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冬天周边海岛(可在上海这座岛上)
上海冬天周边海岛(可在上海这座岛上)对此,上海LNG第一时间做出反应:1月31日一早即联系进口资源方和船方,沟通国内疫情和防控措施,消除外方恐慌心理;同时,研究并汇报上级公司申能集团后决定,洋山LNG接收站和临港输气末站实行封闭运行,时间暂定一个月,不让一例疫情在生产现场发生。为什么要员工长期驻岛、封闭运行?上海LNG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接收站的重要使命和运行特点有关。疫情当前,对保障上海冬季65%以上天然气供应的上海LNG来说,两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摆在眼前:一是如果此时有进口资源方和船方暂停或限制进口LNG贸易,那么上海将面临天然气断供的局面,所以亟需采取措施,告知外方上海对疫情的防控力度和成效;二是若不采取措施,洋山接收站会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返回员工或承包商队伍,万一病毒突破接收站防线,后果不堪设想。志愿书因为封闭式运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无法前往现场采访。可岛上的工作、生活片段还是随着电话、照片、视频,点点滴滴地呈现
2月18日上午,巴哈马籍“先锋”号运气船缓缓驶向位于小洋山岛上的上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带来了12.91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接收站的工作人员蒋勇军像往日一样,履行了接收程序。
这已经是蒋勇军连续第18天在岛上工作。按照原先的排班,他每连续工作4天就可以回一次家。但为了避免上海天然气供应受疫情影响,申能集团所属上海液化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上海LNG)于1月31日世卫组织宣布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天,就决定实行封闭作业,所有员工在岛上至少要连续工作一个月以上。
于是,岛上的员工虽未离开过上海,却从2月1日起,开启了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的“隔离作业”。
志愿书
因为封闭式运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无法前往现场采访。可岛上的工作、生活片段还是随着电话、照片、视频,点点滴滴地呈现在记者面前。
首先是一份有10个人签名的志愿书:“运行C班志愿长期留岛,坚守岗位,共克时艰,抗击疫情……”留岛的运行部5个班组都签署了类似的志愿书,全体驻岛18名党员也在第一时间签下决心书。
为什么要员工长期驻岛、封闭运行?上海LNG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接收站的重要使命和运行特点有关。疫情当前,对保障上海冬季65%以上天然气供应的上海LNG来说,两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摆在眼前:一是如果此时有进口资源方和船方暂停或限制进口LNG贸易,那么上海将面临天然气断供的局面,所以亟需采取措施,告知外方上海对疫情的防控力度和成效;二是若不采取措施,洋山接收站会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返回员工或承包商队伍,万一病毒突破接收站防线,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上海LNG第一时间做出反应:1月31日一早即联系进口资源方和船方,沟通国内疫情和防控措施,消除外方恐慌心理;同时,研究并汇报上级公司申能集团后决定,洋山LNG接收站和临港输气末站实行封闭运行,时间暂定一个月,不让一例疫情在生产现场发生。
因为特殊情况下能源保障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决定得到上海市有关部门支持,更得到上海LNG员工和家属的支持。
“蜂巢”
洋山接气站封闭运行只是保障上海天然气供应的第一步。驻岛员工的衣食住行和防护装备、外籍船舶的入港手续、船舶上外籍人员的健康监测……每一处细节,都要考虑周到。
很多员工都向记者提到一个词:蜂巢。他们说,如今的岛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活动空间和路线。
这是站内创新的“蜂巢式”内部管控方式,将岛上的隔离单元进一步细分。上海LNG公司副总工程师钟君儿说:“既有人员组合上的隔离,又有场所上的隔离,还有时间上的隔离,尽最大可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也保证万一发生疫情时将波及面降至最小”。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从现场照片看,留在岛上的工作人员都穿着工装、戴着口罩和安全帽,几乎分不清谁是谁;但他们脖子上挂的工牌颜色不一样,分为红、黄、白、绿、蓝五种。
设备管理部副经理张红斌解释说,五种颜色分别对应要害部位关键岗、驻守生产人员、临时出入人员、服务单位人员、往返接收站末站人员。这样,只要从胸牌的颜色就能看出不同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可以说,“五色卡”是蜂巢管理的一个“显示器”。
接收站的严格管理,为上海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后盾。
1月31日下午、即接收站封闭运行的第一天,巴哈马籍“势州丸”运气船载着1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如期靠泊,在上海LNG与口岸部门的默契配合下,接船工作未受任何影响。2月4日,第二艘运气船“申海”号如约到港。2月8日,第三艘运气船“蓝宝石公主”号靠泊。2月18日,“先锋”号抵达……之后,相关运气船也将根据计划,陆续抵达上海。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坚守岗位的凡人”,一名驻岛人员写下了这句话。非常时期,上海供气不受影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栏目主编:刘锟 文字编辑: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