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令编剧隐藏的内容(原著天涯客与剧版山河令主要异同分析)
山河令编剧隐藏的内容(原著天涯客与剧版山河令主要异同分析)剧版把阿絮设定为因独力难支四季山庄门楣,同时想为乱世开太平而投奔晋王。晋王是何许人?曾经的晋州节度使,想着如何篡皇帝位。阿絮一心为民却是为虎作伥,四季山庄八十一人逐一凋零,传承断绝。他是带着对晋王的彻底失望和对四季山庄旧部的深切悔憾离开的天窗,他曾说过自己倥偬一生,一事无成,活成了个笑话。所以这个时候的七窍三秋钉,一方面是为了对得起天窗旧部,一方面是自我惩罚。这时候的离开,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解脱,浪迹天涯,醉死即埋。阿絮人设的削弱,使得他走向江湖的初衷掺杂了逃避和悲观色彩,没有原著那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恣意潇洒和宠辱不惊,人物内核的相比之下,剧版又落了下乘。原著阿絮效忠的是皇帝,不是晋王。他是为了辅佐明君上位,为安定天下不得不做违心之事,而这些天打雷劈的事却没有一件是为了他自己而做的。正如原著所写:“纵然青史不能留下他的名字,可这万里河山会铭记他的功业。”所以他问心
炭烧鳗鱼/文
原著《天涯客》与剧版《山河令》的格局和人物内核有很大不同,本文从“生来知己与竹马之情”、“问心无愧与倥偬一生”、“吊打全场与人性软弱”、“润物无声与相互救赎”、“男主视角与群像江湖”、“诗酒人生与神仙侠侣”六个方面进行主要异同分析。
生来知己与竹马之情
原著由始至终贯穿着两男主“生来知己”的设定,温絮是完完全全两个陌生人,他们看见彼此的第一眼,就判断出对方是同类。正如原著中所写:“周子舒就是莫名地明白那种感受——也许他们偶然于茫茫人海中相逢,不知彼此的底细,可这不妨碍他们生来便是知己。”老温一开始对阿絮的兴趣,就是出于对同类的好奇,感叹连自己都看不出阿絮易容的破绽。而在跟上去的相处中,无论是阿絮懒洋洋的闲适背影,还是已经猜到的他天窗首领的身份,都让老温觉得这样一个人好像心里什么事也没有一样,自由自在地活着,反倒显得自己明明满心权谋算计,却硬要装出一副潇洒自在模样,是那么憋屈讽刺!他那样的人都能坦荡地活着,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活着呢?就如原著所写:“他忽然觉得对方就像是这世上的另一个自己,都是被兽夹子夹住的孤狼,拼着命挣脱不开,便宁可狠心咬断自己的腿。”去往地狱的路上,他们遇到了镜像的自己,同走这一程,也不枉此生。这种相依为命的惺惺相惜,就是原著中温絮感情的缘起。
剧版把他们设定为竹马之情,老温对阿絮的注意就不是对同类的本能辨认了,而是因为认出流云九宫步而跟上去,想看一看他是不是自己儿时认识的四季山庄大师兄。所以在剧里,他们感情的缘起是有前提的,是故人的重逢,冲淡了“生来知己”的设定,这是弊端。也让“明知人心难测而信之”失去了本该有的纯粹洒脱与义无反顾,在格局上与原著相比,落了下乘。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优酷视频
问心无愧与倥偬一生
原著阿絮效忠的是皇帝,不是晋王。他是为了辅佐明君上位,为安定天下不得不做违心之事,而这些天打雷劈的事却没有一件是为了他自己而做的。正如原著所写:“纵然青史不能留下他的名字,可这万里河山会铭记他的功业。”所以他问心无愧,从不后悔。七窍三秋钉的规矩是他创立的,那些陪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要遵守,他不遵守就是对不起那些为社稷卖命的英雄,所以他能狠心给自己打钉。而这个时候天下太平,他在天窗的任务已经完成,便用这种方式赎出自己,为自己活一回。他没有逃过一次,他带领四季庄投靠当时还是太子的赫连翊,是为了国家和山庄大业而创立天窗,并不是因为撑不起四季庄。此时的离开,功成身退,是怀着对自由的向往,从阴暗的角落,重新走到阳光之下。
剧版把阿絮设定为因独力难支四季山庄门楣,同时想为乱世开太平而投奔晋王。晋王是何许人?曾经的晋州节度使,想着如何篡皇帝位。阿絮一心为民却是为虎作伥,四季山庄八十一人逐一凋零,传承断绝。他是带着对晋王的彻底失望和对四季山庄旧部的深切悔憾离开的天窗,他曾说过自己倥偬一生,一事无成,活成了个笑话。所以这个时候的七窍三秋钉,一方面是为了对得起天窗旧部,一方面是自我惩罚。这时候的离开,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解脱,浪迹天涯,醉死即埋。阿絮人设的削弱,使得他走向江湖的初衷掺杂了逃避和悲观色彩,没有原著那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恣意潇洒和宠辱不惊,人物内核的相比之下,剧版又落了下乘。
吊打全场与人性软弱
原著的老温,是绝对的强大,从来没把江湖鱼虾放在眼里,也没参加狗熊大会,就一直粘着阿絮。如原著所写:“若论真功夫,周庄主全盛的时候未尝不可与他一拼,只是真动起手来,定然赢不了此人。”老温从一开始假意暗中扶植喜丧鬼孙鼎,到弄死吊死鬼薛方,看破赵敬是真正的仇人,等着无常鬼老孟联合毒蝎窝里反,最后一战把赵敬、毒蝎、无常鬼、江湖鱼虾都引进鬼谷一网打尽。阿絮很早就知道他鬼谷谷主的身份,他也坦诚相对。他运筹帷幄,成竹在胸,没有对江湖的误解,也没有被他人局中局的算计,是一个近乎魔性的人设。
剧版老温有着鬼主的强大、妖魅、狠辣、残忍,同时有着作为人的温情、善良、天真、自卑。他在寻找人间路的过程中,充满了想靠近又不敢迈步的矛盾心理,从而让无所不能的鬼主看起来更像一个人,会撒娇,会不安,会害怕,会偏激,会被算计,会卑微到尘埃里。这样的设定不能单纯地说好或是不好,而是要看各种性格占据的比例。可惜的是,自从老温是四季山庄二弟子的身份暴露直至剧终,他占据主体的性格是“依恋型巨婴”。这就让他的“人性”没有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里面,过犹不及。
润物无声与相互救赎
原著里,温絮的日常是白天斗嘴掐架互相拆台使坏,夜里老温安抚钉伤发作的阿絮,像相依为命一样。他们独立,各自强大,懂得彼此,无需解释,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不必为对方做出牺牲,因为他们任意一个,都能把麻烦料理干净。正如原著所写,老温只身去最后大战时,阿絮没有陪他一起,而是打算在最后才去捞他,因为阿絮清楚:“他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他的事我也不便插手,非得他自己了结了才行。”他们的相处,就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相濡以沫,相呴以湿,却不会相忘于江湖。
他们对彼此的感情,是隐藏在平静河流下的暗涌。如原著中阿絮为老温解答人为什么要做好人:“若是一个人一辈子只有自己,随时随地总防备着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跟谁也不亲,跟谁也没感情,只能自己疼自己,那岂不是也太可怜了些?当坏人,太苦了。”老温自己就是这段话的真实写照,在鬼谷,他的三尺之内,除了阿湘再无任何活物,而阿湘也只是一个听不太懂他说话的妹妹。他是真的孤家寡人了,阿絮懂他,心疼他。又如原著中老温第一次知道阿絮只剩两三年寿命,心里想着“幸好,我还没到特别喜欢你”,还跟顾湘嘴硬,说自己喜欢香喷喷软绵绵的,就算阿絮有张美人脸,也不合自己胃口。结果,他却淋着雨,踽踽独行,失踪了一宿。他其实已经认定了阿絮,怎奈相见恨晚,唯有假装不在乎,口是心非,仿佛这样心就不会那么痛。
剧中,在前期老温还是疯批谷主的时候,对阿絮使出“烈女怕缠郎”的绝招,这时候他们的日常就是斗嘴掐架快乐互撕。直至老温看到第一次英雄大会高崇撞碑而亡、自证清白,龙雀为友引祸上身、迁址渊底,江湖的信节高义唤醒老温人性的复归,温絮的日常就变成了“师兄”对“师弟”无条件的溺爱,以及“师弟”对“师兄”心怀忐忑又无限仰望的索爱。这时候双方的情感,便开始严重不对等了。他们彼此会有矛盾,会争吵,会为了保护对方而有所隐瞒,会为了对方牺牲自己的一切。没有阿絮,老温便与世共焚;没有老温,阿絮便随死即埋。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感情深刻而伟大,而实际上,爱的天平已经倾斜,灵魂的交流已经失衡。阿絮懂老温,并知道如何把老温从地狱一步一步拉回人间;然而,老温却无法与阿絮同频共振,本该两个人的并肩前行,变成了一前一后的追随。这也致使我们看完剧之后意难平,因为阿絮内心深处的百年孤独,“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因此,剧版的相互救赎是,阿絮是老温生命里唯一的“光”;老温是阿絮的爱人和失而复得的师弟,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牵挂,仅此而已。这和原著从生命到精神上的双向救赎相比,在格局上又落了下乘。
男主视角与群像江湖
原著是以两男主的视角展开故事,确切地说,更多是以阿絮的视角。因此两男主的故事线会非常完整,两人的推拉也更有意思。江湖群像都是小鱼小虾,大都面目模糊,不足挂齿,翻不出什么大风浪。很多江湖大会,温絮都没有直接参与,他们的信息接收更多是来自顾湘、曹蔚宁、叶白衣、毒蝎等主要配角。
剧版的江湖被注入了灵魂,多视角展开故事。温絮直接参与进江湖中事,真看真听真感受。温絮两人的故事线被拆分,变得碎片化,要联系全剧在脑海中逐一拼凑,才能呈现较为完整的面貌。江湖群像有了许多改动,增加了记忆点。比如把一味狠毒的蝎王改成赵敬的义子,狠毒的同时竟是个“君不负我,我不负君”的痴儿;把男的喜丧鬼孙鼎改为薄情簿主罗浮梦,增加了她与赵敬的感情线;把艳鬼柳千巧和于丘峰的爱情描述得虐心糟心又浪漫……许多故事细节、剧情节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动,在这里不再赘述。与原著相比,剧版江湖群像的有血有肉、智商在线和武力值的提升,一方面烘托了两男主救赎之路的艰难险阻,一方面让整部剧弥漫着强烈的“难留少年时,总有少年来”的江湖情怀。
诗酒人生与神仙侠侣
最后谈一谈结局。原著的结局剧情是老温独自完成了鬼谷最后一战,复了仇,让鬼谷和江湖鱼虾同归于尽。他力竭将死差点招蝎王暗算的时候,被阿絮捞了一把。武库自始至终没有打开,钥匙早被老温折断扔下山崖。大巫为阿絮拔出钉子,从此温絮二人诗酒江湖,快意人生。正如原著最后所写:“原来昨日已死,经年路过,也不过在等这样一个,可以朝夕以对、执子之手的人。”从故事的高潮部分延伸至结局,是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繁华落尽见真淳。
剧版的结局剧情是老温假死(以致阿絮拔钉),在最后一次英雄大会揭露赵敬恶行,为父母报仇。顾湘、曹蔚宁大婚变喜丧,鬼谷与江湖大战,阿絮在蝎王手中救下老温,这点和原著一样。之后老温昏迷,阿絮独自前去阻止晋王和毒蝎开启武库,老温却及时赶到,在武库中与阿絮同修六合心法,为救阿絮一夜白头,筋脉尽断。最后镜头一转,温絮勘破天人之境,在长明山做一对神仙侠侣,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从高潮部分至结局,曲折迂回,也能自圆其说,但是却会让人觉得不顺,是从高潮的起点(31集)开始的不顺。这种不顺我认为是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剧情逻辑的不顺。老温为什么一定要假死才能复仇?老温为什么一定要瞒着阿絮才能假死?当阿絮陪着老温坠崖,假死的老温和知情的人又是如何作出反人类的表现的?当老温沉浸在大仇得报的欣喜当中,他又是如何对待阿絮的?在最后鬼谷大战中,阿絮又是如何默默地不见踪影,在最后一刻被动地出来捞老温一把的?老温最后是如何活过来并且筋脉无碍的……
二是两男主人设和人物性格的突然转变。阿絮是如何从知己、爱人演变成闪烁着母爱光辉的圣人的?又是如何从把老温拉回人间变成为爱向江湖复仇,与老温共坠地狱的?老温又是如何从知己、爱人演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出发来考量自己的复仇计划,把阿絮隔离在外的?老温是无法接受阿絮会死,还是更无法接受阿絮死了以后自己成为孤魂野鬼,浑浑噩噩在世间游荡……
三是后期剪辑镜头叙事的断层。看后面6集,时常会有种“我是不是漏看了一集”的感觉。镜头可以有留白的效果,但言外之意得叙述完整,不然只会是断片、出戏的感觉。重剪之后会好一些,但也只不过是从“我是不是漏看了一集”到“我是不是漏看了10分钟”的进步。
因此从结局来看,剧版比原著的戏剧冲突更强烈,只是,31集开始的剧情主线,就是真正意义跳脱出原著的“原创剧情”,而编剧远远没有P大编写剧情、刻画人物的宏大格局和举重若轻的深厚笔力。所以致使剧版后面6集,虽能自圆其说,但却是狗尾续貂,落了下乘。
总的来说,原著和剧版,要分开来看,不能以原著的逻辑去套用剧版。单看剧版,不失为一部不错的影视作品,但如果要与原著作对比,从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格局和人物内核来看,就能看出很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