗盘子开始,到现在可以打可乐,再到到前台帮顾客点餐,她干得不亦乐乎。

芳宇很健谈,打开话匣子的她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倒出来。“我喜欢这首歌,好听!”餐厅里正低低地播放着一首歌,芳宇的耳朵竖起来了,还情不自禁地哼着旋律,“那是魔幻力量的《我是谁》!”

在上中职前,芳宇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我喜欢读中职,老师教会我很多东西。”开朗乐观的芳宇学习能力不太好,但一点不厌学,她喜欢在中职校里学习烘焙面包、蛋糕和烤饼干,“我在家也会给爸爸妈妈做蛋糕吃。”芳宇还特别疼爱自己的弟弟,她说有空时会跟弟弟一起打羽毛球,“一般都是我打得比他好,但我通常会让着他。”

每天早上,芳宇从芳村坐地铁赶到肯德基,从不迟到。在餐厅里,她和很多同事成了好朋友。“嗨,张清!”看到打扫卫生的同事,芳宇很开心地打了个招呼,还悄悄说这位同事主动加了自己的微信。看到其他餐桌上放着顾客吃完后的垃圾,芳宇连忙跑过去收拾,拿抹布擦了又擦。

以前下班回家,她喜欢做家人爱吃的番茄炒蛋、蒸水蛋和麻婆豆腐。现在她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我喜欢剪窗花,虽然在餐厅工作不能做这事,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下了班我还可以跟同事一起去逛街。”

在少年宫找到工作也找到朋友

倪卓君

(少年宫实习助教)

白皙的皮肤,随意扎起的马尾辫,21岁的倪卓君看上去还有几分孩子气。黑框眼镜后的眼睛看人有些闪躲,但冲你甜甜一笑,又好像是告诉你她很喜欢你。

卓君是芳宇的同学,9月份起就到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中心当助教,也会在少年宫继续学画画。卓君学画时间不长,但很有天分。短短两年,她的画作就被带到国外参加交流。“拿奖,我喜欢”,不擅表达内心的卓君常常用简短的几个字表露心迹。

2013年,卓君妈妈无意中得知广州要在中职校开“启能班”,希望能为特殊孩子走上社会做准备和铺垫。“这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卓君妈妈说,卓君在普通学校念到初中毕业后已无处可去,不愿出门,害怕吵闹,可以一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无声电影和电视。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三年。

启能班一开,卓君妈妈二话不说,拉着女儿去了学校。后来成为班主任的张霞面试了卓君:“不认识字,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但她笑起来很纯,很美,我们还是收下了她。”

在中职学校,卓君有了好朋友叶颖欣,还找到了自己的乐趣———画画。上学不久,卓君就参加了省港澳自闭症儿童绘画比赛,第一次参赛就拿奖,画作还被送到国外交流。之后,卓君就开始拿起画笔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一切。

卓君还参加了少年宫的追梦天使艺术团,在那里认识了更多朋友。现在的她会谈起艺术团的趣事,如“陈柏康喜欢帮人按摩,而天行特别享受他的服务,有时天行沉默时,只要我一提起柏康,他马上就会哈哈哈地笑了。”

今年9月,从中职校毕业的卓君正式在少年宫实习,在特殊教育中心当助教。“平时跟着老师学画画,周六下午固定当助教,帮忙打扫整理,派发纸张等。”

正值青春期的卓君对异性有朦胧的情愫。她特别喜欢教绘画的老师,也从来不掩饰这种好感。她问妈妈,可否把老师当亲哥哥?

以前不喜欢出门的卓君现在不太抗拒外出了,因为少年宫对她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每天,她会为少年宫的老师们买早餐。不会算钱,每次她都要提前一天让老师点餐,回到家自己拿计算机算好总数,拿上刚刚好的钱。

卓君妈妈说,喜欢麦当劳和米粉的卓君其实为老师们买的早餐很单调,为了锻炼女儿,卓君妈妈还是不厌其烦地每天跟着女儿到少年宫,远远地看着女儿为老师们买早餐。“我会提前跟麦当劳、米粉店的伙计打招呼,他们都很配合,很耐心,尤其是买米粉时,伙计都会特意帮卓君把盖子盖好,打好包”。

“在上中职以前,我从来没想过女儿这么能干,我对她的未来没有任何想法。现在不一样了,我觉得她的未来还是有很多可能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卓君妈妈由衷感叹。

“最难搞”学生毕业后是否搞得定自己?

肖癸汶

(少年宫实习助教)

卓君和同学肖癸汶毕业后,又在少年宫成了同事,从小在少年宫学画画的他毕业后也在少年宫当实习助教。

癸汶两三岁时,被医生确诊患有自闭症。由于家庭经济不太好,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在上中职前,他没受过一天完整的学校教育。幸好,家里有电视机。足不出户的日子让癸汶成了电视迷。他喜欢看《新闻联播》等新闻类节目,国内外大事、文化体育新闻,他如数家珍。虽然表达不太流畅,但只要谈起新闻,他就滔滔不绝。癸汶妈妈说,癸汶认识很多字,还能上网搜资料,都是自学的。

张霞也认可癸汶的自学能力,“元旦学校文艺表演时,癸汶弹了一首钢琴曲,弹得很好。这竟是他第一次弹钢琴,之前他只接触过一点电子琴”。

15岁的癸汶成为启能班的学生,是他第一次系统接受学校教育。刚到学校,癸汶是班上“最难搞”的学生之一。从没在学校呆过的他无法控制情绪,兴奋时会大力敲桌子,愤怒时会把头撞向墙壁……

现在的他已改变了很多,知道控制情绪,有礼貌地对人。他爱看书,也爱发微信朋友圈,还会用手机拍下读本里的图案,回家慢慢临摹着画,非常有耐心。

癸汶还爱写故事。每逢新认识一个人,不管熟悉与否,他都会以这个名字为主角编个故事,当然故事另一位主角的名字永远都是癸汶,他们在癸汶的日记本和画册中吃喝玩乐。癸汶妈妈说,儿子已经写满了厚厚几本日记本了。

学校为癸汶打开就业的窗。在学校学会面包和糕点烘培技能的他,也希望以后能当面包师,赚钱,带妈妈去很多地方,去那些曾经出现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地方。

背后

启能班如何启能

林芳宇、倪卓君和肖癸汶三人都毕业于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启能班。这个开广州乃至全国先河的启能班2013年开班,招收了11个特殊学生。除了6个自闭症学生,还有脑神经损伤、智障学生等。当年,广州决定在中职校招特殊学生,当年包括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在内的13所拟开设特教班的中职校共录取了48人。

让人抓狂的班级

从教20多年的张霞是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2013级启能班的班主任。两年前,刚接手这个班时,她的设想是11个孩子能有一个毕业后顺利就业已很满足。“我是中职老师,任务就是从学生进校第一天起,为他们的就业做准备。可我接触这些特殊孩子后,我的目标得改写了。”

这个班有个好听的名字,“启能班”。从名字就可看出人们对它有很大的期盼。“启能班的师资是全校最强大的,目前三个年级有三个启能班,共24名学生,老师就配备了20名,其中有9名高级教师。”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校长吴浩宏说。

尽管如此,启能班的课堂一开始还是让人抓狂。课堂上,有学生会忍不住来回走动,有学生大喊大叫,有学生会突然亲一下老师,有的还会冲进办公室向老师泼水。“很多意外你无法预料,只能一边教,一边想办法”,张霞说。

当启能班的老师要过两关。首先是心理关。“我们此前从来没有接触到特教,有的老师上了一节课后,表示无法再上。”第二关是调整教学目标。张霞称,实践中发现,无论老师如何降低要求,班上有些孩子可能都无法达到预期。很多特殊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学习能力是固化的,不会有延展,他们需要的是强调巩固,重复再重复。“比如我们调整数学教学目标,不再强调让学生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但我们会教如何读数,如何认识钱币,如何看自己公交卡上的余额。”

务实的学习方案

中职校的课程一般都很实在。虽然启能班的专业方向是面点烘焙,但也有工艺美术、穿珠花等看似不相关的课程。“我们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更多就业方向”,张霞说,将来不是所有酒店都能接收孩子们去当面包师,比如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有可能需要人手做些手工、串珠的工作;酒店则需要铺床的服务员等。

“当然也会教日常社交技巧,比如怎样点赞,怎样购物,怎样搭交通工具等。”经过两年努力,张霞班上的11名学生目前已有7名找到实习岗位,其中3名在肯德基实习,两名在市少年宫实习,一名在一家由特殊人士主理的社会企业“麦子烘焙坊”,还有一名在庇护工场。

张霞说,结果比当初的设想好得多,目前还在学校的学生有四名。虽然目前没有对接到实习单位,但比他们刚来时好多了,现在懂得礼貌待人,养成了比较好的习惯。“确实无法出去实习,我会让学生在家里实习。比如会给他们布置作业,每天回家打扫卫生,要折多少件衣服,要做什么样的饭菜等。”

两年来,张霞感触最深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如果社会能对特殊孩子有更多就业支持,孩子在实习时能有实习辅导员手把手帮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走出家门、自食其力。

重要一课:性教育

然而,要长大成人,不仅是职业技能。老师们更担忧的是性教育。启能班的学生尽管智力参差不齐,但他们身体的发育普遍进入青春期,内心的躁动无法排解。

“比如碰到漂亮女老师上课,有学生在下面情不自禁自慰,怎么办?我们不能无视这个问题,特殊孩子也有身心需求。”张霞说,学校有性教育课,也有资深的心理老师,但对于特殊孩子,心理课不可能照搬。在送儿子去少年宫上课时,她无意中发现少年宫有特殊教育中心,于是上门求助。

“我们上第一节性教育课时,家长也来了,性教育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张霞称,课上,特殊学生们比普通学生放得开,能大胆说出男女性征,还会有大胆提问。老师也不避讳,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会教,男孩子如果有需求,不能在公共场合做出格的事,回到家里或者在卫生间,关上门窗,处理完后还要清洁现场。”

班上一位漂亮的女孩倪卓君入学时已18岁,进入了青春期。为了让启能班的学生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学校安排普通班的学生在中午时跟他们聊天,做些小游戏。卓君“看上”了一位普通班男生,觉得他很帅,主动加了对方微信。后来她向老师诉苦,“为什么我发了上千条微信给他,他一条都没回?”

此时,张霞意识到交友也是启能班学生的一道坎。于是,她和老师们开始给学生传递交友理念,比如是否加QQ、微信,首先要征得对方同意,什么时候该交谈,什么时候保持独立空间,也要有约定。此外,身体的接触绝对不能有。

出品:南方都市报朋友圈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编辑:蒙枫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