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祖墓北流(闽北那千余座坟茔)
卢氏祖墓北流(闽北那千余座坟茔)最悲壮的时刻来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当年白匪军杀红军家属的白色恐怖已在闽赣一带蔓延开来。红军被迫撤退时,部队为了保护当地的老百姓和红军家属,不得已拔掉了所有坟堆上的竹牌,让红军墓变成无名墓。这也是后来这片墓群长期被湮灭,甚至被置疑的原因之一。据说,洗绷带的血水流到农田里稻谷都绝收。山上仅有八、九个医生,最后连中草药也没有了,而山下抬上来的伤员却络绎不绝,病人死得非常痛苦。因为死亡太多,开始一坑一人,后来一坑多人。山下战场,更是“路死路埋,沟死沟埋”。除了战死、病死以外,这千余座墓冢掩埋的还有一些是当时“肃反”时被误判为“改组派”而遭错杀的红军官兵及苏区干部。生死一瞬间,悲冤一坑埋。上世纪中叶,江西上饶余干人潘嘉馥寻找他的父亲潘骥,找了几十年未见音讯。他 8 2 岁临终前叮嘱儿子潘迪渊,一定要找到爷爷的下落,把遗骨接回家乡安葬。这样,小潘从爸爸手中开始接力找寻爷爷的遗骸。原来,小潘的爷爷潘
点击标题下面蓝字,轻松关注我
俞果(左)和杜邨(右)
2 0 2 1年 4 月福州,我偶遇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编剧杜邨兄。他受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委托,正在创作一部红军在闽北战斗事迹的话剧。他给我讲了故事梗概,听完,非常感人。
那是武夷山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只有几十户人家。整个后山坡一大片馒头状的墓地,三块青砖垒成墓门,插一根竹爿,系一条红丝带,竹爿上用红漆写有编号,代表一座红军墓。没有姓名,没有番号,更无墓志。竹林中密密麻麻凸起的土堆,共有 1 3 4 3 座坟茔,如同列队的军阵,萧瑟而又雄壮。曲折的故事,叙述着传奇的历史。
上世纪中叶,江西上饶余干人潘嘉馥寻找他的父亲潘骥,找了几十年未见音讯。他 8 2 岁临终前叮嘱儿子潘迪渊,一定要找到爷爷的下落,把遗骨接回家乡安葬。这样,小潘从爸爸手中开始接力找寻爷爷的遗骸。原来,小潘的爷爷潘骥 1 9 3 1 年从江西被派往闽北,任红军独立团团长,是方志敏的得力干将。潘骥自从告别父母、泣别妻儿离开家乡之后,最后投入方志敏麾下。从此,全家人再无潘骥的消息,辗转听说他早已牺牲了。
两代人四处打探,终有眉目。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有记载:“团长潘骥同志在攻打土屋时,被乱弹打破了整个嘴巴,抬回来待了三天就牺牲了。”《余干县志》也有记载:“潘骥在闽北苏区梭驼场地区作战时壮烈牺牲。”只有这两条极其含糊的线索指向。可是,找遍了闽赣边界处,不见有“梭驼场”三个字。后来从一位周老师口中得知,潘骥牺牲在张山头的沙渠洋,而当地人在口语中将“沙渠洋”发音为“梭驼扬”。方言“谜码”终于解开,一通百通。这个无名墓群,经各方努力多方证实,在2 0 1 6年 5 月 1 3 日作为“红军墓群”被发现了。
历经八十多年的风雨,人们才知道这张山头还有这样一段历史。从 1 9 3 1 年开始一直到1933年至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等部队入闽作战,进入崇安县(今武夷山)。他们在张山头成立了红军中医院,没有西药及器械,只能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当时自然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家家当病房,人人做护工,村民自发组成了洗衣队,担架队。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围剿,红军缺医少药,牺牲的官兵一般就近掩埋,插个牌牌,不留姓名。
据说,洗绷带的血水流到农田里稻谷都绝收。山上仅有八、九个医生,最后连中草药也没有了,而山下抬上来的伤员却络绎不绝,病人死得非常痛苦。因为死亡太多,开始一坑一人,后来一坑多人。山下战场,更是“路死路埋,沟死沟埋”。除了战死、病死以外,这千余座墓冢掩埋的还有一些是当时“肃反”时被误判为“改组派”而遭错杀的红军官兵及苏区干部。生死一瞬间,悲冤一坑埋。
最悲壮的时刻来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当年白匪军杀红军家属的白色恐怖已在闽赣一带蔓延开来。红军被迫撤退时,部队为了保护当地的老百姓和红军家属,不得已拔掉了所有坟堆上的竹牌,让红军墓变成无名墓。这也是后来这片墓群长期被湮灭,甚至被置疑的原因之一。
潘迪渊终于找到了爷爷潘骥的墓葬地,但面对这 1 3 4 3 座坟茔,他不知道哪一座是爷爷的。他呼喊着“爷爷我带你回家!”捧起一抔黄土,带着爷爷的英灵、父亲的遗愿,回到了江西余干。
这是一种象征和化身,魂归故里,魄存山岳。最近十几年,不间断有人到张山头踏勘遗址、探询亲人,他们只是听闻,没有实证,大都无功而返,遗憾终生。不说检骨殡殓,那怕一把土,也是一瓣心香,一种祭奠。
最简单的仪式感也能撑起中国人心里慎终追远的传承。千余座无名坟茔,这本身已让人惊讶。原来这无名红军墓群,因形势险恶被红军自己变成了无名墓群。今天,无名又恢复了主体之名:红军。有名无名,无名有名,皆非常之名。
不知因为是无名墓群,还是不仅仅因为无名的原因,“张山头红军墓群”直到2 0 1 6 年底才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 0 1 8年列入省级保护单位,2 0 1 9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毕竟红色传奇,认领之后,一路高开高走。各类媒体聚焦这个偏远的张山头无名红军墓群。
回视一些细节,真有神奇之处。红军墓群是2 0 1 6年 5 月13日发现的,福建人艺立项建组是去年5 月 13日通过的,剧本完成是今年 5 月13日定稿的。5 1 3 ,武夷山,多么的巧合,历史在这里作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安排。据编剧杜邨相告,福建人艺话剧《丰碑●1 3 4 3》将于今年 7月 1日建党百年之时,在武夷山市举行首演。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一句“诗无达诂”式的千古名言。闽北,那 1 3 4 3座无名坟茔,或许是对这句中国古典精髓的一次新的注释和笺疏。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