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间故事客栈遇白狐(痴情男子立志不娶)

民间故事客栈遇白狐(痴情男子立志不娶)一晃六年过去,董立清二十二岁,可他说再等四年,等明凤到了十六岁成亲后,他再娶妻,明凤长大后,出落的亭亭玉立,成了远近闻名的漂亮姑娘。高友明夫妇见董立清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他。董立清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不仅如此,他承诺将来娶妻,如果明凤没招上门女婿,将来会让自己其中一个儿子姓高。高友明夫妇甚感欣慰,十六岁的董立清身材魁梧,一表人才,高友明夫妇开始替董立清张罗婚事。可是董立清态度坚决地说:“义父,干娘,凤儿才六岁,等她长大嫁了人,我再成亲也不迟,我想多陪伴和照顾你们,还请你们成全我的一片孝心。”

男子董立清,明朝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境内)人氏,境内有华亭谷,西晋大文豪陆机曾写过“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华亭县故而得名。

董立清同样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可他身世坎坷,他十二岁那年,因家乡发生洪灾,父母双亡,他逃荒到华亭县,他刚进了东门不久,晕倒在一个食肆(小饭馆)门口。

食肆由老板高友明和妻子冯氏经营,他们当时有个两岁的女儿明凤,夫妻二人心地善良,看着骨瘦如柴的董立清,岂能见死不救?

民间故事客栈遇白狐(痴情男子立志不娶)(1)

高友明夫妇不仅救了董立清,还将他留在食肆当伙计,他们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明凤,没有儿子,就收董立清为义子。

董立清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不仅如此,他承诺将来娶妻,如果明凤没招上门女婿,将来会让自己其中一个儿子姓高。

高友明夫妇甚感欣慰,十六岁的董立清身材魁梧,一表人才,高友明夫妇开始替董立清张罗婚事。

可是董立清态度坚决地说:“义父,干娘,凤儿才六岁,等她长大嫁了人,我再成亲也不迟,我想多陪伴和照顾你们,还请你们成全我的一片孝心。”

高友明夫妇见董立清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他。

一晃六年过去,董立清二十二岁,可他说再等四年,等明凤到了十六岁成亲后,他再娶妻,明凤长大后,出落的亭亭玉立,成了远近闻名的漂亮姑娘。

有人跟高友明夫妇说:“董立清勤劳善良,孝顺懂事,你女儿明凤长得漂亮,而且他们关系密切,朝夕相处,知根知底,不如让他们成亲,岂不更好?”

高友明夫妇觉得这样可行,曾暗示董立清,可是他不同意,他说自己对明凤像亲妹妹一样对待,比明凤大十岁,怎好娶她为妻?明凤应该有更好的归宿。

由于明凤长得漂亮,她不是大家闺秀,常在食肆帮忙,引来不少男子在食肆吃饭喝酒,其中不乏轻浮之徒。

董立清为了保护明凤妹妹,没少和人发生争执甚至打架,明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知道董立清和自己既不同姓,又无血缘关系。

再加上董立清的帮助,爱护和关心,她的内心渐渐对董立清产生爱慕之情,不仅如此,明凤还主动和董立清,甚至父母提起此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董立清经过提醒,他对明凤从兄妹之情,转而成了爱慕之情,全家人都很欢喜,让二人订下婚约,等明凤年满十六岁拜堂成亲。

一家人都非常努力,诚信经营着食肆,后来食肆变成了小酒楼,由于酒楼的菜品味道好,价格公道,生意一直不错。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酒楼的饭菜忽然让很多人中毒,酒楼卖掉赔钱也无济于事,高友明和妻子冯氏被押入大牢。

恰恰在此时,富家浪荡公子贾仁找到明凤说,他的叔叔是县令,他可以帮助高友明夫妇免去牢狱之灾,条件是明凤嫁给她。

明凤哭得死去活来,董立清顿足捶胸,高友明夫妇劝他们不要管自己,尽快成亲,可是董立清和明凤岂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不管?

明凤不得已嫁给了贾仁,临行前说:“立清哥,此生我有负与你,你忘了我吧,若有来世,我们再做夫妻,千万保重!”

而董立清说:“明凤,我本想一了百了,可义父和干娘都挨了板子,伤得不轻,他们出来后,谁来照顾?我董立清今生既然错过了你,我立志终身不娶。”

民间故事客栈遇白狐(痴情男子立志不娶)(2)

就这样一对本该拜堂成亲,感情深厚的董立清和明凤被活生生地拆散,明凤和贾仁成亲后,贾仁兑现了承诺,帮着赎回了酒楼,高友明夫妇被放了出来。

可是高友明夫妇觉得蒙冤了受屈,女儿被迫另嫁他人,再加上被打成重伤,都卧床不起,明凤想回来探望,却被贾仁阻止,很快他们搬去了松江府。

董立清衣不解带在高友明夫妇病榻前伺候,可是高友明夫妇没多久双双含恨而终,董立清为他们披麻戴孝,厚葬了他们。

一晃几年过去,昔日四个人一起经营的酒楼,只剩下董立清一人,那天晚上,董立清思绪万千,一个人正在房间喝闷酒。

忽然小二进来说道:“东家,院子里有只黑狐,吃了几只鸡,我们追他,结果后院被弄得乱七八糟的,你快去看看吧?”

城里并非荒郊野外,为什么会有一只黑狐来到自己的酒楼闹事?他赶紧去了院子里。

此时有个小二已经抓住了黑狐,说要宰了他泄恨,不过他见到董立清后,问他怎么处置这个黑狐?还提醒说黑狐皮能值几两银子,可以弥补损失。

董立清看了看黑狐,发现黑狐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也没挣扎,似乎在等死,眼中含泪,他动了恻隐之心,让小二将黑狐交给他来处置。

他接过黑狐,发现它身上多处有伤,他将黑狐抱在怀里,回了房间,在房间替黑狐处理伤口,黑狐的伤被处理好后,一动不动,加上天色已晚,没办法送到城外放生。

董立清就将黑狐放在房间里,自己去了床上休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忽然他被人拍醒,发现屋里点了蜡烛,一个黑衣男子站在床前,他吓得一骨碌爬了起来,说道:“你是何人?深更半夜你怎么进的我的房间?”

黑衣男子躬身下摆行礼道:“董老板,谢谢您的救命之恩,大恩不言谢,将来若有用到我的地方,定当万死不辞。”

董立清根本不认识他,何曾救过他呢?董立清被惊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黑衣男子又说道:“在下姓胡,就是你救的那只黑狐,我在家排行老三,你可以称呼我为三郎,说来话长,你若愿意,三郎可以详细说给你听。”

董立清忙说愿闻其详!三郎说:“在下城外山中修炼的狐族,可以幻化人形,和你们人类一样,到了成婚的年龄。

我本喜欢一个姑娘,可是她嫌弃我没有慧根,不能得道成仙,她嫁给了别人,我心情愁烦,来城中借酒消愁,所以来到你的酒楼。

走得匆忙,忘记带钱,我便用了法术,忽然消失,结果因为喝得太多,未能重新幻化人形,不仅如此,没跑出城外,而是到了你的后院厨房中。

结果被伙计发现,一通追赶,我想起自己心爱的姑娘嫁给旁人,自己却因为喝酒失去法力,索性不跑等死。

没成想被你给救下,如今我已经酒醒,伤势恢复,特来致谢,我从未害过人,更何况你是我救命恩人,我不会伤害你,你不会瞧不起我是狐吧?”

董立清见三郎并无恶意,他义正言辞地说道:“三郎何出此言?很多人心肠歹毒,比鬼怪还狠,你既然不曾害人,要比很多人好很多,我怎么会瞧不起你呢?”

二人同病相怜,一见如故,促膝相谈,不觉已到天明,董立清说:“三郎若不嫌弃,你我可以结拜为兄弟,我的酒楼随时欢迎你光临,也希望你能来陪陪我。”

故而,二人以兄弟相称,三郎常来看望董立清。

民间故事客栈遇白狐(痴情男子立志不娶)(3)

有一天,三郎说:“俗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明凤已经嫁人多年,你何必如此固执,终身不娶呢?”

董立清坚持,三郎沉思片刻说道:“有些事情,我虽然还没有参透其中的过程,但是我知道你很快就会有个儿子。”

董立清笑道:“三郎兄何必取笑我呢?我都不娶妻,何来儿子?”

三郎也笑了笑说:“你并非冯氏所生,哪里为何跟我提起他们夫妇是义父干娘呢?”

董立清觉得有道理,可是谁好端端地来当自己的儿子呢?三郎指了指酒楼里面的一个妇人身边带的约六岁的男孩。

自从他认识三郎后,这对母子想来酒楼向客人卖花,不过被小二给赶走,董立清见他们孤儿寡母可怜,由于酒楼来往的人多,他就让柳氏在自己的酒楼卖花,一来二去就熟了起来,他和小恒关系也很好。

妇人柳氏,颇有几分姿色,她原本嫁给了一个花匠,家中种了不少的鲜花,他们有个儿子名小恒,后来花匠病逝柳氏成了寡妇,常带着孩子在街上卖花。

后来三郎还有伙计,都劝董立清娶了柳氏,柳氏也仰慕董立清的为人,自然是求之不得,可董立清还是说终身不娶,所以二人未能组建家庭。

这次董立清见柳氏一脸愁容,问她怎么了?柳氏说:“可否借一步说话?”

周围无人,柳氏忽然跪倒在地,拿出一个包袱说:“我知道你心地善良,为人仗义,我有个花圃,还有三间房子,包袱里面有地契和房契,请你帮我收好。

小恒也托付给你照看几日,我要出趟远门,如果我没回来,小恒一直都很喜欢你,就让他做你的儿子,等他长大后,再将地契和房契交给他。”

柳氏是来托孤的吗?他赶紧问柳氏到底怎么回事?可是柳氏转身离去,酒楼有客人,董立清也不好和她纠缠。

柳氏来到小恒面前,抱着小恒说:“儿啊,你乖,你去找董伯伯,他会照顾你,我过几天就回来接你。”

小恒哭着和柳氏分别,来找董立清,他问小恒这是怎么回事?可是小恒年纪还小,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他说:“我娘认识了一个男的,开始还好,现在很凶,常打我们!”

董立清果然发现小恒身上伤痕累累,董立清大怒,想带着小恒去找那人理论,可是小恒哭着喊着说不想去,他只好带小恒看郎中。

接下来几天,董立清精心照顾小恒,可是忽然有小二过来和董立清说:“东家,柳氏死了,有人说她投河自尽,这下小恒成了孤儿啊,好可怜啊。”

董立清问小二为何会这样?小二说:“我们也只是听说,具体的不清楚,说柳氏被你拒绝以后,认识了一个翩翩公子,那公子之前对柳氏十分殷勤。

柳氏以为找到了好的归属,便和那位公子在一起,可是没多久,那个公子现出原形,是为了柳氏的钱财而来,还经常打骂小恒,柳氏将小恒托付给你照顾。

她去找那个公子理论,结果遭到羞辱,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哎,当时你若是听了我们的劝和柳氏在一起,何至于如此啊?”

董立清自责不已,他尽心尽力地照顾小恒,让他去学堂念书,视如己出,小恒乖巧懂事,聪慧好学,他举目无亲,见董立清对他那么好,就认了他做爹。

那天,董立清和三郎喝酒,三郎跟董立清炫耀说:“立清贤弟,我没说错吧?你将会有个儿子,如今小恒认你做爹,可喜可贺啊!”

三郎说完,以为董立清会高兴,还要敬酒表示感谢。可是董立清骂了三郎一顿:“你我既然兄弟一场,你既然知道小恒会成为我的儿子,怎么不知道柳氏会亡故呢?

你为何不出手相助,避免悲剧发生?想必是你让她来我的酒楼卖花的吧?我宁愿不要小恒这个儿子,也不想柳氏死啊。”

三郎董立清问得哑口无言,过了会,他道歉道:“立清贤弟,时也,命也,很多事情我尚未参透,我本想撮合你和柳氏,你骂得对,既然如此,为兄去深山潜心修行。”

董立清有些后悔,毕竟有些事情天命难违,就像明凤要嫁给贾仁,他有心道歉,可是三郎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懊悔不已,怅然若失。

一晃一年过去,董立清没见过三郎,他曾带着酒菜去山中寻找和呼喊三郎,可是始终不见三郎来,董立清为痛失好友而难过,然而更让他难过的事情发生了。

民间故事客栈遇白狐(痴情男子立志不娶)(4)

那天,小二忽然对他说:“东家,你的义妹明凤小姐,被抓到县衙,说是明凤毒杀了自己的丈夫,可是明凤的婆婆又说是她做的,可是她婆婆没几天就死了。”

董立清如同五雷轰顶,头晕目眩,胸口发热,一口鲜血吐了出来,晕了过去,小二没想到他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赶紧照顾董立清。

“快,扶我去县衙一探究竟!”这是董立清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明凤嫁给贾仁后,他们十多年没见面了。

一方面贾仁住在城西,不久搬去了松江府,另一方面贾仁也不让明凤见董立清,董立清也不敢去见明凤,因为他和明凤曾经有过婚约,他怕自己出现影响到明凤。

虽然十多年未见,可是董立清心心念念想着明凤,杀人是大罪,明凤可能性命难保,董立清岂能不担心?

他觉得有必要见一见明凤,这些年她过得怎么样?她为什么又回到了华亭县?她为什么要毒杀贾仁,为何她的婆婆说毒杀了儿子呢?

董立清想尽一切办法想见明凤一面,可是未能如愿 ,很快得到了结果,明凤毒杀贾仁证据确凿,被判处斩,董立清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他只好买醉。

那天是明凤处斩的前一天,他一个人在屋里喝酒,准备第二天去送明凤一程。

忽然三郎出现在屋里,董立清赶紧跪倒在地说道:“三郎兄,这些日子你为何不来见我?你今天忽然来访,是来劝慰我为了儿子小恒不要消沉?还是你算出什么,要来帮我解围?无论如何,这次请你帮帮我啊!”

三郎叹了一口气说道:“哎,我也没想到再次和你相见,竟然是这种场景,你我兄弟一场,那天你骂得对,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今天来帮你!

明天你去送明凤最后一程,记得将她的身体要回,然后放进棺椁,不要封死,然后抬去城东的山中,明凤自会和你相见,记得和她成亲,善待你的娘子。”

董立清以为自己喝醉了没听清楚,让三郎又说了一遍,可是董立清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他说道:“三郎兄,棺椁我准备好了,明凤在这世上没了别的亲人,我自会厚葬她,她父母当年救了我,如今她一家三口都要不在了,岂能不难过?人死不能复生,我岂敢妄想和她做一世夫妻?”

三郎见董立清还要喝酒,他夺过酒杯连同酒壶都一起摔碎,用茶泼向董立清,然后说道:“立清贤弟,你清醒一点,你千万要按照我说的做啊,切记,切记!”

董立清被三郎这么一折腾,酒醒了,可是三郎不见踪迹,他赶紧仔细回忆三郎所说的话,不敢有一丝忘记,然后准备好一切。

他见到了明凤,二人恸哭不止,时间仓促,董立清无法得知其中的缘由。

明凤感谢董立清能来见她最后一面,替他收尸,明凤再次说道:“立清哥,此生我有负与你,你忘了我吧,若有来世,我们再做夫妻,千万保重!

行刑后董立清将明凤的身体放入棺椁,出了城门,到了山中,挖好了坑,棺椁放入坑中,董立清让众人散去,他来掩埋。

众人散去后,忽然身后有熟悉的声音喊道:“立清哥!”

董立清回头一看,他被吓得不轻,眼前确实是明凤,可是她明明被处斩,放入了棺椁里面,董立清刚想问她是人是鬼?

明凤说道:“立清哥,先别说这些,赶紧将棺椁打开,里面另有其人!”

因为三郎提醒过董立清不要封死棺椁,董立清很快就打开了棺椁,里面躺着一只黑狐。

董立清顿时嚎啕大哭:“三郎兄,你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啊?我虽然和明凤相遇,可是我又怎么忍心你替她去死呢?”

明凤过来一看,也哭道:“立清哥,是我不好,昨晚,他忽然来到狱中用了法术,将我送出去,藏在山洞中,等待和你团聚。

他说他代替我去刑场,他自己不会有事的,我见他会法术,我就相信了,我真的没想到他会死啊,如果我知道,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同意的,呜呜呜。”

二人见黑狐身首异处,毫无气息,只得将黑狐掩埋,磕头谢恩,准备转身离去,忽然三郎出现在他们身后,同时还有一位仙翁站在他的身后。

董立清又惊又喜,他冲上去抱住三郎喊道:“三郎兄,我明明将你掩埋了,你怎么完好无损地站在这里?我看你神采奕奕,莫非你得道成仙了?”

三郎说道:“立清贤弟,你说得没错,我确实得道成仙了,也幸亏有你的相助啊,对了,我身后的是我狐族祖先,他得道成仙多年,他也帮了我。”

董立清忙问何故?三郎说:“自那天被你骂走后,我回到山中潜心修行,得到了先祖的帮助,在这之前我的修行都是一知半解,我曾算到你和小恒有父子之缘。

故而我撮合你和柳氏,原本有个翩翩公子一直在追求柳氏,可是她觉得那位公子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可是柳氏被你拒绝以后,便答应了那位公子。

可是那位公子原形毕露,是为了柳氏的钱财而来,柳氏将儿子托付给你,找他理论,最后被羞辱,要回骗走的钱财,结果争执之中被那个公子推下来了河。”

董立清怒问那个公子到底是什么人?

三郎说道:“他不是旁人,正是明凤曾经的丈夫贾仁,那贾仁是家中独子,被父母溺爱,放荡不羁,他看上明凤之后,设计陷害让酒楼发生了食物中毒。

再假意从中斡旋,故而娶了明凤,可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他的县令叔叔因为贪赃玩法被抓入狱,贾仁没了靠山,他家的生意本来就是巧取豪夺,很快败落。

贾仁的父亲因此死去,贾仁在松江府的家产都没有了,就回到华亭县他的老宅居住,可是他哪里习惯落魄的日子?仗着自己外表不错,去骗人,他找了柳氏。

贾仁骗得钱财都拿去享受,根本就不顾他母亲和明凤,很快他骗得钱财因为赌博输得一干二净,还欠了不少钱。

他就逼着他母亲宋氏和明凤将值钱的东西卖掉,还有拿出她们藏着的钱财,明凤嫁过去之后 ,因为不能生育,在家里说话不管用。

民间故事客栈遇白狐(痴情男子立志不娶)(5)

好在宋氏对她很好,处处维护明凤,她也希望明凤能管好贾仁。

可是贾仁丧心病狂,对明凤非打即骂,不仅如此,他发现宋氏藏的钱后,推搡之中,将钱抢走,还将宋氏摔成重伤,他看都不看跑了出去,幸亏有明凤的细心照顾。

宋氏见儿子如此不争气,明凤跟着贾仁如此受苦,就说出了贾仁当年陷害明凤父母入狱的事情,希望明凤离开贾仁,否则迟早会被贾仁给打死。

明凤得知情况后,非常气愤,可是她觉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嫁给了贾仁,希望贾仁能够回心转意,重归正途。

那天,贾仁忽然要休掉明凤,说有人看上了明凤,愿意花五十两银子买明凤做妾室,明凤悲痛欲绝,宋氏见儿子丧心病狂到这个地步,觉得儿子没救了。

宋氏心灰意冷之下,乱棍将贾仁打了出去,准备服毒自尽,结果意外被明凤发现,明凤苦苦相劝,宋氏才没有喝那碗有毒的水,于是明凤扶着宋氏回屋里休息。

而此时贾仁被债主逼得紧,虽然被打了出去,还是又跑回来,他回家之后,看到桌上有一碗水,便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一命呜呼。

县令来查案,贾仁被毒死是真,并且查出贾仁平时经常打骂明凤,说要将她卖掉,认定是明凤所为,明凤不想年迈的婆婆受苦,一口承认。

可是宋氏想着明凤嫁过来之后,就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她说出了实情,可是县令不相信,再加上宋氏因为被贾仁推倒,伤得很重,很快就死了。

明凤有作案动机,又有物证,再加上宋氏已死,故而她要杀人偿命,被判处斩,我得知情况之后,我曾对你说过‘将来若有用到我的地方,定当万死不辞’。

所以我瞒着我家人,去牢房将明凤换了出来,交给我的家人照顾,我替明凤赴刑场,我以为我能瞒天过海,可是刑场杀气太重,我根本逃不脱,结果被斩。

后来我的先祖得知此事后,上告天庭,天庭念及我心地善良,不仅知恩图报,还救下了命运多舛,无辜的明凤,也念及我参透了舍生取义的精神,让我得道成仙。

今天我来见你们,一来是祝贺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二来是和你们辞行,另外我跟先祖求得易容丹一枚,让明凤服下。

明凤会因此换一副面容,而且恢复生育能力,否则你怎么带她回去呢?怎么兑现承诺让高家有后呢?”

董立清拉着明凤向二位狐仙磕头谢恩,明凤吃下了易容丹,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董立清说道:“二位狐仙的大恩大德,在下没齿难忘,明凤换了容颜没关系,只要她的心是明凤就行,她的名字也该改一下吧?”

三郎点了点头说有道理,明凤说:“二位狐仙救了我,恩同再造,我愿意改名为胡彩凤,你们看怎么样?”

二位狐仙留下了祝福,消失在空中。

民间故事客栈遇白狐(痴情男子立志不娶)(6)

很快董立清和胡彩凤拜堂成亲,夫妻恩爱,生儿育女,对小恒视如己出,他们其中一个儿子姓高,以告慰高友明夫妇在天之灵。

他们酒楼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还涉及其他生意,成为华亭县首富,他们不忘行善积德,董家成为名门望族,子孙后代人才辈出。

(故事完)

声明:本故事旨在传承民间艺术,劝人弃恶行善,弘扬传统美德,与封建迷信无关,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

笔者说:

董立清是个孤儿,被高友明夫妇救下并收为义子,他勤劳善良,有情有义,本来和明凤定下了婚约,怎奈被贾仁耍了阴谋而破坏,他因此立志不娶。

董立清意外救下知恩图报的三郎,三郎曾撮合董立清和柳氏,没成想弄巧成拙,后来他回去潜心修炼,关键时刻有情有义的他舍生取义,成全董立清和明凤。

最后董立清和明凤(后改名胡彩凤)有情人终成眷属,董家成为名门望族,三郎也因此得道成仙,而贾仁家道中落后,不思进取,招摇撞骗,沉迷赌博,自食恶果。

正所谓“天理昭昭,果报不爽,行善之家,必有余庆”,从董立清的经历来看,勤劳善良,知恩图报,孝敬老人,必有后福,这也是为人处世之根本,您觉得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