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之人一定要先修武德(所谓穷文富武)
习武之人一定要先修武德(所谓穷文富武)从这来看,想成为一个人见人敬的大侠,单有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还得有毅力勤学不戳。当然,必要的物质支撑是必须的,否则还不如读书种田来得实在。 自大唐以来,出现了一种类似文人科举的武举考试,由于历朝历代对于武人的重视程度大不相同,所以武举考试的重要性始终在浮动。不论政策如何变动,能够上榜的均是狠角色。在此笔者问大伙一个问题,你认为是民风彪悍的北方出的武举人较多吗?答案是否定的,通过查阅史籍我们能够发现,历朝历代出产武举人最多的故乡是江南,其次是清朝以后的山西。 这两个地区有什么特点呢?一个物产丰饶,一个盛产晋商,全国的有钱人都聚集在两地。其实这种现象不难理解,想要练一身好功夫,首先得有名师指点,然而老师只是第一笔开销,平日里的武术器材哪个不是一大笔钱?而且武人与文人不同,需多补充蛋白质,每年的伙食开销才是重头。此外,习武之人都有行侠仗义的梦,难免会找人比斗,不论对方受伤还是自己挂彩又是一笔开支。
说起古代江湖最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容纳了儒学墨学道学的古典侠义精神。
不知各位喜欢读书的小伙伴是否发现了这个问题,几乎每个武侠小说中都存在一个致命的Bug,似乎这些来自古代的穷小子(大多如此)只要有一腔热血或心机城府,混到结局总能成为制霸一方的一代宗师。没错,这些套路读起来的确让人热血沸腾,然而在真实的古代,想成为一名侠客真的如此容易吗?换句话说,需不需要物质基础?
拿《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来打个比方,从没见神教弟子做生意,也没有田产耕种,他们如何维持几千人的日常开销呢?或许有朋友会说,他们在外面做得都是没本买卖,干的勾当和强盗差不多,要不怎么会被人骂作“魔教中人”呢!想想也在理,可那些“名门正派”又是靠什么吃饭呢?除了丐帮外,这么多正派很少有自己的营生,可门人弟子外出又十分阔绰,动辄拿出一两锭银子拍在桌子上结账,花钱如流水。
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小说里的情节,跟虚构的故事较真总是划不来的。那么现实里古代习武之人究竟需不需要物质基础呢?答案是一定的。想必大伙肯定听过四个字,那就是“穷文富武”,普通家庭砸锅卖铁总能培养一个读书人,但很少听说习武之人出身贫苦人家。
自大唐以来,出现了一种类似文人科举的武举考试,由于历朝历代对于武人的重视程度大不相同,所以武举考试的重要性始终在浮动。不论政策如何变动,能够上榜的均是狠角色。在此笔者问大伙一个问题,你认为是民风彪悍的北方出的武举人较多吗?答案是否定的,通过查阅史籍我们能够发现,历朝历代出产武举人最多的故乡是江南,其次是清朝以后的山西。
这两个地区有什么特点呢?一个物产丰饶,一个盛产晋商,全国的有钱人都聚集在两地。其实这种现象不难理解,想要练一身好功夫,首先得有名师指点,然而老师只是第一笔开销,平日里的武术器材哪个不是一大笔钱?而且武人与文人不同,需多补充蛋白质,每年的伙食开销才是重头。此外,习武之人都有行侠仗义的梦,难免会找人比斗,不论对方受伤还是自己挂彩又是一笔开支。
况且越富饶的地方越需要武人,就拿晋商来举例,由于他们经常会全国各地行商,所以遭遇强人是家常便饭,由此便突显出武人的重要性了,很多商人本身就是练家子。嘉靖三十三年,在朝廷抗击倭寇期间,晋商举荐了五百名“商兵”参与抗倭,报效祖国。隆庆元年晋商再次出人出力帮助朝廷围剿松江的倭寇。
从这来看,想成为一个人见人敬的大侠,单有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还得有毅力勤学不戳。当然,必要的物质支撑是必须的,否则还不如读书种田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