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地震发生之后,时任东京都副知事猪濑直树表示,支撑着日本几十年富足而安全的消费社会的「日常」已经结束了。确实,震后的日本已经与日常隔绝,人们已经聚成一体。面对地震造成的破坏,救援和重建成为日本公民心目中的一致理念,看起来他们将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集合。例如,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岛宇宙」注1的互联网,在提供信息以及帮助受灾群众上,网民之间表现出了惊人的公共性。甚至可以说,面对这种灾难性的情况,日本洋溢着一种不可避免的「改变」的氛围。这是因为这种想法在概念上过于简化:日本的地震可能会暴露出全球资本主义的本质,但不可能推翻这个体制。我不想让我的观点被误读,我也并没有暗示我们不应当重视这场地震。正是因为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不应该将这场地震看作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力,而应当将其作为反映这个世界的体制与格局的契机。在地震发生一年半之后,社会的状况仍然不稳定。媒体与出版一直处于混乱之中,因此,如果说日本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

我想对 2011 年 3 月 11 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进行探讨。地震对日本社会造成的损害是无法衡量的。显然,除了许多人的牺牲之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地震所导致的问题会在经济、能源政策以及其他方面显现出来。此外,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将继续影响日本的国际形象。

然而,在东京的日本桥地区,人们对待这件事的方式完全不同。在这篇文章里,我评估了地震对我们内心运作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的想象力的影响。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

新海诚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中的天灾场景

从国际的视角来看,这次地震似乎是日本自身的事务。这种认知的结果是,从各种角度来看,这一事件都可以认为是现代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演变所导致的(类似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野生动物的独立进化)。

在地震发生一年半之后,社会的状况仍然不稳定。媒体与出版一直处于混乱之中,因此,如果说日本前进的方向依赖于文化事务的状况,恐怕言之过早。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

与此相反,我认为现代日本所处的「境况」的特征,会在这长达一年半的社会分裂中,以极端的方式暴露出来。人们的本性以及在和平时期所看不到的社会体制的优点和缺点,会在危机时刻显现,这样的事情也并不罕见。以此类推,可以认为,我们想象力的特征已经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时期中鲜明地展现出来。

我不认为这场地震改变了任何事。当然,这场灾难在很多方面给日本人民和社会的命运带来了重大变化。然而,可以说,世界在这几十年以来面临的变化——换句话说,全球化与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并没有被地震所消除。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4)

这是因为这种想法在概念上过于简化:日本的地震可能会暴露出全球资本主义的本质,但不可能推翻这个体制。我不想让我的观点被误读,我也并没有暗示我们不应当重视这场地震。正是因为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不应该将这场地震看作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力,而应当将其作为反映这个世界的体制与格局的契机。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5)

地震发生之后,时任东京都副知事猪濑直树表示,支撑着日本几十年富足而安全的消费社会的「日常」已经结束了。确实,震后的日本已经与日常隔绝,人们已经聚成一体。面对地震造成的破坏,救援和重建成为日本公民心目中的一致理念,看起来他们将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集合。例如,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岛宇宙」注1的互联网,在提供信息以及帮助受灾群众上,网民之间表现出了惊人的公共性。甚至可以说,面对这种灾难性的情况,日本洋溢着一种不可避免的「改变」的氛围。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6)

然而,在地震发生几周后,很明显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成为了一个长期问题。一年半之后,日本,特别是首都地区,笼罩在在一种奇怪的紧张氛围中,这昭示着日常的回归。这种日常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的日常已经恢复,但有些事物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象征是福岛的核反应堆。距离东京只有咫尺之遥的福岛将会发生什么的这种不确定性,是一个将会持续五到十年,甚至更长的两难问题。除了持续至今的余震之外,没有任何争议地,核电站的未来也与这种日常感混杂在了一起。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7)

在首都地区,日常与非日常已经融为一体。地震没有创造出明显的从日常到非日常的转变的环境,而是营造了一种被潜藏在日常中的非日常所控制的情形。

毋庸置疑,东日本大地震是日本战后最严重的灾难。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8)

但是,即使是地震的力量也没有能够完全摧毁这种日常感。这也许是我们想象力层面上的问题。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我们的想象力也让我们预见到了某种个人的努力和知识将全部化为乌有的命运与未来。

在「永无止境的日常」中不可能到达的「非日常的外部世界」被投射到了未来,我们才最终得以被允许在当下活下去。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9)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0)

松本零士《宇宙战舰大和号》漫画版

在 1995 年奥姆真理教发起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后,社会学家宫台真司创造了「永无止境的日常」(終わらない日常)这个词来解释这件事。

1980 年代末存在着两种「终结感」。

其一是「永无止境的日常」,其二是「核战争后的共同性」(核战争後の共同性)。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1)

在 1980 年代前半,「永无止境的日常」的感觉在少女群体中十分盛行。在这种感觉下,生活不会有大的进展,也不会有可怕的毁灭。如同《宇宙战舰大和号》那样的崇高意义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是像在学校一样地,以戏谑的态度度过每一天。作为这种情绪的表现,同样地,很可能作为对《宇宙战舰大和号》的抵抗,高桥留美子在 1979 年开始创作《福星小子》。对在友引镇(福星小子故事的背景)发生的那种无尽的日常剧的效仿,支撑起了早期漫画市场。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2)

高桥留美子漫画《福星小子》

但是,永无止境的日常是难以忍受的。乌托邦同时也是反乌托邦:不受欢迎的人永远都不受欢迎,无趣的人永远都无趣,被欺负的孩子永远都被欺负。似乎在盛怒之中, 1980 年代后半出现了一种以少年为中心的「核战争后的共同性」的幻想,一类在社会的余烬中进行群体合作的故事——金属青年沉溺于金属乐 MV 中的后末日景象;核战争、超级智能、毒品和新兴宗教(为奥姆真理教铺平道路)充斥于大友克洋《AKIRA》里的游行中;宫崎骏的《风之谷》描绘了一个充满毒气的世界。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3)

《阿基拉》

在「永无止境的日常」中不可能到达的「非日常的外部世界」被投射到了未来,我们才最终得以被允许在当下活下去。对少女们而言,她们的外部世界是成为「重生的过去的勇士」,将自己投射到过去。

之后,沙林毒气事件发生了。奥姆真理教的创始人麻原彰晃,想在袭击之后建立奥姆帝国,然后成为其第一任神圣法皇。我认为,实现这种纯粹的幻想的尝试,体现在了 1980 年代后半他试图复活死者的过程中。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4)

《风之谷》中人类面临着毒气威胁

根据宫台的说法,类似于奥姆真理教这样的「最终决战」的想象,为无法适应安定与富足社会的懦弱个体提供了逃避的机会。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这些爆炸性增长的描摹超自然的作品的社会功能,就大致总结为此。

此外,作家鹤见济在他于 1993 年出版的那本引发了广泛关注的《完全自杀手册》的前言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然而,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原子弹始终没有爆炸,全面核战争的幻想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八零年代的革命家,彻底地体会到了挫折感。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5)

最后大家终于明白,「最后一击」是不可能实现的,22 世纪一定会来(当然,21 世纪也即将来临,因为不会有所谓的世界大战)。世界末日绝对不会出现注3。

鹤见济,1993

如此来说,随着冷战的结束,不会存在消灭日常的所谓「最后一击」,因此掩饰对于自我身份的不安的唯一手段就是在内部加以调整。一般来讲,这是一种毒品康复或者自我疗愈时所使用的手段,但是,在鹤见极端而不严谨的论证中,他将自杀也作为一种选择。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6)

大友克洋《AKIRA》中的后现代末世

自 1970 年代开始的富足而安定的消费社会的副作用,是人们被赋予了一种不安的现代(后现代)的身份,无法找到世界(历史、国家)存续的理由。以《风之谷》、《北斗神拳》、《AKIRA》这些作品为代表的,从 70 年代持续到 90 年代的神秘学以及动画的狂热,就可以被视为克服这种不确定性的出路。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7)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出现的架空历史题材的反类型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例如《机动战士高达》那样的机器人动画与《银河英雄传说》和《豹头王传说》那样的幻想小说(在文学界,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描写了小说家哈特费尔德的生活,在《1973 年的弹子球》中记述了弹子球机的历史,并将其作为某种架空历史)。

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政治的季节」的结束与对宏大叙事的希望得失效一致,表现在对虚构的消费上。(社会学者大泽真幸分析了奥姆真理教的信徒身上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一点,即他们总是沉浸于宗教神话和「最终决战」类型的故事)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8)

然而,如果反思日本国内流行文化的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是最终决战类型的故事还是战争史诗,在现在都没有像以前那样流行。宫台认为,自与奥姆真理教毒气袭击发生的同一年播出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开始,只有那些探讨自我意识问题的作品,换句话说,恢复男性气质的隐喻,能够获得流行。具有这种后《EVA》式的故事结构的作品在网络上被称为「世界系」。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19)

延续鹤见的观点,我们可以确定,这些架空历史作品并不是赋予读者以虚假的意义的故事,而是作为其衍生作品素材的数据库被消费。以机动战士高达为例来说明。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繁荣下,这部作品基于所谓虚构的未来历史(宇宙世纪),而当时消费者的态度则使得这部作品以描写假想的自我实现为主。

与之相反,当今的高达爱好者们创作了基于虚构的无数平行世界中的同人作品,他们对互联网上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有着极大的兴趣。在今天的日本,「最终决战」和架空历史已经不再是年轻的御宅族所需要的。这个世界没有赋予个体意义的说法在当今已经失效。当今,日常被视为对某种缺少了创造力的人类特质的惩罚,而想象力与非日常一同被视为已经失效了的现代性(或前现代性)的特征。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0)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最终决战」真的即将到来,世界也不会结束,日常也不会消失。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1)

即使在「那轰然一响」之后,世界也不会终结——那么,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对现实中地震的反应是怎样的?换句话说,这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呈现这场灾难?

这个问题的一部分答案可以在所谓「日常系」,也被称为「空气系」的流行,以及引起人们关注的御宅族的「圣地巡礼」中发掘。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2)

东清彦《阿滋漫画大王》

「日常系」和「空气系」是什么?这两个说法都在动漫爱好者的互联网社区中被广泛使用,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故事形式。由于这些是出现在互联网上的新词,让我们查阅维基百科获取解释。

空气系,又称日常系,是 2000 年代日本出现的词语,从 2006 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广为使用,主要指一些在内容上以女性角色的琐碎谈话与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动漫作品。

从实践上来说,漫画已经成为支撑日本出版业的大型产业。这个产业的膨胀导致了流派的激增,并且在 21 世纪之后,人们都认为少数几种漫画类型已经不足以概括庞大的漫画市场。在这种环境下,四格漫画的突然兴起成为了个别几个较为明显的变化之一。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3)

萌系人设的爆炸性流行和随后的持久,可以被某种性意味上的吸引力所解释。这种风格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四格漫画中的使用,要归功于 1999 年东清彦的《阿滋漫画大王》。该系列描绘了一群可爱的高中女生的无意义的日常冒险,获得了男性御宅消费者的广泛支持。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4)

《阿滋漫画大王》的成功为其他四格漫画铺平了道路,这些漫画以男性御宅消费者为目标,随着 2002 年《Manga Time Kirara》的创刊,这一类型的漫画作品蓬勃发展起来。虽然这些杂志本身已经面临衰落和停刊的困境,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萌系漫画稳固地确立了自身的风格。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5)

毋庸置疑,萌系四格漫画和日常系 / 空气系不是一回事。然而,在为期十年的电视动画主导 Media-Mix 之后,越来越受男性御宅观众欢迎的萌系四格改编的电视动画展现出了萌系四格和日常系 / 空气系作品的繁荣。氷川へきる的《不可思议的教室》、美水镜的《幸运☆星》、苍树梅的《向阳素描》、kakifly 的《轻音少女》,这些作品被像新房昭之和山本宽这样的新锐演出家,或是 SHAFT 与京都动画这样的有影响力的动画公司搬上荧幕,作为日本动画节目的一部分而受到关注。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6)

苍树梅借漫画《向阳素描》成名后,担任了动画《魔法少女小圆》的人设原案。

此外,由于仍然是一个新词,「日常系」或「空气系」的定义尚不明确,但这些作品的标题明显具有日常系 / 空气系的特征。这种特征是通过划分性别界限而实现的。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7)

例如,虽然《阿滋漫画大王》的故事发生在一所男女同校的高中,但其中大多数角色都是女学生,使得学校看起来像是一所女校。这些作品的另一个特征是缺乏目的性:尽管其中许多主要角色是中学生或高中生,然而像赢得社团比赛或通过入学考试等目标是缺席的。它们所描绘的是无尽的日常场景,从课后聊天到放学回家。换句话说,日常系 / 空气系的叙事缺乏实质内容。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8)

当人们注意到萌系作品,特别是其作为一类御宅文化产品的色情维度时,日常系 / 空气系作品迅速普及的过程中最有趣的部分变得显而易见。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出现的(色情)美少女游戏热潮表明,之前对萌的演绎是利用了一个可以移情的,被故事女主角所爱的男性角色,从而为游戏玩家提供假想的爱的幸福。 因此,这些男性角色没有明显特征,他们的状况与消费者直接相关。作品会使用相当多的方法来避免移情的失败。然而,在日常系 / 空气系作品中,像美少女游戏那样的男性视角并不存在。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29)

当然,日常系 / 空气系作品正在等同地,或者说更广泛地,与早期萌系作品一样被视为色情作品来消费,许多创作者都在积极而主动地追求这种效果——换句话说,通过将这种类型与萌等同起来,对这种幸福的追求的结果最终将是通过消费者的眼睛所看到的,男性角色的缺席。这种男性角色的缺席自然而然地与故事性的消除相互重叠。

一般而言,日常系 / 空气系作品中的萌系 / 美少女角色并不会与爱情牵扯上关系,因为这会充实故事性,并带来与日常生活的分隔。出于这个原因,爱情被有意排除在对日常系 / 空气系中,漫无目的的日常生活的幸福的追求中。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0)

那么,为什么日本国内的御宅文化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呢?

从日本的交流环境的改变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线索。

让我们考虑一下发送手机电子邮件或刷 Twitter 这样的事。我们发送诸如「我饿了」或者「今天很冷」这样的信息,但是,我们的意图并不是把信息传递给收件人。当收件人回复「我也饿了」或「真冷,是吧?」这样的信息时,我们最关注的并不是信息的内容,而是收件人正在关注自己这样一种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获取关注本身成为了交流的目的——社会学家北田晓大将其称之为「关联的社会性」(繋がりの社会性)。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1)

如前所述,日常系 / 空气系作品描绘的不是比赛的胜利,也不是与我们崇拜的人在一起,而只是在回家路上的小憩与房间里的交谈,在其中,消费者发掘了一种理想化的「青春」观念。这表明,我们可以在对虚构故事的欲望中发现这种「关联的社会性」。这些男性消费者所寻求的是一个充满社会性的理想化的空间。换句话说,并不是从青春中所得到的某些东西,而是青春本身,比如社团活动以及与朋友共度的时光,成为了描绘青春的目的。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2)

日常系 / 空气系作品受到欢迎的转折点,可能是基于 2001 年谷川流开始创作的轻小说的,2006 年的电视动画《凉宫春日的忧郁》。这个系列讲述了春日,一名蔑视现实生活,认为其很无聊的高中生的故事,而这被视为对 1970 — 1990 年代的自我实现的故事的完全背离。换句话说,富足而又令人生厌的消费社会(日常)和激动人心的历史/最终决战(非日常)的对立被纳入了这个故事。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3)

为了逃避她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春日成立了「SOS 团」,寻找外星人、未来人和超能力者。然而,在第一卷中,实际上春日自己才是神,而 SOS 团的成员——真正的外星人、未来人和超能力者——聚集在一起观测着主角春日。然而,春日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力量与她朋友们的真实身份,而是在「无趣」的合宿、自制电影和棒球中找到乐趣,甚至对一名男同学(阿虚)产生了兴趣。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4)

目前,这一系列尚未完结,谷川对此事的立场与我们无关。重要的是,尽管春日厌倦了现实,但她仍在现实世界中尽情享受乐趣。前者是作品的世界系维度,后者是日常系 / 空气系维度。

与一开始的作品相比,2006 年之后的动画更关注后者。更加确切地说,我们可以认为,在前文中提到的爱好者的同人创作中,后者被更广泛地采用。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5)

同人舞蹈始祖:《凉宫春日的忧郁》

团舞《晴天好心情》

举一个具体例子,《凉宫春日的忧郁》这部作品的 ED,《晴天好心情》,已成为这部动画的最主要的衍生作品。ED 中的舞蹈,俗称为「春日舞」,取材于真人偶像组合「Berry 工房」的 MV。与原作小说一样,歌曲歌词的魅力源于上述两者,但是,正是这种独特的舞蹈带来了网络爱好者的同人作品的繁荣。这些被称为 MAD 的作品将 Cosplay 文化和同人舞蹈结合到了一起。随着上传这类作品的创作者的增多,视频网站上出现了叫做「尝试跳跳看」(踊ってみた)的标签。

通过将虚构作为享受现实的工具,一种新的娱乐活动形式诞生,一种新的体裁被创造出来——在作品中,角色并没有发挥编织新的架空历史的作用,而最终成为了现实中「此时此地」的扩张。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6)

日常系动画的里程碑《幸运☆星》

继《凉宫春日的忧郁》之后,京都动画又制作了广受赞誉的《幸运☆星》。作为日常系 / 空气系的代表作品,《幸运☆星》描绘了高中女生漫无目的的生活,并带有一些喜剧元素。爱情和竞赛等目标缺席,并且,该系列专注于描写角色之间的理想化交流形式。此外,该作品拒绝将自身定位在描写爱情和家庭结构的主题上,因此故事的焦点集中在排除了爱情的同性组成的小团体中。

《阿滋漫画大王》在 1999 年播出之后,相对萌系四格漫画中的其他子类型,日常系 / 空气系并没有获得中心地位。然而,《凉宫春日的忧郁》和《幸运☆星》巩固了这一类型,并且这两部作品中的角色成为了许多二次创作的对象。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7)

此外,狂热的动画爱好者对在《幸运☆星》和《轻音少女》中作为取景地的京都和埼玉县久喜市的「圣地巡礼」,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希望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由于作品的背景几乎完美地再现了取景地的城市景观,例如埼玉县的鹫宫町和幸手市等,爱好者们在这些地方进行名为「圣地巡礼」的休闲旅行,以另一种方式「观看」这些作品。然而,这种休闲旅行是互联网繁荣的结果,并且地方政府也试图利用这些「圣地巡礼」,将其纳入城镇振兴战略。不用说,爱好者们的这种行为并不罕见。但是,在过去几年中,动画引发的这种「圣地巡礼热潮」的规模和性质,值得特别提及。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8)

《幸运☆星》需要作以进一步解释。作为一部充满了对御宅流行文化的讽喻的作品,《幸运☆星》中的戏仿元素起到了引导某种纯净的日常系 / 空气系叙事的作用。正是由于角色之间的直接而理想化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了一种与日常系 / 空气系作品中描绘的和谐与愉快的存在所完全不同的互动可能,因此《幸运☆星》才会成为流行文化的标杆。该作品并不是创造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故事,而是以流行文化为为叙述对象,以创造一种不同的娱乐形式。

使用御宅文化「数据库」既是创作者采取的一种方法,更是进行「圣地巡礼」的消费者的一种行动。普通的城镇景观以「数据库」的一部分的样貌出现(特别是《幸运☆星》),从而成为了「圣地」,无论这个地域的历史是怎样的,与观众的关系如何。

日本御宅族起源(震灾后的想象力)(39)

《幸运☆星》引发了鹫宫神社的圣地巡礼现象

乍一看,这不是一个反常现象。然而,我们可以说,其中对虚构的的使用是显而易见的。从引领消费者去「远离这里的某处」的某些东西,到带领消费者回到「此时此地」的那些事物,该系列的相关漫画,动画,游戏等等中出现的《幸运☆星》的角色,为日常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以类似的方式,现今的消费者也在使用角色,来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增光添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