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品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化工制品领域分析第三集业务转型)
化工产品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化工制品领域分析第三集业务转型)其从第一代技术,坩埚拉丝法(原料熔制化成玻璃球,玻璃球二次熔化拉丝)升级为第二代技术,池窑拉丝法(将矿石熔制成玻璃液,直接拉丝形成玻纤原丝)注意,收入结构在朝着玻纤业务集中,而毛利率的提升,正是受益于玻纤业务的技术升级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毛利率上升,为啥?答案是:技术升级。中国巨石,原名中国化学建材,在1999年,由四家企业发起设立。设立初期,业务包含玻纤业务和PVC卷材地板和管材业务
1997-2001,毛利率从22.11%上涨到33.13%,销售净利率从12.09%下滑到1.69%,形成明显的“喇叭口”
注意两个细节:
1) 从绝对值上看,2000-2001年,毛利率从20%上涨到30%,为什么?
2) 从趋势上看,为什么毛利率上升,净利率下滑?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毛利率上升,为啥?
答案是:技术升级。
中国巨石,原名中国化学建材,在1999年,由四家企业发起设立。设立初期,业务包含玻纤业务和PVC卷材地板和管材业务
注意,收入结构在朝着玻纤业务集中,而毛利率的提升,正是受益于玻纤业务的技术升级
其从第一代技术,坩埚拉丝法(原料熔制化成玻璃球,玻璃球二次熔化拉丝)升级为第二代技术,池窑拉丝法(将矿石熔制成玻璃液,直接拉丝形成玻纤原丝)
池窑拉丝法可以一次成型,能耗更低,成型更稳定,劳动生产率更高。
自从采用二代技术,其生产成本下降了15%,玻纤业务的毛利率从27%提升到34%,高于PVC毛利率18.51%
并且,还提高了40%的产量和30%的品种
但注意,虽然毛利率在上升,但是净利率却在下滑,为啥?
出现这个现象,问题一定出现在费用上。具体来看:1996-2001年,财务费用率(5.91%→5%)、销售费用率(4.04%→3.79%)、管理费用率(6.52%→16.4%)
可见,销售净利率下滑的主因为管理费用率的上升。
而管理费用率上涨,主要是因PVC卷材的景气度不行,经营业绩持续下滑
80年代, PVC塑胶地板流入国内,由于技术门槛不高,生产厂家众多,PVC卷材地板、管材行业存在低价、低质、竞争无序的特点,再加上化工原料涨价,制造成本增加,企业运营难度加大
到了2001年,其子公司南京建材、江阴化工塑料厂等分别出现亏损,分别为341.8 万元、亏损 1880.5万元
“雪上加霜”的是,在1999年和2001年,其分别进行了会计政策变更。
比如:
1999年——坏账损失由直接转销法改为账龄分析计提,存货由成本法改为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原本不计提减值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均开始计提减值准备。
2001年——开办费由原来的按5年摊销,改为一次计入损益;原期末按照账面价值计价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均改为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进行计价,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因此,1999年计提坏账准备0.11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为32.3%;2001年,计提坏账、资产价值金额累计为0.1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为120%
因此,受会计政策变更影响,其2001年净利润创历史最低
回顾这一阶段,经营情况其实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其PVC管材业务逐渐被玻纤业务所替代,玻纤业务走上历史舞台
看到这里,玻纤业务巨大的技术优势凸显,那么,如果你是本案的老板,这门生意,你打算怎么做大做强?
预知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前文回顾:
化工制品领域分析第一集如此巨头,到底什么来路?
化工制品领域分析第二集不如挨个复盘?