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单被踢什么梗(网上连打二十个)
上单被踢什么梗(网上连打二十个)在《五十公里桃花坞》中,周也的面无表情捧场,被郭麒麟调侃:“你真是气氛组。”我们一天会发多少个“哈哈哈”?我们一天会发多少个“笑死”?当“笑死”都变成了敷衍,我们只能通过增加语气词的数量来表达情绪了吗?“哈哈哈”的背后你算过吗?
前几天,我的朋友问我:
“为什么我发‘笑死’给同学,她说我在敷衍她?我明明是真的觉得很好笑啊。”
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于是,我们陷入了沉思,当代人表达情绪真是太不容易了。
当“笑死”都变成了敷衍,我们只能通过增加语气词的数量来表达情绪了吗?
“哈哈哈”的背后
你算过吗?
我们一天会发多少个“哈哈哈”?我们一天会发多少个“笑死”?
在《五十公里桃花坞》中,周也的面无表情捧场,被郭麒麟调侃:“你真是气氛组。”
这一片段还上了热搜,网友直呼:太真实了,这简直就是我。
这好像已经成为现代人真实又无奈的日常。
在群里,我们是热场小能手,是超级氛围组;和朋友聊天时,我们各种搞笑表情包运用丝滑,不断“笑死”。
但现实中,当我们发出这些消息时,我们其实是麻木、敷衍且面无表情的。
这些消息背后,我们用“哈哈哈”和“笑死”代替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真的觉得好笑吗?还是和周也小姐姐一样,只是习惯性捧场?我们一般在哪种场合使用“哈哈哈”?
第一种,习惯性捧场。
有一天,你的朋友给你发了一个bilibili的视频链接,并说:“这也太好笑了”你还没来得及看完,随手发了一个“笑死”。
但这个时候,一个信息被轻易掩盖了,我们在“笑死”的背后真正想表达的情绪被掩藏了。
我们甚至来不及深思,这个视频在好笑的背后到底表达的是什么。
快节奏的生活和网络,快节奏的社交掩盖了思考和情绪。
同时,你的朋友很快会意,回复你一条:是吧!之后这段聊天便自然地结束了。
第二种,你是真的觉得好笑。
但就像文章开头我朋友的困扰一样,“我被这个信息逗笑了”,应该如何表达才不会被他人觉得敷衍?
我们发“哈哈哈”显得敷衍,我们发“笑死”显得不走心,我们应该怎么表达我们的笑?
于是出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种“吵人眼睛”的方式。
在当代年轻人的语言系统里,哈哈哈的数量非常重要,更像是一种隐喻。
不止“哈哈哈”的数量,而是任何语气词的数量都成为了一种隐喻。
于是,现代人好像已经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表达符号。
有时候,多打一个字表达出来意思已经完全不一样......
(内容来源:知乎cr:秀朗网络科技)
有时候,多打一个符号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小波浪代表着愉快和可爱,偶尔加一下显得你当下很愉快。
感叹号是情绪激动,是加重情感的符号。
句号和省略号则要慎重使用,一不小心,你就面临着被拉黑的风险。
(内容来源:知乎cr:秀朗网络科技)
然而,我们慢慢发现,现在连嗯嗯,哦哦,对对,都已经变成了一种敷衍。
网上常常出现这种段子:
俗称:因“嗯嗯”分手了。
于是,我们想说:当代人要表达情绪实在是太难了。
同样的,接受消息的一方,也想说:当代人要理解文字背后的情绪实在是太难了。
不再有见字如面?
小时候,我妈骂我:现在的小孩,动不动就开心死了,乐死了,气死了,笑死了,难过死了,你们一天到底要死多少次?多不吉利啊。
现代人的语言系统里,这种夸张的,不经大脑的表达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但明明我们的情绪还有更多更好的表达方式。
古人常说:见字如面。
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家书抵万金。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信,其中有梵高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又有坎坷琐碎人生的感悟。
林觉民的《与妻书》中,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一封书信可以传递思念,可以记录爱情,可以抒发志向,一封书信的宝贵,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珍稀。
著名美国社会学家曾经提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增加使人们能够体谅他们正在加以影响的这些人的态度,这促使民主的发展。
他认为:在个体履行自己所持有的社会职能的过程中,不可能体谅被影响的人们的态度,所以也就没有完全民主的社会。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普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珍稀,于是我们的沟通也不再认真,变得更加随意,但这仍是一种沟通。
是的,永远没有完美的沟通,我们永远无法对所有人做到完美的体谅。
但,对于一些信息,对于我们在乎且重视的人,表达的方式还有很多,不要只限于“哈哈哈”和“笑死”。
日常生活中,你是只会“哈哈哈”的气氛组吗?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