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诗人元帅简史)

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诗人元帅简史)1929年3月下旬,决定红四军生死命运大柏地战斗之后,陈毅带领新编的红四军第一纵队,驻在瑞金附近的一个地主家里,书房四壁上糊满了报纸。国统区三兄弟相会不久后,汪精卫宣布“分共”,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城乡。陈孟熙准备投入四川军阀刘存厚部,陈修和决心去上海搞造船工业。陈毅则独自赶去南昌参加“八一”起义。意外得知胞兄消息

1921年,陈毅(左四)、陈孟熙(右二)、陈修和(右一)

1927年5月,陈毅到了武汉。这时,陈修和、陈孟熙都在武汉。陈修和与陈孟熙于1925年在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修和学炮兵科,孟熙学政治科,兄弟们意外相聚。那时蒋介石已经叛变革命,汪精卫也将撕下伪装,形势多变,风雨如磐。

兄弟们经常见面,谈论时事,但政治见解已各不相同,经常争论,但感情却很亲密。

陈孟熙因为与陈毅的见解不同,曾竭力劝他脱离共产党,陈毅坚决不肯。反而,哥哥陈孟熙竟被弟弟陈毅批驳得大哭起来。陈修和看到这一点,感到阻止陈毅革命,只有徒伤兄弟们的情感,同意各走各的路。

不久后,汪精卫宣布“分共”,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城乡。陈孟熙准备投入四川军阀刘存厚部,陈修和决心去上海搞造船工业。

陈毅则独自赶去南昌参加“八一”起义。

意外得知胞兄消息

国统区三兄弟相会

1929年3月下旬,决定红四军生死命运大柏地战斗之后,陈毅带领新编的红四军第一纵队,驻在瑞金附近的一个地主家里,书房四壁上糊满了报纸。

陈毅无意中在报纸上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陈孟熙”!此时陈孟熙已是川军刘存厚的少将驻沪代表,于是,陈毅辗转与他取得了联系。

到了8月初,中共中央来信,要红四军派领导干部去上海参加政治局召开的军事会议,汇报红四军情况。前委决定陈毅去上海,他在厦门候船去香港转上海时,给陈孟熙发了一封快信,告诉了大致的船期。

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诗人元帅简史)(1)

陈毅和他的兄弟在上海时合影,左起:陈季让、陈世泽、陈毅、陈孟熙、陈修和

8月26日,一艘英国轮船到达上海。化装成工人的陈毅正准备挤进最杂乱的人流里混下船去,忽然发现陈孟熙和陈修和一式西装革履,胸佩“淞沪警备司令部”徽章,登上船来。“共匪”陈毅跟着他们顺利通过稽查口,驱车到了福州路的新苏旅馆。陈孟熙已在一层包租着一套房间,让陈“共匪”住里间,陈“少将”住外间,陈修和虽然回兵工厂,却也常来关照。所以陈毅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得到了诸多方便。

陈毅在上海久了,不安全的因素也就增长了。有一天,老同学周光炜在电车里看到逛马路的陈毅,就去问陈修和,陈修和硬说周光炜看花了眼。因为这样,陈毅被哥哥们迅速转移到法租界一座教堂的后院,在密室里“禁闭”起来。“禁闭”期间,陈毅起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10月1日,陈毅平安地离开上海。兄弟一别,又是二十年……

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诗人元帅简史)(2)

“中将”厂长拒绝南下

“少将”胞兄率部起义

解放战争开始后,陈修和任蒋介石侍从室副官,后在东北担任国民党沈阳兵工总厂中将总厂长。解放军兵临沈阳时,蒋介石一方面许愿他升任国防部兵工署署长,一方面严令拆迁和破坏沈阳兵工厂,但都被陈修和顶住了。沈阳解放前夕,蒋介石派飞机接他南下,还是没有如愿。

沈阳兵工厂由陈修和领头护厂,等待解放军接收。沈阳解放后,陈修和继续担任厂长,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工厂三天做好准备,第四天立即开工。很快修好了仅有的几门155毫米重炮,在天津、太原战役中起了很大作用。

朱德总司令又委派他到上海,联络那些留在上海的兵工技术人才。1949年10月21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了委任陈修和为中央技术管理局副局长的委任状。陈修和还收到了新政协特邀代表的邀请信。

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诗人元帅简史)(3)

陈毅(右)与陈修和(中)、陈孟熙(左)1961年在北京合影

不久,陈孟熙和夫人也到了上海。陈孟熙当过国民党军26师政治部主任,164师参谋长,在解放战争中任川西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官,1949年12月在四川乐山率部起义,作为起义将领安排在上海工作。

1949年5月,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指挥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后,被党中央任命为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领导上海的改造和建设。在上海,陈毅兄弟三人又重逢在了一起,在共叙了离别之情后,他们在新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陈毅的故里乐至县劳动镇,有座桥叫劳动桥,当地人习惯称它为“将军桥”,这座桥有一个已经传述了几代人的感人故事。

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诗人元帅简史)(4)

劳动桥

在陈毅小时候,这里没有桥,人们过河,只能在河滩上竖起一排“跳墩”。可是每当洪水季节或者“跳墩”倒塌,行人往来就非常困难。

1923年春天,陈毅留法勤工俭学返乡路过此河,一个小孩过“跳墩”时不小心摔到河里,被陈毅救起。据说,陈毅曾向当时的地方政府提出修桥的建议,可是一直到解放,这个桥也没有建成。

1959年,新中国的地方政府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挤出有限的资金,终于在这条小河上,建成了人们盼了几辈子的石桥。而石桥建成之时,又恰逢陈毅回乡,人们建议取名“将军桥”或“元帅桥”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陈毅坚决不同意,说:“我陈毅算老几啊!取名‘劳动桥’吧!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

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诗人元帅简史)(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