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那天只有黎老和刘老在家,我说请他们到外面去玩,都很高兴,但刘老家临时来客,所以未能成行。于是,我们驱车带上黎老和他的夫人宋娭毑,与其他几个文人雅士,在南华大学和生态公园尽兴游玩一天。过后不久,黎老送给我们一幅八尺屏《紫藤八哥图》,并题诗一首于其上:“紫藤缠绕势若龙,淡淡嫩叶映浅红。鸲鹆轻歌花含笑,画翁笔下难传神。” 衡南县文化馆办公、住宿都在一栋楼。这楼有些年纪了,建于30年前,已经很陈旧甚至破败。巧的是,黎老、刘老、谢老三家都住在3楼,隔壁邻居,每家都只有40多平米的面积,老少三代,可想而知是何等的逼仄拥挤了。2005年金秋,黎老乔迁到了石鼓书院边上的龙腾大厦4楼,开窗即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汇流,胸中常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意境,所以愈活愈年轻,作品也愈来愈大气磅礴而又诗意盎然。刘老、谢老至今还蜗居在那里,但愿他们能早一点乔迁新居,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经过两年的酝酿之后,

文丨甘建华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1)

(紫藤八哥图 八尺对开 2004年)

三老相邻而居

我敢断定,以前曾经多次路过这个地方,但在2004年春天之前,我对这个地方没有特别留意过,因为它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后来乃至现在,它成了一个我很牵挂的地方,甚至有时在梦里都会见到它。

经过两年的酝酿之后,我终于为自己即将创立的公司想好了名字、宗旨、理念、产品、团队、愿景等。尔雅文化公司装修期间,自然想到要找几幅名家艺术品装点门面,“让人觉得咱有文化”。经人指点,框定了黎政初的画、刘泽涛的摄影、谢尚傧的书法。当然还有另外几位国内名家,譬如欧伯达、陈文质、吴国威、何满宗、李清白、赖尚平、王宏、释大岳等。

家乡衡南这三位文化前辈,刘泽涛先生我是认识的,他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摄影家,也是我们报纸的老通讯员,经常发表艺术摄影作品。他来送稿时,我们见过几面,我还为他编发过本报记者写他的通讯,篇名叫《山水凝望皆风景》。但黎政初、谢尚傧二位先生我不认识,作家曹中庆自告奋勇,说:“我带你去找他们。”

依稀记得,那天是2004年3月13日,星期六,开春一个最好的晴天,暖风熏得游人醉。我们来到中山北路一条小巷中的衡南县文化馆,院子里有许多人在晒太阳、聊天,都是一口梆硬的衡南方言。小孩在打闹,雏鸡在散步,小狗伸着舌头打哈欠,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场景,也是我感到十分亲切的故园往事。

衡南县文化馆办公、住宿都在一栋楼。这楼有些年纪了,建于30年前,已经很陈旧甚至破败。巧的是,黎老、刘老、谢老三家都住在3楼,隔壁邻居,每家都只有40多平米的面积,老少三代,可想而知是何等的逼仄拥挤了。2005年金秋,黎老乔迁到了石鼓书院边上的龙腾大厦4楼,开窗即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汇流,胸中常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意境,所以愈活愈年轻,作品也愈来愈大气磅礴而又诗意盎然。刘老、谢老至今还蜗居在那里,但愿他们能早一点乔迁新居,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那天只有黎老和刘老在家,我说请他们到外面去玩,都很高兴,但刘老家临时来客,所以未能成行。于是,我们驱车带上黎老和他的夫人宋娭毑,与其他几个文人雅士,在南华大学和生态公园尽兴游玩一天。过后不久,黎老送给我们一幅八尺屏《紫藤八哥图》,并题诗一首于其上:“紫藤缠绕势若龙,淡淡嫩叶映浅红。鸲鹆轻歌花含笑,画翁笔下难传神。”

我所结识的家乡衡南文化三老,都是谦谦君子,德艺双馨,与之打交道每每有如沐春风之感。家乡衡南是一个文化大县,就是因为拥有这样几位内蕴文化品格、执着文化追求、彰显文化个性、打响文化品牌的文化名人。

2011年5月11日,衡南县授予黎政初、刘泽涛、谢尚傧“德艺双馨文艺家”荣誉称号。

黎政初的颁奖词:“他的水墨经过岁月的漂洗,愈发显出清灵奇秀。他以一生的追求,寻找艺术高枝上的花开与鸟鸣。他的成就告诫所有的弟子:一个真正的大师,需要时光的打磨、沉淀与生活的历练,当你冷静下来,艺术才会变得成熟。”

刘泽涛的颁奖词:“他用黑白胶片,创造了纯真年代最丰富的美丽;他以多彩的数码,创造了复杂世界最简单的美好。他的作品传达了强烈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而他本人是谦逊和蔼、甘于寂寞的。”

谢尚傧的颁奖词:“他曾在艰难的岁月里,挥笔惊蛇,从碑帖的灵动中,找到生命的力量。他以深沉的爱凝成诗行,书写时代,书写生活。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成就了那些影响深远的作品。”

颁奖词凝练的不只是荣誉,更是情怀。

画家黎政初

衡南文化三老中,黎政初年纪最大,生于1924年5月14日。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年届八秩。那年的寿酒是我们夫妇出资,在衡南县武装部院内一家饭店办的,长沙、衡阳来了许多文艺界朋友,开了四五桌。2006年1月5日,黎老从长沙举办个展载誉归来,也是我做东,画家李清白有文记之。餐桌上,黎老主动点了一份啤酒鸭——盖因黎老曾有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惊艳湖南画坛,所以对吃鸭和画鸭情有独钟。

湖南和平解放前两年,黎老就读于长沙市南门外小林子冲的华中艺专,受业于陈国钊、黄遐举、周磊村、姜今等名师,前后同学中有后来大名鼎鼎的陈白一、李立、王憨山、管锄非等。在他简陋的“补拙斋”内,张挂着知名书画家钟增亚的一幅斗方:“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后附一段文字:“吾与黎老相识数十载,常见黎老捉笔,得益匪浅。黎老擅长花鸟写意,立意新颖,用笔浑厚凝重,但又具灵动飘逸之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

黎老1949年5月参加革命,因为各种历史的误会,曾先后3次出任县文化馆馆长,所谓“三起三落”是也,离休后享受副县级待遇。他是衡南文化三老之长,又与著名书法家邓磐石、欧伯达并称“湘中三老”。邓老的诗书独步一时,曾先后为黎老赋诗并亲书多首,其中之一装池后挂在黎家客厅,诗曰:“造化无私取自然,珍禽异卉互争妍。腰缠十万何需贵,不值先生润笔钱。”欧老以其世人称颂的欧体隶书,大赞黎老“艺高气弘,书老画新”,“花开诗到,鸟啭歌来”。

黎老以画麻雀、八哥而有名于时,人称“黎麻雀”和“黎八哥”。他在一幅画的题记中写道,“余画麻雀数十载,数以万计”。国画大师、原湖南省美协主席陈白一对其十分推崇,书赠条幅赞扬“花鸟传神”“花鸟传情”。黎老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各级大型展览中展出并获奖,流传海内外,并先后在长沙、衡阳举办过六七次个展,出版过《黎政初画集》《黎政初画选》《黎政初画展作品选》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池瑜说:“湖南是一个出花鸟画大家的地方。除白石大师外,后起的花鸟画著名画家还有高希舜、邵一萍、王憨山、黎政初等。”(《黎政初花鸟画的审美特征》)湖南省美协两次为其召开作品研讨会,湖南卫视多次予以专题推介,《美术报》2011年7月30日、2013年5月11日,分别以两个整版向全国做了推介。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2)

黎老家中有一匾——“诗中画”,旁边有他写的一行行草:“诗乃无形之画,画乃无语之诗。”这正是他一生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的诗书画俱佳,画妙合自然,清新灵动,童趣盎然;字笔势雄奇,取势精劲,神韵飘逸;诗晓畅通俗,富有韵味,充满哲理。我最欣赏他的自度曲《退笔写金秋》:

退笔成塚,铁砚磨穿,涂一些闲花野草,画几只八哥秋蝉。日丽风和花含笑,秋高云淡鸟谈天。牡丹凤凰何高贵,于我淡然。偶为求者捉笔,形虽似,神难传。阳和气爽,展纸舒毫,终日伏案心也甜。艺海无涯,人生苦短,天若假我以年,为花鸟传神传情,啸傲余生。

乔迁新居望江楼前后,黎老创作了两幅手卷力作,一幅是《千雀长卷图》,一幅是《千雀啁啾图》,成了省内外收藏家眼中的“奇货”,隔三差五地,就有面目不清的人找上门来,“黎老,把它交给我吧”。黎老一概拒绝,然后礼貌地把他们送到电梯口,作一个揖,再回过头去继续吟诗作画。可惜的是,衡阳一帮书画爱好者借看望黎老、欣赏佳构为由,争抢着往手卷上题跋署名。黎老莫奈其何,跑到一旁的走廊上打电话,问我还要不要。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幅珍品,如同熊市股票“飞流直下三千尺”。

黎老晚年好脾气是出了名的,这里再举一例。2005年8月24日,我带着某报记者去黎老家采访,顺便观摩作画。孰料这个“半桶水”无知无畏,未经主人同意,竟然在书画台上写了两幅字,说是要与黎老交换一幅画。我既羞臊又气愤,刚要发作,黎老扯扯我的衣袖,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你的字比我写得好,我的画配不上你的字,你就不要为难我了。”

我认识黎老的时候,他的花鸟画只有200-300元一平尺,后来慢慢地涨到了500元一平尺。2009年10月,中央电视台举行慈善义卖,浙江温州某收藏家将黎老一幅斗方抛出,结果拍得1.6万元,相当于一平尺4000元。嗣后在湖南各类拍卖中,黎老的画都是10幅左右,基本上都能成交,而且价格节节攀升,一幅四尺整张最高达到3、5万元,因此仿其画的赝品日益增多。都是谁干的呢?坊间传说不一。但黎老心里有数,曾多次对我们说:“他既然能仿我之作,何不自己署名题款,同样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吧?”

有一天,与黎老和宋娭毑在石鼓文化广场闲聊时,我问黎老究竟有几个弟子,他笑着说:“我没有弟子,真的!有的人自称是我的弟子,其实是我的老师呢!”

黎老年轻时还治印,90岁后曾经为我写过几幅字,很认真地钤上了自治印。诗文书画印兼擅的黎老,可能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文人画家了。

2011年6月8日,黎老为我收藏的《天葩奇芬》册页画了两幅画,就是他最擅长的麻雀、八哥,一曰《梅开雀跃》,一曰《长空比翼》。他饶有兴致地向我谈起小品画的魅力:“看画论画,首先应着眼于作品艺术的风貌和品格,画面大小在高手笔下同样是精品。小品多系画家神来之笔,画中形象以少胜多,纵情挥写,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它是画家功力加与才华的结晶,也是思想感情浓缩的结果。常人看画,往往注重具象的真实,以表面的肖似为美。殊不知,我国绘画传统一向提倡形神兼备,以至达到超象外的意象之美,甚至达到大象无形的高境界。画小品看似简单,实不容易,非有真才实学不可。这类画要求高度概括、精心提炼,做到小中见大、拙而不笨、细而不弱、奇而不异、艳而不俗,画之精粹莫过于此。画得精细是美,画得粗放也是美;浓丽是美,淡雅也是美;繁复丰富是美,概括也是美。画家贵在用心立意和表现手法上别出心裁,出奇制胜。”

最后一次去黎老家里,是2014年3月3日,那天天气很冷。听说我也是糖友,便问我餐后和空腹血糖指数,说是测试时第一滴血不作数,非得用第二滴血。他拿起桌上一瓶西藏绿萝花,说是每次放上几粒泡水喝,可以降三高及辅助治疗糖尿病、冠心病及各种血管炎。临走时,又送我一袋苦瓜粉,说是配合着喝效果更好。怕我不相信,他强调说:“你别看我今年90岁了,可我坚持服药,血糖没有忽高忽低,每天还能站着画四五个小时哩!”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3)

(2009年1月15日,黎政初先生(中)与甘建华、甘恬父女留影。王锦芳摄)

两年后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正在香港太平山顶观夜景,忽闻黎老溘然仙逝,禁不住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想起与他的十几年交往,他的音容笑貌,极其坎坷不平的一生,以及卓具才情的花鸟画,遂连夜写下《黎政初这个人》一文,载于当年7月9日《中国书画报》副刊。

摄影家刘泽涛

与黎老相邻的刘泽涛先生,生于民国二十五年正月初三(1936年1月26日),衡南文化三老中最有风度者,瘦高瘦高的个子,头发自然卷曲,叼着一根烟,看人的眼神与众不同。爱穿一件马夹,背后有一行醒目的字――“中国摄影家协会”,臂膀上挎一台相机,走在大街上,人们一看就晓得,“这人是照相的”。

衡南能成为全国的“摄影大县”,与刘泽涛是密不可分的。早在1985年,他就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是衡阳最早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仅举一例,他为了拍好石鼓书院的照片,历三四十年而不辍,照片上千张,足有一麻袋!更绝的是,这些照片全都是用120相机拍摄的!

刘泽涛1958年毕业于零陵农校,分配到衡南县车江农技站工作。衡南载清泉之遗风,凝衡岳之灵气,汇蒸湘之要津,山水秀丽,民风淳朴,妹子漂亮,徕仉英俊,所以触发了他搞摄影的念头。他借钱买了一架旧相机,用旧家具自己拼做了一个暗房,用钵子、碗筷等代替冲洗工具,用省下买肥皂、牙膏的钱,每周进城买一个胶卷。因为暗房很小通风不畅,他曾经缺氧昏倒在里面而无人知晓,凌晨时分的一缕微风吹来方才苏醒,真可谓“大难不死”也。1969年7月18日,他在《湖南日报》发表处女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从此跟摄影艺术结下终生之缘。1974年,调入县文化馆任摄影专干。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4)

(《波的旋律》刘泽涛摄 获全国第一届环境摄影展优秀奖、第二届中国老年书画摄影作品大赛金奖)

刘泽涛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认为“观察的深浅和创作的质量是成正比的”。1983年秋天,他去参加梅塘水库竣工典礼,被那宏伟的水库场景所吸引,也被广大民工战天斗地的精神和英雄气概所感动。从水库堤坝到库区反复观察,拍摄劳动场面人山人海虽然气势颇大,但这样的镜头已经屡见不鲜。就在这时,他发现民工用石块堆砌的“梅塘水库”四个大字,又想起“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于是灵感激发,从四个大字中取下“水”字,用广角镜头予以夸张。坝上还有几个民工打扫战场,一片黄土,一片蓝天,用色调对比的方法拍成了一幅佳作。《生活之源》1989年参加中国农村摄影大奖赛,荣获湖南省农村摄影二等奖。1992年入选全国第三届环境摄影展获得优秀奖,并赴巴西参加联合国举办的环境保护署摄影展览。

刘泽涛的镜头从未离开过广袤的土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的伟大变革,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农民的欢声笑语,农家的崭新生活,激励着他创作的情思,全都被他摄入镜头,成为衡南历史变迁最有力的见证。他先后发表过1万多幅作品,而且作品发表的档次很高,《人民日报》《国际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世界》《中国摄影报》《光与影》等报刊,每年都要发表他的上百幅作品。他有300多幅作品获奖,其中《欢迎新战友》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波的旋律》参加上海第三届国际艺术展览并赴巴西展出,《关爱生命》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摄影艺术金奖,《春闹彩棚》《升华》《山庄》《波的旋律》《生命之源》入选第一、二、三届全国环境摄影展并获优秀奖,《波的旋律》《生命之源》《伴侣》获得第二届中国老年书画摄影作品大赛金奖,《衡阳八景之一:岳屏》参加当代中国侨乡摄影展,后在国内九大城市展出,并赴多伦多、巴黎、旧金山展出。

这里稍稍说一说《碧浪轻舟》,曾获湖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21世纪世界艺术发展最具贡献奖银奖。1986年第3期《光与影》杂志,发表署名“淦弟”谈刘泽涛的艺术摄影,《用光与影谱写的诗歌》一文中说:“《碧浪轻舟》也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作品,万顷波浪一叶扁舟,站在船顶端的舟子,正用竹篙点拨着船的航向。他是那样从容不迫,尽管‘江上潮来浪薄天’,他那驾轻就熟、镇定自若的情态,带给读者的却是安之若素的感受。它与一般反映与风浪拼搏的作品不同,所表现的力量是内在的力量,是一种含而不露的浑厚的潜在力量,而画面左下角微观的几枝树梢,预示小船已战胜洪流即将靠岸,更增加了几分稳操胜券的感觉。”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5)

(2004年5月22日,甘建华在刘泽涛先生(右)寓所聊天。王锦芳摄)

许多摄影师或摄影记者,一般只会举着相机摆拍,即使偶尔拍出一帧好照片,也是运气使然,他们没有总结与提高,更谈不上艺术修养。而刘泽涛则不同,他能够进行摄影艺术创作,也能够向人阐发创作经验。在《浅谈生活与摄影创作》一文中,他说:“摄影艺术创作是通过实际生活现场进行的。它的艺术形象通过摄影工具,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和技巧手段再现生活后完成。这种艺术创作较之其它艺术不同,它的造型艺术更为直观,更为贴近生活,如果离开了自然和社会生活,其艺术构思和立意就无法实现。”“要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就必须满腔热情地拥抱大自然,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去。”1973年,他在北京人民画报社学习期间,随同画报记者去甘肃兰州采访石油化工城,每天出去见到的都是油管、高塔的镜头,拍来拍去没有新意。在黄河铁索桥边观赏两岸夜景时,他开始构思《黄河之夜》,前景以黄河铁索桥为主体,背景是石油化工城。相机架在黄土高坡上,等太阳西下半小时进行第一次天空高塔曝光;8点钟天全黑了,灯光辉煌,再进行第二次曝光。为了深化主题,他还邀请两个武装民兵,站在未曝光处,进行闪光摄像,突出兰州人民建设黄河、保卫黄河的主题。这幅照片通过摄影技术与技巧的精心运用,终于取得满意的效果,先后被多家报刊发表转载。

刘泽涛退休前是衡南县文化馆副馆长,这与他的过人才华、工作能力和社会声望很不对称。他为外界所知的文化头衔,还有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衡阳市摄影家协会几届副主席。1996年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摄影30年荣誉章”,2006年6月被中国国际文艺家联合会授予“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典籍都编入了他的小传。

2005年9月,刘老因患肺结核、心泡积水、严重心衰等疾病入院治疗,医生几次下发病危通知单。这位一生用镜头发现美并表现美的摄影艺术家,以他独具的人格力量,让自己成为大家眼中的美:重病之下,他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家人帮他缴清党费。在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他托人给我打来电话,说“想见你最后一面”。当我含着眼泪来到他的床头,拉着他枯瘦的双手时,他哽咽着说:“你是一个好人、名记者,为衡阳人办了许多好事,希望你把文化公司经营管理好,让湖湘文化、衡阳文化发扬光大!”无数善良人的祈祷感动了上苍,刘老的生命创造了奇迹,生命重新焕发出了光彩,现在甚至比大病之前更显健康了。

2019年8月11日傍晚,我与刘老通话,他首先喊出了我的名字,并清楚地回答了两个问题——其时他已经84岁了!

书法家谢尚傧

衡南文化三老之中,唯有谢老是衡南县本乡本土人,1944年3月1日生于花桥镇龙溪湖,那一个风景异常优美的地方。他曾写过一首《与友人游龙溪湖》:“一湖碧水一湖天,四面青山抱壑眠。遥指飞流微北顾,家居便在白云巅。”

谢尚傧被尊称为谢老的时候,刚从县文化局副局长任上退休,说老不老,说小不小,论其成就,尊称一声“谢老”也未尝不可。他原本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17年,以七十四五岁的高龄,凭创作实力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之前与刘老一样,他也曾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光荣称号。

谢老原来只有高小文化程度,曾经当过公社电影队放映员、乡村民办教师,后调入县文化局,靠自学读完电大课程,走的是一条自学成才的艰难之路。那时他家在农村,妻子又有病,每月几十块钱死工资,生活之拮据可想而知。据衡南县广播电视台台长颜长青说:“当年,谢尚傧那时候时新小菜从来就没开过秤称,非要等蔬菜大量上市价格降下来才肯买。对于学习用品却出手大方,毫不吝啬,《辞海》《辞源》《中国书法大字典》等工具书一应俱全,单书法字帖就有百多本。”有一回,他在新华书店看到一套《近代碑帖大观》,心里非常喜爱,但31.60元标价让他望而却步。这点钱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对于他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几次去书店,几次拿起来,又几次放下。营业员告诉他这是最后一套了,他这才狠狠心,匀出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买!他的家,除了书籍和墙上的书画,真的可以用得上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6)

(谢尚傧书自作诗《与友人游龙溪湖》)

谢老书法先习王铎,行草则从八大山人而来。八大山人在书法史上地位崇高,“眼高百代古无比”,用笔则有两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简”,一个是“圆”。按理说,书法节奏必须鲜明清晰,才会使点画丰富多样。而八大一反常态,简化了用笔的动作,任由笔毫做平面运动,提按微弱到了极其隐含的地步。但他的简练却是沉实的,明显能够感受到笔与纸之间强劲的摩擦力,时时流露出古人的机趣。而圆与方又是对应的,其早年的字追求方劲,起笔、折笔都很方,后来逐渐转到圆,用启功先生的话讲是“渐老渐圆”。沈鹏先生也说过:“八大在写字的时候是以草入行,虽然写的行书,却吸收了草书的意象,大小、长扁、紧松差别很大,对比明显;挪让也很讲究;两三个字相连成为一个字群,就像音乐的四分单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合为一拍,很有节奏感。行书加入了草意,还有篆书、楷书的笔意。”所以,后来者学习八大山人的用笔和书风,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曾在衡南县文化馆工作的画家李清白说:“早在二三十年前,我看谢尚傧的字就已经写得很好了,如今再看写得更好。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这在同辈书法家中也不多见。”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谢老勤练书法终于有了回报。1989年5月,“牡丹杯”国际书法大奖赛公布评审结果,在中外“八国联军”2.3万多名参赛者中,他的一幅隶书获得了三等奖,在湖南和衡阳均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他的书法作品又获得第三届国际“金鹅奖”书画大赛铜奖、首届“人文杯”(滕王阁篇)全国书法艺术大赛二等奖和世纪名家创作奖,并在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纪念建国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暨援助西藏希望工程书画展中入展。

衡州文化跟广西文化(讲述我所认识的衡南文化三老)(7)

(2019年8月11日,甘建华与书法家谢尚傧先生(右)在其寓所留影。 谢琼轶摄)

谢老擅书,亦能文,能诗,能楹联。198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他的散文《船山故里行》,后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游记写作大赛一等奖,收入《当代青年散文一千家》。2000年9月,他的报告文学《愿将科技化时雨》获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举办的征文优秀奖。诗词《读颜鲁公》在第二届“华夏杯”全球华人诗词大赛征文中获二等奖,2011年获第二届衡阳市文学艺术奖,诗词楹联在《中华诗词》《诗刊》《中国楹联》《中国楹联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和小传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千古绝唱——中国当代诗词名家名句选集》《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等数十部大型选集或辞书。

家乡衡南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县,古称酃县,始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境内有酃湖而得名。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并入临蒸县。隋开皇九年(589年),临蒸、新城、重安三县合并,始称衡阳,历唐、宋、元、明四朝基本未变。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从衡阳析出定名清泉。民国建立后,清泉、衡阳两县合并,复称衡阳。1942年,列衡阳城区及周边地区设立衡阳市。1952年,衡阳县再度析出衡阳、清泉两县。2003年,建衡南新县城于云集镇,结束了衡阳城两千年来县治的历史。

衡南不但是有名的渔米之乡,而且文风鼎盛,近年先后有花桥镇、三塘镇、江口镇,被湖南省诗词协会授予“诗词之乡”的称号,车江镇荣膺省市两级“楹联文化先进乡镇”,衡南县2011年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县”,这些都离不开谢尚傧和县内广大文化人士的努力。2013年10月11日,谢老特地跑到吾斋晴好居,赠我一本由他主编出版的《清泉古今诗词楹联集锦》,才知道他近些年在挖掘、收集、遴选上起晋代下讫当今,歌颂家乡衡南的诗词曲联赋逾两千件,爱国爱乡之情闪烁于字里行间。其中他写的那首《蓦山溪•江口鸟洲》让我再三击节赞叹。词曰:

观台伫望,三岛浮江上。绿树郁葱葱,横波处、蒙蒙霭嶂。遥天寥阔,山水吐清晖,春浩荡,莫名状,正目怡心旷。

东方欲亮,静听心尤畅。一鸟破空鸣,数声和。千啼万唱。急如交响,势匹万箫扬。声飞涨,啁啾浪,大宇欢歌漾。

直到2019年夏,借编撰《衡阳诗词三百首》,我请他挥写3首诗词:南宋李曾伯《过衡阳晚宿》、明人张三丰《得游南岳》、清人江昱《合江亭偶兴》。他答应得非常爽快,快速而又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并将自作两首诗词《蓦山溪•江口鸟洲》《与友人游龙溪湖》交付给我,希望能一并编入书中,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临别时,再赠一幅行书《三国演义》开篇词。走在回家的路上,默念金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忆及我与衡南文化三老的结缘,真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009/2/22草于晴好居

2019/8/12酷暑中修订

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衡阳师范学院终身客座教授,衡阳日报社高级编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