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两区首日社会面清零么(上海15个区社会面清零)

上海两区首日社会面清零么(上海15个区社会面清零)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市16个区已有15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封控区总人数降至100万人以内,昨天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首次降至1000例以内,全市社会面已连续两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报告,我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一些集中隔离点和封控区的老旧小区等还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全市防控基础还不够稳固,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努力,也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继续给予支持和配合,只有进一步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才能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今天(5月16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宗明通报近期防控工作情况。16日上午,上海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已经有15区实现社会面清零、封控区总人数降到100万人以

上海两区首日社会面清零么(上海15个区社会面清零)(1)

2022年5月15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6757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755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2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5月15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57183例,治愈出院52522例,在院治疗4086例(其中重型261例,危重型65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5月15日24时,累计死亡575例

上海两区首日社会面清零么(上海15个区社会面清零)(2)

上海疫情最新情况

16日上午,上海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已经有15区实现社会面清零、

封控区总人数降到100万人以内

今天(5月16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宗明通报近期防控工作情况。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市16个区已有15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封控区总人数降至100万人以内,昨天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首次降至1000例以内,全市社会面已连续两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报告,我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一些集中隔离点和封控区的老旧小区等还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全市防控基础还不够稳固,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努力,也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继续给予支持和配合,只有进一步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才能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6月1日至中下旬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宗明还介绍,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地实施,综合专家研判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下一步防控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巩固清零攻坚“十大行动”成果阶段。从现在开始至5月21日,重点是降新增、防反弹,持续减少封控区、管控区人数,防范区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全市保持低水平社会活动。

第二阶段:向常态化防控转换阶段。5月22日至5月31日,单日新增感染者数进一步减少,不断缩小封控区和管控区范围直至解封,加快疫情防控向常态化分级分类管理转变。

第三阶段: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月22日起地面公交

和轨道交通将有条件逐步恢复运营

宗明表示,下一步,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降新增、防反弹两个重点,坚持“三个有”,即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坚持“三个分”,即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分区施策,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即便捷灵敏的发现机制、及时高效的处突机制、动态调整的管控机制、自觉自律的自我健康管理机制,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做好局部应急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强化监测预警发现和动态精准防控,统筹抓好防反弹、防输入和防外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措施包括,进一步加强社会管控、发挥监测预警作用、深化流调溯源、做好转运隔离、加强医疗救治、强化环境整治与消杀、引导做好个人防护、完善交通组织、逐步复商复市、有序复工复产、稳慎做好复学复课安排、做好日常医疗服务、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等。这里,我重点介绍几个市民比较关心的工作措施。

关于社会面管控,推动“三区”管控逐步向常态化分级分类管理过渡,封控区“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若封控区7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降为管控区,管控区“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若此后管控区再连续3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降为防范区;防范区“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关于监测预警,通过场所码、数字哨兵、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医疗机构症状发现、药店监测等,进一步构建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出入有明确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社区、园区、商场、超市、学校、交通场站等场所布局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

关于交通组织,市域交通,5月16日起,巡游出租车、私家车可在社会面清零的金山、奉贤等非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相关镇域范围通行,在徐汇、黄浦等中心城区以及拓展区的闵行、宝山区和浦东新区相关街道范围暂凭机动车电子通行证通行,继续提供就医等应急需要预约用车。

5月22日起,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有条件逐步恢复运营。网约车参照社会车辆通行管理要求。对外交通,5月16日起,铁路逐步增加上海虹桥站、上海站等的到发列车数量,逐步恢复正常运行。后续,航空逐步恢复国内航班执飞本市,适时调整国内外航司执飞本市航班的客座率。

关于公共服务,严格落实公共服务场所各项防控措施,实施限流有序开放,定期开展区域消杀,做好人员健康管理,把好疫情防控“出入关”。进一步加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相应公共服务人员逐步到岗到位。做好水、电、燃气、通信等的线路设备保养工作,以及公共道路、绿地等公共场所清洁保养。

基于三区划分的

“抗原 核酸”组合筛查效果显著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5月15日,我市新增69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86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9例本土确诊病例中,27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4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86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

截至5月15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61例、危重型65例。

5月15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4例,平均年龄86.5岁。4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慢性基础疾病及肿瘤,包括食道肿瘤、冠心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慢性硬膜下血肿等。4例死亡病例中,有1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其余3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为基础疾病或肿瘤。

截至5月16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894667人,均已落实管控。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468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6755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近阶段,我们持续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 核酸”组合筛查。根据筛查结果,5月15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4271个,涉及人口数约98万人;管控区17027个,涉及人口数约328万人;防范区51809个,涉及人口数约1900万人。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近阶段持续推进的“抗原 核酸”组合筛查和疫情防控措施,效果日益显现,封控区人口数已减少到100万以内,防范区人口数逐渐增加。

复工复产复学具体时间节点如何?

宗明介绍,将分阶段推进复工复产。今天(5月16日)起,先集中恢复产业链供应链,然后再逐步扩大复工复产范围。非生产性企业,继续倡导居家办公。

分阶段复商复市,今天开始,先有序恢复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线下业务,然后再有序恢复农贸市场、理发和洗染服务等。各类影剧院、文博场所、健身房等密闭活动场所暂缓开放。

分阶段复学复课,优先安排有高考和中考任务的高三、高二、初三年级学生复学。中小学其他各年级继续开展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托育机构等不安排幼儿返园。做好高校有离校返乡意愿学生的服务工作以及自愿留校学生的疫情防控、学习生活保障等工作。

5月22日到6月底

全市互联网医院全开放周日义诊

宗明介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社会人员流动会逐步加快,医疗服务需求会进一步增长。全市医疗机构将加大医疗服务供给,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满足市民群众诊疗服务需要。

一是延长诊疗服务时间。全市医疗机构周一到周六,结合患者就诊数量延长门诊时间,做到“中午连一连或下午延一延”,确保当日就诊者都能够得到接诊。在做好工作日手术安排的基础上,我们希望,也已经要求全市各医疗机构有序增加周末手术安排,解决疫情期间积压的手术。

二是优化预约服务。全市医疗机构要开展分时段预约门诊、检验、检测等服务,根据病人预约数量,配齐配足医务人员和诊室,减少病人候诊时间。

三是保障危急重症抢救通道畅通。急诊应当设立缓冲区域,确保危急重症患者即使没有核酸检测结果,也应该在做好规范防护情况下,立即开展救治工作。

四是加强药品配备和健康管理。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不断拓展上级医院延伸至社区处方的药品种类。加强对老年人、慢病患者、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主动健康管理,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

五是不断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落实互联网医院跨院复诊,支持大病医保线上报销和志愿者“代配药”服务。为满足市民星期天就医的需求,5月22日到6月底,全市互联网医院全部开放星期天的义诊服务。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防疫安全,医疗机构全面使用“场所码”,有条件的布局设置健康核验一体机。同时,做好医疗机构环境消杀,严格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落实院内分区管理,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如何做好院感防控?

有记者提问,医院门急诊陆续恢复,请问如何在保障医疗机构日常运营的同时做好院感防控?

邬惊雷介绍,随着本市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陆续恢复,医疗服务量逐步提升。目前疫情反弹风险始终存在,院感防控压力依然大。我们特别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以下六个方面做好院感防控。

一是从严管控重点区域,降低人员交叉感染风险。各医疗机构要落实医院网格化分区管理,对人流量较多的门急诊、发热门诊与相对固定患者的住院部进行严格分隔管理。同时我们要求对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病房设立缓冲区域,要实行相对分区、独立运行的闭环管理。

二是从严开展筛检处置,及时锁定高风险人员。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血液透析中心、手术室等高风险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定点医院、方舱医院所有工作人员按照“一天一检”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三是从严落实“应转尽转”,全面提速阳性感染者转运隔离。医疗机构发现阳性感染者后第一时间要与市、区转运部门联系对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时间、最高效率完成阳性感染者转运工作。

四是从严强化预防措施,建立行为屏障。各医疗机构要开展全员培训,特别要强化“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医务人员要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五是从严压实防控责任,统筹安排查纠整改工作。各医疗机构要加强自我监督管理,按照规定建立依法执业自查工作制度,配备专职依法执业管理人员和专职感控人员,定期组织对疫情防控、院感控制等工作开展全面自查、专项自查和日常自查。

六是从严落实“守门员”制度,加强疫情预警和监测。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场所码”“数字哨兵”应用,实现人员扫码进入,做到“凡到必扫”“逢到必检”,加快构建疫情防控“防火墙”,请广大市民朋友进入医院时主动扫“场所码”。

来源:上海发布、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毕丹丹

《国际金融报》为您呈现

“上海疫情数据图”

同心守“沪”,抗疫必胜!

上海两区首日社会面清零么(上海15个区社会面清零)(3)

打赢疫情防控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