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在买房都是买lpr(二十多年前东边有个岛)

现在买房都是买lpr(二十多年前东边有个岛)日本人用“平成景气”形容80年代的日本经济,如果说要找出推动“平成景气”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我想,如果说是兴奋剂的话,这个比喻确实挺恰当。卖掉一个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这句话当时是事实,即便全日本国土面积只有鹰酱的40%)就算到今天,日本人回忆起那段时光,仍由衷地感叹:“那真是个好时代啊。”80年代的日本,比后来的中国经济奇迹快多了,我想应该会有人想问一句,日本是吃了什么兴奋剂,这么猛。

日本企业在国际榜单上是这样的:

现在买房都是买lpr(二十多年前东边有个岛)(1)

那个时候的日本人是这么说的:

日本股市永远上涨

日本房价永远上涨

卖掉一个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这句话当时是事实,即便全日本国土面积只有鹰酱的40%)

就算到今天,日本人回忆起那段时光,仍由衷地感叹:“那真是个好时代啊。”80年代的日本,比后来的中国经济奇迹快多了,我想应该会有人想问一句,日本是吃了什么兴奋剂,这么猛。

我想,如果说是兴奋剂的话,这个比喻确实挺恰当。

赚钱分散步 投钱 睡觉 收钱

日本人用“平成景气”形容80年代的日本经济,如果说要找出推动“平成景气”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 外部: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外资涌入日本国内。

② 内部:降息后过剩的流动资金;糟糕的金融政策,产业空洞。

提到平成景气,广场协议一定是绕不过去的。什么是广场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美国组个局,要求德日英法一起操纵汇率促进美元贬值。那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

两次石油危机以后(74年、79年),美国在国际上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一个重要冲击来源就是日本,彼时的日本国内,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从纺织品,钢铁等转向了汽车、半导体。到1980年,日本汽车的产量一举超越了美国,一年后,半导体产量也超越了美国。

现在买房都是买lpr(二十多年前东边有个岛)(2)

美元贬值,代表着日元升值,相对应的日本出口的产品成本也会提升,美国认为这样能够挽救贸易赤字,因此,才有了广场协议。而事实上,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的出口确实受到了一定打击,可同时进口,一样也在缩减规模,国民不买进口货,内循环嘛。

可日本毕竟是个小国,内需能有多少,于是日本迎来了“日元升值萧条期”。

日本人是怎么对抗危机的?一是在国外投资,二是货币宽松化,也就是降息,刺激消费。

大厂可以在外投资,小厂咋办,答案就是投资虚拟经济,也就是外汇,股市,楼市。

广场协议后,日元从1984年的260:1,迅速升值到1990年135:1,1995年更是达到了1:79,反映到图上,就是这样的。

现在买房都是买lpr(二十多年前东边有个岛)(3)

这里的商机小学生都懂。

举个例子,今天我拿100美元换2000日元,明天我就可以拿2000美元换200美元,简单易操作,于是企业纷纷下场炒外汇,阪和兴业的社长是这么说的:

现在买房都是买lpr(二十多年前东边有个岛)(4)

股市的繁荣也简单,为了抵消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除了宽松货币,日本政府还一次性拿出了6万亿刺激经济,这是个什么概念,最为对比,日本当年GDP总额是2.5万亿,你能想象中国拿出220万亿人民币救市是个什么场面么?

如此变态地救市,硬生生地干出了一个魔幻的股票市场,1986年,日本股票交易额干到了GDP一半以上,到了1989年,股票交易额直接干到了全国GDP的85%。

日经指数从1985年的13000多点干到了1989年的39000多点,翻了三倍。

现在买房都是买lpr(二十多年前东边有个岛)(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