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学生捡垃圾生活二十六年(生活垃圾34)

大学生捡垃圾生活二十六年(生活垃圾34)2019年8月份 该视频在学习强国APP上发布 立即引发关注。“最近青岛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 我就在学习强国上搜索相关信息 没想到一搜就搜到这个 点开一看竟然是咱青岛的社区。”市民孙先生说 青岛的垃圾分类能被关注 说明青岛的垃圾分类走在了前头。《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0年1月6日起施行 青岛将迎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有些小区和市民还没等反应过来 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已经走在了前列 并成为“网红”。日前 一则郑州路社区厨余垃圾堆肥的视频在学习强国APP上热传。在该视频中 郑州路社区号召居民用厨余垃圾堆肥 并用生成的“新土壤”种花种树。“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我们变废为宝的措施 垃圾进行了合理处置 效果非常好。”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党委书记王艳芳告诉记者。每天早上8时30分 位于郑州路6号的郑州路社区就热闹起来 许多居民陆续把

大学生捡垃圾生活二十六年(生活垃圾34)(1)

郑州路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将厨余垃圾投放到发酵箱内。郑州路社区供图

编者按

城市是我家 美丽靠大家 实行垃圾分类关乎到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 垃圾分类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再过几天 《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就要正式实施 青岛垃圾分类现状如何?青岛市民准备好了吗?在垃圾分类中 青岛有哪些先行试点和探索?如何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大考”?近日 半岛记者兵分多路对此进行了调查 并从今日起推出“聚焦垃圾分类”系列报道。

文/图 半岛记者 刘鑫 王洪智张盛倩(署名除外)

每天早上8时30分 位于郑州路6号的郑州路社区就热闹起来 许多居民陆续把厨余垃圾放在一个神秘大箱子内。记者了解到 这是郑州路社区对于垃圾分类先行探索 利用厨余垃圾堆肥 并用其改善小区土壤环境 目前已有500余户居民参与其中。此外 社区还安排专人来引导居民垃圾分类 人人参与成为一种时尚。据悉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 青岛不少小区已经开始行动 并探索出自己的妙招奇招 垃圾分类关乎城市形象和生活环境 需要居民、社区、企业等共同努力 采访中市民呼吁要把“随手扔”变成“随手分”。

>>>聚焦

分类先行 小区成网红

《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0年1月6日起施行 青岛将迎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有些小区和市民还没等反应过来 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已经走在了前列 并成为“网红”。日前 一则郑州路社区厨余垃圾堆肥的视频在学习强国APP上热传。在该视频中 郑州路社区号召居民用厨余垃圾堆肥 并用生成的“新土壤”种花种树。“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我们变废为宝的措施 垃圾进行了合理处置 效果非常好。”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党委书记王艳芳告诉记者。

2019年8月份 该视频在学习强国APP上发布 立即引发关注。“最近青岛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 我就在学习强国上搜索相关信息 没想到一搜就搜到这个 点开一看竟然是咱青岛的社区。”市民孙先生说 青岛的垃圾分类能被关注 说明青岛的垃圾分类走在了前头。

>>>探访

实名投放 合格盖红章

“厨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60%至70% 引导居民处理好厨余垃圾至关重要。”王艳芳介绍 为了号召居民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 社区设置了多个这种发酵箱。在公益岗位引导员的引导下 居民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菜叶、菜帮、果皮、果核等 与树枝等干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放置在发酵箱内。

“这些就是厨余垃圾堆肥产生的有机土 现在有些小区的土质不好 这些有机土能够改善土壤的质量 有利于绿植的生长。”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主管封双向记者展示了经过发酵而成的有机土。半岛记者看到 这些有机土由棕色颗粒和细长草木段组成 闻上去有微微的发酵的气味。

“有机土可以用来种花种草 这些有机土一发酵好 就被居民们分走使用。”封双告诉记者 厨余垃圾堆肥从去年开始 截至目前已经有500余户居民参与。半岛记者看到社区内有一叠一叠的厨余投放记录卡 卡上不仅有居民的姓名、电话和详细住址 还有每一天的投放记录。“我们采用实名制 居民投放厨余垃圾时 如果经过检查分类合格 就会盖上红色的章 如果分得不好 会盖上绿色的章。参与的居民都很自觉 分类很标准 所以基本上都是盖的红章。提起垃圾分类 人们更多关注分类的过程 而分类后的垃圾如何处理 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厨余垃圾的发酵 我们可以把垃圾消灭在家门口 从而减轻终端处理压力。”社区工作人员说。

>>>效果

变废为宝 果皮变酵素

“用果皮做的环保酵素 分解油脂的能力好 可以用来清楚下水道里的油污 也可以刷碗擦地。”除了堆肥 郑州路社区还号召居民利用果皮等制作环保酵素。半岛记者在郑州路社区看到 一排排的大桶小桶摆满了一个房间 这些桶内装了各种果皮 因发酵时间不同 桶内液体颜色不同。记者注意到 每个桶上除了标记着时间 还写着不同幼儿园、学校的名字。原来 因社区厨余垃圾发酵做得好 很多孩子前来学习做活动。

除了酵素 各种造型的手工肥皂也令人耳目一新。“这些都是用厨房产生的废油制作的 如果直接倒入排水管中 不仅会污染环境 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王艳芳告诉记者 郑州路社区时常请来环保老师为社区居民上“废油变肥皂”的环保制作课堂。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 半岛记者来到郑州路社区一个花园。别看花园仅有几个平方 但是里面包含多个环保理念。“花坛的木质围栏是之前拆迁留下的废木头 花坛里的土都是我们发酵箱产生的有机土 沙池边的废旧轮胎也是循环利用的。”社区工作人员说。据介绍 郑州路社区垃圾变“宝”的项目 吸引了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睐和合作 2019年12月份 南京高校和印度的专家还前来参观和指导。

■分类有招 “小黄狗”吃垃圾 会称重还“吐钱”

“请将菜梗菜叶、果皮果壳、骨骼内脏等垃圾投放到绿色厨余垃圾桶……”在四川路68号 小区内一个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我们叫它智能垃圾分类指导员 只要感应到有人来扔垃圾 这个安装在宣传栏的白色音箱就会发出声音。”现场云南路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云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配备智能垃圾分类指导员在青岛属于首例 接下来会逐步推广开来。

云南路街道的居民近日注意到 枣庄路上出现了一个“市南区零废弃循环基地”。这个基地是由青岛海沧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 该公司创始人王龙介绍:“零废弃循环基地主要负责可回收垃圾分拣、中转 以及将有害垃圾中转送到无害化工厂。”据了解 零废弃循环基地暂定1月6日开业 与《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施行时间相同。

与此同时 云南路街道辖区的“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也已经投入使用 “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既能“吃垃圾” 还能“返现金”。把废纸、纺织物、金属、塑料瓶等各种垃圾分别投入对应的箱子 回收机会对投入的垃圾进行智能识别称重 最后根据不同废品的市场价格计算返现金额。“零废弃循环基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都是整个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一环。”王龙说。

据云南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国标介绍 从2019年六月份开始 街道办事处就开始在垃圾投放点竖立宣传栏和指示牌 最近他们还给居民发放资料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除了宣传栏、滚动屏、横幅等常规宣传方式 接下来 我们还会培养10至20个宣讲员 以及志愿者 向居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和要求;也会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场指导。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需要全体居民共同行动起来。”周国标说。

大学生捡垃圾生活二十六年(生活垃圾34)(2)

居民厨余垃圾投放记录卡。

大学生捡垃圾生活二十六年(生活垃圾34)(3)

厨房废油制作的肥皂。

大学生捡垃圾生活二十六年(生活垃圾34)(4)

发酵生成的有机土。

大学生捡垃圾生活二十六年(生活垃圾34)(5)

厨余垃圾制作酵素。

[ 市民呼吁 ]

把“随手扔”变成“随手分”

“不少人习惯随手扔垃圾 城市好坏关键靠大家 这个习惯非常不好 看起来是一件小事 其实是一种文明习惯。”记者在重庆南路采访的时候 家住附近的魏先生告诉记者 我们平时就要注重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不乱扔垃圾也不随地吐痰。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要把随手扔变成随手分。”家住李沧的郑先生告诉记者 环卫工每天起早贪黑打扫街道 在马路上他们冒着危险去清扫垃圾 乱扔垃圾给环卫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 为了体谅环卫工我们也不能乱扔垃圾。

采访中市北环卫二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环卫公司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承担了分类收集转运的一环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 居民生活垃圾混装混投比较普遍。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掌握的分类知识不够、参与热情还不够高 导致离达到规范分类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对环卫垃圾收运产生了阻力 无法顺利完成有效的收运作业 增加了人力、物力的再投入。该工作人员表示 在即将施行新规之际 希望广大市民、社会各界都能从思想认识上转变 都能认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 每个人都从自身践行好垃圾分类 我们整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就会蔚然成风 真正成为新时尚 使青岛环境更美丽!

[ 专家声音 ]

避免政府热、市场冷、社会看

青岛市政协委员、国际青年创客基地负责人王可锋告诉记者 垃圾分类关乎着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 是建设美丽青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性不言而喻。媒体应该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 从社区到街道 从幼儿园到大学 加大普及的力度。“不同城市有不同特色 青岛垃圾分类也有自己的特色” 王可锋认为 应该通过发放生活垃圾倡议书等 引导街道、学校、企业、先进分子走在前面做出表率 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此外 随着垃圾分类的展开 垃圾分类也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和市场 相关产业和岗位也可能随之产生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探索 闯出垃圾分类的“青岛模式”。

“垃圾分类对我国节约土地、能源、资源意义重大。从国际上看 日本和德国做得比较好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走的都是循环经济的路子 通过回收利用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在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构架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 所以要发展自己的垃圾分类运行模式和规范。”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国栋教授表示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要把垃圾分好 还必须同时做好上游和下游工作;发挥多元主体在培育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意识和习惯中的积极作用 避免“政府热、市场冷、社会看”的问题 因此 应调动起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媒体、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应该给予企业和居民双重的激励制度和政策 从方方面面给予一定的鼓励 让垃圾分类更加制度化。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试金石 青岛作为一个知名的旅游城市 应该做一个垃圾分类的样本和示范。

[ 他山之石 ]

养成好习惯 孩子很关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 我们国家的垃圾分类也应该从娃娃抓起。”青岛海栈水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清和对于垃圾深有体会 文明是一种习惯 一般养成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

郭清和告诉记者 由于工作的关系 他经常去日本出差 日本垃圾分类非常严格 他们的自律可用震撼来形容。后来他了解到 日本从幼儿园就开始训练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 这已经成为孩子的一种生存技能 日本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一种爱护环境的意识。成人有垃圾就装在袋子里 放在专门的地方 什么垃圾放在什么地方绝对不会搞错。很多去日本旅游的游客都感觉日本的环境好 其实这背后和日本垃圾分类分不开 “教育一个孩子 可以影响一个家庭 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技能。”郭清和表示 我们国家也应该从娃娃抓起 让孩子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通过孩子还可以带动整个家庭去关注垃圾分类 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

“说句实在话 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我还没有孩子知道的多。垃圾分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也不完全掌握 这需要一个熟悉过程。”家住人民路附近52岁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话题热点 他在和小区孩子聊天时发现 很多孩子对于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得都很好。采访中张先生建议应该加大宣传 在社区可以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市民熟悉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引导居民从身边做起 从点滴做起 最终掌握垃圾分类的技能 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链接 237城启动垃圾分类 政策落地效果如何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计 目前 全国有237个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2019年“全面启动”和“强制分类”的按钮按下后 各地落实情况究竟如何?“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

记者从住建部了解到 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4省已出台地方法规 河北等12省份地方法规进入立法程序。46个重点城市中 已有30个城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或规章 还有16个城市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立法计划或已形成草案。

记者梳理发现 出台法规的30个城市均对垃圾分类提出强制要求 明确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其中以罚款为主 警告或限期整改为辅。多数城市规定对个人最高罚款200元 对单位最高处罚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 在46个重点城市中 太原、深圳等16个城市还用信用惩戒手段 将单位和个人因拒不承担生活垃圾分类责任被处罚的 作为不良行为记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实施联合惩戒。

奖惩并重是此次垃圾强制分类的一个突出特点。北京、上海、厦门、宁波等城市还对生活垃圾分类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上海市定期发布垃圾分类的“光荣榜” 评选出示范街镇。深圳规定 分类成效显著的家庭可获得2000元补助资金 住宅区最高3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 一些地方探索通过物质鼓励 激发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西安市长安区探索“垃圾银行”模式 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粘贴二维码后投入回收箱积分 积分可在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等。还有一些地方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垃圾分类。上海推行智能垃圾箱房 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刷指定卡才能开箱投放。每张卡“绑定”一户居民 投放时卡对应的居民信息会自动传输到居委会后台。通过刷卡数据和频次 居委会可以判断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 快速找到不遵守规定的个体。

据了解 目前 在46个重点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覆盖7.7万个小区和4900万户家庭 居民小区覆盖率平均达到53.9%。其中 上海、厦门、杭州、宁波、广州和深圳等18个城市覆盖率超过70%。

与此同时 记者采访发现 目前垃圾分类政策落地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 一些地方条例明确“不分类不收运” 制定了第三方不定期抽查小区的方案。但基层人员表示 对于没分好的垃圾 环卫车辆不敢不收运 否则大片区域垃圾腐烂影响城市环境和正常运行。

倡导使用环保循环袋的“蔚路循环”团队创始人王曦认为 垃圾分类目前主要靠行政手段和社区宣教引导 建议厘清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责任 同时让居民看到垃圾分类的经济和环保价值 全社会共同发力做好垃圾分类。

阿里巴巴环保业务负责人曹启明建议 通过二维码、视频监控识别、物联网感知等技术 实现从投放到处置全周期的数据收集、共享并进行智能化分析 更好地识别、监督混投、混装、混运等行为。

据新华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