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偶像剧,本来就是为年轻人造梦用的。造梦也没什么不好,更没有不对。但是,不能忽悠人。 如果这种画风的古装剧就是国风剧,真的挺让人无语。审美这个事是这样,倒不是说人们都得多么贵气,而是最起码不能审丑吧。下里巴人也有下里巴人的美,而不是丑、丑陋。当然了,审美这个事很复杂,一个人的审美水平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些基本的或者说根本的应该是不变的。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人得知道基本的好赖吧,就像一个人应该懂得好歹一样吧。我觉得汪老师说的那个比喻特别准确、特别好:沙县小吃内部自己比比就好了。 导演系毕业的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沈亢: 我觉得海林在评价这部剧的时候用“美学”这个词过于严肃了,或者说过于高大上了,这部剧还上升不到美学那个层次,也没法谈美学。所有的镜头都是柔光镜,所有的服化道都很浮夸。美学是一个统一的东西,这部剧连统一的美学风格都谈不到,就是杂糅在一块儿的。美学的评价内容不光是服化道,包括

记者 | 栗子酱

前段时间,一些业内人士因评价《陈情令》遭到了粉丝的围攻,很多粉丝表示不解“《人民日报》都夸了,你为什么还要批评”,为了解答粉丝的这一疑惑,我们采访了四位行业人士,导演系毕业的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沈亢,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编剧陈波,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编剧、制片人田青常,天蝎座侠义编剧夏语;以及“设计狮李老板”和一位游戏从业者“怕得罪粉丝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直男”。希望可以在抛开原著、颜值、CP这些滤镜之后评价《陈情令》。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1)

《陈情令》的美学和专业水准

问:汪海林之前评价《陈情令》美学风格低劣,这个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就您看这部国风剧在美学上的价值如何?

导演系毕业的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沈亢:

我觉得海林在评价这部剧的时候用“美学”这个词过于严肃了,或者说过于高大上了,这部剧还上升不到美学那个层次,也没法谈美学。所有的镜头都是柔光镜,所有的服化道都很浮夸。美学是一个统一的东西,这部剧连统一的美学风格都谈不到,就是杂糅在一块儿的。美学的评价内容不光是服化道,包括表演啊、剧本啊、导演的手法等等,这些综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语汇,语汇应该是统一的,它根本到不了那个层次。

编剧陈波:

如果这种画风的古装剧就是国风剧,真的挺让人无语。审美这个事是这样,倒不是说人们都得多么贵气,而是最起码不能审丑吧。下里巴人也有下里巴人的美,而不是丑、丑陋。当然了,审美这个事很复杂,一个人的审美水平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些基本的或者说根本的应该是不变的。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人得知道基本的好赖吧,就像一个人应该懂得好歹一样吧。我觉得汪老师说的那个比喻特别准确、特别好:沙县小吃内部自己比比就好了。

偶像剧,本来就是为年轻人造梦用的。造梦也没什么不好,更没有不对。但是,不能忽悠人。

就《陈情令》的美术方面来说,粉丝们认为它多美,甚至有粉丝说《人民日报》都表扬过了,可它的画风但凡受过美学教育或者说美术爱好者来看,都是不到位的。如果这样的美进入或者已经到年轻人的审美之中,最起码会造成年轻一代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甚至把丑和虚假当做美。还有,别说基本审美了,就文学性而言,但凡一个文学观和审美观正常的人,都不会觉得这种支离破碎情节的故事是好故事,也不会认为如此堆砌俗艳的画面叫做国风。

怕得罪粉丝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直男:

因为我有看过动画版的《魔道祖师》,对比之下真人版的服化造惨不忍睹。当然,这个也跟实拍没办法像动画展现得那么理想化有关。但是总的来说感觉动画版本更接近原著带来的意境。这个真人剧,打斗场面也一般,细致的一些物件也不行,远景也不行,都不到位吧。

问:《陈情令》在故事、导演、表演层面,专业程度如何?

天蝎座侠义编剧夏语:

我想看过同类题材《仙剑奇侠传》的观众应该都有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好的故事不会去刻意夸大强调演员的颜值和宣扬同性暧昧,这和我们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正所谓三观不正,全盘皆输。以两个年轻的演员和暧昧的话题吸引观众并加以炒作和宣扬,而不是以感人的故事和情节吸引观众,这是当下甚嚣尘上的一种畸形创作生态,尽管是一个虚构的仙侠故事,但对于创作者来说都应该心怀敬畏,所以,我以个人的名义严肃地批评这种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

导演系毕业的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沈亢:

这个戏我给他一个比方吧,就像我们喝汤,那么这个汤里我们希望有各种各样好的食材,然后再加上佐料,口味、营养都非常好,这个是浓汤。而这部戏基本上就是拿了一碗水,没有食材,味精啊、酱油啊、糖啊什么的全倒进去,就是一碗汤水。 只有佐料,没有主材,这个是我对这部戏导演的评价。

其实电视剧和电影特别讲究故事的讲法,然后是每一个段落,每一场戏怎么组织,我先说剧本,剧本基本上是靠人物内心独白直接把心里话用最表面化的一个手段说出来了,要么就是用旁白代替叙事,那这个就谈不到剧作法了。编剧我觉得挺业余的,非常业余,他不知道戏在哪儿,他也不会去组织矛盾冲突。很多东西可能是直接从小说过来的,还没有进行影视化的创作,矛盾冲突都是最表面化的,基本上人物的逻辑和人物的情感都是儿童发展,就像小孩子吵架、过家家一样的,这个编剧可能挺年轻的吧。

表演层次呢,我觉得有一些演员还马马虎虎吧,就这一点而言导演和演员都有责任,但是我们专业里有一句话“没有坏演员,只有坏导演”。所以我对导演比较严苛,我觉得这个得算是导演的主要责任。所有的表演都是状态,演员只会演状态,表明有心理活动就是眼珠子乱转,要么就是一脸悲痛,完全是靠特别僵化的、程式化的表演手段,这在表演层次里面是很低级的。

导演怎么能容忍这种表演?或者说导演应该怎么去跟演员去谈表演?《陈情令》导演的控制显然是失控,或者说导演是容忍,甚至是赞赏这种表演方式的,那我会觉得这个导演有问题。另一个,导演需要控制整个故事的讲述,影视作品是通过影像来控制它的节奏,控制要强调什么,要表达什么。这个导演镜头用得花里胡哨,角度也挺多,但是每一个技法你都不知道为什么,纯粹的炫技毫无意义。这个技法是要表达什么,或者达到什么目的?我的感受是他是没有章法的。

还有一个很基本的问题,这是个特殊题材,讲修仙的,但是他的整个修仙世界没构建起来,所谓的修仙难道就是脑门儿上贴个白条儿,然后在台词里不断地提到“修仙”两个字吗?实际上在修仙的题材里,我们看到过很多好的作品,比如《哈利波特》,他会营造一个基本的环境,建立一套游戏规则。我相信这个导演这种基础工作都没有完成,或者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2)

图为《哈利波特》

我也听说海林跟粉丝这几天掐得挺厉害,有一些话是要对这些粉丝表达的。海林对演员本身其实是没有意见的,而且,我觉得他是用专业的角度去评价这个戏。如果这个戏是在一个好的导演、编剧、包括制作团队的创作下,也许这个戏会是个比现在牛得多,这是我们进行专业评价的出发点。

编剧、制片人田青常:

出于好奇,看了这个剧的第一集。这一集剧情其实很简单,一上来就抄袭了韦小宝妓院说书方式交代出来一个16年前叫魏无羡的大魔头跳悬崖谢罪!一晃16年后,一个叫莫玄羽的私生子用不明觉厉的什么“舍身咒”让死了的魏无羡的魂灵上身帮自己报仇,然后,这个大魔头就换成莫玄羽这副皮囊复活了!好厉害!太佩服这些网文作者的脑洞了,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其实,这不仍是在搞穿越花样嘛!

其实不能说复活,准确的说是魂附体吧,不过“魂附体”这个过程导演也弄得太不严谨了,用了两个画外音说着匪夷所思、毫无逻辑又自相矛盾的台词居然就大功告成了!真是太神奇了!太厉害了!更搞笑的是后面这个住着魏无羡魂灵的莫玄羽似乎几次三番的搞不清楚身份,难道是莫疯子后遗症?突然好同情莫家庄的莫子渊这一家人!既然都会用舍身咒这种很厉害的东西,怎么就被莫家人欺负呢?实在想不通!莫家人恐怕真是被冤枉的吧?!

恐怕是被冤枉了的莫家庄莫氏夫妇请来了说是姑苏蓝氏一帮小娘炮来家里做法驱邪祟,这些小娘炮法力如何咱也不知道,也不敢问,但是就冲着他们热爱“听书”这一条,这太值得腐女观众们学习了!真实情况估计是拍说书那场戏的时候,群演不够才让这一众临时凑数的吧……难道导演不知道就听书这一个点就让他们好不容易端出来的架子一下子就破功了吗?!

果然,这帮娘炮被鬼上身的莫玄羽给耍得团团转,甚至都衣衫不整了!说到“衣衫不整”那个点,一个娘炮说“邪灵怕我们衣服上绣的符咒,快脱衣服!”

几个人就争先恐后地脱掉了外衣朝腐女代表莫夫人扔了过去,结果很也很惊人——是一点鸟用都没有!这是神逻辑吧?!都是些什么鬼啊?!老夫还以为要半裸一下来腐一把脑残女粉丝呢,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鸟也没有!

说到台词,还有一句是被附体莫玄羽在没来得及戴面具时候说的“完了,莫家人没有人认识长大的莫玄羽,可是姑苏蓝氏的人可别认出我来。”不料,一秒钟之后,一个蓝氏娘炮温柔地对他说“这位莫公子……”——这打脸的速度也真是神了!当然,也可能说刚灵魂附身,脑子错乱,很快就忘了之前那个吃花生的无名恶仆了,那无名恶仆真冤,估计至今还被定在原地呢吧?!更神奇的是十几秒之后,腐女莫夫人匆匆赶来,也如那个无名恶仆一样不用看就认识谁是莫玄羽!这泥马都是什么脑子?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的人就不好奇这话有问题?后来我理解了,那是因为如此无胸又无脑的台词在这一集电视剧里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也是醉了!

编剧陈波:

《陈情令》的剧情是单薄的,人物也是单薄的,服化道更是单薄的。至于剧中所有演员的表演,想来懂一些表演的人都不会认为它好,更不会觉得它何等出色。

它的粉丝们说,这是一个历史背景架空的故事。架空,不是它拍不好的理由。且不说影视剧有多少历经时间考验过的经典历史架空作品,就文学作品来说,不少作品,不少优秀作品都是架空基础上写出来的。但是,却没有一部能写成、做成这么烂。

曹雪芹写《红楼梦》中的背景也是虚的,还有太虚幻境的一层“魔幻”背景,但,《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实的,写实的,扎实的,实实在在的人。

《陈情令》的粉丝中有不少人提到《甄嬛传》,说《甄嬛传》也是架空的……在此我们来说一说电视剧《甄嬛传》。与原著不同的是,电视剧《甄嬛传》把它原本架空的历史背景放在了一个相对写实的历史背景里面,清初期雍正时期。虽然如此,除了一些大史实上的事件,其余的基本上依照着虚化进行的,可是,里面的人物以及人物情感都是实打实的。《甄嬛传》不止是一部女人戏,还是一部帝王后宫戏。在后宫佳丽的纷争之中,人们看到了贵为天子的皇帝的无奈与无力还有无能。朝堂之上,万人之上,朝堂之下,不过是一个寂寞空虚的人。

《陈情令》里面的人物是扁平的。虽然第一集就抛出来了一条复仇线。但人物逻辑是有问题的,或者说这里面的人物压根儿就没逻辑。

说到复仇,古今中外无论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创作中,以复仇为背景创作的作品并不少。引发复仇的起因无非就是国仇家恨、个人或家族恩怨、奸人陷害……复仇者在完成个人复仇的过程之中得以成长,人物情感得以升华。最典型的文学形象就是《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回归到《陈情令》,男主复仇的目的是什么呢?就目前作品里面的情节而论,可以不客气地说,不成立。

《陈情令》的粉丝们会说,这是《魔道祖师》改编的,原著就是玄冥作品。玄冥作品改编也不能改成这样。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魔幻故事改编的影视剧,甚至在日本有不少漫画改编的电视剧剧本, 但能改成《陈情令》这样的差的还真不多。该剧的剧情是撕裂的,人物是无逻辑的,整个剧是没有情节推进的。人物的行动都是想当然的,随意的。《陈情令》的服化道都很潦草,特技也很不专业,非常明显地吊威亚,特效更别提了。就这么敷衍的一部剧,居然被捧为国风剧?如果这就是国风剧,那还真可怜。

问: 《陈情令》里的莲花坞场景被很多剧迷、观众夸赞,并且有粉丝将其和《白蛇缘起》相似的场景做了对比。 你怎么看待着两处的差别?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3)

图为《陈情令》网友截图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4)

图为《陈情令》网友截图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5)

图为《白蛇缘起》网友截图

怕得罪粉丝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直男:

我认为就这个IP本身而言,动画当中的处理比较好,就是带有一些烟雾,水墨,中国风的感觉。而不是那种过于直白写实的镜头。这个方面我也并不专业,我不能给出技术上差异的症结所在。我的感受是,《陈情令》还不够架空。《陈情令》里的场景,我在杭州西湖也能看到,且好像真的就很像我见过的杭州西湖的某个景点,我就瞬间被拉回现实了。如果不能处理得足够让人看着像仙境,那就只能加点烟雾水汽什么的,让人看不清,再把颜色调的冷一点,看不清,总归比看得清更加像仙境。我其实看剧不太care这些,但是还是要对比一下,《长安十二时辰》这方面就特别好。细节物件,长镜头大远景,都很好。于是,在剧情本身不错的情况下,上面提到的就变成了加分项。

设计狮李老板:

《陈情令》的莲花坞是塑造成了写实的现实景象,视觉上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如同实拍的摄影作品。而《白蛇缘起》里的则是另一种表达,呈现出来的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意境美,是写意,天人合一,虚实相生。

编剧、制片人田青常:

没什么差别!上述这两个场景其实在中国很常见,尤其在中国的江南太多了,最典型的在西湖和瘦西湖了。另外,建议大家多去看看无数的中国传统国画,不过国画数量实在太多了,就去看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山水画吧,不过也数以万计。

怎样才是正确评价一部电视剧的打开方式?

问:播放量等于口碑吗?

天蝎座侠义夏语:

正确评价一部电视剧的方式是观众 专家 大数据 播放量,以单一的播放量为作品口碑的说法既不科学也不公允。

设计狮李老板:

我觉得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方式,大概不同的人,就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播放量是播放量,口碑是口碑。

怕得罪粉丝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直男:

播放量不能代表口碑,播放量代表了IP本身的基础观众群体和发行方营销能力和平台方的资源倾斜。我甚至认为口碑对播放量没有太大影响,口碑好的剧,大多播放量并不行。

编剧、制片人田青常:

播放量是一个作品传播抵达的众多评价指标的其中一个而已,先不论是否可以造假,播放量也与作品质量是不成正比的,虽然有联系,但是两个维度的事。就好比不能评价麦当劳汉堡因为销量大就比北京烤鸭好吃一样。

口碑基本可以等同于作品在一定时期内对质量的主流评价,但是这个口碑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的。所以说还不等同于质量水平。所谓的主流评价跟流行趋势相关,说到根上是与一个时期内的主流审美趋势变化息息相关,所以说“口碑”也不能完全等同于“艺术质量”。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主流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这一点要清楚,很重要。所以,评价一部影视作品的标准很多,也有很多角度和维度,也就是说其实没有一个所谓的“真正的标准”。至于说业内人士从美学角度批评哪个作品,无非还是最基本的几个专业标准去衡量的,也就是编导演摄美录服化道,还包括后期特效在内的各部门的专业标准。另外一个就是作品整体表达出来的主题和思想,因为文学艺术作品所涉及到各个部门都属于美学范畴。

审美活动中除了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性之外,与之相对相应的其实就是很重要的是观众心理学,或者说审美心理学。

说直男不懂腐女审美,这种言论说得也很对,这其实就是观众心理导致了不同观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甚至对立的分歧。

导演系毕业的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沈亢:

看一个作品是有非常客观、专业的标准的,不管是点击量也好,收视率也好,或者说口碑、数据,这些都不说明问题。可能点击量很少,网络评分也不高,这些网络数据都不行,但这丝毫不妨碍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挺多的。同样网络数据高,丝毫不说明这个作品好。

因为涉及到“评价”这个词,那么我觉得这是个挺严肃的事儿,这个跟一般的观众或者读者他喜欢和不喜欢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评价是在专业的体系里面,具体到一部电视剧来说就是人物的塑造啊,你的表演啊,你的美学风格啊等等。

问: 很多观众表示王一博和肖战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蓝忘机和魏无羡,符合他们对这个角色的幻想。 但同时会因此影响,成为判断有无演技的标准之一。 这两个问题是否应该分开看待?

怕得罪粉丝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直男:

我认为肖战需要和王一博分开讨论。肖战的表演在我看来是合格的。并不惊艳,但是合格。王一博的问题是出现在大热的综艺节目,让我看了出戏。虽然我承认,王一博的人设本身就是闷闷的不说话,从表象上看跟蓝忘机有相似之处,但是如果看过原著就应该知道蓝忘机绝不只是不说话而已,蓝忘机这个人物其他的复杂点,都没有被王一博演出来。对于符合幻想这个问题,我偏见地认为,IP本身的受众,年轻腐女群体为主,他们的幻想和期待,更多还是颜值角度。作为直男观众来说,我对于兄弟情本身没有兴趣,我对CP也没有兴趣,所以排除了这些因素,我对演技的判断,完全是角色代入感,就是看这个演员是否让我出戏,以及看着不尴尬。我是不是要被女粉手撕了?

天蝎座侠义编剧夏语:

这样的吹捧蔓延下去对演员造成一种自我满足的假象,当然,这可能满足了一个演员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但对于他们真正的表演生涯而言是莫大的打击,真我是一个演员的初心,好故事是生活下的蛋,好演员也是。

导演系毕业的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沈亢:

观众表示这两个演员符合对这个角色的幻想,我觉得更多是外形上,这是演员天然的条件,但演技是不以此为评判标准的,演技的标准很明确,就是你一句话,一个动作,你做出来,让我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在说人话。有很多好的演员哪怕台词比较拗口,或者说不太容易说出口,他也照样能够把语言台词说得就像跟生活的语言一样,这就是演员的演技好,这是他的功夫。有的情绪、情感表达非常难,经过演员的把握和琢磨,就变得非常贴切,非常自然,就像长在自己身上一样表达出来,那我们说这个就是好的演技。现在这两个演员,我觉得在表演上都完全没有达到。所以,我觉得有人说外形上他们符合想象,这个OK。但是要涉及表演,我觉得他们也就是刚刚起步吧,可能没有学过表演。这两个演员基本上谈不到对对手或对环境的外界变化,或者外界给予他的信息的这种自然反应,他们基本上就是表演一个状态,表演一种情绪,没有交流,这个是表演中特别大的专业和业余的区分,当然有的业余演员,他在好的导演手里,也能够非常自然地进行判断交流,比如《偷自行车的人》,全是业余演员,演得真实极了。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6)

图为《偷自行车的人》

同时演技是个技术活儿,就是你怎么样利用自己的身体条件,用最真实的一种方式,通过某种形式把内心的情感、情绪、思绪表达出来,这是有技巧的。演员对自己的身体表情、肌肉、呼吸节奏是有控制的,那么现在这两个演员,都还谈不到这些。

对于这些演员的建议,我觉得是要找好剧本儿,找好导演,找好项目。好导演一定会对他的表演有帮助,这才能够让他们走得长远。你是靠本事吃饭的啊,不全是靠脸吃饭的。换句话说,既然你长了这么好的一张脸。为什么不把演技再练好一些呢?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高一些,目标也更远大一些,不要满足于粉丝的喜欢。当然粉丝的喜欢也很重要,这也是人之常情。

最后对这些演员再说一句话,当他们年纪再大一些回首往事,问自己,他们为什么喜欢我?如果你只能回答说,因为我长得好。我觉得这挺可悲的。

陈情令到底有多好(陈情令真的烂吗)(7)

其实,我们还采访了一位著名的剧评人,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这部剧没有探讨的必要,在业务上,不值得讨论。但我们依然希望进行这次“不必要的讨论”,倘若这些演员、剧组人员或者粉丝能看到这篇文章并且能读懂,那你们一定会知道,我们的建议确实是真诚的。这部剧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在粉丝中发酵,汪海林的突然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得《陈情令》的影响突破了一定的圈层,对于剧,如果能引发对国产电视剧美学的理性讨论,说不定是件好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