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国时期的大师现状(谈民国为什么民国)

民国时期的大师现状(谈民国为什么民国)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向国外派出了很多留学生。中国在近现代科学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触、学习了这方面知识,尽管大多数人都只学了一点皮毛,但回国后立即就成了中国这一学科的开创者。而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只有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新中国科研体制下才能成功,在民国想也不用想。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拿不出手,所以只好在国学方面、杂学方面与外国人比高低了。中华民国本土根本培养不出理工科大师。二十世纪初,现代物理学革命袭卷了欧美各国。物理学的领域深入到诸如放射性元素、各种射线等微观领域,对实验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民国资金缺乏,根本无力购置这样的仪器。虽然民国时期的钱三强、钱学森留学欧美并且在各自的理工科领域取得成就,但那些成就终归是在国外取得的。客观地说,这根本不能说是中华民国培养出来的,而他们归国时,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了。只有共和国政府为他们提供了

目前:有些人拿民国学术自由、大师辈出来批评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民国“大师”多,在小编看来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科举时期留下的厚实底子

民国时期的大师现状(谈民国为什么民国)(1)

就文科来说,科举时代以尊孔读经为主的旧式传统教育,十分重视背诵的功底。如若学生背不出来,则会遭受各种体罚。这就使当时的学者国学功底十分深厚。许多文献,他们不用查阅原书,自己就能背诵,甚至十三经卷帙浩繁的“注疏”也不例外。

而西学东渐,则使大批学者在同时能够接触西方近代学术,有了学贯中西的条件很能力。学者以西方思想研究中国学术,自然很容易出成果,这是今天不具备的条件。因此,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朝统治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大师还是会出现。

民国时期的大师现状(谈民国为什么民国)(2)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些大师是属于清代的,而不是民国的,民国只是承清代余绪而已。说得难听点,不过运气好,赶上罢了。而像王国维、罗振玉、梁启超、康有为这样的清末文人,虽然他们活到了民国,但也只能称他们为“清代学者”更为合适。

第二,大师集中在文科,理工科极其缺乏

中华民国本土根本培养不出理工科大师。二十世纪初,现代物理学革命袭卷了欧美各国。物理学的领域深入到诸如放射性元素、各种射线等微观领域,对实验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民国资金缺乏,根本无力购置这样的仪器。虽然民国时期的钱三强、钱学森留学欧美并且在各自的理工科领域取得成就,但那些成就终归是在国外取得的。

客观地说,这根本不能说是中华民国培养出来的,而他们归国时,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了。只有共和国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科研条件,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想尽办法购置实验仪器,这才使他们的研究在国内也能继续下去。

民国时期的大师现状(谈民国为什么民国)(3)

而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只有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新中国科研体制下才能成功,在民国想也不用想。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拿不出手,所以只好在国学方面、杂学方面与外国人比高低了。

第三,大师不是有什么新发明、新创造,而是二道贩子

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向国外派出了很多留学生。中国在近现代科学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触、学习了这方面知识,尽管大多数人都只学了一点皮毛,但回国后立即就成了中国这一学科的开创者。

过个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们自然成了这方面的宗师级。 人物。虽然在世界上连三流也算不上,在中国却是地地道道的先驱,也就是所谓的大师。

第四,捧出来的大师太多了

有一种是互相吹捧出来的大师,自古文人相轻,但遇到其他生存危机,文人就会没有原则地抱成一团。

民国时期的大师现状(谈民国为什么民国)(4)

建国后大力推进工业化,这些对救亡图存、强国安邦、济世富民一点正面作用也没有的大师和他们的学术逐渐被边缘化,自诩为知识分子的酸腐文人有了危机感。他们已经成了一个小圈子,有着共同的利益。

所以你捧我是大师、我说你是哲人,你夸我是巨匠、我夸你是圣贤,你好我好大家好,自娱自乐,只为了保住文人的特殊地位。

还有一种是门生子弟的吹捧出来的大师,自己没有什么成就,就夸自己的老师多么了不起、多么有成就,只听过一堂课一次演说就敢说自己是某大师的入室弟子,青蝇附骥尾,大旗作虎皮。

民国时期的大师现状(谈民国为什么民国)(5)

最后一种是官员、社会名人吹捧出来的大师。某些政府官员、演艺界人士为了表现自己虚怀若谷,为了证明自己胸有文墨,为了在大师的笔下留下自己的名字,往往像影帝一样主动和大师交往,你生病了我去看望,你过寿时我去祝贺,双方互惠互利。

民国大师多,水分更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