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红印记第017期(红色胶东之峥嵘岁月大调干)
胶东红印记第017期(红色胶东之峥嵘岁月大调干)1948年初,中共中央决定由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和一批地方干部,到江南开辟新解放区。胶东区委接到抽调任务,迅速组织600余名干部,由区委副书记金明带队启程。后因形势变化,南下中原的大批干部,暂时被分配到江汉、陕西、桐柏和豫西地区。1949年春,除少量留下继续坚持工作外,大部分随军渡过长江,被分配到湖南邵阳地区。成建制南下1945年9月,八路军山东主力部队渡海北上的同时,中共胶东区委按照上级指示,抽调3000名地方干部,随主力部队渡海去东北开辟新解放区。胶东部队和干部开赴东北后,第五团与第十团扩编成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纵队,第六师三个团扩编成东北人民自卫军第二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开始清剿土匪、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的艰苦工作。在东北地区剿匪、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的斗争中,胶东军队和干部做出了重大贡献。
主播/高倩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为了接管、开辟和建设新解放区,根据中央及华东局决定,胶东地区先后抽调大批党政干部随军北上、南下、西进。有着长期根据地建设经验的胶东干部,大都有文化、有觉悟、有能力,他们像种子一样撒向全国不同地区,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独特贡献。
随军渡海北上
1945年9月,八路军山东主力部队渡海北上的同时,中共胶东区委按照上级指示,抽调3000名地方干部,随主力部队渡海去东北开辟新解放区。
胶东部队和干部开赴东北后,第五团与第十团扩编成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纵队,第六师三个团扩编成东北人民自卫军第二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开始清剿土匪、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的艰苦工作。
在东北地区剿匪、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的斗争中,胶东军队和干部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建制南下
1948年初,中共中央决定由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和一批地方干部,到江南开辟新解放区。胶东区委接到抽调任务,迅速组织600余名干部,由区委副书记金明带队启程。后因形势变化,南下中原的大批干部,暂时被分配到江汉、陕西、桐柏和豫西地区。1949年春,除少量留下继续坚持工作外,大部分随军渡过长江,被分配到湖南邵阳地区。
1948年秋,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准备五万三千干部的决议》。12月,华东局根据中央精神,对各地调干名额进行了分配。胶东区被抽调3650名干部,配备成l套区党委级、7套地委级、42套县区级党政领导班子,南下支援新解放区建设。此前胶东区为准备南下支援新区已抽调近千名干部赴华东局党校培训(折合为2套地委级、10套县委级党政领导班子),因此这次胶东需再抽调干部2650人。
在抽调干部过程中,胶东各级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华东局的指示精神,打破本位主义,以确保南下干部的质量。南下干部王郁昭就是其中的代表。
王郁昭,1926年生于文登大水泊方池泊村,1941年参加革命,1946年入党。1949年随第三野战军南下。1978年,王郁昭任安徽滁县(今滁州市)地委书记时,滁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王郁昭在全区的干部大会上强调基层干部要千方百计搞好生产自救。不久,出现了“定产到组”“包产到户”等探索。小岗村的“大包干”,比“包产到户”更向前迈进了一步。但这些办法在当时还属“禁区”,只能暗中实行。王郁昭在考察了小岗村的情况后,没有对承包到户下禁令,而是顶住各种压力和不利因素,支持农民的创举。后来,王郁昭专程向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汇报了“大包干”的情况,引起了万里的高度重视,省委认可并在全省推广“大包干”。之后,中央文件正式肯定。王郁昭因此被称作是“为农业‘大包干’报户口的人”。
远征大西南
宁沪杭战役后,响应中央指示,胶东部分县支前干部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随第二野战军奔赴大西南战场。参加西南服务团的胶东干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1949年6月25日,山东分局根据上级指示,要求从胶东区地委以上机关抽调114名干部南下。此前胶东已多次抽调干部南下,资源极其紧缺,但中共胶东区委从大局出发,迅速从区党委和行署的直属部门、区委党校、建国学校、东海地委、北海地委、西海地委和烟台市委调剂干部,送往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后来,山东分局压缩了南下干部名额,被抽调的干部于7月下旬由济南南下,与途经徐州的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会合;二是一批胶东支前干部在胜利完成支援济南、淮海、渡江战役任务后直接被调南下。淮海战役结束后,6万多名胶东民工服务期满,集中在兖州休整,准备复员。华东支前委员会决定:普通民工和不脱产干部全部复员返乡,脱产干部编为胶东南下干部工作团。春节过后,数百名胶东支前干部赴长江北岸待命。渡江战役打响后,这批干部随军过江,赴苏南、江西等地工作。7月,他们又奉命到南京集训,编入西南干部服务团。经过两个月的集训,于10月初踏上进军大西南的征程。由于蜀道艰难,此次行军被邓小平称为“小长征”。胶东干部随第二野战军开赴四川东部,接管新解放的地区,开始了建设大西南的工作。
胶东干部支援新解放区建设,足迹先后遍布东北、中原、华东、西南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他们远离家乡亲人、远离和平安宁环境,牺牲小我为大我,在陌生而艰苦的条件下,以大无畏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革命热情积极投入到接管和建设新区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新解放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