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90%的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有90%的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博物馆里的生僻字)16、觚[gū]真正器名尚不可知,觥是约定俗成之名。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鸟兽形之类。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15、觥[gōng]觥

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

14、匕[bǐ]

有90%的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博物馆里的生僻字)(1)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15、觥[gōng]

有90%的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博物馆里的生僻字)(2)

真正器名尚不可知,觥是约定俗成之名。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鸟兽形之类。

16、觚[gū]

有90%的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博物馆里的生僻字)(3)

饮酒器,作用与爵、角相同。初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

17、觯[zhì]

古时饮酒用的器皿,形似尊而小 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18、斝[jiǎ]

有90%的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博物馆里的生僻字)(4)

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

19、豆[dòu]

有90%的人不认识的生僻字(博物馆里的生僻字)(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